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分不清这是商业互吹还是商业互炒,当然也有可能是商业互咬。
我也非常讨厌那种在公共场合开着外放,还声音贼大,看各种无脑小视频的人。
不管是在医院,在车站,在火车上,地铁里。
不管是在饭店,在商场,甚至在厕所里。
总有这么一种人,
丝毫不顾及他人感受,肆无忌惮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放着那些嘻嘻哈哈的视频。
腾讯副总裁批低智洗脑短视频【像猪食】,说句心里话,干得漂亮。
说出了我一直想说的话。
但是腾讯副总裁这话就说的有点不对,怎么说人家是猪食呢?
这是侮辱猪食。
这简直就是苍蝇。
每次听到有人外放小视频,我就想学大话西游里孙悟空那段台词。
大家看到啦?这个家伙没事就长篇大论婆婆妈妈叽叽歪歪,就好象整天有一只苍蝇,
嗡……对不起,不是一只,是一堆苍蝇围着你,
嗡…嗡…嗡…嗡…飞到你的耳朵里面,救命啊!
所以呢我就抓住苍蝇挤破它的肚皮把它的肠子扯出来再用它的肠子勒住他的脖子用力一拉,
呵--!
整条舌头都伸出来啦!
我再手起刀落哗!
整个世界清净了。
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我要杀他!
当然,我不是针对抖音或者快手,我是针对那些外放没营养的哈哈哈哈视频的人。
腾讯副总裁这个咖位,说实话,不应该在公开场合说这样的话。
毕竟身份在这。
不管是抖音,还是头条,还是B站,乃至现在的微视频,都有好有坏。
如何改进才是硬道理。
没营养低智的短视频最容易复制,而真正科普有内涵的视频不容易山寨,所以越是没营养的视频,发的人就越多。
发的人越多,看的人也就越多。
再加上算法,你看过一次,笑过一次,点过赞,以后就天天给你推荐这样的视频。
同样的BGM,同样的笑声,每天反复重复的污染着你的耳朵。
让你无处可逃。
每当身边有熟人沉浸在这些没营养的短视频里的时候,我都会善意的提醒要他们关掉外放,戴耳机,或者让他们看一些有营养的视频。
哪怕看看做菜,看看法律科普,看张三普法,看一些有文化有内涵有营养的科普视频,也让时间消失得更有价值。
广东文化中,“水”字还有一个意思,就是“钱”。
滴水呀!扑街!
害我揾唔到钱呀!你个扑街!
我点食呀?!
相关回答
如何看待?
腾讯高管这样说合适么?很显然不合适
腾讯既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又有得不到就毁掉的冲动。
洗脑短视频之所以洗脑,就是一遍一遍又一遍,猪食的比喻更是不恰当的,最起码猪食还有营养。
而我认为短视频除了消磨人可贵的注意力之外,没有其它的可取之处。
另外在公共场合外放确实很扰民,特别是他放的是那种智能推荐的洗脑歌,很打扰人的思路。
再一个,真正的问题不在于短视频和长视频,在于洗脑+算法,就变成AI洗脑了。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我们现在部分人的大多数时间,被短视频占据了。
短视频就是科技公司给予民众的奶头乐
我写过一个文章
短视频,网文新流派-男性的幻想乡新观察
最近我发现有一类视频很流行,短视频连续剧。什么跟女老板同居,富家小姐爱上穷小子之类的。
视频约为一分钟左右,节奏明快,叙事清楚,整个都是以第一视角拍摄。
整个视频中其中充斥着很多符号,成沓万元钞票,豪车,私人飞机,无数车钥匙女老板,名牌包包。而这些女性无一例外全身心的盯在男主角身上,男主角的一些小事就让人感动莫名。有钱,还天真。好像没有接触过人间烟火,一下子就被穷小子迷花了心。
着装十分大胆,全是男性喜欢的那种。妆容精致,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满是风情。
有很多人看,还有不少的人催更。我也是一口气刷了几个小时,看的很开心。
不过我始终觉得不对劲,按理说这是故事,虽然是第一视角拍摄,看上去像真的。
但是我还是感觉不对劲,哪里不对劲吧,我也一时说不上来。
后来还是回想短视频的内容。有些情节,让我跳戏。
虽然这些短视频代入感很强,但是在细节处还是露出了端倪。
虽然很符合底层视角所知的所幻想的上流生活,像是电影电视剧中演的一样。但是恕我直言,大概是预算的问题,很多表现实在露怯。
譬如两个人的同居,生活用品却很次。乘着私人飞机去出差结果住到了小宾馆。
看到这些不对劲的时候,我有点像尼奥。
看着周遭有点不对劲,但是什么都没变。
继续谈视频,现在大抵是缺什么,才显露什么,才被这些所吸引。
当然还有大数据的推送(此处省略40字,见评论区)
什么会出现男性向的视频消费?为什么被这些所推送,为什么会在这上面停留自己的注意力,为什么会被贡献流量呢?
我有很多的疑问,但是答案此时是确定的。
我还写过
网文·短视频·付费知识—那些kill time的迷幻药们
如题目所言,我提到了迷幻药,物理的迷幻药作用于精神,通过化学物质的刺激让人获得超量的精神愉悦,然后具有成瘾性,然后被国家所禁止或者限制使用。
现在某些互联网产品一样具有这种特质,他们不但kill time,也让我们放弃思考,陷入简单的快乐里面。
互联网某些APP的流行,成了真实世界的流行。大家快乐着一样的快乐,似乎没什么不好。
在美丽新世界里面,很多人会服用一些精神致幻剂唆麻,大多数人不用思考,工作之余,快乐就好了。
很显然,当下的社会有一种像美丽新世界进化的潜质。从偶尔消磨碎片时间到成为习惯,每个人都在算法里面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包括公认的似乎可以学习的知乎,某站以及一些付费知识平台,然而这些平台的一切算法本质还是为了Kill Time。
在这个高速成长的社会,或者说是快速变动的社会,我们急切需要学习很多东西来应对未知的变化。但是又很少能脱离戒除这些软件,因为似乎本来也无事可做。直到,我手头买的书只有在出们的时候才会翻阅时,那会我会意识到这个平和世界的不对。
世界在低头的日子里快速变化,各种多到爆炸的信息在滑动之间被看见进而忽视。
尤其今年是个很微妙的年份,因为自然灾害也好,国际矛盾也好。很多不常见的东西因为矛盾的激化跟生产力的停滞不前开始有了一些变化,但是没有人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所以一切都是混沌的。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从迷幻的快乐里面挣脱开来,去看看世界。不过绝大多数人是体悟不到的或者是忽视变化的,最后的结局不过是在迷幻药制造的快乐里面迎接新事物的到来。
譬如那只没有预料到感恩节的火鸡。
以上。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孙中山•辞大元帅职通电
不看动机只看这句话本身的话,其实说的倒也不无道理。
短视频这个文化载体形式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内容质量问题,单论内容质量而言,其实短视频中颇有一些内容的品质是非常高的,制作技巧也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么简单,毕竟要在极为有限的篇幅内,以视频形式做到逻辑自洽,叙述完整和抓人眼球,所需门槛是不低的。
你看看你周围有多少人经常是连说都不会话都。
但短视频依然是一个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问题不在于内容本身,而是展现内容的形式。
短视频的内容展现形式最大的问题在于易获取和成瘾性,用过短视频软件的人都知道,这东西是非常上头的,手一划,一段新的,再一划,又是一段新的,每一段都和上一段不一样,船新的内容和船新的体验接踵而至,内容的获取成本低到几乎忽略不计,内容密度却少有其比,这种低成本高密度的内容获取方式带来了极强的正反馈,越用越想用,越用越上头,对多巴胺的分泌形成刺激作用后,就有瘾了。
这种成瘾性是非常强的,莫说是青少年,成年人都难以抵御,就以我们家而言,现在网瘾最大的人不是我,因为我有意识的戒断和不用短视频软件,而是家里长辈,他们经常抱着手机一坐就是小半天,偶尔如此也就罢了,但他们上了年纪,久坐对身体是非常不好的,这种连天成月的高强度使用短视频软件对他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不低的。
现在周末家庭聚会时,他们几乎不会说我有网瘾了,因为我现在反而是全家最节制的一个,家里的人都低头抱着手机,我不得不想尽办法拉他们出去走走,请他们去游泳,桑拿,足疗,喝酒什么的,干什么都行,只要别抱着手机低着头就行,我一个晚辈来管理长辈的网瘾,说出来都有些搞笑。
有几个长辈颈椎病都挺严重了,还成天低着头,次次去看医生,次次答应再也不一直低着头了,次次说不听。
自诩有自制力的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青少年呢?
你就看看去饭馆吃饭的时候,周围有多少带着小孩子的家庭经常上演这么一幕:
小孩子哭闹不止,不愿意好好吃饭,向大人讨要手机,大人把短视频打开,手机拿给小孩子,小孩子拿到手机后,前一秒还在哭闹,后一秒瞬间安静下来,坐在原地一动不动,形同雕塑。
大人获得了一时的安宁,然而代价是什么呢?
短视频未见得质量就差,很多内容不止是有质量,甚至可以说是引人深思的,但它对人的时间精力的占用能力实在是太强大了,一段短视频也就几分钟甚至几十秒时间,但是划完一段还有下一段,段复一段无穷尽也,划着划着一天就过去了。
这不光针对短视频,任何事物成瘾都是有害的,做题成瘾同样有害,成瘾的问题不在于导致成瘾的东西本身,而在于成瘾行为对时间精力的大量占用,对人的行为模式有太强的塑造性,使人的行为模式固定化,进而失去大量可能性,这才是问题。
另外还有一点,很多人不知道是哪根筋抽抽了,特别喜欢公放短视频,特别是地铁公交电梯等人群密集区,总有那么几个人素质极差,公放短视频,这简直已经是一大社会公害了。
太酸了,自家的短视频做不好,就来酸了,呵呵!
腾讯的游戏更是慢性毒药了,大家也没见说啥。
贬损别人=贬损自己
你说人家搞的像猪食,但是你搞的短视频还没人家搞的好,那岂不是你搞的连猪食都不如?
哟,企鹅大爷,您也知道自己连猪食都做不好?
兄弟你够惨的……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没有欠债了。以后希望题主和你老婆整个家庭对公账户吧,互相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