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乒乓球。一直属于我们国球,在乒乓球领域,我国敢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张燮林,祖籍江苏镇江,1940年生于上海,乒乓球运动员,他曾在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乒赛上获得男团冠军;在第27届世乒赛上与王志良合作首次为中国队夺得男双桂冠;第31届世乒赛,他又和林慧卿合作为中国队第一次夺得混双冠军;1972年至1995年任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率队获得十届世乒赛团体冠军、1988年奥运会女单前三名、1992年年奥运会女单、女双冠亚军。培养了邓亚萍、焦志敏、黄俊群等一大批世界冠军。1996年被国际乒联授予第一位"世界最高教练员荣誉奖"。
那个年代,就有很多外国团队来中国学习乒乓球。但是张燮林却对那时候的中国乒乓球教练团有很大的意见。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那时候来中国学习乒乓球的外国人,他们不学习怎么说汉语,反而是中国教练团反过来学习英语。
既然外国人到我们这儿学习,应该是学汉语中文,怎么我们还要反过来学英语?
那时候为啥这样,也能理解。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这个很朴素的道理,终于在中国空间站上实现了。
我们欢迎你们来我们的空间站,你可以来,只要你申报经过审批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随时欢迎,你来,你就得学习汉语,学习中文。
我们现在完全有这个底气和信心这么做,也正在这么做。而且他们想来的,还得主动,自觉的学习。
不仅仅是想来空间站的宇航员想学习,实际上,现在的中文,在国际上的重要性正在一步一步加深。
现在借着互联网平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正在全球中文学习平台上学习中文,就像我们国内那些学习外语的APP一样,外国人也可以打开手机应用,在线学习中文,中华文化等课程。
全球中文学习,这是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而必然发生的事情。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经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70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这是很简单,也很朴素的道理,中国强了,你想来中国学习,想来中国发展,你首先得学会中文。
这种中文可不仅仅是“你好”“您吃了吗”“谢谢”“再见”。
而且越是关键领域,我国领先的领域,越是要这些外国人学明白中文,不仅仅要学明白中文,就连做的报告,给国内的文件等一切文件,都得是中文的。
1.现在天上飞的除了我们国家的空间站,还有的就是那个16个国家一起研发的。一个是我们完全独立自主的,一个是16个国家共同完成的。这个对比,不用我多说。绝对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2.过几年已经超期服役的国际空间站就要退役了,到时候很有可能我国的空间站会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在天上运行的空间站,目前已经有27个国家申请加入咱们的空间站,有些大国也写了申请,可是到现在为止,申报!不达标!你们猜猜是谁?
3.而且我相信,我们不仅仅会有一个空间站的,会有多个的。我们有,别的国家没有,而且这个东西还非常重要,不是可有可没有的。那你说这好处,还用说吗?
牛逼就完事了。(以上内容参考自抖音博主直男财经,id:zhinancaijing,是消费日报社旗下直男财经栏目主持人,直男财经,深入人心,用通俗易懂的话讲解财经问题。)
有人说,中文文言文是所有文字中单位字符数信息密度最高的。不知道这个特性会不会让中文,或者基于中文的一种更先进的语言文字在未来的时代成为思维越来越快的下一代人、下下一代“大脑升级人”的通用语言?
作为一名归国12年的前留学生,依然记得初中英语老师说的一句:“你们现在拼命学习英语,是为了今后你们的孩子可以不用再必须学英语,而是可以选择只作为爱好学英语。”
作为受益于外企入驻中国最激荡起伏10年的人,回想这句话深有感触....
他们何止是今天开始学中文
早在2012年,欧洲航天局的宇航员已经开始学习中文
Matthias Maurer,48 岁,中文名马天。2012年,马天担任欧洲航天中心对华合作项目负责人,从那年起,他开始学习汉语
2018年,欧洲宇航员们不仅要学习物理、数学、天文、工程、维修、游泳、急救等知识,还自觉地挤出时间学习中文
早在2017年,欧洲航天局的宇航员已经开始和中国宇航员合作训练
欧空局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和马蒂亚斯·毛雷尔与 16 名中国宇航员一起在中国沿海城市烟台进行了为期 9 天的海上生存训练。欧空局的最终目标是与中国和欧空局宇航员建立长期合作,在中国空间站上飞行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影响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有的
国际空间站按计划将在2024年退役,届时中国将成为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并且中国的开放程度很大,也就是说,无论哪个联合国成员国有宇航员想执行飞天任务,都可以和中国联系
在类似航空航天这样的专业领域,谁的实力硬,谁就定规则
语言只是规则的一种
你可以说这是原始生命的丛林法则,但它何尝不是超越所谓一些基本规则的更高层面的全人类的基本共识
就像各国宇航员在俄罗斯联盟号飞船上工作必须学习俄语一样,未来他们在中国飞船或空间站工作时也会使用中文
很简单的道理:
倘若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上来了,
科技硬实力强大了,世上近半的前沿科技成果都出在这个国家;
文化软实力强大了,源源不断地对外进行文化输出且文化风靡全球。
那你根本不需要什么诱导,更不需要规定什么中文是“国际通用语言”,
规定“通用语言”反而还有点霸权意味了。
你什么都不用做,人家自会主动来学中文。
爱学中文就学,不学拉倒。
不然你想想现在学外语是为了什么?主要就这两个目的呗。
学习的第一句就是“我爱中国”吧,会了这一句,其他都好说的。
川普:如果我今年不当选总统,你们将来都要学中文了
把复杂问题简单表达一下:
当年,“它们”不让中国进入所谓的“国际空间站”,种种非难,我们历历在目。
现在,那个数十个国家混建的“乌合空间站”垂垂老矣,日薄西山、江河日下,已不可避免。
而中国空间站,冉冉升起,向日而飞,可以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的优势太明显了。
且中华泱泱大国,从不锱铢必较,以博大的胸怀,海纳百川,不计前嫌,愿与世界各国科学工作者,开展最广泛的太空合作,共同建设太空宇宙共同体,其志其心,日月可鉴,寰宇共睹!
本次空间站任务的指令长聂海胜的出征致词言犹在耳:
“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
“期待我们的乘务组圆满完成任务的时候,我可以说不负梦想、不负重托、不负这个时代,空间站就是我们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的一个家,欢迎世界各地的航天员朋友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
最后一句就是向世界各地的航天员朋友的诚挚邀请,感人至深!
在不争的事实面前,聪明人知道该怎么做,欧洲宇航局的人当然不傻。
于是,欧洲宇航员学习中文,就不难理解了。
宇航员上天干活是他们的工作。
关于中国空间站的一切技术及设备标注、说明等,就应该全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固有文字,至于对别国的影响,是他们的事。
总之,这很正常,“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中国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6月23日最新消息:
中文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航天飞机的火箭助推器尺寸是由两匹马屁股决定的,因为火箭助推器造好后要铁路运输,铁路的轨距是1435毫米,隧道和桥梁也宽不到哪里去,这是因为当年大英把这个轨距的铁路输出到了全球,为什么大英造出了这么诡异的轨距出来,因为这是两匹马屁股的宽度。
而这种“路径依赖”带来的后果是非常非常非常恐怖的,就像是最早的米原器一样,其实如果真的按照严格标准,本来应该的的“一米”要比现在的“一米”长一点。
为什么?因为最初的米原器是按照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当时算的是赤道到北极点的一千万分之一)来确定的,但是当时人忽略了地球的扁率,以至于现在的“米”长度不是严格的地球四千万分之一。
地球的子午线(极点周长)是4000,7863M,也就是40007.863千米。
换句话来说,如果中国在古代能一统天下,现在的“米”可能就是“丈”了,地球周长我们来给他一个13000000丈不行吗。
这就叫路径依赖。
如果中国的空间站依旧学“某些群体”一样搞“国际化”非要用英文。
那么后果就是:
未来的中国空间站相关科研产物,全部由英文撰写。
未来的中国空间站相关科研资料数据,全部由英文产出。
未来的中国人要上空间站,第一件事就是学习英文。
未来的中国制造太空城的时候,想要去空间生活和工作,一定要用英文。
未来的中国哪怕跨越星系和宇宙了,你想上太空,第一件事依旧是学习英文。
那么,当人类全部进入宇宙,中文会成为什么?
而如果全部用中文,那么以上的问题就不会存在——此外这些问题就应该那些没法造出空间站月球基地火星探测器的国家来考虑了。
此外在这里说一句,如果考虑到龙芯已经发布指令集和天宫空间站上的全中文界面,再加上这块不可能让国外插手,完全有理由认为天宫的系统从底层开始就是中国自己玩的,真正意义上的国产产品。
语言的斗争不是和风细雨,是血雨腥风的厮杀,亡国灭种第一步,就是从语言上入手。
想到一部欧美只有一男一女在小场景里的小电影
《地心引力》
就是两个宇航员遇到事故返回地球的故事
其中走的大流程是
然而上了神舟之后呢
所以我想一定是受了这个电影的启发
狗
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