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从来没有正式存在过的「职业」,大部分答主都在凭空想当然。
拿足球教练做对比的,看似合理,实际只是自恋。因为实际与现在辩论队教练相似的绝不是正式商业化的教练组,更相当于是高中班级足球联赛中的学生教练。当然年龄大了会更成熟一点。
王沪宁当年做复旦领队的时候,从事情来看主要做的是按照辩题存在的每个相关领域,组织不同专家依次对辩手进行特训讲座,以达到辩手对该比赛辩题「究竟是什么」的明了,然后分工进行备赛,确保每个领域的论点准备完备并具体操作。
「资源」,现在很多教练也明白,但效率差太多了。找来的讲座大多是在理三观,讲技巧和大道理。这些当然是必要的,但当主要讲座来做,明显是因为没法执行王沪宁的做法而已,当然也有部分地区辩论理解太烂的原因,这个不细说了。
而结果是,「辩题究竟是什么的明了」一旦不是专家学者完成,而由教练自己承担,就会出现问题。
当学生(毕业生)教练尝试去理解辩题时,他能选择的一是辩手时代带来的对辩题的学习理解方式(我们可以认为是一种「传承下来的」辩论业务,他当时教练教的或很可能不存在这么个教练),二是他自己的学术基础。
个人经验,大部分的辩手学术基础为0,知名教练比例好一些,但也有一大部分为0。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题主的疑惑,教练和辩手在这个时候,「辩题究竟是什么」上,很可能是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的。
而「技术究竟是什么」,技术上的区别,除了小部分教练真的知道怎么靠这个变成「获胜」,大部分只是用来装逼和胡说八道的。
那最有区别的是什么呢,是教练一般比辩手更明白「辩论究竟是什么个事」。
也更熟悉与辩论相关的一系列「业务」。辩手是专注学习比赛的,甚至有的辩手连备赛都不怎么学,更专注于「上场」。这和教练的整体业务差距是很大的。
现状下,教练身兼保姆、旅游向导、三观训练师、人生导师、辩题做论、外联交际、外赛评委、学术指导(不是吐槽,这是客观的无奈);
辩手是唯一的本校教练继承人(基本);
「传承」是所有玩辩论的人唯一看到的能解决问题的机会;
所以,岁数大了,只要能吹着牛逼、厚着脸皮留下来的,就是大佬是客观现象。因为靠的就是留下来不是聘来的。别和我谈多半留下来的也有些水准什么的,没水平的多了去了,那么多辩论队上得了台面的也就那么几人。
做教练,肚子里有什么水准档次的货,是擅长哪一方面,学术功底是不是0,看答案就明白的很。
忘记答不同了……
哦不,其实算已经答过了……就现在这点区别,除了几个撑场面的,大部分教练也就是优秀/服众辩手和留下来的辩手而已。
肚子里有多少货是些什么货……其实还挺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