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一艘宇宙飞船正前往一个星球殖民,但它不可逆转地偏离了轨道,这是什么电影? 第1页

  

user avatar   MarryMe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目描述的像是《安尼亚拉号》,英文名 Aniara,由来自瑞典和丹麦的团队制作,预算约合 1400 万人民币元,2018 年上映。

电影的原作是瑞典文学家哈里·马丁森在 1953 到 1956 年写的诗集《Aniara: An Epic Science Fiction Poem》。这部作品曾被改编为 1960 年的电视片、一些歌剧和戏剧,2018 年的这部电影是它首次登上银幕。

注意:以下剧透。


安尼亚拉号是一条核动力宇宙飞船,用于从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森林火灾横行的、不再适合人们居住的地球将人口运送到勉强可以居住的火星。安尼亚拉号可载 8000 名乘客,巡航速度为 64 千米每秒,预定在 23 天多一点之后抵达火星。船上有制造氧气和食物的藻类农场,还有可以根据人们的记忆营造完全沉浸式的旧地球美景虚拟现实的人工智能“MIMA”[1],该系统曾用于第一批火星定居者,现在爱好者寥寥。

旅途的第一周,飞船出了事故,核反应堆一度接近熔毁。船长称,为了躲避太空垃圾的撞击,飞船偏离了航线,但还是有一颗螺丝钉[2]打穿船体、造成动力装置起火,他们不得不排空所有燃料。这造成安尼亚拉号无法自由改变航向。船长宣称等待至多 2 年就可以利用其他行星的引力让飞船转向。

人们在短暂的失望与愤怒后不得不接受“至多 2 年”的说法。船上利用“MIMA”的人数大增。但“2 年”并不是实情,船上的天文学家称没有任何天体能让安尼亚拉号利用来转向,飞船的领航员一定知道此事。船长称一旦乘客们适应了藻类食物就告诉他们实情。

于是,乘客们或早或晚地知道了自己永远也到不了火星。人们更加依赖“MIMA”缓解幽闭恐惧症和惊恐情绪。

在旅途的第 3 年,许多人依靠舞蹈和性行为取乐。人们扩大了藻类种植,在飞船上使用“点数”作为货币。导演让天文学家点评了人们所做的一切并无意义,然后表现被人们过度使用的“MIMA”出现问题,人们带给它太多关于地球上的可怕灾难的记忆,导致它让人看到可怕的情景、播放抽象的诗句,然后自爆[3]

在旅途的第 4 年,船上出现了邪教。一个月间有 48 人自杀。由于人手不足,“囚犯”被分配了工作任务。教派举行群交仪式,希望能在飞船上生育后代。

在旅途的第 5 年,人们发现一个不明物体正在靠近飞船[4],长约 100 米、宽约 2 米,估计在 14 个月后抵达。人们以为那是地球方面送来的高速探测器,该体积足以搭载让飞船转向所需的燃料罐,这让人们喜出望外、热烈庆祝。

在旅途的第 6 年,不明物体抵达飞船。大概是因为拍摄资金的限制,该物体的外观缺乏高级感,但人们还是搞不清它由什么元素组成,只能知道它不是救援物资。天文学家称飞船是石棺、不明物体与人类毫无关系。船长打死了“宣扬恐惧”的天文学家。不久,飞船穿过一片五毛特效的星云,产生的弓形激波引起大规模事故,死伤惨重。尽管建造了在飞船两侧的太空中播放旧地球的影像来遮挡黑暗太空的光幕[5],飞船上的自杀事件并未停止。

第 10 年,人们在飞船上举行了惨淡的“周年庆”。飞船的藻类农场设备在漏水,水管流出的水也是铁锈色的,这既表示飞船的设备老化,又暗示飞船上的社会在走向崩溃。现实中你也很难期待为了在太阳系运输乘客设计的飞船在长期得不到港口支持的情况下自持几十年。

在旅途的第 24 年,飞船一片黑暗,光幕早已熄灭,全船外部没有灯光。最后几位残存的人已经瞎了,盘腿坐在满是灰尘的“MIMA”房间里喃喃祈祷。

影片最后,经过 5981407 年的航行,安尼亚拉号带着化为尘土的人们靠近了虚构的天琴座恒星 GM-54 附近的一颗行星,可以看出该行星似乎拥有地球风格的光合生物。船内已经是失重状态。

如果安尼亚拉号坠落在这个行星上,那么船上休眠的微生物有概率发展成大量的碳基生物。当然,那和地球生物圈或船上曾经有的生命形式关系不大。

电影的诸多表现存在科学问题:

  • 数十千米每秒的相对速度并不会让螺丝钉的穿甲能力上升多少,它在材料中能深入的距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材料密度之比和螺丝钉在撞击方向上的长度,无法指望它击穿多少层船体。
  • 如果 100 米长、2 米宽的物体能容纳的核燃料就能驱动这样大的飞船转向,这件事故的责任要归于设计单位。就设计理念而言,这样巨大的飞船的燃料箱不可能摆放在如此脆弱的部位,更不可能整个连接在一起、没有后备燃料箱——尤其是在转向所需的燃料的体积并不大的情况下。被螺丝钉打穿一个部位绝对不需要排掉“所有”燃料。
  • 片中没有讲人们在排掉“所有”燃料之后用什么能源维持飞船上的电源和人工重力。剧中谈过“后备系统”,大概也是核能的,支持数千人生存十年(后期人口逐渐减少)所需的核燃料确实可能不足以让飞船转向,但“输入能量就能发生的、不依赖旋转与加减速的全船人工重力”是超级技术——当然,你可以很容易地理解,这超越时代且不能用于转向的人工重力是为了节约“表现失重所需的资金”。
  • 以片中“运送一堆苦瓜脸乘客上轨道用的是缆绳极其细的太空电梯”对应的科学技术,在飞船上部署能自动搜寻并击毁附近的太空垃圾的自动防御系统并无难度。
  • 排放“所有”燃料产生的反冲可以用来修正轨道。即使不能完全恢复、不能将航线指向太阳系内的天体,也可以争取时间来呼救——在电影里没有表现他们呼救过。
  • 核推进可以达到远超 64 千米每秒的速度。即使飞船不发送任何求救信号,搭载数千人的飞船偏离航线且通讯中断的话,其余人类可以发现异常,并用更高功率的核动力飞船在内太阳系追上安尼亚拉号。
  • 在那之前,有这样的技术,气候变化无法迫使人类逃离地球。原著谈的是核大战。

当然,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为了氛围,你可以暂时忽略这些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要给乘客们“虚假的希望”,其实可以换一种方式:

  • 声称火星居住地出了问题,那里的人们已经和在地球上一样走向灭亡,飞船是人类最后的栖身之所,这些人就是最后的人类。

参考

  1. ^ 原著中 MIMA 是控制整个飞船的 AI,在得知地球已经没有了之后自毁
  2. ^ 在 1960 年版本中飞船撞上的是小行星,电影将其改为太空垃圾,增加了“人类自作自受”的讽刺气息。
  3. ^ 你可以说这象征着人们会像破坏地球环境那样破坏自己依赖的东西,也可以说这象征人们与地球的虚假联系被冷酷的事实切断。
  4. ^ 原著似乎没有这个东西
  5. ^ 在这之前 1 年多,天文学家评价这个概念为“替代品的替代品”。“MIMA”是地球的精神替代品,光幕是“MIMA”的劣质替代品



  

相关话题

  《长津湖之水门桥》最后伍万里被火烧的时候怎么没事? 
  给你十亿人民币和一生没有烦恼,你会选哪个? 
  如何看待《上海堡垒》首日日票房即被《哪吒》反超? 
  如何评价宋丹丹之女赵婷确认执导《永恒族》,成首位执导漫威电影的中国导演? 
  为什么看了《小舍得》对南俪一家观感不太好? 
  在电影技术方面,美国究竟比中国先进多久? 
  你知道哪些令人高兴,大快人心的情节? 
  电影《花木兰》对刘亦菲来说意味着什么? 
  电影院如何防止工作人员私自拷贝影片? 
  为什么中国没有 IMDb? 

前一个讨论
塔利班为何要执行极度严苛的女性政策?
下一个讨论
美国为阿富汗战争总开支超过 2 万亿,得到回报了吗?为什么花了这么多钱但情况还是一团糟?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