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至少 98 个国家发现 Delta 变种病毒,这会对全球疫情产生哪些影响?该如何防控? 第1页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啥影响,从5月开始全球基本都是delta了。该咋防咋防,广东都扑灭过一次了。各地学习广东经验,流调封城什么的做的严格一些,应该就没问题了。

严肃:与人接触请务必戴口罩!!!口罩减R0效果比疫苗强很多!

真正比较有看头的是美国6月出现的变种21H(目前还没有命名,目测会命名成mu),能正面硬刚delta,在delta肆虐的情况下逆势提升自己的占比。说明他在传染性和免疫逃逸方面很可能不虚delta。病毒双雄,制霸美国。

仔细看了一眼图,21H和其他毒株关系不大,就是个新东西。


user avatar   lengzhe19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疫情发展到现在,其实经历了几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去年年初,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当时我们忙着抗疫,全世界在看我们忙着抗疫。

当时我们预判中国可以用半年左右的时间控制住疫情,然后像结束SARS一样结束这场疫情。事实上来看,我们做到了,但是我们误判了全球的局势。

第二阶段,全球范围内出现了疫情。

这时候虽然中国疫情控制住了疫情,但病毒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包括意大利等多国开始爆发严重的疫情,全球呼吁抗疫,我们开始从进口防疫物资,到输入防疫物资。

这时候全球都带寻找疫情解决方案,疫苗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重要目光。

第三阶段 全球大流行阶段

这个阶段,疫情已经在全球极大流行,WHO也承认全球进入了疫情大流行的阶段,部分疫苗投入临床,全球人民寄希望于接种疫苗来构筑免疫屏障行程群体免疫。

然而疫苗的接种苦难重重,很多国家在讨论要不要接种,很多国家想要接种却没有疫苗。阴谋论翻天,部分国家开始讨论自然群体免疫。

最终,我们错过了疫苗和病毒变异这场比赛,错失了构建群体免疫的窗口期。

第四阶段 全球疫情恢复期

这个阶段,疫苗开始投入了大规模的使用,许多国家开始接种疫苗。包括像以色列等国家完成了几乎可以构成群体免疫的屏障,似乎人类迎来了解决疫情的曙光。许多国家开始纷纷讨论疫情解封政策。

第五阶段 全球翻车阶段

说实在的,我不想在这么严肃的分析里用翻车这个词的。

但我是找不到更合适的词了,因为Delta变异毒株,使得全球努力了一年的抗疫成果,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

以以色列,英国等多国为代表的的高接种率国家又恢复到了日增高企的阶段,整个抗疫过程仿佛变得遥不可及。

学界最终达成的统一思想,我们已经无法在短期内消灭新冠病毒,只能选择与之共存,包括季节性的,以及区域性的小规模流行都是被认为无法避免的情况。

接种疫苗的目标从最初的构建群体免疫屏障,到构建个体免疫屏障,到现在的只求构建医疗底线屏障,逐步的在降低。

WHO公布的数据显示,Delta病毒已经扩散到132个国家和地区,未来两周疫情感染人数可能会突破到2亿人。

对于国内,我们从广东疫情到现在,几乎也是被Delta打的遍地开花。

所以,接下来能做的,就是放弃幻想,继续战斗。


user avatar   zhuangshili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刚看完了CDC的内部报告,说一下重点。

先说明一点,这个只是内部报告,非正式版本的(比如有一些地方还是涂黑的),但我个人估计核心内容跟最终正式报告几乎不会有差别。


1. 正文第一页就提到,突破性感染可能会降低公众对疫苗的信心。我认为这是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许多国家都正在面临,比如美国,比如中国。

2. 按照目前的发病率,在全美1.62亿已接种人群中每周会出现3.5万例有症状感染。但实际上,疫苗接种人群与未接种人群的风险正在拉大,相比于未接种人群,接种人群的发病风险降低了8倍,住院和死亡风险都降低了25倍。

3. 在早期(2020.12.14~2021.4.10)面向医务人员的研究中,部分接种疫苗的整体有效率为81%,完整接种为91%。


相比于未接种人群,接种人群的各项风险都显著下降:

-平均病毒载量降低40%;

-可检测到病毒时长更短(2.7天 vs 8.9天);

-发热的概率降低(25% vs 63.1%);

-病程更短(10.3天 vs 16.7天)。

4. 几项不同的研究,初步评估mRNA疫苗的有效率:

-VISION研究(截至2021.6.22):预防住院有效率88%,第二针接种完16周免疫力无下降迹象;

-IVY3 研究(截至2021.6):预防住院有效率87%,第二针接种完20周免疫力无下降迹象;
-Healthcare personnel (截至2021.5.31)预防有症状感染有效率90%,第二针接种完14周免疫力无下降迹象。

5. 大家最关心的Delta。就像昨晚我写的,Delta变种的传染性超过SARS、MERS、埃博拉、普通感冒、流感、西班牙流感、天花,达到了水痘的水平。


6. Delta感染的病毒载量更大,病毒脱落时长更长。

-印度在医务人员中的研究显示,医务人员出现Delta突破性感染,核酸检测Ct值(循环阈值,数字越小表明病毒载量越高)为16.5,非Delta的突破性感染Ct值为19;

-相对于原始毒株,Delta感染后Ct值≤30的时间更长(中位时间18天 vs 13天);

-Delta再次感染的风险更高。

7. 相比于Alpha,Delta在疫苗接种人群中引起的突破性感染,传播力可能跟未接种人群相同。

-Alpha突破性感染的Ct值是21,而Delta是18,这3个循环的差别意味着后者的病毒载量高了10倍。

-麻省Barnstable县的爆发性感染数据表明,接种人群和未接种人群的Ct值没有区别(21.9 vs 21.5)

8. 相比于Alpha,Delta引起更严重的疾病。

-加拿大的研究表明,Delta感染的住院风险、ICU风险和死亡风险都更高(aOR(调整后OR)分别为2.20、3.87和2.37);

-新加坡的研究表明,Delta感染的需氧气支持风险、ICU风险和死亡风险都更高(aOR4.90),肺炎aOR为1.88;

-苏格兰的研究表明,Delta感染的住院风险更高(HR为1.85)。

9. 这是辉瑞两剂接种后的有效率变化(Delta vs Alpha),在预防感染(无症状+有症状)方面,英格兰、苏格兰、加拿大的数据是小幅下降,以色列是明显下降。

10. 总体而言:

-Delta有更高的传染性,致病力也可能更强,在出现突破性感染的已接种人群中,传播力可能和未接种人群相同。

-虽然疫苗预防重症的有效率仍然很高(>90%),但是预防病毒传播和感染的有效率有所下降,因此接种疫苗,仍然可能出现更多的突破性感染和社区传播。


-在目前的疫苗接种率下,NPI(非药物干预,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是预防传播的重要举措。


最后,我用CDC这个报告最后面的一句话作为总结,这也是大家都需要意识到的一点:


「承认战争已经改变(Acknowledge the war has changed)」


user avatar   hydfox 网友的相关建议: 
      

摘要:

新冠病毒属于变异速度最快的单链正义RNA病毒,而其Delta变异毒株传播能力明显增强,完整接种疫苗与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传统的公共卫生手段结合,才是控制疫情传播的最有效手段。mRNA疫苗可以诱导产生较为强烈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完成两剂完整接种以后,能有效避免Delta变异毒株导致的有症状感染和重症风险。


1.从生物学角度看,新冠病毒以及这次的Delta毒株的特点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病毒是一大类只含有核酸和蛋白衣壳(部分亚病毒可以没有蛋白衣壳)、没有自身代谢系统的非细胞性生命体的统称。而在病毒这个大类之下,还有着无数种生物学特性差异巨大的亚类。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巴尔的摩分类法按照翻译产生蛋白的mRNA的来源将病毒分为以下七类:

(1)双链DNA病毒(dsDNA viruses);

(2)单链DNA病毒(ssDNA viruses);

(3)双链RNA病毒(dsRNA viruses);

(4)单链正义RNA病毒【(+)ssRNA viruses】,冠状病毒即属于这一类;

(5)单链负义RNA病毒【(-)ssRNA viruses】;

(6)逆转录病毒(RT viruses),例如逆转录病毒;

(7)嗜肝DNA病毒,如乙肝病毒。

之所以专门介绍这个分类系统,就是因为不同结构的病毒变异速度差别非常大[1]。变异速度一般用单次基因组扩增时可能发生变异的位点数量来衡量,新冠病毒属于变异速度最快的单联正义RNA病毒,其变异速度比起最慢的双链DNA病毒(如疱疹病毒)大概要高4-5个数量级,也就是前者发生变异的速度大概是后者的1万倍以上。

根据演化论的基本原理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个物种发生变异的速度越高,更适应当前的生存优势的亚种越容易脱颖而出。新冠病毒的Delta变异毒株正是如此,该毒株2020年10月第一次出现在印度马哈拉施特邦(Maharashtra),之后迅速传遍整个印度,很快蔓延到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目前已成为导致全球新一波疫情的主要变种病毒株。

Delta变异毒株的主要特征是其S蛋白上的P681R突变,这个突变增强和加速了SARS-CoV-2S介导的膜融合,使其更容易和人体呼吸道细胞膜的ACE2受体结合,也使其对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产生抗性的突变[2]

2.Delta毒株引起的此轮疫情反弹有何特点?

今年7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对Delta变异株导致本轮疫情进行了比较权威的概括:

①传播能力明显增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德尔塔病毒和其他的非VOC和老的病毒株比起来,传播率增加近100%,就是增加了一倍。近期广东省暴发的德尔塔变异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动力学研究也提示,传染力也比以前的流行毒株增加了1倍。反映它传播能力的还有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传播速度,它的潜伏期和传代间隔都有所缩短,大概平均缩短了1-2天。过去潜伏期大概是5-6天,现在大概4天多。它的传代间隔过去是4、5天,现在变成3天左右。
②可能导致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这在国家广东疫情的研究观察中没有看到它能够明显增加疾病严重程度。但是在英国的研究中,发现德尔塔病毒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增加的迹象,与Alpha变异株相比,感染Delta变异株的患者住院风险增加了2.6倍。它对病死率的影响,目前还没有获得明确的研究结果。
③目前现有的研究和观察也提示,新冠疫苗对预防德尔塔病毒的保护力可能会有所下降,但是现在的疫苗对德尔塔病毒仍然有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为什么本轮疫情会表现为上述特点呢?首先说传播性,很多人都喜欢拿R0(基本再生数)来说事,R0是假设没有外力介入、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一个感染者在具有传染性的时期中,平均可以传染的人数。新冠的新冠毒株Alpha的R0为4-5,而Delta变异株的R0可达5-8。但是除了增加的这60%左右的R0,我们还要看到,Delta变异株的传代间隔更短(4-5天→3天),意味着在相同时间内可以产生更多二代、三代病例。这些特点合起来才是Delta变异株传播性更强的根本性原因。

再来说致病性,病毒的致病性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细胞毒作用,即病毒在细胞内复制过程中产生的病毒蛋白及中间产物对细胞的直接损害,最终导致细胞功能丧失或死亡。二是诱发免疫反应的免疫原性,病毒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主要是病毒包膜蛋白转移到被其入侵的细胞膜上,成为免疫系统清除感染细胞的靶抗原。被感染细胞在免疫反应过程中被杀死、溶解,从而造成组织、器官的损害。目前还没有关于Delta变异株住院风险机制的具体研究。

3. mRNA 疫苗对于Delta 毒株还有效吗?接种mRNA疫苗对于Delta毒株的防护效果如何?

所有的疫苗基本原理都是模拟病毒的免疫原特点,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是指免疫系统T细胞在再次遇到曾经接触过的抗原时能更强烈的引起细胞增殖,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清除掉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体液免疫则是疫苗中的抗原被识别呈递给免疫系统B细胞,使其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负责在短期内生成针对这种抗原的抗体并将其释放到体液中。而记忆B细胞则负责在病毒被清除的一段长时间过后,机体仍然可以对曾经接触过的抗原保持体液免疫反应。不同的疫苗诱发的免疫反应不完全相同,一般而言,灭活疫苗主要诱导体液免疫,添加了某些佐剂之后可以诱导一定的细胞免疫,而mRNA疫苗、腺病毒疫苗由于作用机制更加接近病毒自然感染人体细胞的过程,则可以同时诱导产生较为强烈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那么,现有新冠疫苗对于Delta变异株的保护效力如何呢?英国检测了250个mRNA疫苗接种者对各种VOC的中和抗体滴度,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针对Delta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滴度下降了5.8倍,而Alpha变异株只下降了2.6倍[3]。而图5则显示了真实世界研究的情况,左侧小图为在英国、苏格兰、以色列、加拿大四个国家的真实场景中,不同新冠疫苗分别对于新冠Alpha毒株和Delta变异毒株在抵御有症状感染方面的效果比较[4][5][6][7],右侧小图为在英、以、加三国中,不同疫苗接种人群在感染两种毒株后住院率方面的比较。一方面,与Alpha毒株相比,各种疫苗面对德尔塔变异毒株时,不管是抵御有症状感染还是避免发展为住院病例上都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不管是哪一种疫苗,只要能完成整个接种流程, 60%以上都可避免发展为有症状感染,90%以上可以避免发展为住院病例。

4. 在新一轮疫情面前,我们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相信通过这一年多来各路媒体的饱和式科普,大家对于疫苗的作用和局限性都比较清楚了。在抗击新冠的战役里,打了疫苗不代表万无一失,但不打疫苗就意味着放弃了一种重要的防疫手段。此外,对于呼吸道疾病,最重要的防护措施仍然是正确佩戴口罩,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人群流行特征,我国对原《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修订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以进一步指导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其中涉及普通公众的部分如下:

(一)需戴口罩场景和情形。
1.处于商场、超市、电影院、会场、展馆、机场、码头和酒店公用区域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时;
2.乘坐厢式电梯和飞机、火车、轮船、长途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
3.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
4.医院就诊、陪护时,接受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登记行程信息等健康检查时;
5.出现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时;
6.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
(二)口罩选择及注意事项。
口罩的正确使用、储存和清洁是保持其有效性的关键。建议公众选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并遵守以下规定:
1.正确佩戴口罩,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2.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3.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
4.需重复使用的口罩在不使用时宜悬挂于清洁、干燥、通风处;
5.戴口罩期间如出现憋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前往空旷通风处摘除口罩;
6.外出要携带备用口罩,存放在原包装袋或干净的存放袋中,避免挤压变形,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处理;
7.建议家庭存留少量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备用。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指南特别增加了在人员密集的室外场所也应该佩戴口罩。同时还对医务人员、乘务人员、安检人员重点职业人群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明确,戳这里看原文。

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勤开窗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减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都是有效的个人防护手段。而广泛接种疫苗、形成免疫屏障与传统的公共卫生手段结合,才是控制疫情传播的最有效手段。我们期待包括mRNA疫苗在内的更多种类疫苗通过临床试验、在国内获批使用,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在对抗病毒时有更多“武器”可供选择,能够实施的策略更加多样和灵活。

总之,新冠疫情并未平息,由Delta变异毒株导致的广州和南京等地的新一波疫情提醒我们还远远没有到可以松懈的时候,“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的抗疫大策略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会持续,积极接种疫苗、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最好方法。

参考

  1. ^ Duffy S, Shackelton LA, Holmes EC. Rates of evolutionary change in viruses: patterns and determinants. Nat Rev Genet. 2008 Apr;9(4):267-76. doi: 10.1038/nrg2323. Epub 2008 Mar 4. PMID: 18319742.
  2. ^ Liu Y, Liu J, Johnson BA, Xia H, Ku Z, Schindewolf C, Widen SG, An Z, Weaver SC, Menachery VD, Xie X, Shi PY. Delta spike P681R mutation enhances SARS-CoV-2 fitness over Alpha variant. bioRxiv [Preprint]. 2021 Aug 24:2021.08.12.456173. doi: 10.1101/2021.08.12.456173. PMID: 34462752; PMCID: PMC8404900.
  3. ^ Wall EC, Wu M, Harvey R, Kelly G, Warchal S, Sawyer C, Daniels R, Hobson P, Hatipoglu E, Ngai Y, Hussain S, Nicod J, Goldstone R, Ambrose K, Hindmarsh S, Beale R, Riddell A, Gamblin S, Howell M, Kassiotis G, Libri V, Williams B, Swanton C, Gandhi S, Bauer DL. Neutralising antibody activity against SARS-CoV-2 VOCs B.1.617.2 and B.1.351 by BNT162b2 vaccination. Lancet. 2021 Jun 19;397(10292):2331-2333. doi: 10.1016/S0140-6736(21)01290-3. Epub 2021 Jun 3. PMID: 34090624; PMCID: PMC8175044.
  4. ^Elliot P, Haw D, Wang H, et al. React-1 round 13 final report: exponential growth, high prevalence of SARS-CoV-2 and vaccine effectiveness associated with delta variant in England during May to July 2021. 4 August 2021.  http://www.imperial.ac.uk/medicine/research-and-impact/groups/react-study/real-time-assessment-of-community-transmission-findings
  5. ^Odenheimer A, Shepherd D. Pfizer shot halts severe illness in Israel as delta spreads. Bloomberg. 5 July 2021. http://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07-05/israel-sees-decline-in-pfizer-vaccine-efficacy-rate-ynet-says
  6. ^ Sheikh A, McMenamin J, Taylor B, Robertson C, Public Health Scotland and the EAVE II Collaborators. SARS-CoV-2 Delta VOC in Scotland: demographics, risk of hospital admission, and vaccine effectiveness. Lancet2021;397:2461-2.doi:10.1016/S0140-6736(21)01358-1 pmid:34139198
  7. ^ Nasreen S, He S, Chung Het al. Effectiveness of covid-19 vaccines against variants of concern,Canada.Medrxiv2021.06.28.21259420 [Preprint].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邮轮股还没有崩,说明市场还有幻想。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说国内应该和国外一样躺平的人。

应该把他全家送到印度生活三年,体验一下一个人口大国躺平是什么体验。

以中国的人口基数,即使全部接种复必泰。就按照以色列目前阶段面对德尔塔39%的下降率。

躺平所产生出来需要吸氧的人群,也足以让医疗体系崩溃,甚至是氧气崩溃。

那个时候死亡率不是0.1%。南京现在几个病例,几个重症了?

按照南京的比例,全国10多亿人,有多少重症,要占多少病床氧气呼吸机?

没有氧气呼吸机?这些人就是1918大流感的情况,几天时间甚至一天时间就因为缺氧而死,这个死亡率多少?

少数有钱有资源的能吸上氧,多数人认命。这个死亡率会是多少?

而且病毒流行以后。

对经济的杀伤力比防疫高多了。

轻症你可以不管后遗症顶着,重症只要家里一个病人,全家都得陪着时间精力钱。

那个时候就没有免费VIP待遇了。不用说病床。花十万找一瓶氧气不是梦,全家奔波吧。

这对经济杀伤有多大?

现在搞防疫,暂时影响旅游业,餐饮,培训。

如果躺平传播,会是印度前一段的情况。整个社会都是处理病人和死人,一直到群体免疫。社会生产都破坏了。


而你要知道,RNA是变异的。

印度实际上从2020年已经实现过一轮对原始病毒的群体免疫。

这才养蛊出德尔塔。

你不知道这一轮印度对德尔塔群体免疫后,多久又变异出一个破当前群体免疫的病毒。

也许变异不出来,就过去了。也许会继续变下去,又是一轮大规模焚烧尸体。破坏生产。


躺平付出人命和经济代价。回头一变异,再来一轮,这才是躺平的结果。

美国现在佛罗里达又有医疗挤兑的迹象。这才刚开始。

现在疫苗下死亡率低是暂时的过渡期。

未来一段时间,欧美再流行一段,或者病毒又变异的更强,再挤兑医疗,你再看看死亡率。

国内的态度是对的。

中国和朝鲜有管控力,可以做病毒净土。中国的挑战是外贸比较多。外来人员不能中断。

这个只需要加强口岸管控就可以了。针对德尔塔或者更厉害的病毒,国际入境入口严格隔离消毒。

事实证明,中国只要不是一些人玩忽职守,是可以做到的。出问题是思想出了问题。

国内只要戴好口罩,定期更新一针疫苗就可以了。国内净土,可以保证生产力,也可以保证消费的。

国外一轮轮折腾,破坏生产力,我们产能不受影响,可以要黄金,要技术,换中国的消费品。

中国要坚持净土策略。

现在优势才刚刚开始,西方的躺平,面对RNA病毒,会一轮轮折腾,现在只是第二轮的起步阶段,类似于2020年7月的疫情暂时缓解。

如果2020年7月,看到国外少了,我们学躺平。那么2021年初烧尸体,缺氧气的就不止印度了。

有传播,消灭传播,有漏洞堵塞漏洞。

防疫有经济代价,但是这个经济代价比躺平小100倍,不是不防疫就能省钱。

2020年,防疫的中国经济下滑是最小的。

有些人,在2020年初国内抗疫的时候,说美国不会发生疫情。

在2020年年中,欧美疫情暂时缓解的时候,说躺平是对的,国内的劳民伤财,

在2021年中,欧美有一个疫情暂时死亡率低谷,说要学会和病毒共存。

这是真正的软骨病。欧美坏的时候装死不发言,欧美刚缓解一点就要学。

完全无视客观事实和中国防疫的实效。

这是思想钢印,得治。


user avatar   xin-20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这些回答可以都不看。看多了反而误导你。

要相信中国的专家。

现在清零难度很大。相信是可以做到清零的。

对国外的输入,只能是更加严格,而不是放宽。事实证明,现在限制出入境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损坏。

要靠疫苗,而不是认为疫苗失效了。甚至考虑联合注射不同种类疫苗。当然可以在高发地区先试点。安全第一,慢慢推广。

现阶段,不要相信任何神药。

去年提出的国内国外双循环,真还应验了,疫情没这么容易消失。在外国控制不住的时候,我们只能加紧出入境的控制。同时加紧发展自己的科技短板,加强内循环。加强科技自立。

然后就是静等国外的防疫政策,如果英国狗住,大概率猜测,美国会紧随其后,然后欧美都破罐破摔开放。在欧美主要国家都开放时,我们就要想着我们怎么办。是依然严控,还是适时放松?这个决策还是很考验人的。放松就是要做好死人的准备。放松累计的死亡人数可能远大于,武汉疫情死亡人数。

我国现在的防疫策略就是力主清零,然后放开。然后遇到小规模爆发,再次局部封锁清零,再次放开。欧美如果都放开对我们影响还是很大的。


user avatar   yang-leoni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些国家疫苗接种率高但又不努力防控,导致病毒在已接种疫苗的人群中反复感染,筛选出抗疫苗的新变种。RNA病毒的变异还是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

如果一直这样循环,疫苗和病毒就变成了猫和老鼠的游戏,没个完了。


user avatar   lei-wen-xiong-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两个多月的实践证明我国去年从实践中总结出并运作良好的防控标准在德尔塔面前:隔离时间不够长、全民核酸检测效率不够高、病毒溯源和基因测序不够快、软封城等特殊管控手段响应不及时。

简单说就是去年年底以来围绕机场、港口等交通枢纽反复爆发点状疫情的情况没有被扼止,甚至开始往片状发展,当时我关于变种病毒最终会突破现有防疫策略的担忧不幸言中。

这也再次肯定了疫情长期化的判断,但这并不意味着本次疫情彻底失控,只是事实反复提示我们需要升级防疫策略。

比如单次核酸检测够不够用…等一系列问题。


user avatar   ling-chun-ba-q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冠疫情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拥有便捷的全球化交通后,堪称第一次面临真正的全球疫情,很多原本就存在的问题都在疫情的冲击下暴露出来。

因为最近看到的有关疫苗的争议比较大,这些争议中也包含几派,包括支持新技术的产物mRNA疫苗的,认为只有推广这种进口疫苗才能真正遏制住疫情的。也有赞同传统中医药防疫,反对疫苗接种的。

在看这些争论之时,我倒是想到了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疫情,比如“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诱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病毒和新冠病毒同属于RNA类病毒。RNA类病毒在结构上比DNA类病毒的突变性更强,也就是更容易变异。(麻疹病毒仅有一个抗原型,麻疹病毒长期保持单型抗原结构数十年,所以直到目前为止没有观察到疫苗效果发生明显改变。)同时麻疹也是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疾病,传染力极强,基本传染数高。

庄有猫老师引用美国疾控内部报告中,专门提到了Delta 变种病毒的传播力,已经超过包括普通感冒、流感等的水平,达到了水痘病毒的传播力,但还低于麻疹的传播力。

麻疹因为这种极强的传播力,要达到群体免疫,所需要的疫苗接种率需要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人类在1963年批准了第一款麻疹疫苗,我国在1965年开始使用减毒活疫苗广泛接种,依照我国疾控的数据来看,我国是达到或接近百分之九十五这个群体免疫值的。但即使如此,五十六年过去,我国也还没有真正消灭麻疹疫情。

全世界的总体接种数,全球整体覆盖率覆盖率约为百分之八十五,引用丁香园一篇来源于柳叶刀的文章[1](有点忙,不想去查文献原文,如果有的朋友欢迎直接贴。)

世卫组织原本目标是在2020年彻底遏制住麻疹,但事实上这个并没有做到,不光全世界范围没有做到,就连我国也没有做到,值得庆幸的是,我国的麻疹大多数时候保持了零死亡率。

根据卫健委发布的201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中,直到2019年我国还新发了2974例麻疹。美国在2002年曾宣布实现消除麻疹目标,但是后来因为人员流动,加上一些抵制接种麻疹疫苗的群体,导致美国也曾有过数次麻疹疫情的反扑。

在没有疫苗接种的情况下,麻疹的死亡率也不算低,尤其针对五岁以下的婴幼儿。因为麻疹最泛滥的1950年到1980年间的医疗水平限制,所以很难评估麻疹的死亡率和新冠死亡率在成熟医疗环境下孰高孰低。

不过同样是依据上述的文章:

在 2000 年,全球麻疹死亡人数为 535300 人,然而在 2010 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 139,300 人。

在人类已经有成熟疫苗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的麻疹死亡人数仍旧能达到五十多万人。

之所以举麻疹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即使是有成熟的疫苗,且病毒本身针对抗原部分的变异也不突出的情况下,要想遏制一种高传染性的疾病,人类花费了数十年也还没有完全做到,能做到的是在疫苗广泛接种的情况下,使其传播能力得到限制,尤其是无法击穿医疗系统,降低重症率。

从一开始,这就是我面对新冠和新冠疫苗的态度。至少到今天为止,新冠有很多超出过去认知的地方,但总体的框架还是在现代医学的范畴之中,只是让人类更深入的认识到了“病毒”。

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在看到新冠疫情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全面铺开后,很多专家都在阐述“新冠流感化”这样的一个情况,因为这极有可能就是未来的真实境况,同时为了面对这样的未来,公卫措施,民众意识都需要有所提高来适应这样的改变。

而无论是把希望寄托于mRNA等新式疫苗,还是把希望寄托在传统中医药上,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快速扑灭这场疫情,在我看来都实在是太过幼稚。

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本身也是一个长达数千年的抗疫进程,在中医历史上,人们从早期祈求鬼神、以符水等方式防疫,进步到认识疫情具有传染性,同时针对个体等不同因素辨证施治,无论是从中医的角度还是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都是不断进步的,可是只要看过史书的人都知道,中国历史上也极少用中医药就完全扑灭疫情。

否则也就不会有吴又可的那番话:

崇祯辛巳,疫气流行,感者甚多,于五六月益甚,或合门传染。其于始发之时,每见时师误以正伤寒法治之,未有不殆者。或病家误听七日当自愈,不尔,十四日必瘳,因而失治。尽有不及期而死者;亦有治之太晚服药不及而死者;或妄投药剂攻补失序而死者。

同样,也不要看到南京疫情的发展,就极端的认为国产疫苗是无效的,没打疫苗就觉得自己赚了一样。因为只要对疫苗的发展史有过了解的,就应该看到,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终结一种传染病的。尤其是在全球防疫政策具有极大差异性的情况下,难度就更大。

面对新冠疫情的发展,无论是疫苗研发,还是新的变种病毒出现,都不要太一惊一乍,至少就目前为止的情况,还远没有超出人类医学过去所经历和面临过的情况。

同时,就目前的疫情来看,我国防疫的重点还是避免大规模爆发,只要不会出现击穿医疗体系的情况,就处于可控的范围,无论是现行公卫防疫措施,还是对疫苗接种的推广,本质上都是为了使疫情处于“可控”的范围。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参考

  1. ^柳叶刀:麻疹十年间死亡率下降了 74% http://infect.dxy.cn/article/21794



  

相关话题

  海外医疗有哪些常见陷阱? 
  警用手枪的真实威力有多大? 
  要如何给癌细胞在系统发生学里分类呢? 
  如何看待石正丽、高福等 7 位学者发文呼吁将 SARS-CoV-2 重新命名,以免产生误导和不利影响? 
  中医顺势疗法有什么好处? 
  如何看待西班牙研究人员称在去年3月废水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 
  如何看待美国疫情突破2300万,死亡人数再创新高? 
  当口罩工厂正常运转,口罩的产能是否能满足当下全国的需求? 
  科学的解释高鞭腿爆头威力有多大? 
  同为 ALS 患者,霍金的经历对渐冻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有哪些借鉴意义 ? 

前一个讨论
7 月 30 日河南郑州新增 1 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目前情况如何?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美国CDC最新研究:麻省疫情74%为突破疫苗屏障的感染 五分之四有症状?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