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厲恐怕是轉寫古文字的結果,原字多半作“剌”。
剌這個謚號後世分化爲三個用法:
1、仍作剌,本爲美謚,後世作惡謚。
2、改作烈,美謚。
3、改作厲,因周厲(剌)王之惡評,後世作惡謚。周厲王的稱呼,最初未必是惡謚。楚共王自貶,“請爲靈若厲”,則春秋中後期已多看作惡謚。
鄭文公作爲鄭厲公兒子,正常接班,恐怕不會允許上惡謚,則當作“烈”解,可能性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