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昏庸的皇帝非同治皇帝莫属,可惜他死得早,否则非严重拉低清朝皇帝的平均分不可。
同治幼年,政事由两太后管理,同治帝只是读书。朝廷对同治帝的读书十分重视,派礼部尚书祁寯藻、管理工部事务前大学士翁心存、工部尚书倭仁、翰林院编修李鸿均、编修李鸿藻教授汉文,礼部尚书倭拾珲部、左侍郎伊精阿臣、兵部尚书爱仁均教授满文。有这么多名宿教授,同治同学却学得很不理想。看看老师怎么说的吧。
同治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开始,在咸丰朝获状元,同治朝担任詹事府右中允的翁同龢受命教皇帝读书。他写的《翁同龢日记》就说到了同治帝16岁时的读书情况。
正月初七:“晨读极散,因极陈(极陈,极力上言)光阴可惜,当求日进之方,上颔之而已,照常退。”
初九:“读甚散,敷衍而已。”
二十九日:“……午初来,满书极吃力,午正二始毕,讲折尤不着力,真无可如何也!”
二月初八:“课题‘重农贵粟’,诗题‘东风已绿瀛洲草’,得洲字。文思极涩,初稿几无一字可留,且虚字亦不顺,复逐字拆开讲过,仍凑泊而成数段,未毕退。午正再入,坐四刻而不成一字。遂作诗,诗亦不佳。如此光景,奈何奈何!”
16岁的皇帝读书就是这样。简直羞杀清朝之前诸帝,他实在很有当昏君的潜质啊!
同治十二年,同治帝亲政,同治十二年九月,同治帝以方便太后颐养为名,实为自便,降旨兴修颐和园。修颐和园需银1000万两。因为镇压太平天国,各省款项支绌,当时西北左宗棠又正镇压回民起义,捐输和厘金全用在上面了,清政府的财力根本不允许再拿出这么多钱来修园。十月二日,御史沈淮上疏请求缓修,师傅李鸿藻与翰林院侍讲学士李文田也都上疏劝谏。同治不听。十三年正月十九日,正式开工。而越来越多的大臣反对同治这一做法。三月二十四日,奕訢、奕譞、景寿等共同上疏劝谏,仍不听。
七月十六日,开始忍耐并出了两万两报效银的恭亲王也上《敬陈先烈请皇上及时定志用济艰危折》,附议此折的还有10多名御前大臣与军机大臣。该折提出了一系列大政要事,要求停工。同治读了折子上几行字,便勃然大怒,说了好些低水平的话:“我停工何如?尔等尚有何哓舌?”奕訢又提出一些问题,同治帝大怒,说:“如此位让尔何如?”奕訢又提到同治“微行”一事。所谓“微行”是指他便装到宫外寻秦楼楚馆。同治帝开始矢口否认,待奕訢说出时间、地点和人证,才无话可说。
同治帝对奕訢怀恨在心,写了一道朱谕,革掉他一切职务。九月二日又改为只将他降为郡王,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九月三日又下朱谕,革去惇王奕誴、醇王奕譞、科尔沁博多勒噶台亲王伯讷彦谟诂、额驸景寿、贝勒奕劻、军机大臣奕訢、文祥、宝鋆、沈桂芬、李鸿藻等10人的职务。慈禧太后尽管与奕訢有矛盾,但她还不想马上就把奕訢完全排斥掉。她立即叫同治帝取消这个上谕,说:“十年以来,无恭王何以有今日?皇上少未更事,昨谕著即撤销。”——一个十八岁的皇帝,也不算小了,但他在处理政事,处理大臣时却如此任性妄为,不管不顾,完全没有一点手腕,更没有政治智慧,把国家大事当成儿戏,如同完全不懂事的中二少年一般,非昏君而何!
光绪。
意图弑母,十恶不赦。
中途岛战役……
中途岛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