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刻、成人后的第十个夏天里,我第 66 次完成了在《三国群英传2》上(不用秘籍)统一中国的壮举,不管外面的世界已经流转到了三国志 14 抑或是赛博朋克 2077 ,我一直守候的都是最后那个界面:
结束了多年的分裂,天下又进入了统一的时代,忠勇的将士卸下沉重的战袍,逝去的英魂也可以在宁静中安息了,不见江水被鲜血染红,黄土也不再被亡灵淹没,苍天既已重生,只愿大地能万世千秋
作为多年假装自律的人,我的手机和 MAC 里都没有任何游戏,其实是因为自制力只有那么一点点,这一点点一定要用在一开始,那就是压根不要开始。当然也因为家里的台式机里,一定有三国群英2在等着我,而只要打开它,这一天的至少 12 个小时就没有了。
小时候,我妈为了不让我打游戏,甚至被逼到拎着主机去上班。我一直不忿,为啥这个游戏,我爸打得,我二舅打得,我发小打得,就我打不得?总不会是因为只有我瘾大技术差、能不吃不喝、从天黑打到天亮吧,不会吧,不会吧~
上了大学,再也没有人管了,每学期被期末虐完回到家,我都要连玩几天这个游戏减压解乏。我有多走火入魔呢,就比如,你现在说诸葛亮,我第一反应不是骂死人不偿命的唐国强老师,反倒是那个带着小蓝帽、斜睨观众、会使金蝉脱壳的二次元形象;再比如看到奥运赛场上的体操健儿,我会情不自禁地点评说,嚯小伙子真壮实,跟我们武斗兵似的。
不知道从某年开始,我要补偿的,已经不是自己的童年了。
前两年看到洪宇宙老师的美貌 cut ,想到我周都督江东好儿郎,可惜了天妒英才英年早逝,赶紧打开「群雄逐鹿」选上孙坚,拼了命地使周瑜,技力自动恢复接大地狂啸接天地无用,大功告成之日,捧着脸对着电脑屏幕问,周都督就问你满意不满意~长大了之后重看三国,也会把视线从绝对主角们身上移开,大家可以试试从比如马超这种角色的视角看事情,真的要多惨有多惨,爹死弟死全家死,让我忍不住用马腾从西凉一路打到台湾省。再后来,也会用轲比能、刘焉、龚景(他到底是干啥的,有人能给科普一下么),在赛博平行宇宙里,历史里犄角旮旯的小人物也有机会发光,不是么?
去年初冬在湖北自驾,行程最后,从荆州经过当阳开到武汉,车里的评书正好放到关羽败走麦城,我坐在副驾,手边有半瓶前一天没喝完的黄酒。在三分醉意里,袁阔成老先生一把抑扬顿挫里透着悲凉的声音,让历史上真假难辨的英雄末路和车窗外疾驰而过的雾气蒙蒙的天与地交叠起来,夕阳无意中渗进眼里,竟然让我有点想哭。
给我妈报名老年大学并且督促其认真完成作业
买书。
小时候家里穷,穷到连副科老师规定购买的课外辅导书的费用都要一直拖,结果我娘让我找同学借了本课辅,回来花了几个晚上,誊写在收集的废纸背面空白,然后合订成一本课辅,我娘递给我手工课辅,然后看着我一字一句的说:家穷不丢人,学习不如人,那才是丢人。
老师照例在课堂上念没交钱买书的同学名字,念到我的时候,我说我有课辅了,然后把手工课辅递给老师,他看了一眼,就给扔到地上,然后说:以后我的课你就在走廊上听,全班都在嘲笑我,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那一刻,一个不到十岁内向孩子的脆弱自尊心,在那一刻被他踩得稀碎,我却坚强得没让眼泪流出来,我知道,如果我哭了,他们会笑的更开心,甚至会笑话一辈子,我吸了一口气,然后弯腰捡起了我娘誊写的手工课辅,拍了拍封面上沾的灰,然后挺直腰杆去走廊上,趴在窗户上听课了,来往的老师都对我指指点点,侧目而视,但是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
后来随着课程越来也多,需要的课辅也越来越多,但是我很少跟我娘开口要钱了,因为我知道她也没办法,只能自己想办法,兵法有云:以奇胜,以正合,
捞偏门,我就靠和小朋友打玻璃球,拍画片,通过游戏对赌赢得玻璃球,画片,然后以低于商店的价格,却高于商店的数量再卖给他们,五分,一毛,两毛的攒钱,积少成多去交课辅费,简单来说,纯靠技术致胜,小朋友们喜欢玩什么,我就研究什么,每天抽空练习,从不间断,玻璃球我玩的出神入化,不管是圈内单挑,远距离对狙,我都手到擒来,画片练成过手捏一下,就能掂量要用多大力度和角度能赢,左右开弓,甚至赌到最后将虎口崩裂出血,简单将虎口吸一口,换只手接着赌,只为了在对赌中赢钱,因为只要钱攒够了,我就可以交课辅费用了,就可以坐教室里上学了。
走正道,老师号召成绩好和成绩不好的同学结成互助对子,放学后补习,由于我常年第一,所以很多同学都希望和我结对,后来我挑了一个读书不上心的同学互帮互助,因为这样的同学,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值低,出现惊喜的可能性比较大,最重要的是他家条件好,各种书籍多,所谓老手一直杆,菜鸟摆地摊,他的爹妈给他买了各种课辅基本都是摆设,当然对于他也没什么用,我帮他的条件很简单:我帮他补习,他家的书我随便看,所以我可以一边辅导他作业,一边学习各种各样的课辅,遇到不错的解题思路,就誊写在本子上,回家自己琢磨怎么举一反三,之前他的成绩一直很稳定在倒数三名,1年下来,已经稳定在了中下游,老师,他和家长都很开心,他不亏,我也不亏。
随着高年级的到来,需要写作文,提高阅读量,但是当时的各种作文书籍和经典名著,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根本就是天价,根本买不起,怎么办?我打听到新华书店可以免费看书,后来跟我娘商量了好久,决定每半个月让我去一次城里的新华书店看一天书,每一次来回车费1块钱,然后给我2毛钱买个饼当午饭,为了省钱,我每次就都带一壶水,中午不吃饼,然后在新华书店里,坐在地上看书,刚开始还允许现场摘抄,后来就不让了,遇到很好的文章,我只能背下来,然后出门坐在台阶上将文章默写下来,接着再进去看,中午很饿的时候,我就出门喝点水,靠在树荫下歇一会,实在饿的受不了了,就靠着树看看自己的劳动成果,来转移一下自己的饥饿感,等饥饿的感觉过去了,身体反应没那么大了,把身上拍干净,把手洗干净,在身上擦干,再进去接着看书,一直看到新华书店下班打烊,
那时我最最羡慕的是那些爹妈牵手带着进书店,高高兴兴买书的孩子,他们想买什么书就买什么书,不用考虑多少钱,
那时我做梦都在想,等我长大自己挣钱了,一定要实现买书自由。
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想买多少书,就买多少书,
买书不看价格,只问自己喜不喜欢,
后来长大以后,发现自己依然很无趣,出差也好,旅游也好,我最大的乐趣还是逛各地书店,
不管是哪里的书店,我都会看进去看瞅一眼,不走空是我的一贯原则。
至今我买了多少书,我不知道,不管是中学,高中,大学毕业,还是后来搬家,
我的行李里最多的还是书,
我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买书自由的梦想。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想对那个被人嘲笑的满脸通红的少年说:你的梦想实现了,
谢谢你曾经所做的一切。
我至今去书店都不太习惯坐在椅子上看书,还是和那时一样,席地而坐,盘腿看书,
或许有的人看到的地上都是灰,我却只看到那是少年时唯一不笑话我贫穷的地方,
在那里,我获得了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把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个习惯陪伴我从小到大,估计会陪我到老,甚至一直到土里。
抱歉,见笑了。
不知道被哪个大咖翻了牌子,简单说明一下,
扔我手工课辅的是副科老师,学生成绩跟他们工资不直接挂钩,所以他们不管学生成绩好坏,只问交没交钱,因为学校规定的呀,课辅钱必须交呀,不交就滚到走廊外面上课,所以我至今都不怪老师当年的行为。
另外年代不一样,当年很多农村,乡镇基层学校,根本不重视教育,师资力量更是一塌糊涂,更谈不上教育质量,学校,家庭,老师,父母多数都对于教育没有那么强烈的渴望,多数人多认为孩子只要读几年书就好了,很多孩子读着读着就不读了,有小学辍学的,中学辍学的,只要爹妈找了个出路就出去打工,所以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孩子,在老师眼里没什么太大区别,该打就打,该揍就揍,不会有特别大的区别对待,我不交钱,那就直接扔书,在那个年代很正常呀,我至今也没觉得老师和我有什么不对,我虽然成绩好,但是也经常挨老师体罚呀,比如作业没有按照要求写完,那就要挨板子呀,没什么好说的。
同样在这个全民重视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里,我们无法要求现在的学生去共情,必须像当年的我们一样对于知识改变命运,有那么强烈的渴望度。
他们更多背负各方要求学习的压力,却无法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要我学和我要学永远是两码事,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是在这个物质普遍丰富的时代里,现在的孩子们,已经无需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即使他们学习再不好,也有父母给他们兜底,大不了回家啃老,反正不会让他们饿死,
而我们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家庭贫困是底层百姓的普遍现象,
农村孩子要么读书走出农门,要么回家种田,重复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要么滚到工厂做流水线产业工人,过几年继续回农村的命运轮回,
对了,我们家真有田,不读书真的要回去种田的。
最后:由于大家评论热烈,我会尽量一一回复,如果无法及时一一回复,请见谅,再次感谢理解!
说几个估计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的例子。
小时候没有儿童自行车的小孩,长大以后都特别喜欢汽车。小时候没怎么吃过零食的人,长大以后都特别喜欢吃零食。小时候没有多少玩具的人,长大以后都特别喜欢玩手机游戏。
我小学的时候,留下了很多童年阴影,可以说对我现在形成复杂的性格有很大的影响。
我小学的时候,上的学校不错,但是里面有好多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摸我的脸,把我的书来回扔,还有一次用红领巾给我做股间摩擦。我们的老师特别喜欢拖堂,就没有一次整点放学过,她拿那些调皮的学生一点办法也没有,无法改变他们,说他们他们也不听。
问题就是,我没犯错,我特别乖,老师有时候延误下课下学,都是一起惩罚,我们都要受牵连。我每天都要听老师训我们,训得很凶,我非常胆小,每天提心吊胆。虽然老师经常表扬我乖,听话,但我并没有因为这个受到好处。我现在最讨厌的学生阶段,就是小学。
到了六年级,我突然意识到,我凭什么做的没错,却要跟那些调皮的学生一起受罚,一起挨训,一起被拖堂和延误放学?
于是从那个年纪,我开始不再委屈自己,多发泄自己的情绪,有时候上课迟到,对欺负我的同学,骂他们,不再刻意迎合自己乖的刻板印象,因此老师也对我发过脾气,不过我不以为然。
后来中学两次军训,我也见识到了,如果一个班一个人犯错,就要集体受罚,这让我非常讨厌。某种程度就是这些经历,让我有一个破防点,就是不喜欢被别人的错牵连,不喜欢因为别人的错受到批判和讽刺!
所以有时候上网,听见有些人说,XX人如何如何,我就像,我跟这些人不一样,我没有这些缺点,我凭什么一块要被批评啊?你为什么不看见我的改变呢?
我现在,一方面许多人觉得我很有才华,但一方面,我又沉浸在B站的鬼畜中,用哲♂学、金坷垃、葛平、元首、梁非凡、梁逸峰、影流之主、新宝岛、冬泳怪鸽、老八们,满足自己一种狂欢的欲望,因为我想起现实,有时候会想“这太荒唐了”,所以我就去B站看鬼畜,在这些许多人不相信我会看的事物中寻找存在感。
我这个人,非常有意思,现实中许多和我同龄的人觉得我古板不合群,而比我年长的许多人却认为我不够正经。
小时候因为身体原因,还有受一些网文或者“砖家”影响,我父母过度把碳酸饮料妖魔化,所以在家禁止我喝,要等我18岁以后才可以喝(说是这样说,事实上没那么严格,偶尔家里节假日家里吃大餐或者出去吃饭喝一两小杯也不会说什么,但问题这样的机会其实不多,而且要是自己买可乐喝被发现的话……)。但即便现在20多岁,妹妹跟朋友出去玩,去肯德基顺便打包晚上带回家,刚好打包的东西里有可乐,我妈都要说上半天。
结果就是上大学以后,每天至少2瓶汽水,可乐、雪碧、冰红茶之类的饮料成箱成箱买。大一大二运动量还比较大,所以体重保持得算Ok,但后来运动的时间和机会没那么多……
快乐和体重,究竟哪个更重要?
看动画片。
打游戏。
买衣服。
小时候没机会,大学毕业以后开始打游戏。
后来一边工作一边恶补动画片。
现在是喜欢买衣服。。
德芙巧克力。
小时候巧克力算不上多稀罕的东西,但家里也没多少富余的钱买。
也就是去打完吊瓶,我妈给我去对面买一块最便宜的德芙,两块钱,我能吃很久很久。
我当时觉得德芙巧克力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当时看到《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这样。
每当他在那些美妙的生日早晨得到那块巧克力以后,他总是小心地把它放到一只小木盒里,他对它宝贝极了,就好像那是一块金子。接下来 的几天里,他只允许自己瞧瞧它,可决不去碰它。最后,直到自己再也熬不住时,他才揭开一点点巧克力包装纸,露出一点点巧克力,然后咬下那么一点点——刚够 让舌头慢慢地品尝到那可爱的甜味。第二天,他再咬下那么一点点,就这样一天只吃一点点。这样的吃法,查理足足可以把他的这块只值六便士的生日巧克力吃上一 个多月。
当然,没这么极端。我也就是一小块能吃上俩小时。
所以现在Confort Food就是巧克力。
家里常备,包里常备。
干活到快崩溃的时候,撕开一块,吃掉。
世界还是美好的。
对现状的不满,强行在童年找到原因。
变成了舍断离的拥趸。甚至东西用旧了就要丢掉换新的。
小时候父母非常节省,给我买一个饭盒用了六年,一个书包背了六年又拿去给我表妹背,我是真的讨厌那个被缝了一次又一次的痕迹,但是每次要换新的都被父母咆哮着骂“这不也能用嘛?!我问你这是不能用了吗?啊?!我看你是矫情的过分了!过分了!”
有一次我去看牙医,我妈妈拿出三五年前我用过的那一套一次性器具要去问问牙医能不能用,“不用他(牙医)那儿的能省一块钱呢”
我崩溃地给她解释这个不能用了老化了有细菌了真的不能用了
后来那套器具还是被我妈用热水烫烫带到了诊所…
我长大了之后做手术,护士嘱咐买压腹带,她又问,“家里有烤电用的绑带,能替代吗”
为了保命我直接吼出来了“别找那这破烂了行不行!”
后来有了工资,去租房,工作的地方在上海静安,一个月到手两万多,四千可以租村里破破烂烂油腻腻的老房子,五千六千可以租自如风公寓
房东和我说“打扫干净了一样的,能省一点是一点嘛”
我不要,老房子里发霉的阳光和腐朽的气息,我都不喜欢,让我要窒息
现在用东西总是白色的,家里东西精简到刚好满足生活需求,无用的直接丢(可二次利用的楼下打扫阿姨会拿走)用到有一定痕迹或者老化的东西也会丢,花花绿绿的洗发水洗手液瓶子也要装进同色系分装瓶里在用,真的活的矫情的更过分了,但是会努力挣钱,争取让自己更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