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营销号文里搭着溥仪必定出现的婉容:
拿来当摆设的文绣:
“我特么现在是满洲国的皇帝虽然我连出门都有日本人允许但我还不能找个女学生吗”的谭玉龄:
同样遭遇的还有李玉琴:
溥仪同志,植物园的工作还顺利吗?要好好为人民服务啊!你反映的个人生活问题组织也是有考虑的,有些女同志有再婚的意愿,你接触一下吧。
溥仪:虽然我已经55岁了,但我还是找个比我小且模样端正的!
37岁的护士李淑贤:
翻资料的时候发现,和李淑贤的合影,溥仪是笑得最多的。尽管这时候离他去世也就五六年了。
何苦生在帝王家。
回到话题。以上哪个是眯眯眼嘛。
溥仪:拉倒吧,审美还不如我带清呐.jpg
首先,有一嗦一,模特的审美标准确实和大众有区别。如果用平实一点的说法,就是往往带有一定的“侵略性”。
你现场看过走T台就能理解:光都打在你身上,T台两边黑暗之处人头攒动,正前方和侧方是密密麻麻的相机。
“你是个行走中的衣服架子,你得支棱起来。在那个环境里没人只盯着你的鼻子嘴巴,你要像把刀一样刺向T台,再像鞭子一样收回来。”
不是我说的,是一位在今年798的中国时装周后台里的大叔说的(我当时在那瞎晃),我觉得说得非常有力度。
所以眯眯眼、麻子脸、下巴棱角硬线条,都是可以接受的,台风够顶就行。这些翻翻vogue、WWD一定能看见。
但是,全是眯眯眼,这就不对了。
八九十年代的模特也有值得批判的地方,就是开始比瘦,导致后来的“骷髅在动诶”。但在脸上,依然忠实反映出了大众审美:
2001年维密开整,由于是内衣秀,逐渐把骷髅风气拉回来了点(但时装类模特还是继续骷髅化):
刻板印象眯眯眼有没有?有!但人家不丑啊!
法国时尚界当年审美还是在线的。你觉得T台上好哈人的模特,影视剧的服道化稍微一加持,就能吊打:
所以现在国内这一大票眯眯眼叫什么事嘛。
其实如果从文化的角度,现在很多风气,都是因为有人站在“他者”的立场来审视自己;并将“他者”对自己的印象,固化为了自己对自己的认定。
为什么眯眯眼?眯眯眼本身是无罪的,爹妈给的呗。只是在欧美的文化体系里,如果要给内容加点亚洲色彩,他们总会不由自主地选择眯眯眼。
眯眯眼是蒙古人种在欧美文化里的刻板印象,从阿提拉就开始了。你选个赵薇带老板去演给欧美社会看,他们感受不到“异域风情”,眼睛太“欧”了。
凭什么大眼睛就是“欧”?不管,我高加索人就是垄断了“大眼睛”这个属性,你不可以有。
这本来是他们的角度、他们的叙事,不是我们的。
但你架不住人家欧美统治全球三百年,国力支撑了文化影响力。一个比你强比你富、曾经揍得你满地爬、你还得咬牙学他的“他者”,他说你是眯眯眼,说了百来年。
你就悟了,你觉得自己真的是眯眯眼。
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好多次了。
清末民国,因为土地兼并和农村手工业被欧美工业所冲击,农村出现大规模破产。欧美的舆论是:中国人不会种地;
改开之前,新中国在重工业上其实已经是疯狂猪突猛进,但轻工业还来不及搞。欧美的舆论是:中国不会搞工业和现代化。
后来加入WTO前,还有“中国人不会做生意”、“中国人做不出质量好的产品”、“谁来养活中国人(还是中国人不会种地那套)”。
太早的我没经历过,但加入WTO的大讨论我还记得。那时我们是真的信中国人不会做生意不会搞商业,报纸上的标题都是“狼来了”。
现在回头看:谁特么天生就会?没有会不会,只有路子对不对。
很多强加给中国人的刻板印象都在几十年的努力里被戳破,现在fake news也不敢咬定还有啥是中国人不会的,基本就剩文化这块。
慢慢来呗,百来年的历史遗留问题。
群众自己会做出选择(都选择出算法滤镜这些可怕玩意了)。所以他们眯他们的,我们看我们的。美是能够穿透谎言的,只要追随我们相信的美就好。
多年前曾经给清华美院走过秀,看到大家的火力输出,感觉方向有点偏了…? 冤有头债有主不要误伤哦
1. 大学生时装周是非常大型且正规的时装周。毕业大秀也是各校学生们崭露头角的初舞台,而各高校大秀的主办方本质上差不多是同一批人…
2. 设计师毕业生们自己是不会面试模特的,有职业的秀导casting director负责选模特、统筹、音乐、彩排等等,可以说一场秀好不好看,主要看秀导的… 然而,很多时候秀导也会被价格等等客观因素绑架
校方是客户,不会去进行选模特、化妆师的工作。可以说,秀场上除了衣服以外的一切部分,都和院校及设计师们关系不大。
3.大学生时装周中尤其央美清美这两所顶级院校的大秀,都是业内领先的经纪公司才有资格推自家的模特去面试。
4.近两年据我所知 有一些公司通过压低均价包场的方式,让一场秀只能用自家模特,不许用别家模特,以至于模特变得有些同质化。我盲猜这场秀就是这样的情况,如果是特定公司包场,这家公司的风格又比较雷同,那秀导可选的范围也就大致固定了… 其次,包场压价得来的走秀机会赚的少,很多模特也不去面试… 那秀导就更没得选了
(如果还是沿用之前的casting团队的话,他们都是很专业的秀导们…)多年前我走美院的秀图我手头没有了,放一类似去年的吧,印象中并不是一定要化成细长眼睛的
而当年清美的秀导连book了我好几次时装周,说明用我用的挺顺手,自认不算特别西化的标准吧(刚有人说 替这场秀澄清的人就一定长得丑 感觉十分迷惑 难道不是谁更了解内情谁才有权澄清吗)
5.公司选择特定风格的模特主要是由公司的发展方向来决定的。比如有的公司主攻国外时装周,就喜欢那些长得棱角分明,丹凤眼的模特,因为这样的模特在国外秀场上有记忆点。那如果这样的公司进行低价包场……
但是,从市场角度来说,如果想把自己的模特推出国门,迎合外国秀导审美,其实也无可指摘啊,这是生意,要求生意人去亏钱扭转外国刻板印象是不可能的。一定是:卖的好的类型,店家就会多进货
举大家比较熟知的例子:比如如果张梓琳走秀代言成绩最好(商家爱用+商品卖的好),那公司肯定多签一些长得像张梓琳的姑娘。如果刘雯成绩更好,那公司肯定多签刘雯。本质上商业行为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
目前,由于国内电商的崛起,我自己观察,这两年上海的市场倾向于大眼睛皮肤白的模特ing
6. 国外秀场对国人模特的刻板印象肯定是切实存在的,他们会说你不够棱角分明、颧骨不够高、眼睛不够挑、下颌角不方,等等等等。
但其实以国人现在的购买力,完全可以重塑审美的话语权的。然而这么多年来,主流审美(时尚品牌、媒体刊物)都还是被西方话语权牢牢把握着。
当年洪晃老师做iLook杂志的时候曾经想过重塑时尚话语权,这在当年是一次有些螳臂当车的勇敢的尝试,尽管最后还是与纸媒一同没落走向了衰败,但是虽败犹荣吧。
如今多年过去,新生代的年轻人们正在用脚投票,支持国货,买画册好看的品牌,不被无法欣赏的东西绑架,不盲目迎合所谓的“高级感”,
这就是在重塑属于我们的审美话语权啊。
日复一日,被夺走的审美会回来,被歪曲的高级感和时尚定义终将走向末路的。
决定权在消费者,在你我手中。
最后,有些人只是想一味输出情绪和谩骂,这些暂且不表。希望冷静客观的朋友们不要被那些偏激的言论和情绪误导了。大秀前设计师们甚至连续几天睡在工作室里,结果因为这些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受到谩骂嘲讽,没人关注自己作品。何其无辜?
清华是顶级学府,的确有部分学子学成后留在了海外,但是还有绝大部分天之骄子即使出国深造,最后也还是回到了祖国,建设祖国呢。清华是一个多么大的集体,容纳的是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背景的莘莘学子,考上清华,难道有什么原罪嘛?
不友善评论一律举报拉黑删除三连,都挺忙的,时间有限,没功夫对线喏
不要元老院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你是东方人,有点这边的审美不好吗。
我国的文科阵地和西方的差距远大于理工科,而可怕的是这种差距还难以被发现,也难以定量化测量。
英国把人的性别性取向组合进行分类,总共达到了46种之多。很多中国人觉得这种“文科”没有任何意义。可是,当你看到一个东亚国家搞眯眯眼时装秀的时候,当“素食主义”大标签开始在清华食堂悬挂的时候,当废死派法官开始占据中国司法界的时候,你无时不刻不在感受到西方文科阵地的强势性。
而这种文科由于占领阵地过早,早已洗去了“西方价值观”的标签,转进为了人类普世价值。其中当然包括“东亚人就该眯眯眼”,这跟1+1=2一样正确。
还有更多的人以为,“文科落后”无关痛痒,“造不出芯片”才是重中之重。只能说太年轻,太简单,没有尝过软刀子的厉害。
拿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制裁耐克,英国制裁华为,看起来是互相伤害。但是我们制裁的理由动不动就是辱华,而鼓励国民参与制裁的理由动不动就是爱国主义。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主观性太强会引起一些人反感,且消费爱国确实容易使人麻木。
英国制裁华为,从来没有说为了英国,也从来没有号召国民不买华为是爱英国的表现。他们制裁华为的理由,仅仅是华为反人类、对普通人有极高安全风险。他们不搞对国民的类似于爱国的道德捆绑同样能够达成目的。
他们让国民觉得,英国是站在人类真理的角度制裁华为的。
他们能够说服全世界的人。
外国就是有一些人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他们歧视我们的英语发音,
歧视我们的名字,把中国人归类为Ching Chong,
还有非常典型的就是“眯眯眼”,
这是赤裸裸西方世界对亚洲人的歧视,非常恶劣。
而清美这出操作,说白了是一种「讨好型人格」,
只不过这次从个体行为→转向→时尚审美,说审美都呸。
某些人潜意识里,觉得欧美那套就是好的,觉得洋人审美就是标准。
殊不知,这种自轻自贱的操作,
经过蝴蝶效应,会让很多人和事的处境更加艰难。
越看这种新闻,越觉得视频里漂泊在外的孩子,都是好样的。
最近,清华美院的毕业服装展被骂上热搜,还上传到了YouTube上,本以为是露脸,却遭到广泛质疑。
原因不是出在了作品身上,而是出在了模特身上。
我们先看看清华美院今年的毕业服装展——
有没有觉得这两个模特眼神很“犀利”。
有没有觉得这些模特的眼神都很“犀利”。
所有的模特差不多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最关键的还是“眯眯眼”,这种审美是典型的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
这次不是杜嘉班纳,不是西方媒体,而是国内高校——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在评价这件事之前,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眯眯眼”?
为什么这是一种种族歧视性的元素?
前不久的世界女排联赛上,塞尔维亚运动员杜尔德维奇就因为对泰国运动员有“拉眼角”动作,直接被禁赛两场,罚款2万瑞士法郎。
这是对亚洲人的一种“歧视性”动作。
不服的话,再看看《纽约时报》怎么说?
“眯眯眼”是对东亚的一种歧视性称呼。
西方人接触到的第一批东方人,可能是苦力,也有可能是远洋劳工,表面上不同于白种人的特殊标识,在一个多世纪中不断地被放大、渲染。
关键是中国人的眼型分为很多种:
杏眼、丹凤眼、吊眼、柳叶眼、狐狸眼、铜铃眼、桃花眼等等......
单纯的眯眯眼还真不多见,清华美院上哪一下子找了这么多眯眯眼的模特?
是因为这些“眯眯眼”的模特在中国时尚圈非常普遍。
把西方国家用来嘲笑东方人的“眯眯眼”当成了国际化的审美,还奉为圭臬。
别人的刻板印象投射到了自己的T台上,糟粕反倒是成了文化瑰宝。
这就像一个人天天拿着别人侮辱他而起的外号还洋洋得意甚至觉得这是一种殊荣
这不是蠢就是坏
蛋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化妆师把中国人按照西方人的审美标准全盘接受了。
以前,这样的面孔只会出现在其他西方大牌的时装周上,但现在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舞台上。
审美趋同一致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种不自觉的“民族矮化”。
清华美院这次不是在引领时尚,而是被错误的时尚引领。
为了走向国际化,将“歧视”和“侮辱”带进了中国时尚圈。
就像前阵子一些up主为了迎合西方人的环保理念,而呼吁不让中国人吃海鲜一样。
这是不懂装懂,或者说,装糊涂。
外国人的长期羞辱,让国内的时尚圈以耻为荣,文化输出的力度,算是在清华美院这座输送人才的象牙塔里达到了巅峰。
当年,杜嘉班纳拍摄的那组海报记忆犹新。
也触发了中国人沉积已久的愤怒,为什么白人模特可以是这样的:
外国的走秀模特也是,高鼻梁大眼睛:
但是到中国就变味了:
可怕的不是老外拍的,可怕的是中国人自己也拍。
看看这次清华美院毕业作品选择的模特,好像有一种西方审美更高级的错觉,这难道不是“侵华”美院吗?
但再往下说,这是清华一个美院的错吗?
倒也不是,而是整个中国时尚圈都这样。
说到最后,美丑反倒是最不重要的一件事儿,海报能不能发出去关键是要看圈子的标准是什么。
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
日本战国时期流行的女性妆容是剃掉真眉毛,画上假眉毛;牙齿染成黑色;用粉扑白全脸。
这是当时人的审美,但是现在的日本电视剧文化中还有这种形象吗?
类似的审美还有欧洲流行的“束腰装”,堪比“裹小脚”。
这些审美文化逐渐在历史中被淘汰,日本和欧洲都知道什么造型是美,什么造型是丑,堂堂的清华美院能不知道?
不是不知道,而是要迎合这种刻板印象。
看完清华的这个毕业服装展,再看看前阵子火的河南端午节晚会和春晚,创造美或许对普通人来说很难,但是欣赏美是大部分都可以做到的。
没有流量明星,没有烧钱的制作,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
整个晚会只有500万的制作费。
河南卫视凭一支古典舞《唐宫夜宴》彻底“出圈”。
单个视频在微博累计1000万次观看。
再看看今年的端午晚会。
《祈》
《龙舟祭》
《兰陵王入阵曲》
《唐印》
《医圣传人》
《丽人行》
反过来再看看清华美院的毕业服装秀。
如果你觉得好看,那我请问问你,
如果你是女生,你结婚的时候为什么不化这个妆?
如果你是男性,你结婚的时候,你的新娘化这个妆你会怎么想?
这样的新娘在台上,底下的亲朋好友会啥样?
艺术脱离了人民群众吗?
不,只有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才是好的艺术。
可能,只有清华美院和中国时尚圈的艺术脱离了中国人民,并入了国际T台,这可真的要恭喜恭喜他们了哦。
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先看一下以前的模特大赛,看看他们的艺术造型。
上世纪的模特大赛 https://www.zhihu.com/video/1388836226405871616我的艺术修养并不好,看不懂这些造型的美学和艺术造型,在我浅薄的理解和对比中,是不如河南卫视的那位水下绣舞的姐姐给我的震撼大的。所以以下内容仅一孔之见,绝非批判,就当长评论看看就行。
许多人都在说这是迎合西方对东方人的刻板印象,其实可能是受到了一种文化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文学艺术的本质生命,就在于它凝聚着人类的理想信念,肩负着文化担当。但一段时期以来,文化虚无主义思想在文艺创作领域不断蔓延,一些艺术作品排斥传统,鼓吹西方文化风气盛行。
文化虚无主义在文艺创作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拒绝文化、反对文化,甚至反对知识。这种倾向自 20 世纪 90 年代“痞子文学”之后,一直影响到现在,在创作中否定精神、价值,调侃文化,塑造一些精神虚空、行为反叛的玩世不恭的形象,标榜“越有文化越混乱,越没文化越快乐”。
与之相联系的另一种表现就是在作品中否定民族文化,“以洋为尊”“以洋为美”,把作品在西方获奖作为最高追求。故意放大民族文化中落后、愚昧的一面,甚至歪曲、解构彰显民族精神的人物和事件,戏谑、嘲讽他们的优秀品质。
因此文化虚无主义文艺作品泛滥,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带来信仰危机和思想文化的混乱。文艺作品的艺术形象和精神风貌深刻感染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文化虚无主义作品排斥文化,贬损民族文化,推崇西方价值观,必然造成思想混乱,动摇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高度肯定和文化生命力的执着信念。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充满民族精神的作品。中华文化经历五千年辉煌,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怀,为民族的生生不息提供了充沛的精神滋养。
文艺设计和作品只有立足于民族文化,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表达家国情怀,礼赞民族英雄,才能立足于国际舞台。不要说找不到那种艺术人追求的高级感,可能只是不会找罢了。
关键是,欧美人的模特主流和审美主流是啥?
维多利亚,邦辰,莫妮卡……就几乎没有小眼睛的著名模特。
所以“眯眯眼”模特,被炒作为“高级”,本身就是一种极其恶意的种族歧视和毁谤。跟着这种恶意的毁谤来要求自己,完全就是趴在地上的丑态。
相当于我们叫鬼岛人倭奴,鬼岛人便以矮为美,然后跳舞的艺伎全部选一米二以下的侏儒并以此为高级一样可笑可恨。
大家可以好好研究下,选模特的人究竟年龄层次如何,教育经历如何。60/70后的深跪一族,是中华民族崛起现今最大的阻碍。
别人对你的刻板印象,投射在了他们自己的T台上,已经是要反对和讨伐的了。[1]
在美国这面如果谁对你做眯眯眼手势,最合适的回敬是中指,一对中指。
你们倒好,拿这个去作为你们“国际化”的标志,
清华美院的这个操作只能说是:
既不清【无法让观众感受到这样设计的立意(假如不是迎合西方的刻板印象的话)】
也不华【这完全无法代表国人乃至华人的特征,可以说国内确实有眼睛小的群体,但是将所有模特都化成这种妆容显然不妥】
更不美【虽然美是主观的,但我想就主流审美来看,这种眯眯眼的妆容并不受到欢迎——与其说不受到欢迎,不如说受到大多数人的厌恶更为恰当】
原来清华美院也深得神圣罗马帝国真传啊.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