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二战英国和德国硬刚也就法国一个多月,其他就是潜艇战,空袭战加北非打非洲军,这么轻松打完怎么就衰落了呢? 第1页

  

user avatar   hai-kuo-tian-qing-ren-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一直觉得,好莱坞黑苏那都是次要的,黑嘤才叫急先锋。当然这事咱们也出了不少力,谁叫你嘤天生一副嘲讽脸。

简单点说,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就跟不上潮流了,工业产值生活水平被美国逐渐拉开,打完一战后就是架子没倒内囊已经尽上来了的状态。

但因为战前是世界霸主,日不落。所以除了苏德战场。其他战区(西线,北非,意大利,巴尔干及希腊,太平洋,中国,东南亚)英国及其小弟都是打满全场,只是有的发挥主导作用有的不是,有的存在感强有的存在感弱。但因为英军战略上是守方 ,打赢了不赚打输了血亏。英国北非和东南亚殖民统治遭到惨烈冲击,本土外贸萎缩,生产不振,生活困顿。打完二战经济血亏,殖民地也按不住了,美国打完却更强了,所以英国只能傍美国,于是变成现在这样。

至于英军赢的轻不轻松,就得说道说道了。

先看损失,美国死38万,英国死40多万,其中38万军人。

看着差不多是不是?

但大英帝国在二战不止死英国人啊,加澳新合计也有十万余人战死,印度也死了将近十万人。就算部分澳军在太平洋受美国实际指挥,英联邦军序列下也阵亡了五十多万人。

二战期间因为应英国征粮,导致印度孟加拉等地爆发大饥荒,死亡数百万人。

这叫轻松?这打完殖民地还能不出事?

再说一线战场。

我们看看盟军几个比较知名的战役:

美国参战前,英军在西线扛,这个没争议。其实不止法国那一个月,英法联军之前就已经在挪威和德军真刀真枪干上了,法国战役后英国主导北非战场和40-42年对德空战,空军损失不小。

美国参战后,北非和意大利还是英联邦军发挥主导作用,美军的表现多数时候可以用辣眼睛形容。直到西西里战役英军仍处于相对主导的地位,44年后的意大利战场,英联邦军不说打了七成战斗也有六成。

然后很多人以为美军参战后北非和意大利是美军打的……

诺曼底登陆,美军终于磨合到可以挑大梁了,人也最多,西线美军60个师,英联邦军18个,法军11个,波军一个。但是吧

诺曼底英军和加军打三个滩头,美军打两个,结果现在很多人都以为诺曼底是美军打的。(奥马哈纯粹是情报失误导致的意外,盟军构想中登陆奥马哈和散步差不多,没有任何让美军啃硬骨头的意思)

诺曼底登陆后最硬的骨头是英军在卡昂啃一票德军装甲师,美军大部队相比之下属于边缘ob(怕伤亡太大,一度和德军在诺曼底树篱里打起游击了,打了好几天才发现自己这么多人干嘛不一波流莽上去,这才突破德军防线)

之后英军和美军各有分工,英军主要是从低地国家进军,解放比荷卢,美军和法军负责从阿登森林到法国南部,突破齐格飞防线。

虽然美军战线长,但看地形就知道英军推的是大路,面对的德军必然也相对强一些。美军推的是森林和山地,德军弱一些但地形难走。

然后就是市场花园,美军82空降师和空气打了一天,一个作战任务都没完成,英军直接落到德军堆里,空降兵杀穿德军阵线接应到82师,然后和德军打巷战,被包围,团灭。

之后美军在许特根森林和德军打游击,打了三四个月,报销三万多人。之后被德军在阿登打了反击。

客观来说,阿登战役证明美军终于差不多够火候了,除了开战一天就差点被全歼的106师,其他部队打的都不错。

阿登之后西线进入垃圾时间,莱茵兰和鲁尔战役盟军大体算打的比较轻松,然后小胡子就自杀了。美军在此期间终于学会了打歼灭战……并在一年后全部忘掉。

西线德军死亡人数(不含北非和意大利战场),一般认为是54万-72万,美军自报击毙德军26万,考虑到战时水分,我们姑且算22-24万。如果按照德国一些偏高的估算,西线德军死74万,其中被美军击毙的大概也就30万出头,伤俘情况我没有特意去查证(45年4月以后的俘虏数量着实没有任何说服力),至少就击毙数量来说,美军这个战绩不大对得起自己这个兵力比例

综上

美军何德何能敢说自己是大哥?就凭艾森豪威尔是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是个协调性的角色,当然他干的不错,蒙哥马利一般还愿意给他面子。但美英的作战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法国复国前的法军差一些,复国后也是自有自的算盘。

美军虽然人多,但质量着实良莠不齐。英军经验最丰富平均质量也最高,44年结结实实打了好几个硬仗。某种意义上也算是美军的老师了。

总之,你很难说英军只是配合美军作战,你见哪个打配合的动不动就得攻打敌军主力的?哪个大哥是六年战争,第三年参战,第六年才达到小弟的水平的?

你更很难说英军和法军就是美军小弟,谁家小弟消灭60%的敌人,大哥消灭40?英国如果没有美国支援,力不从心没错,法军也是美国在管后勤也没错,但美国硬说是人家大哥,美军没这个底气,英军法军肯定也不答应。

打完了成大哥,不代表打仗时他就是大哥,英法的大哥地位彻底扫地还得是苏伊士危机之后呢。


user avatar   zhouyun-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1914年8月以前,一个通情达理、遵纪守法的英国人,除了知道邮局和警察之外,无需注意到国家的存在,而平安度过自己的一生。他可以随自己的意愿居住在任何地方。他没有来自官方的编号,也没有身份证。他可以周游列国或永远离开自己的国家,而不需要护照或任何形式的官方许可。他可以毫无限制和限度地把手上的钱换成任何一种外国货币。他购买外国进口货就像购买国产货一样,无需另付关税。”

.J.P.泰勒所著的《荣耀英国史:1914-1945》的开篇。

外贸和国内生产力下降,这就是英格兰衰落的主要原因。

英国在世界贸易(出口和进口)中的相对份额:1840 年为 32%;1913 年,17%;1938 年仅剩下,13%。更重要的是,英国进口在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出口却下降了。

英国在 1870 年占世界制造业生产的份额为: 31.8%;1913 年为 14%;1936-1938 年期间为 9.2%。

英国衰落在较老的工业中最为显着,这些工业在 19 世纪英国人占主导地位:煤炭、钢铁、造船、航运、棉制品等。煤炭开采量的下降是绝对的。1913 年开采了创纪录的 2.87 亿吨;在 1920 年代,年产量平均约为 2.53 亿吨。其中​​外贸销售的比例有所下降。9 “直到 1937 年,生铁产量从 1913 年 400 万吨的绝对峰值稳步下降。 总的来说,钢铁产量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下降,直到 1930 年代后期才开始上升。

从 1920 年开始,在建船舶吨位下降,尽管 1927-30 年是相对较好的年份,但当时英国下水量仅为 1911-13 年水平的 75%。在不景气中,随着数百万吨的船舶产量搁置,建造厂几乎停滞不前:1933 年,英国船厂的下水量下降到一战前数字的 7%。整个 1930 年代初期,该行业的很大一部分都处于闲置状态。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新兴产业确实有发展壮大,如电器、汽车、飞机、丝绸和人造丝制品、化工产品等, 但这些并没有改变总体衰退的事实。

在此期间,英国的农业也表现不佳。1914 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耕地面积刚刚超过 1100 万英亩。1930 年它已经下降到 9,833,000 英亩。1931 年小麦种植面积达到了有记录以来的最低点。某些类别的产量有所增加,但英国人的产量远低于他们消费的农产品。 逃离土地是这些年的特征:“英国农业和林业的就业率从平均水平下降从 1920-22 年的 1,004,000 人增加到 1927-28 年的平均 735,000 人……。工人以每年 10,000 人的速度离开该行业,年轻人的外流尤为明显……”

许多历史学家将英国的商业和工业衰落归咎于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要是美国),归咎于其他国家(还是美国)最终赶上了英格兰早先取得的领先地位,归咎于英国未能实现工业现代化。

1920 年代英格兰复兴的另一大障碍是工会。他们在工党中拥有强大的政治力量。工会的工人们发现很难在通货紧缩中幸存下来。他们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资的频繁增加。这通常只能通过增加货币供应或减少就业来实现。当政府开始平衡预算并随后恢复金本位制时,工会大力抵制任何削减工资的行为。产生大量的罢工,这一活动随着 1926 年的总罢工(这一事件在回归金本位之前显着)达到了顶峰。

那些有工作的工会工人继续获得高额的货币工资。他们这样做是以牺牲其他工人为代价的,因为失业在 1920 年代在英格兰流行,并且在整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都是固定的。到 1922 年 6 月,登记失业人数已达到 2 百万。政府出手相救,开始大规模补贴失业。政府“通过 1921 年和 1922 年的一系列法案延长了领取福利的期限,改变了福利率,并增加了缴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格兰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工作。工会制造了这种局面,政府维持了这种局面。例如,在煤炭开采方面,欧洲其他国家正在大幅提高每班人次的产量;英格兰只获得了很小的收益。“到 1936 年,每个国家的高峰产量年,英国的人均产量比 1927 年高出 14%,而鲁尔矿增加了 81%,波兰矿增加了 54%,荷兰矿增加了 118 %。”也就不怪英国无法保持其贸易地位。

三十年代的贸易保护主义

随着 1930 年代大萧条的到来,政府放弃了它为恢复使英国变得伟大的政策所做的微弱努力。金本位和自由贸易的伟大象征都被放弃了:1931 年的金本位;1932 年开始实行保护性关税和帝国优惠政策。英镑不再像黄金一样好,英国也不再是世界的贸易圣地。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岁月里,英国仿佛是回归了社会主义努过力。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在 1920 年代,在保守党政府的领导下,有两次朝这个方向进行的运动。广播被政府接管为英国广播公司。成立了中央电力委员会,并授权其进行电力批发分配。不过,社会主义的舞台似乎是很难达成。1930 年代,政府似乎竭尽全力通过在许多领域废除竞争来破坏企业自由贸易。卡特尔化在几个行业得到了授权和推动,特别是煤矿、钢铁和造船业。

政府鼓励组合、合作和定价,类似于美国在 NRA 下采取的措施。这个描述暗示了所涉及的内容:“政府寻求垄断的好处,通过符合国家利益的计划进行调整。因此,英国钢铁联盟于 1934 年 4 月成立……。在 1935-36 年,它接管了早期分会的定价职能,并与外国卡特尔谈判,对进口实施数量限制……”国有化仅一步之遥。

那么 1930 年代对农业的干预比其他领域的干预还要多。在 1920 年代,英格兰已经尝试通过提供补贴(在旧的重商主义下通常称为赏金)来建立甜菜种植园。1930 年的农产品保护主义政策得到了贯彻,并进行了某种卡特尔化的尝试。马铃薯营销委员会、牛奶营销委员会、培根和猪营销委员会的设立是为了控制生产和价格。

二战后

战争导致的经济凋敝是实际的,而帝国的荣光却是虚幻的,在战争的硝烟中一去不复返了。美国作为崛起的强权,在战争中没有丝毫的损失,反而成为全球经济的引擎,GDP占战后全球的一半;苏联也从战火中重整它的工业体系,并且控制了整个东欧。全球地缘政治两强冷战的格局已定。丘吉尔却仍然沉浸在“三强”的梦幻中,无论在雅尔塔还是波斯坦,他都以能与罗斯福和斯大林并列而自居,无法认清英国已经不再是霸权。

表现最明显的衰落迹象是英镑的崩塌。要维持帝国的体面,需要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战争期间,英国依赖美国的贷款还能维持大英帝国的体面。但战后,资金匮乏的英国仅仅是维持对从德国解放地区的占领,就已经捉襟见肘,不得不把希腊和土耳其的防务交给美军。

二战后的英国仍然试图去维持帝国的框架,可是金融上根本不允许。在一个日益由美元主导的世界,英国因为入超(进口大于出口),没有足够的美元来支付管理殖民地的费用。这是全球铸币权丧失给英国带来的最惨痛的教训。

更令英国人意想不到的是,1945年8月日本刚刚宣布投降,美国的杜鲁门政府就决定终止根据租借法案对英国的援助。英国很快面临经济上“断粮”的危险,不得不在12月派出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到美国就援助问题斡旋。曾经在巴黎和会上看到英法对战后德国毫无怜悯的惩罚措施之潜在危害而拂袖而去的凯恩斯,一定不会想到,自己去并肩战斗的盟国谈判,竟然落到和商讨城下之盟差不多的待遇。

凯恩斯有上中下三策:上策希望美国能够继续无偿援助,帮助英国挺过难关;中策则希望至少获得无息贷款;美国谈判的态度则特别强硬,凯恩斯只好选择接受下策,借款37.5亿美元,年息2%,从1951年开始还本,分50年还清。

2%的年息在当年算是市场比较低的水平,但美国还强加了一些条件。事后看来,这些条件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未来全球财经秩序和规则,即要求英国支持美国领导并接受战后全球金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IMF和世界银行等一系列规则导向的国际机构。

当然,美国提出的条件中也有一条是赤裸裸向衰落的帝国逼宫的条款,直接威胁到大英帝国生存底线:要求英国在1947年全面开放英镑全球可兑换,让原先的英属殖民地可以自由兑换美元。这一要求的潜台词很明显,台面上是让所有新独立国家都可以自主选择留在英镑体系还是加入全新的美元体系,但实际上却是加码确保美元替代英镑作为全球交易和储备货币。

英国与前殖民地签订的采购英货的条约,同时被废止。此外,美国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关贸总协定,也是为了维护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的经济利益,结束大英帝国对全球贸易的主导。

如果说英国此前还幻想大英帝国在英镑为主导的经济自由化中继续存在的话,美国的这一系列逼宫已经让不少清醒的英国人意识到大英帝国的日暮夕山。形式比人强,凯恩斯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私下里,这位全球闻名的经济学家慨叹,这是没有硝烟战场上的一次“敦刻尔克”,英国再一次“仅以身免”。当时的《经济学人》在社评中不无心酸地说:英国耗费了四分之一国家财富,为全人类打赢了一场战争,却要在未来半个世纪向发了战争财的人偿还巨额债务。


user avatar   xiao-ce-zi-zc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不是专门研究这个事的,说一下业余看法)

打仗这个事吧,一般人看来就是前线那么几支部队打来打去的。所以看起来(也就是看起来)很轻松。(说实话也不轻松,在法国是真的打了,而且敦刻尔克丢下几乎全部的重装备;打北非的非洲军团要不是德国没拿下地中海制海权,英国就打不下去了;至于潜艇战,那是扼住了英国的后勤,那是命根子,绝非轻松的事)

但是,这么看战争的话,是很片面的。我们有的时候只是光看到前线的将军或者战士们的光亮,很少考虑到战场后面的事,比如,后勤,战略谋划,等等。

有句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对于战争的诠释还是可以的。打仗是要花钱的,前面将士在打,后面政府是要砸钱进去的,那可是经济负担。也就是二战打完了,英国的家底也就砸完了。

至于衰落的事,英国衰落也不是因为二战。早在十九世纪末就初露端倪了。当时在国际上面临美,德新兴国家的巨大挑战;自己体系下的呢,打个布尔战争都费很大力气,还有庞大的殖民地体系,都是耗钱去维护统治的,那个时候,一八九五年GDP美国就第一了,英国经济也就不是很给力了。再经过一战二战折腾,殖民地体系瓦解,英国就真的和美国刚不上去了,战争只是加速了英国的衰落而已。

总之,第一,战争不是英国衰落的原因,是因为背后的经济不行的原因;第二,战争不轻松,跟德国人刚英国不仅损失部队,还砸了钱;第三,殖民地的瓦解则说明英国与美国刚不起来了,不是一个体量的了。

(有些主观臆断的东西,如果有什么问题还望指正(๑> <๑))


user avatar   mr-president-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样理解这句话?从这句话来看,应该如何与女人相处?


  

相关话题

  二战时期德国吞并了多少个国家 实际控制领土面积多大? 
  今日的中国,有哪些方面不如明治维新到二战间的日本? 
  日军为什么不和德国夹击苏联? 
  溥仪在伪满洲国,拥有多少权力? 
  如何看待 2016.12.19 德国柏林一辆大货车冲撞圣诞市场造成至少 12 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德国在二战时的武器有多牛逼? 
  二战时期日本长门号战舰性能如何? 
  日军的联合舰队为什么自珍珠港事件之后,在太平洋战场失败得如此迅速? 
  欧洲的三个大国,英国、德国、法国的人民互相怎么看待对方?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小故事? 
  如果二战德国没有贸然进攻苏联,那么能否统一欧洲并建立新的帝国?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使命召唤18预告片?
下一个讨论
古代中国和同时代欧洲的识字率相差多少?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