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海军围剿海盗为什么不用强弩射船帆? 第1页

  

user avatar   zhouyun-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买本这个书就清楚了,《特拉法尔加战役》,[英] 朱利安·S.科贝特著,陈骆译,2016年4月出版,544页,79.00元

朱利安·科贝特著、陈骆译的《特拉法尔加战役》,是一部描写风帆火炮时代海战的经典著作,可惜此书内容与今天中国读者的知识背景有较大差距,导致很多人不太能理解,自然难以欣赏其睿智——这包括书中主人公们的运筹或者勇武,也包括科贝特在展现这段历史上所用的功力。

中国的明清更迭之际,已经开始仿制一些西来的火药枪炮,但只有到1860年代起步的“洋务运动”,才开始系统引进西方兵工技术,而在这之前,黑火药枪炮已经在欧洲经历了三百多年缓慢进化,如从滑膛到线膛、枪械击发方式从燧发到雷汞火帽、炮弹从实心到落地爆炸,诸多此类技术革命,其实都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叶,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还没用得上。这导致中国人对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的枪炮发展史存在很大认知空白,例如,误以为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用的都是可以爆炸的炮弹。

这种对西方军事技术发展史的认知盲区,自洋务运动以来在中国一直占据主流,又导致了国人对中国的“近代开端”这段历史产生了很大认知偏差,以为当时西方军事技术早已取得了对中国的绝对优势,林则徐的抗英战争就像“打外星人”一样毫无希望。其实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英军兵器技术领先中国还不太多,尚未形成绝对的“代差”碾压优势(一二十年之后,才是枪炮技术的加速发展时期),当时英军远胜于清军的是实战经验、组织体系。所谓“卑之、毋甚高论”,这其实也是人之常情——当时西方列强一直忙于瓜分世界的战争,只要稍有军事优势就会对中国动手的,不会浪费很多年的军事优势而不用。

本文只介绍《特拉法尔加战役》一书涉及的拿破仑时代海战,对当时的兵器、战术、战略原则做一点简单介绍。

一、风帆时代的海战

战列舰和巡洋舰的功能划分

自十五世纪以来,装备火炮的风帆战舰是海战主角。到十九世纪之初的拿破仑时代,蒸汽机已经投入工业生产,开始有人试制火车和明轮蒸汽船,但远未达到实用程度(蒸汽动力轮船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发展成熟),海战形态还是延续了近四百年的木质、风帆、火炮战舰,枪炮都是滑膛、前膛装弹、使用传统的黑火药发射。

这种兵器条件下,海战规则如晚明俞大猷所言:“海上之战无他术,大船胜小船,大铳胜小铳,多船胜寡船,多铳胜寡铳而已。”军舰越大、装备重型火炮越多,战斗力越强。火炮主要安放在战舰舷侧的舱室里,作战时将炮口推出窗外,每一层甲板可以安放三十多门火炮(分为左右两个方向),战舰可以有一层、两层或三层火炮甲板;最顶部的露天甲板上也可以装备火炮,但不宜放置重型火炮,且露天易受风雨影响,所以顶甲板并不计入火炮甲板的层数。

粗略说,拿破仑时代的战舰可以分成两种:

只有一层火炮甲板的战舰,火炮数量低于四十门,排水量略低于一千吨,相对速度较快、较灵活,但火力弱。这类轻型军舰曾有各种名称,比如“护卫舰”或以桅杆数量命名,在《特拉法尔加战役》一书中,它们被统称为“巡洋舰”或“巡航舰”。

有两层、三层炮甲板的称为“战列舰”,火炮数量在六十到一百余门之间,排水量两千吨左右。在海上浪涌较大时,最下面的一层火炮窗口太低,受海浪影响很难瞄准射击,较高的炮位则更有优势,所以当时有种观念,认为三层炮舰的威力几乎是两层炮舰的一倍。但炮甲板层数越多,船体就越高大、笨重,导致操控不便,速度低,火力和“机动性”(当时只有风动,没有机动)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英、法两国对战列舰的发展思路略有差异,英国财力强大,有海上优势和经验积累,侧重建造三层炮甲板舰,目的是保持海上绝对优势,所谓“一力降十会”;法国人则略走偏锋,重点开发七十四门炮的双层甲板战列舰,力图在速度和灵活性上稍能胜出。

由于巡洋舰和战列舰定位不同,使用方式也不同。战列舰是决定性海战力量,一般编成密集舰队,用于防范、追踪敌战列舰队,进行海上决战;巡洋舰主要用于警戒、侦察、送信,以及袭击敌商船。战列舰队中往往要搭配少量巡洋舰,承担辅助性通勤任务;也可以全用巡洋舰组成舰队,拉开稀疏的搜索、警戒线,承担预警职能。

在英法战争中,英国人最警惕对英吉利海峡的南来入侵,所以在海峡南端入口处的乌桑特岛设有战列舰集结地、指挥中心,始终保持一支强大的战列舰兵力;而负责英伦三岛外海警戒任务的是巡洋舰队,其母港和指挥中心在爱尔兰岛南端的科克港。

炮弹进化与海战模式

现代人观念中的“大炮”,都和落地爆炸的炮弹联系在一起,其实这只是1860年代机械碰发引信发明之后的技术,中国洋务运动时期称之为“开花炮弹”,现代术语一般称为“榴弹”。

但在1860年代之前,火炮的炮弹主要是不能爆炸的实心炮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后期,刚有碰发引信炮弹投入试验,但还不成熟)。海战、攻城战主要使用单发装填的实心球形铁弹丸,用来砸碎敌方舰体,或者砸塌一小块城墙,1855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曾留下一副经典的战场照片:战场上落满了实心炮弹,如西瓜散落一地。

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战场上落下的实心炮弹,1855年

海战中还有一种“链弹”,用铁链连接两半铁球,一起塞到炮膛内发射,炮弹飞行中铁链拉开,比较容易挂断敌舰较细的桅杆。

链弹照片

陆地野战主要使用多发齐射的霰弹,用于直射杀伤人员,弹丸粒度从豌豆到核桃、苹果大小不等,较大的霰弹弹丸整体封装在一个小布袋里,称为“葡萄弹”,因其外形像一嘟噜葡萄。

“葡萄弹”弹丸

霰弹弹丸和装填用的小铁皮桶,可能是美国内战时期

能够落地爆炸的炮弹当然受人重视,它也有较长的历史,但长期都不占主流地位。因为在漫长的滑膛炮时代(1850年代之前),炮弹出膛后没有稳定的飞行轴线,处在翻滚飞行状态,无法保证用引信撞击到目标,而且碰发引信需要更精密的机械技术,以及化工合成的碰发起爆药。

当然,最古老的“二踢脚”起爆方式也可以用,就是在装药弹丸上留个孔、装一截导火索,根据射击距离把导火索剪到合适的长度,点火后从炮膛口装填进去。但这种方式很不实用:点燃导火索的弹丸如果不能及时打出去,会在炮膛内自爆;打出去的的炮弹起爆时间不会太精确,碰到城墙等硬物可能破坏导火索,被城墙等硬物弹开后再爆炸也没有意义。所以,攻击敌城墙、军舰这类任务,本来最需要能爆炸的炮弹,但靠导火索引爆的炮弹最用不上。




  

相关话题

  今天好像把致远舰残骸找到了,我觉得邓世昌是英雄,但我朋友一直说他海战白痴,该如何反驳? 
  俾斯麦级战列舰到底有多厉害,跟后来的武藏大和比如何? 
  18世纪的帆船是怎样分类的? 
  如果你是飞龙的舰长,应该如何决策才能在三艘航母已废的局面中博得最优的战役结果? 
  战列舰在太平洋战争中是否并没有什么大用处?甚至可以说空袭珍珠港是美军一大幸事? 
  为什么真实海战不能像海战游戏(战舰世界等),通过「扭」来躲避炮弹?现实海战能不能利用游戏的机制? 
  学习帆船驾驶的 RYA Competent Crew 课程是怎样一个体验? 
  如果航母在舰载机出击时被击沉了,已经放出的飞机该怎么办? 
  海军围剿海盗为什么不用强弩射船帆? 
  中途岛海战时,南云如果没有选择将第二次攻击队对舰的鱼雷和重磅炸弹换成攻击陆地目标用的炸弹,结果会怎样? 

前一个讨论
民国的军工还不如清末么?
下一个讨论
无核情况下,大国如何交战?





© 2024-09-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