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着熵达到最大值。
生命是一个开放体系,处于远离平衡的稳态。从生到死是一个漫长的巨大的化学反应。生命体源源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在此过程摄入负熵,抵消体内的熵增,从而维持有序的耗散结构。
从外部摄入负熵的例子:
从食物中摄入蛋白质,糖类,脂质这些结构规整的大分子,而排出气体,水这些混乱的小分子;从外部获取信息,知识,资讯来规划自己的行动,使行动更具有组织性和方向性。这些都相当于引入负熵。
体内熵增反应的例子:
水解,扩散,热量传递都是自发的熵增反应。
总共的熵变等于内部反应的熵变加上从外部获取的熵变:
ΔS=ΔSi+ΔSe≈0
这样就可以维持稳态啦,短暂的瞬间是看不出来变化的,只有时间足够长才能看出来改变,也就是说人的成长都是渐变的。
那是不是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呢?并不违背,熵增定律的适用条件是孤立系统,与外界没有联系,系统内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是自发的,自发的方向是熵增的方向,限度是平衡,此时熵最大,没有推动力了。所以我们在用熵判据的时候需要看系统的熵变加上环境的熵变是否大于零,系统加环境才是孤立系统。而生命体,自然界都是开放系统,不能用熵增来解释。但整个宇宙可以看成孤立系统,确实是熵增的,最终将瓦解秩序,归于死寂。
生命体死亡时不再摄入负熵,熵增至最大。组织有序的生命体最终会变成一堆混乱的无序的物质。人活一世,草木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附上我前几天写的一篇文章,有更深入的一点思考:https://zhuanlan.zhihu.com/p/409449902
从化学的角度看,死亡意味着破碎成原子!
在《一颗原子的时空之旅》有这么一段话:
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与右手的来自不同的恒星。这是在我所知物理学中最富诗意的东西:你的一切都是星辰。
时间始于宇宙大爆炸,从星系演化到恒星形成,几十种化学元素最终组成了我们现在琳琅满目的世界。
从更长的时间尺度上看,在我们生前以及死后,组成我们的几十种原子游荡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从万米高空的氧,到深海里的氢;从地壳的钙,到花朵里的碳……这些原子相互交集变化,最终短暂地组成了我们,让你我能去看到,去闻到,去听到,去摸到,去尝到这个多彩的世界。
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从熵增理论解释道:
一个生命有机体在不断地产生熵——或者可以说是在增加正熵——并逐渐趋向于最大熵的危险状态,即死亡。要摆脱死亡,就是说要活着,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环境中不断地吸取负熵。我们马上就会明白,负熵是十分积极的东西。有机体就是靠负熵为生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新陈代谢中的本质的东西,乃是使有机体成功地消除了当它自身活着的时候不得不产生的全部的熵。
死亡就意味着,生物无法吸取负熵,从一个高度有组织的整体,慢慢破解成一粒粒分子,一颗颗原子,变成一团混沌。
生命的诞生是偶然的,我们从一团混沌而来,最终回归到混沌之中。
唯一不变的是那些散落在世间的各种原子,这些曾经是我们的一部分,也是世界的一部分,而我们也应当是世界的一部分。
这是多么的一种小确幸啊,归根结底我们是世界的尘埃,但请做自己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