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之前有个骗财骗色的玩意,自称融汇贯通了各种宗教哲学理论创造了一套“猫学”,妈的这个名字就够让人脚趾抠地的了。
还有个给人列书单随手列二十四史的,他也自称读过两遍二十四史,号称自己学贯中西古今,然后在知乎通过发明新概念术语批判键政网友。
哲学的确需要一些专业训练,问题是,这世界上哪一门知识是他妈不需要专业训练的?就算是祖传老中医,他也得有几本医书吧?
医学生的教材没有买不到的,但你敢让自学的给你看病吗?
中央号召全民阅读,哪里有禁止你读书的意思。问题是,你别读了点二手皮毛就跑出来要自创绝世武功啊。
其实你自创的也没啥,只要别搞邪教,别像什么猫学骗财骗色权当学习的过程也挺好。
当然难免要丢一些人,但是怕丢人你还学什么哲学呢?
哲学是一门还挺严肃的学科,有些东西就算你受过训练也不一定能学的会,没受过训练就去直接看书也就只能放文学作品看了。
这就好像加减法都不学就直接去学微积分,不能说完全不行吧,起码对于绝大多数智慧程度普通的人是不行的。
那既然确定了读不懂,就别浪费时间了。
哲学方面除了专业书籍也有挺多面向普通大众的,看看这些面向大众的哲学书籍也挺好的,你又不研究哲学,没必要非得看专业书籍。
你以为的民哲:
除了不是科班出身,其他方面——比如对哲学的热爱、对学科范式的尊重、纯粹的求知欲乃至自知之明——都跟专业学者没什么两样。
如果民哲都是这样,那相信我,绝对不会有人剥夺民哲研习哲学的权利的。
然而实际上大家口中的民哲:
读完一本二道贩子写的哲普书,第二天就出来宣称:
黑格尔就是个傻逼,他讲的根本不对。大家快来拜读我自个儿琢磨出来的 天人合一/三界/绝对神/或者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修仙用语 的理论体系[1]啊。
所以你觉得该不该鄙视呢?
如果维特根斯坦是民哲,他的《哲学研究》一定会被嫌弃。
一本关于日常语言的随笔,竟大言不惭为《哲学研究》。写作的风格和内容都偏离了学院派的传统,每一段都很浅显,连贯起来却不知所云。动不动打比方、举例子,还都是些奇奇怪怪、挺幼稚的例子。这哪里像一个哲学巨匠的写作,说句难听的话,明明就是一个写作能力欠奉的作者在自说自话。
奈何维特根斯坦是哲学界的泰斗,没人有资格去嫌弃他。只能乖乖去读他的书,揣度研究,最后定性其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著作。
原来不知所云的写作,有他哲学的初衷;原来奇奇怪怪的例子,包含了哲学的深意;原来脱离哲学论理传统的打比方、举例子,才是他所坚持的哲学方向。
看似凌乱的随笔,实则是一本天书。
严格来讲,维特根斯坦不是院哲,他是地地道道的民哲。
他数学功底不错,却没正经上过哲学系。拜师罗素门下,不是虚心求教,更多时候在教育罗素。他看过几本哲学书,却没有受过系统性的训练。他匆匆完成了早期哲学工作,隐居当小学教员。他直接跳到博士学位,论文是早年的著作。博士答辩现场,是对哲学界的羞辱。他在剑桥成了哲学之王,却鄙视哲学,千方百计怂恿学生放弃哲学专业。
康德之前没有院哲,哲学家是一种社会身份,不是学术身份。康德之后,很重要的一些哲学家同样是在野的。
我很反对一种说法——康德之后的哲学只能在学院里。
尼采在学院里,但人家是古典语言专业,并且早早离开了学院。马克思的哲学,在离开学院多年后才孕育而出。倘若留在哲学院,他只能跟着青年黑格尔派厮混。哲学时至今日,僵化、教条、毫无活力,说句“哲学已死”都不为过。所谓的鄙视,不过是贫下中农鄙视贫农,哪个学科不比哲学好,哪个行当不比学哲学的强?
当然,鄙视民哲,只是部分宵小的所为。国内大多数教授学者,并没有这样的优越感。直接以“身份”论水平,或因部分否定全体,这不是学术问题,是眼界心胸,甚至是品行。
学院是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发生在社会现实中,却不可生长在人们的心里。否则,就是隔阂、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