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天龙八部中慕容家要复国的设定是否太夸张?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yu-98-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慕容家不需要培养忠于家族事业的人,他们只需要培养野心家,野心家自然会去找各种借口的,血统作为最简单直接的一个借口野心家是不会放过的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天龙八部》小说中慕容复的人设确实极不合理,仅仅只能是小说家言。

以真实历史而论,北宋时期慕容氏正是大宋开国元勋,太祖皇帝赵匡胤以兄长呼之的河南王慕容延钊之后人。

若说他们竟会以鲜卑人自居,甚至代代子孙图谋造反,妄图恢复七百年前的大燕国,简直滑天下之大稽。其笑话程度,大约就和王安石变法是潜藏了光复大新朝的祸心一样。

真实的北宋慕容家族:当朝勋戚,尽忠报国 - 狐言论史 - 知乎专栏

小说中热血沸腾的少室山决战中,反派大BOSS慕容博现身,教训他儿子慕容复曰:「嘿嘿,大燕国当年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何等英雄,却不料都变成了断种绝代的无后之人!」

此语中提到的四人,确是有来历的。

在距离《天龙八部》之前的七百多年,正是五胡乱华的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进入中原,在七十余年里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政权。除西燕不列入外,十六国中有其三。

其实这些名字就和西汉、东汉;北宋南宋一样,仅仅是后人为了方便区分才如此称呼。在他们自己看来,原本就是同一个政权的不同历史时期,也即是小说中慕容博慕容复父子,念念不忘妄图兴复的大燕帝国。

慕容皝是鲜卑燕国的实际奠基人,被追封为燕太祖文明帝;慕容垂是慕容皝的儿子,在淝水之战,氐秦帝国崩溃后,举兵复国,谥燕世祖成武帝;慕容德是慕容垂的弟弟,在北魏大军压境,燕国四分五裂时,据山东自立,谥世宗献武帝。

而慕容恪则是慕容皝之子,慕容垂之兄,是军纪严明的杰出统帅,为幼主鞠躬尽瘁的辅政大臣,因此作为五胡政权的皇子进入唐宋朝廷官方武庙,以示对其品德和功业的褒扬。

后来慕容皝的三个儿子,慕容儁、慕容垂、慕容德兄弟虽然都成就一朝帝业,然而子孙亦于亡国时灭绝无遗类。

前燕皇族慕容儁后裔,被苻坚与西燕慕容永灭门;后燕皇族慕容垂后裔被北燕冯跋灭门;南燕慕容德本无后,他侄子慕容超,以及跟随他南迁的几千慕容氏族人,被南朝刘裕灭门;

唯有慕容恪之孙慕容腾投效北魏,封燕郡王,延续了慕容氏的嫡传血脉。

慕容腾的曾孙、即慕容恪的七世孙慕容绍宗,成为东魏名将,于涡阳之战大败混世魔王侯景,又在侯景走投无路时放了他一马。这一念之差,竟至让侯景逃奔南梁,祸乱南朝,彻底改变了天下格局。

原本居关中一隅的西魏关陇集团,在收取南梁的梁益襄樊后国势大增,奠定一统后三国的基础。

慕容绍宗后率军攻击西魏名将王思政,胜利在望时风吹战船误陷敌阵,不屈落水而死,被追封燕国公。虽然时运不济,也因其战功、气节,得以和先祖慕容恪一样,同样名列唐、宋两朝的官方武庙的六十四将、七十二将中,成为一段佳话。

而就在慕容绍宗活跃的年代,北魏帝国那场影响后世深远的激烈汉化改革才过去不久,孝文帝元宏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尽弃胡族风俗语言服饰,更鼓励鲜卑人和汉人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制定汉式官制朝仪,将北方汉人士族大家全面纳入统治中枢。

虽然这样激进的改革严重损害了鲜卑军事集团的利益,元宏死后不到三十年,以鲜卑军人为主的六镇军阀集团便令北魏王朝土崩瓦解,但北方汉人亦趁此良机得到了很大一部军权。

北周灭高氏北齐一统北方数年后,一个鲜卑名“普六茹那罗延”的汉人以国丈之尊,执掌北周国政;鲜卑大将尉迟迥不服,据邺城起兵,原北齐故地关东八州皆反;被这个恢复了汉名“杨坚”的伟大人物一战平定。

随后杨坚代周称帝,敕令尽弃胡姓,禁绝胡俗,光复汉统。数百万鲜卑人失去了自北魏起长达数百年的“国族”地位,他们也做了各自不同的选择。

明智的鲜卑人如独孤伽罗,成为新帝国的皇后,辅弼隋高祖杨坚开创了“开皇盛世”,顽固抗拒汉人光复事业的反动派;如尉迟迥及其同党都被直接消灭,成为历史尘埃。

而慕容绍宗的儿子慕容三藏,也正是众多源出鲜卑的大隋开国文武大臣之一,征讨岭南,平定叛乱,牧守一方,屡建战功,封野王县公,河内县公。

经历隋兴唐起不到百年,自慕容氏灭冉魏入主河北起,在北中国叱咤数百年之久的鲜卑人也正式成为了历史名词,融入汉族。虽然一些姓氏如慕容、宇文、元、独孤、尉迟、长孙等仍能探究其祖先来历……

到了五代末年,慕容绍宗的后裔慕容延钊成为后周大将,历任淮南、镇宁军节度使,殿前副都点检,为禁军统领赵匡胤副手,协助其发动“陈桥兵变”。事后一度为宋朝禁军最高统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即宰相衔;领大军灭荆南、湖南两个割据政权,生封侍中,死后赠中书令,追封河南王。连他的父亲开州刺史慕容章,也被追封为太保。

对慕容延钊,赵匡胤一生以兄呼之,极见信任,其子孙多有出任刺史、将领者。如他次子慕容德丰和侄子慕容德琛,抗击辽夏、镇压反乱颇有战功,官至团练使,右监门卫大将军。

慕容延钊有个孙子慕容惟良,官居常州刺史,慕容惟良之子慕容晖,家有两株楠木,嗜酒而喜吟诗,与苏东坡交好,被东坡称为“双楠居士”。

作为开国武勋军功世家,慕容氏和赵宋皇室、其他武将世家亦多有联姻。如慕容延钊的孙女,便嫁给了赵匡胤曾孙、韩国公赵从蔼,育有十子,除二子早夭外,两个封王,即成王赵世准、淄王赵世雄;剩余两公四侯。

【夫人姓慕容氏,赠太保章之曾孙,赠中书令,河南郡王延钊之孙,太子率府率德正之女。河南王有功于国,为时名臣,夫人以贤女选为韩国公从蔼之配。韩公,彰化军节度使舒公之子,事其亲以孝。而夫人承其夫以顺,事其舅姑以礼,下其妾媵以仁,抚其子无嫡庶以均。故其内外宗姻,莫不称其能。封太宁郡君。至和元年正月戊寅,以疾卒,享年五十有六。子男十人:长曰世丰,赠右骁卫大将军;次曰世宣,赠均州防御使;次曰世准,世雄、世本、世纲,皆诸卫将军;次曰世岳、世瓞、世庸,皆太子率府副率。女三人,长适高允怀,次适张承训,次适郑偃,皆右侍禁。余皆幼。以嘉祐五年十月乙酉,举夫人之丧,合葬于韩公之墓。铭曰:承夫以顺,为妇以勤。逮下以恩,爱子以均。以成厥家,以播其芬。】——欧阳修《太原郡夫人墓志铭》
【韩国公从蔼子九人,右骁卫大将军世丰、武当侯世宣、成王世准、淄王世雄、彭城郡公世本、南康侯世纲、彭城侯世岳、嘉国公世瓞、彭城侯世枚。】——《宋史·表》

又比如家喻户晓的华夏女英雄穆桂英,其历史原型便是北宋名将杨文广之妻慕容氏,(没错,历史上的杨宗保、杨文广父子其实为同一人,即北宋名将杨延昭之子,杨业之孙),“穆”就是“慕容”的转音。《保德州志》记载此女善战。而根据《杨棋墓志铭》,与杨文广同辈的堂兄杨棋,亦娶慕容氏女子为妻。

评书中,太平王少令公杨文广共有十九房妻子,其中两房慕容英和慕容昭容,同样也是源自历史人物原型。

其实纵观历史上的北方游牧民族,很大一个共性,就是服从并忠诚于强者,当然,当强者变弱时,反水和反噬也是其天性,却不可能汲汲于一姓之复兴,更不可能数百年而不忘。

历史上慕容垂能恢复燕国,亦是苻坚淝水兵败,主力损失殆尽后,方才乘虚而起,其实带有相当的偶然性。如果苻坚真能混一宇内或至少保住半壁江山,那么慕容垂这个所谓的“燕世祖武成帝”,多半也将以氐秦帝国忠臣的身份终老一生,载入史册。

所以依人情常理而论,北宋慕容氏作为开国勋臣后裔,早已加入汉人族群数百年,备受宋室厚遇恩礼,又怎么可能累代以“复燕”为己任,四处兴风作浪,匡复什么鲜卑人的大燕国呢?

小说中那个汲汲于兴复大燕的慕容复,居然不想做汉人,连汉字也不想识,汉文书也不想读;他(或说小说作者)难道不知道这世上从古到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鲜卑文”,他那些英雄祖先从建国立基起,一直都是使用汉字的么?

甚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拓跋、独孤、丘穆棱、步六孤、贺兰这些胡姓音译都改成了汉姓元、刘、穆、陆、贺,而慕容完全不需要改姓,盖因本身即是汉姓,取的是汉语的“慕二仪(天、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容”之意。

历史上确有慕容复其人,却是青海的慕容氏吐谷浑政权的末代君主。吐谷浑政权是慕容皝之父慕容廆的长兄慕容吐谷浑,远迁青海建立的政权。杨广和李靖征讨青海,讨伐的就是这个国家。

吐谷浑建国三百五十年,其地终没于吐蕃后,这支王族流亡大唐,世袭安乐州都督、青海国王之职。慕容复被唐德宗封为朔方节度副使、左金吾大将军、乌地也拔勒豆可汗。而他死之后,就到此止不再加封了。

【贞元十四年,以朔方节度副使、左金吾卫大将军慕容复为长乐都督、青海国王,袭可汗号。复死,停袭。吐谷浑自晋永嘉时有国,至龙朔三年吐蕃取其地,凡三百五十年,及此封嗣绝矣。】——《新唐书·西域上》

金庸先生在21世纪新修《天龙八部》时,大约也发现了原设定和历史真实违和的问题,因此避而不谈慕容延钊这支北宋显赫的慕容氏,却说慕容博慕容复一族是五代末年时军阀慕容彦超的后人,因此包藏野心,情有可原。

殊不知这个慕容彦超并非出自鲜卑燕国后裔,而正是吐谷浑那支慕容氏的后裔,后更混入沙陀部落,与之混居。

沙陀人刘知远的母亲改嫁到慕容家,生下慕容彦超,后来刘知远建立后汉王朝,重用这个同母异姓兄弟,封他为镇宁军节度使,割据山东,后周太祖郭威代汉建周后,慕容彦超一度成为其劲敌,旋而被灭。

即使是在帝王多如牛毛的五代时期,做为逐鹿争鼎的一方割据军阀,慕容彦超也并没有想过去打已经灭亡了几百年的燕国旗号,盖因知其毫无号召力。

更重要的是,吐谷浑那支慕容氏和鲜卑燕国关系之遥远,大约就相当于张翼德和张文远。

一个吐谷浑后人自命为“大燕皇孙”,把鲜卑燕国诸帝当做自己的列祖列宗, 隆而重之珍藏所谓“大燕传国玉玺”和“大燕皇室世系表”,矢志于复兴大燕,更是荒唐可笑。

此外,小说中还有一个相关不合理设定,那个为老不尊的丐帮长老徐冲霄,在杏子林大会公然宣布,慕容是胡姓,慕容氏是胡人,乔峰庇护阿朱等人,便是“勾结胡人”,叛汉罪行确凿,竟激发了原本犹豫不决的丐帮众发动内乱。

殊不知真实历史上的北宋王朝,若有某个老叫花去胡扯什么慕容氏是包藏祸心的胡人,要么被所有人当成神经病,要么被官府当做污蔑大宋元勋,捉去打顿板子也并不冤枉。

倒不如《水浒传》的设定,在《天龙八部》时间线几十年后,有个青州知府慕容彦达,乃是宋徽宗宫中慕容贵妃之兄。

这两个人物倒是真有历史原型可循的。宋徽宗时有个大臣慕容彦逢,据说是慕容延钊之后,官至刑部尚书。此人能诗善文,才藻富赡,受知于宋徽宗,为其侍近信臣十五年,一时典册多出其手。《永乐大典》载所著文集二十卷,外制二十卷,内制十卷,奏议五卷,讲解五卷。后世评其文“多以献媚贡谀,荧惑主听,然其文章雅丽,制词典重温厚,尤为得体”。

而历史上宋哲宗的后宫,也有一位慕容姓妃子,因和哲宗孟后交好,靖康之变南渡后累次加封,年八十时封赠贵妃。

【丙辰,哲宗婉仪慕容氏为贤妃。妃昭慈后阁中人也,颇有贤德,旧与皇太后善,至是娱侍慈宁宫。制曰:藻鉴精明,独前知于圣母,兰心芳洁,今娱侍于东朝。后八年薨,薨在二十二年九月壬辰。】

慕容彦达账下两员虎将,“镇三山”黄信、“霹雳火”秦明、麾下清风寨更有一员骁将“小李广“花荣,又与“金鞭”呼延灼交好,三万大军坐镇山东,莫非就是慕容博当日藏经阁夸口于伏下的那支兵马?只不过败给了位面之子宋公明,什么雄图壮志再也休提,一笑。


user avatar   ji-yu-6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夸张,夸张的是现实。金庸后期小说剧情基本都是对时政的隐喻。


金庸在1959年创办《明报》,本是一份政治性报纸,因销量一般,金庸便在副刊里连载武侠小说,大受欢迎。实际上,这些作品本身也成为了《明报》政治性的一部分,有时要结合特定历史才能看明白。


1963年,《天龙八部》在《明报》上连载,本来剧情发展非常好,但是书已经写到一半,连载中突然出现了慕容复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角色,一心想着反攻复国,他的爸爸则是幕后黑手云云。这样突如其来的剧情线其实和时政是分不开的。


1959年大陆发生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政治经济形势陷入前所未有的困难当中。对于蜷缩在台湾的蒋介石政府,这是绝好的机会,1961年蒋介石成立“国光工作室”,意图反攻大陆光复国家。然而,蒋介石政府其实早已没有了复国的能力,也得不到美国的支持,所谓“反攻大陆”复国云云不过是虚无缥缈的一场梦,台湾政府搞了不少小动作,虽然百般折腾,但终究没做出什么事来,倒是把“反攻大陆”这个词闹得沸沸扬扬。


1965年6月17日,蒋介石召开名为“官校历史检讨会”的会议,正式决定进行“反攻大陆”。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也在公开场合屡屡宣称反攻大陆,这自然成为了海峡两岸的时政热点。《明报》也花大量篇幅报道了蒋介石宣布反攻大陆的事。


这一年,金庸正在《明报》连载《天龙八部》,书已经写到一半了,又不想放过这个热点,便顺手将这些社会热点内容加进了书中,塑造了慕容复这个整日幻想复国的形象,在书的中途加入故事,慕容复和他老爹慕容博两个人一般心思,在书中各种颠倒腾挪用尽手段,试图光复虚无缥缈早已灭亡的大燕国,却如同跳梁小丑总是失败,慕容复最后发了疯,光复大燕国自然也成了笑话。慕容复、慕容博父子自然是指当时叫嚣反攻大陆的蒋经国、蒋介石父子,小说中慕容复寻求大理国、契丹国帮助复国无果,自然也是说日本美国都不肯帮蒋介石政府,最后反攻大陆成了历史的笑话。


之所以这么写和金庸的政治立场也有关系,金庸这个人颇有些悲悯情怀,好不容易和平下来了你又要打仗,还拉着美国人要来打中国人,谁愿意啊!持反战立场的金庸索性在书中借萧峰之口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


萧峰蹭上一步,昂然说到:“你可曾见过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杀的惨状?可曾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辽之间好容易罢兵数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铁骑侵入南朝,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惨遭横死?多少辽人死于非命?”他说到这里,想起当日雁门关外宋兵和辽兵相互打草谷的残酷情状,越说越响,又道:“兵凶战危,世间岂有必胜之事?大宋兵多财足,只须有一二名将,率兵奋战,大辽、吐蕃联手,未必便能取胜。咱们打一个血流成河,尸骨如山,欲让你慕容氏来乘机兴复燕国,我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因而杀人取地、建功立业。”

宋喻指大陆,契丹喻指美国,慕容父子想让契丹人帮忙打大宋,自然是说台湾政府居然想让美国人帮忙攻打大陆,为了无聊的复国梦而引得刀兵再起弃黎民百姓于不顾,金庸非常唾弃这种做法,萧峰这段话可以看做金庸在骂蒋介石政府,骂得酣畅淋漓。所以我经常称赞《天龙八部》这部作品,对芸芸众生的明洞之下居然还存有大悲悯的情怀,实在难得。


这个写法非常成功,《天龙八部》书成后广受关注获得一致好评,这似乎为金庸打开了另一扇门,之前的作品很少触碰政治隐喻,慕容复这个形象的成功塑造让金庸尝到了政治隐喻的甜头,此后作品中政治隐喻成为金庸作品的主流基调。《笑傲江湖》和《鹿鼎记》两部政治寓言马上就要诞生。




  

相关话题

  日军侵华时候,细菌战造成的脚看起来只是皮肤问题,为什么无法恢复? 
  为什么现在仍然很多人认为印尼很危险? 
  为什么讲究道理的儒学理教地位越高,社会风气反而越不好? 
  如何看待知乎用户“抗战史讲解员”的言论? 
  为什么宋朝能撑上三百多年才灭亡? 
  为什么武侠小说里门派的开创者一般都是最厉害的,后继人越来越差? 
  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到底是黑朱元璋还是美化朱元璋? 
  林青霞版的东方不败说汉人世世代代欺压苗人,历史上确有此事么? 
  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一僧二挂三老四绝五强六段七雄八英九杰十秀」分别指的是谁? 
  荷马时代为什么被称作黑暗的文明倒退的时代? 

前一个讨论
怎么看待「我尊重同性恋但轮到我孩子身上就接受不了」这种看法?难道这是真的尊重吗?
下一个讨论
如果古代没大一统,会不会更发达?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