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齐泽克对哲学有哪些贡献?他明确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哲学理论? 第1页

  

user avatar   bao-hu-wo-fang-xiao-xian-nu-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这个问题被晾着太久也不好,还是来抛砖引玉一下,仅供参考。不定时修订


先说明背景

经历上个世纪后期,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高速变革之后,哲学难以承受巨大知识量,濒临“解体”

体现在各学派壁垒极速叠高,做不同领域的人根本不知道对方在做什么。

就跟当代科学界一样一样的。

当然,我们可指认这是后工业时代高度专业化的体现。

这一“分化”引发了了这一问题:本体论的边缘化

本体论并不是由马克思宣布死亡的,也不是海子的先验论完成的,更没有被分析哲学消解

他只是被悬置了。i.e.没精力处理了

英美那一边的哲学,现在基本上区分学派的方法就是区分研究对象,而且也不关心本体论问题——虽然也不乏引入现象学的心灵哲学家和重新阅读黑格尔的学者。比如齐泽克《少于无》就被当代黑格尔大手子罗伯特皮平,批了。

德法那一边,批判理论兴起。其实这么说其实也不太负责任,只是强调批判理论势头很猛。不过德国观念论的反思传统体系是一直在出成果的,法国哲学的遗产也有待继承,如此说来中国国内的哲学目前也在慢慢继承这些遗产。

批判理论/文化理论/文本研究,跟随德里达去到北美。或许在北美,原教旨德里达的哲学没什么起色,但是各种文科受到以他为代表的哲学家的影响极深。

另一个背景,1960-80s,意识形态研究依然火热,标准的斗争思想仍有活力,拉康理论不可一世。齐泽克的起点正是这样。然而上世纪后期,马克思的分析范式受欢迎程度降低,福柯之后的理论才是高端的。一方面是不够“潮”,另一方面是对历史事件的失望,将辩证法当作草根的无能狂怒。当代欧美世界不乏反资运动,然而拒绝举起马康旗帜,这一现象正是上世纪后期思潮的余波


这个时候,齐泽克登场,在解构主义宣布胜利的时代,作为一个后-阿尔杜塞哲学家,重新扛起精神分析与黑-马理论,展开本体论研究。是以他者理论为起点构建的主体本体论。

与此同时,他带来一个更强力的唯物辩证法。这一辩证法在他的作品里面是主干、精华——他宣称这是真正的黑格尔辩证法

还有一个大头是他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承袭西马的理论,这一思想也是贯穿他的理论的。辩护了马列主义,通过引入精神分析,应对二十一世纪实际问题的挑战。他的政治论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此基础,其政治思辨的转变比哲学理论的转变幅度要大,关于研究齐泽克政治理论的作品也不少

此外,他自称文艺批评的敌人,但他对文娱的思辨相当精彩。在这里,他是一个“大众文化批评家”的角色,也是一个研究“日常”的哲学家。他引用很多文学批评的内容,但自己不怎么看作品;以新奇方式解读电影,但不怎么看电影

总之,齐泽克使欧陆哲学敞开——更确切的说是本体论的敞开。通过自己的批评实践,展示了无数可能。


成为一个本体论大师或许是有套路的:先解构经典大师,再挖出几个被边缘化的理论,最终扛起前辈的旗帜提出原创性内容。

因此,跟其他搞本体论的大师一样,他得重新解读康-黑。代表是《延迟的否定》(Tarrying With The Negative:Kant, Hegel, and the Critique of Ideology,1993)这是本令人激动的书,你可以在他的其他书里看到这本东西的原文放送。

提及原文放送,就不得不说到齐泽克的“过剩的写作”的“病态的高产”。从1989年,40岁时,出版了《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这本书其实就已经把他的研究方向点出来了:或者按照他的说法,是同一本书写了40多年。

接着他拔高谢林的地位,在《除不尽的余数》(1996,2017另一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聊谢林基本上是为了更好地聊黑哥,同时他也借鉴不少谢林的超验本体论。

精神分析,有《欢迎来到实在界的大荒漠》(2001)《斜目而视》、《享受你的症状》

其实他挺受德勒兹的影响的,写了本《无身体的器官》(2003)聊德勒兹。说真的,虽然德勒兹反辩证法,但要是你看不出齐泽克的这一维度,那么建议多看电影(雾)。并不是说这一本有多么好,而是说他罕见地在标题放入德勒兹,我需要提一下。

《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做的》(For They Know Not What They Do: Enjoyment as a Political Factor,2007),这本是“支线任务”,很多内容仅在此出现,写作方式也很黑格尔。

在集大成作品《敏感的主体》(The Ticklish Subject)与《视差之见》中,表述了他的本体论。

后期作品《少于无》(其实副标题就已经不能说的更明晰了:Hegel and the Shadow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2013)被广泛视为齐泽克的代表作;《绝对反冲》(Absolute Recoil:Towards A New Foundation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此书基本上复读前书,但更精简,减少了600多页的字量。因为这个副标题值得一提,我们不禁把这两本书并置解读。

待我解释这几个书名。

什么是延迟的否定?主体性。主体性之核就是驱力,这一“纯粹否定性”,一个大写的“NO”的重复。齐泽克的这一主体概念就是拉康+黑格尔的精华

什么是视差分裂?视差不意味着两个视角对同一物的叙事的差异;恰恰相反,从一个点位出发,转移认识的他者,镜面反射地发现主体自己正是分裂的。认识论的差异是存有论(本体论)差异的转移,更确切的来说,是存有论的“分裂”。

借助于柄谷行人的《跨越性批判》把激进批判点从“综合”转移到“死结”,齐泽克构造了自己的“加倍的观念论”,把这一存有论分裂的“失败”的建构辩证逆转为“建构性的失败”。这意味着,分裂-差异不是被“克服”、“扬弃”、“和解”,而是被“坚持”——这难道不就是弗洛伊德-拉康的思路吗?过度(excess)正是动力和零度的起点。

用“分裂”取代“矛盾”一词,更能说明黑格尔的思辨,而无需概述为“对立统一”。这个分裂就是超越论分裂,就是实在界。不过,视差一词取自柄谷行人,是康德式的,这可让一个黑格尔主义者不满。在《视差之见》中齐泽克花了不少篇幅说明柄谷行人理解的黑格尔之处,不过最终用“少于无”和“绝对反冲”这一黑格尔式概念终于取代了“视差”——

真是辛苦他了,毕竟“绝对反冲”这词在黑格尔的文字中只出现过1-2次(笑)

什么是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除不尽的余数、敏感的主体、少于无?是客体、视差客体,齐泽克式的实在界小客体。我们由此可以看到齐泽克超越拉康的进路——

我需要声明:我把这几个概念并置不代表这是个转喻,事实上这几个描述的论域根本上都是不同的,但是我难以在这里展开,只能寄希望于开新的文章了。直接移步《视差之见》的第一章齐泽克就有说明。

小客体是幻象的客体(在齐泽克那里,幻象就是意识形态幻象),小客体还是大对体的客体,“无身体的器官”正是这种客体。小客体有许多面向,用结构主义的话语说是一个符号学特定位置。但在齐泽克那里,小客体归根结底是驱力的客体,是驱力主体的客体。

依赖这一理论,他得以将黑格尔的“纯无——纯有”的本体论进行唯物论改造,同时反驳当代主流唯物论——有4种,我提一下他的区分:庸俗的科学还原论、当代费尔巴哈人、福柯式的话语唯物论、德勒兹式差异唯物论。

精要在于:凭借“少于无本体论”,他从前-本体论过渡到本体论的“性化世界”,符号学从而展开,这一整个过程的手段就是对“小客体”的令人惊艳的运用。很欣赏季广茂一个翻译:这唯一的客体,太虚因之而荣幸。从齐泽克再回来看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感悟不能说不多。


齐泽克的本体论就是“视差辩证法”,“少于无的本体论”,“绝对反冲原理”,个人喜好称之为『病理本体论』:通过论证物质的分裂,解释表象何以涌现;先验幻觉怎么处理;唯物主义驶向何方。

用类似《逻辑学》手法,勾勒了齐泽克式拉康符号学。关键点就是:不要假定和谐;实在界的回归;辩证法;“矛盾、悖论”;象征秩序交换……


如果说老马列有“哲人王”的维度,那么齐泽克就是“哲人star”

也许比起他作为当代教授的学术研究,他的实践所发出的声音更为珍贵。

目前对于齐泽克的研究空前的多,或许是马克思主义在此刻正在回归,而齐泽克研究是打开马克思研究的钥匙吧。




  

相关话题

  想写一篇有关巴门尼德的本体论认识论有关的西哲论文,请问西哲论文是如何水文字的? 
  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什么? 
  唯物论有什么缺陷吗? 
  死亡的意义是什么? 
  是否认同“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这句话? 
  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泛滥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加缪认为自杀是唯一严肃的哲学问题? 
  为什么女哲学家很少? 
  如何简单清晰地解释哥德尔不完备定理? 
  培根的《新工具》和笛卡尔的《谈谈方法》在方法论上有何异同?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前一个讨论
如何在印度推广“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秒的定义这么复杂?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