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上当都是受害者和骗子之间存在信息差,本案也不例外。
为了解决假律师横行、当事人无法辨别律师真假的这个问题,不少地区的司法局和律协也是煞费苦心,花了不少钱,建立可以查询当地律师信息的渠道,能查到的包括基本信息、服务信息、诚信信息以及执业情况等各方面的律师信息。
其中代表性的有:
这位苏州的受害人如果能在第二次上当按照“律师”的话转账前,能先要求他出示执业证,就可以通过登录江苏省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人员信息公开平台(http://218.94.1.186:8090/lawyerIntegrity/#/homepage/enter),输入律师姓名或执业证号进行查询,一旦发现查询不到信息或信息不一致,其实就能及时识破骗局,避免损失。
但遗憾的是,尽管这个平台在17年就已经上线了,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几乎是不会知道平台的存在的,更别说查验真伪。当年上线时的推文,也不过只有2300多阅读。打造良好的工具固然重要,但进行有效的宣传,让更多人能了解和学会使用工具,更加重要。希望在以后的反诈宣传中,也能多提提此类获取信息的官方正规渠道,这才是切开骗局迷雾的利器。
说点题外话,客户购买法律服务是因为律师和客户成功建立起了信任。如何获取信任,是推广法律服务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结果通常都是骗子点满了这个技能,靠着满嘴跑火车,屡屡行骗得手,赚得盆满钵满。真正的律师却经常因为不能满足客户的各种异想天开的要求而要为案源发愁。这种事情真是怎么看都是节目效果拉满。
真律师愁案源不够多。
假律师愁傻子不够用,
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一个靠谱(划重点)的律师朋友。
网上遇到诈骗第一时间选择报警,目前上线的国家反诈中心APP还是不错的。
如果不想报警,这位女士是苏州木渎的,所在地在吴中区和高新区附近,周边好一些的律所还是蛮多的,为什么就不问问呢,打听一下。
这下好了,32+4=36,钱没了,人跑了,人财两空。
我猜测该女士之所以在网上找律师,是因为担心线下找律师容易碰到熟人,然后网恋被骗又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所以就通过网上了。
一旦网上互不相识的人交谈中涉及到金钱,就一定要提高警惕,多问一下问什么。现实中的人都知人知面不知心,更何况网络。
还有网上的律师。现在因为业务拓展和生存压力,也多律师愿意在网上进行宣传业务收揽案件,这个无可厚非。
但是在和律师交谈中,切记不要直接将钱款交付律师本人或指定的账户。在确认需要网上的律师进行业务合作,要确认他的所在地、所在律所的名字、律师的名字、律师的执业证号,比如在江苏司法厅的律师查询网站输入姓名就可以知道律师的全部信息。
不要盲目信任任何人。这个世界除了父母以外,其他人都要先三思而后行。
最后,避免网络诈骗的办法就是不听不信,多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