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矛盾的根源在于生育。
而动物的生育和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关,更别说人类社会了。
而中国恰好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
比如说在西欧,在中东,都有着宗教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哪一派宗教,都极端推崇生育。
天主教教规里面不允许堕胎、不允许同性恋,基本上都是因为生育因素在作怪。
假如同性恋能够生孩子的话,天主教教规肯定会把这一条去掉。
但是西欧之后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殖民运动、两次世界大战等轰轰烈烈的历史进程迅速转变。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一件事情,那就是中世纪时期的宗教与婚姻的观念,无法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保障。
也正因此,女性参政论者兴起,女性参与工作的机会增多。性解放运动兴起,人们可以四处留情。LGBT运动兴起,各种性取向的人们都可以自由恋爱。甚至几十年前,英国还不允许堕胎,现在在西欧,堕胎也开始逐渐被废除。
但是反观中东和北非,埃及人口增加了多少,经济又增长了多少,世界影响力又增加了多少呢?
实际上,在中国,性别矛盾,归根结底,就是生育矛盾。
中国在过去几千年里,生育思想一直在牢牢支配着大部分中国人。
马尔萨斯也曾分析过,之所以大部分中国普通人很贫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普遍成婚和高生育率。
实际上这一点在中国屡见不鲜。
假如真得去中国街头看一看,摆摊的,扫大街的,送快递的,送外卖的,以及干苦力的人群。
会发现这群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中的大部分都结婚了,孩子也一定不会少。
甚至,如果凌晨还有人做着谋生的买卖,那么大概率这一家有个儿子。
生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可以让很多人放弃自我,仅仅是为了在思想上获得平等或者胜利。
这也是现如今的性别对立的根源。
传宗接代导致了一代又一代男性的积压,在过去,中国经济不发达,女性也走不出去。
但是现如今,城市化进展迅速,男女普遍一起接受教育,这也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进城变成了一个大趋势。
在此时,性别矛盾就凸显出来了。
在农村,男性可以分得宅基地,村里也分有耕地,这是起码的衣食住的资源保障。
但是,到了城市,想进去,要有入场券——房子。
而即便获得入场券,也拿不到其他方面的保障,想获得穿衣吃饭的资格,还得要继续工作。
而衣食住行满足之后,才算是刚刚踏进生育资格的门槛。
中国发展没有经历过西欧那样轰轰烈烈的进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没有,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世界大战其实是被动进入,日本侵华的野心早就有,但是无奈实力不足,无法直接扼杀掉。
性解放就更别提了。
于是旧思想的横行,和新思想的冲撞,就在所难免了。
女拳运动之所以打的这么多,是因为大部分女性知道自己有后路。
我一个女的可以不结婚,你一个男的可以吗?
我一个女的可以玩几年最后找个接盘侠结婚,什么都不用买单,你男的行吗?
你看,女的两条路都是无成本的,都可以走,但是男的不行。
男的是这个社会的买单者。
为房地产买单,为教育产业化买单,为女性消费买单。
而这些钱,如果在放弃生育之后花在男性自己身上,照样有很多娱乐项目。
别的不说,北京那些高尔夫球场去过吗?崇礼的滑雪场去了吗?西藏去了吗?开车环游中国玩过吗?
这种巨大的落差感,其实才是最痛苦的根源。
为了生育,可以选择做狗。
但一旦放弃生育,就会是个人。
换了谁,都觉得这矛盾太惹火了呀。
女拳运动的本质是用生育吊着男性,知道你不敢,所以才可以处处打拳。
男性如果推倒不玩,别说打拳,明天NHK来中国拍的就不是三和大神,而是中国单身贫困女性的纪录片了。
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动人利益,如同杀人父母。
之前看过一些新闻、帖子,是关于亲自鉴定后诸多“父亲”失落、耻辱的描述的。
另外一些新闻也报道过,女性出轨导致孩子非男子亲生,但是法院的判决永远是偏向女性,甚至是不准离婚让回家冷静的(滑稽)。
更有甚者,医务工作者查出来男方喜当爹,居然还要替女方保密……,如下图。
在这些新闻下面,很多人在说:建议法律规定做强制亲子鉴定。结果是,被各路女权大神追着骂。是那种歇斯底里、不管不顾的骂,语序混乱、逻辑混乱,骂什么的都有。
我也很好奇,这群人怎么急成这个样子?讨论彩礼、非处的时候也没见这么激烈啊。直到我看见了一句话:动人利益,如同杀人父母。
一旦高额彩礼被认为是不合理的,那么企图通过结婚而脱贫的人算盘就落空了;
一旦认为非处不该找老实人接盘,那么广大的非处也就没了市场;
一旦认为强制亲子鉴定是合理的,多少享受着眼前安逸、用老公的钱养别人的孩子的“独立女性”,好日子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其实男女一直都是平等的:男人先天有体力的优势,但是女人寿命更长;女人生孩子会承受痛苦,但是她们可以从最源头保证后代和自己的血缘关系。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钱出力又掏心去养一个不是自己的孩子,这种风险女性永远不会遇到。但是女性出轨一旦被戳破,现有的安逸环境又会丧失,这才是性别对立、女权主义最根本的出发点,一切都是利益。
作为一个知乎小透明, 随便吐槽一下能有怎么多朋友来聊天,我还挺荣幸。
但是很不能理解某一些人,为什么非要把某几个字拎出来杠.... 阅读理解要结合上下文的道理都不顾了...
我说过不结婚不生孩子就是不负责任不孝顺自私自利了吗?
我说过各位都必须为国为民牺牲自己的利益吗?
我也没说过现在的人都道德败坏只有我最崇高吧?
怎么理解.....
有时候真就觉得很多评论就是为了对立而对立,不怼你两下就不爽,何必呢
————————————————————————
有个评论一针见血:就是自私自利呗,什么境外势力,什么时代背景,都是借口
最近几十年,个人主义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深入人心,当然,这跟信息发达后受西方所谓的自由思想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在剔除封建糟粕的同时,慢慢的,大家都发现好像中国传统价值观中某些优秀的品质也随之消失,对国、家、父母、丈夫、妻子、子女、朋友的责任和态度;不欺凌弱小,不畏惧豪强,乐善好施,自强不息。 现在说着这些居然都感觉只在热搜 新闻里看到,有些人做到了,然后上新闻了。我自认为没有做到过。
反过头来,现在好像都是从自己出发来考虑一切问题,考虑国家政策哪些利好我,家里能给我多少钱买房,父母能帮我带小孩帮我还房贷吗,老公有车有房有钱对我好吗,妻子年轻漂亮任劳任怨吗,子女听话学习好给我长脸了吗,朋友能给带来利益吗。向下压榨底层,向上狂舔资本富豪,什么羊毛都想薅,到处找人带飞。
这种环境下,怎么可能不对立。不管男的女的,永远只考虑自己的得失,自己的风险,永远在要对方保证自己的利益。哪怕稍微换位思考,都不至于对立到这种地步。
上述只是说趋势的变化,这个时代依然有很大一批人,奋不顾身,不一定是为国为民,也有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为了父母为了爱人,为了他认为比自己的利益更珍贵的人和事,把自己抛在脑后,付出了时间金钱健康 甚至生命。这些人会去搞性别对立吗?
我不一定做得到完全牺牲自己的利益,更做不到什么道德高人,但我也不会去搞仇男仇女。如果我碰到了某个人渣,那肯定不是因为他/她是什么性别,而是因为这个人本来就是社会残渣。 脑子清醒点好吗?
当她们处于舆论优势的时候,这叫平权意识觉醒,女性独立。
当她们因为越来越多反社会言论的后果反噬的时候,这叫性别对立。
因为这一代女性已经出天际了,然而法律上来讲她们却是完全无过错的
一是网络媒体天然的会让人发表激进言论。因为网络多是陌生人对陌生人,匿名属性强。现实生活里,面对面谁能成天互喷,都有几分客气在
二是网络会放大幸存者偏差。越在乎、越激进的人声音越大;不愿意说的人压根不发言。基数够大,比例再小看起来也挺唬人
三是女性地位的确提高了。不管“女权”斗士把现实说的多不堪,“说”的行为本质上就已经是社会进步这一结果的最好体现了。真的压迫压根就不让你学,也不让你说
四是女孩子会被“性别红利”捧得“迷失”自己。女孩子只要年轻,稍加打扮,就对得起“美女”这一称号;男孩子是享受不到这种待遇的,除非真的很帅(往往还伴随物质基础或者情商的要求)。当你放眼望去,所有人都在夸奖你(无论真心与否),飘,很正常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性别对立本质上就是门生意。那些鼓动性别对立的人,既能为自己赚取流量,又能刺激“先进女性”的消费欲望,反正网上那些被他们忽悠的激进分子影响不到她们的生活,钱她们还赚了
越来越严重,根本原因在于:
每个人在做事上,做题上都知道有些事有些题不适合自己做,吃饭时候也知道自己不适合/不喜欢吃某道菜。
但最神奇的是:每个人都觉得这世界上一定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人,100%懂你,100%适合你,并且100%爱你。
这是什么神仙道理?
以女拳为例,很多人很纳闷为什么会有这种人。其实很简单啊,你从小没见过那种骂天骂地骂废物老公不如隔壁老王的po妇吗?不说很常见,起码每个小区/村都有最少一个吧?
全中国有多少小区/村?
你觉得现在这种po妇可能消失殆尽吗?不可能吧?你觉得这种女人现在嫁的出去吗?很难吧?
那这些po妇没法骂自己的废物老公,改骂全国所有男人,有什么问题吗?
有些人会说,不结婚不就得了吗?
问题是,现在的社会,生存压力很大的。对,就是生存。
一个个月光族,指望退休攒一大笔钱去住养老院。
梁静茹给你的勇气?那她给你钱了吗?知道不知道现在养老院有多难进,需要花多少钱?
一个个自己的孩子都不愿意养,指望别人的孩子给你养老?就算你真有钱,你还能有钱过李春平吗?百度一下没孩子的李春平有多惨,真的不难。
饭店有翻台率,你听说过养老院翻床率吗?听说过养老院吃绝户吗?听说过养老院拒收有病的和年龄太大的老人吗?听说过护工虐待老人吗?
你真敢不结婚,不生孩子不养孩子,我敬你是条好汉。
你知道男生和女生的婚姻观,根本讨论的不是一件事吗?
大家虽然都在说婚姻,但是女生更多的不是谈婚姻。
男人娶妻,冲着一辈子一双人去的。否则没必要倾家荡产娶老婆。
但是,女生不是哦。
很多女性,尤其是女拳,她们在考虑“万一离婚怎么办”?
离婚,女人最恐惧的东西,没有之一。
因为结婚,是要赌上一辈子的!生了孩子就没后悔的余地了。万一选错了伴侣,一辈子就毁了。孩子,一辈子就完了。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嫁错,是女人永远逃不掉的噩梦。没有任何一个女人可以轻描淡写的说无所谓。
现在跟以前不同,嫁错了,可以离婚啊!
那不能白白被男人占便宜,那离婚就得带走点补偿才对吧?
离婚的补偿,就是今天女性的要求。
女人说,麻雀生孩子知道搭个窝,女人跟你结婚没房子可以吗?
好,男人买房子。女人说,为什么不加我名字呢?万一离婚了,你的还是你的,我白给你当老婆吗?
不想离婚的女人会说,你有没有房子有什么没关系,就算现在没有,以咱俩的才华,奋斗几年做好规矩,还能一直没有吗?我不急你也别有压力。
女人说我要彩礼是婚后的保障,万一离婚了,我还能有点钱养孩子。
不想离婚的人说,你就拿自己攒的工资当彩礼就行了,别动你爸妈的钱,咱俩年轻无所谓,爸妈年纪大了得有傍身的钱。你拿存款当彩礼,我拿存款当陪嫁,门当户对。
女人说,你知道生孩子对女性损伤有多大吗?你说生就生吗?生了谁带孩子?养孩子要花多少钱?你才赚几个钱?
女人没说后面的话,万一离婚了,孩子就是拖油瓶,我还怎么改嫁?
不想离婚的女人会说,我怀孕了,既然缘分到了咱们就生下来吧?钱不太够的话,咱们做个计划,把要用到的钱,趁着上班这几个月都攒出来,压力就没那么大了。
女人说,我凭什么孝敬你父母?法律规定自己孝顺自己的父母是义务,不包括孝敬婆婆。
女人后面的话没说,万一离婚了,我跟她就是路人。
而不会离婚的人会说,你对我好对我爸妈好,我对你妈妈爸爸好不是应该的吗?你帮我,我帮你,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女人说,我给你做家务做饭带孩子写作业我成什么了?你的免费保姆吗?你家生育机器吗?你给我什么了?给我钱了吗?你就知道坐享其成,欺压我,你们全家都不是东西。
女人没有说,万一离婚了,你们全家是不是想让我净身出户?这房子不是我的,想让我付出没门。这个家不是我一个人的,凭什么我收拾?
不会离婚的女人会说,家是孩子自己和爱人的。爱人不在家,家里脏乱自己打扫并无不可,因为自己要心情好,孩子要好环境。爱人在家,就让他帮忙拖地,洗衣服,带孩子。两人搭配,干活不累。有时间带孩子出去玩玩!看孩子跟爸爸玩,觉得很幸福。
万一离婚了,怎么办?
这就是个诅咒。
把那些不够坚定要过一辈子的人,震慑住了。坚定过一生,是需要勇气的!要有足够的自信自己选对了人。
而那些对婚姻不坚定,对爱情不坚定,对未来不坚定,对自己不坚定的人,她有太多太多害怕的东西,而她却像一个在悬崖边上人,无依无靠,她只想要一点保障,让她看到婚姻的价值。
她们不知道,婚姻最大的问题就是你看不见任何保障,对的人给不了你任何保障,幸福根本是看不到的!
你不抱着一辈子的决心跟一个人携手到老,就没办法理解“付出”。
万一离婚了,是吝啬付出的原罪。
吝啬付出是必然离婚的因果。
你越是还怕万一离婚了怎么办。那么离婚就像是诅咒一样。让你无路可走。
性别对立,其实就是这样。男人看一辈子,女人还怕嫁错了要离婚。
哪有那么多勇敢的人呢?
哪有那么多坚定自我敢于跟爱人一辈子的人呢?
女人怕不是正常的吗?
怕了之后呢?骂男人就能解决问题?提要求就能解决问题?克服不了自己的恐惧,这个问题就是无解。
我看了一些文章,各位网友已经从各个角度阐述了这个问题的原因,那我也从一个自己熟悉的角度,舆论的角度(分三点)来说一下为什么中国网络上的性别对立如此严重。
1. 媒体是商业的。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么一种现象,通常一个具有社会热度公众讨论度的事件出现之后,往往会有许多媒体进行转发,或者是解读,这很正常,因为大众的关注度是需要争抢的,当下媒体已经知道了大众最关注的事件,所以他们才会将一件事情进行转发和解读或者跟踪后续,但这只是引发群众关注度的最基本的做法,让我们再上一层,我们假设当下被大众所关注的事情是A,许多媒体纷纷转载A,这时候媒体就会发现,好像我们纷纷转载A只会让A的关注度上升,而不是我们所发的这条信息关注度上升,这时候就有媒体想到了另一个抢夺关注度的方法:发相关与-A信息,举个例子,前几天的“安徽女生自杀,警察营救失败”这件事,事件之初,网上立马刮起了了舆论风暴(具体的就不写了),但之后随着各方专业人士以及央视新闻的官方回应,热度慢慢降了下来,这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么个现象,在央视做出官网回应之后,突然多了很多见义勇为救人的事情,什么八十岁老婆婆跳水救三岁小孩,什么不会游泳都跳下去救人,他们不是造舆论,而是在借那一股即将散去舆论的势,这时就会有部分人在底下评论“普通人都能做到这种地步,你警察为什么不行?”然后就会有人出面解释,通常是解释不清的,然后就是争吵,最后上升到对立。
对立是媒体最爱看到的(意识形态的除外),因为出现了对立就产生了热度,有了热度就会有关注度,关注度高了关注的人多了,就形成了舆论。
说回正题,为什么网络上总是会出现男女对立这种情况,很显然媒体是借势了,借的是“微博女性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保障和关注”这股势,那这股势出现的源头在哪呢?其实这股势一直都有,只不过之前没有引发那么高的关注度,但最近两个月才是这股势的导火索。从清华学姐事件,到巴基斯坦通过化学阉割,再到月底的几件女幼童被性侵审判结果不同,再到丁真引发的男女对立事件,这几件事才是近几月引发“男女对立”的真正的导火索。媒体突然发现,有关于女性的新闻往往会在微博上引起更多的关注度(这也许和微博女性数量偏多有关),于是最近几天就出现了一个很搞笑的现象,许多大媒体都在发2019年甚至更早的一些案件的审判,这些案有一个特点,往往是从表面上可以看出法律对女性的不公,为什么说是表面上,因为媒体知道,微博上的大部分用户他们只看表面,深究只会拖慢他们敲键盘的速度。紧接着就是各种的争吵,各种的对立,关注度就随之而来。商业媒体不会在乎一条新闻会对用户的心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们只知道,舆论不会一直存在,他们能做的只有尽可能的去延续舆论,况且这个世界只有男人和女人,一个关乎于全国所有人之间的对立,媒体是不会错过的。
2. 大众往往是被裹挟的。
我们通常把一个舆论的顶峰形容为“舆论风暴”或者“舆论漩涡”,其实很容易理解,风和水在都是自然界中的“弱势群体”,比如弱不禁风,弱水三千,这些成语,但平时柔弱无形的风和水,一旦爆发,破坏力超乎想象。所以我觉得裹挟这个词用在这里是最好不过的了。裹挟这个词的本意是(风、流水等)把别的东西卷入,使随着移动;更深层的意思是(形势、潮流等)把人卷进去,迫使其采取某种态度,这刚好和我们所说的话题不约而和。
真的从一开始就会有提出多男女对立言论的人吗?其实不然,仔细想想前几年的“滴滴顺风车杀人案”,当时网上的舆论风向是什么,我印象里好像是女性认为社会对于她们这类相较于男性的弱势群体保护不够,这就导致当时的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安全感。当然也会有一些对男司机唾骂的言论出现,但这也上升不到男性整个群体,在我看来这也是女性发自内心不安感的一种体现,这是正常的,毕竟是平时大家都会用到的一种交通方式出了事。但这两年的舆论风向就慢慢偏离了原来的轨迹,突然发现媒体报道的类似于滴滴司机杀人案这类案件越来越多了,这就导致女性本就不安的内心变得更加不安,这时就会有“一类人”站出来说一句话,“中国的男性不行”,这时候就从单一点射变成了全面扫射(当然也有男性发表一些言论,过于恶俗就不提了)。
这类言论的出现就像往水中扔一块石子,它或许溅不起多大的水花,但它的涟漪却在一圈圈缓慢的扩散,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导致以“中国的男人不行”“中国的法律对女性不公”这两点为基础的发言越来越多,人是会思考的动物,起初她会想到最近那么多关于男性的负面新闻,以及那么多对女性不合理的审判结果(她所以为的不合理),是不是真的就是中国的男人太坏了,中国的法律对女性不公平呢?这个观点坐实之后她又会思考,是不是之前就一直会有这种事情出现只是我没关注到呢?她就会以这种想法为基础去看之后的所有的事物,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和女性权利完全无关的新闻底下会有一条条点赞量超高的离谱评论。
举个例子,还是前几天的安徽女孩自杀警察营救失败这件事,一开始舆论方向是“这个警察不行”延续到“中国警察就这?”,这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从视频中所看到的确实是警察确实是有点营救不积极的意味,但是以我刚说的那两点为基础出现了什么样的离谱发言“这个警擦不行”延续到“中国男警察就这?招警察的时候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招那么多男警察就干这事儿?”再延续到“中国男警察都这样了,普通男性还有希望?”。身为一个男性我对这种评论很无语,但是我的专业告诉我我不能生气,因为往往你对一个观点产生愤怒,就说明你觉得这个观点存在着一点道理,你想要去争辩,但要有人给你说1+1=3,那你只会觉得他是个傻逼。所以我从开头就说,大众只是被个别的舆论裹挟了,很多东西如果没有舆论的影响是不可能存在的,但这时候就有人会问,我也只是在网络上敲敲键盘,对现实有什么影响?(因为看到一个说影响不大的答案)其实是有影响的,而且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然这也不是我们所讨论的话题,所以就不说了。这一段最后我还有一个问题:记得我前面说的一类人吗?就是最开始的那一类人,你们觉得他们这类人是什么角色?
3. 国家喜欢抓大的。
这点其实就比较敏感了,因为我作为一个舆论工作者,每天都在和各种各样的舆论以及客户打交道,我知道什么样的舆论是客户希望不被大规模扩散的,什么样的舆论是客户不会注意的。
就以我上周的选题为例,除了个别的热度极高的话题被选中,其余的我认为会造成不良舆论影响的都落空了。被选中的则是猪肉涨价,进出口贸易这类要么老生常谈要么过于专业的话题,这就是我不能理解的,邹振东教授说过“舆论是一种弱传播”,这个弱字的体现之一则是传播群体的弱势,举个例子,《咱当兵的人》大家都会唱吧,但是为什么没人写一首《咱当官的人》呢?理由很简单,因为不能唱到大众心坎里,它不够弱,起不到丝毫的传播作用,连传播都没有何来舆论呢?
选题也是一样,猪肉涨价这种年前的常态会被放在舆论世界传播吗?显然不会,因为没有传播的意义,进出口贸易这类专业性较强比较脱离生活的会在舆论世界传播吗?会,但是由于门槛过高,以及关注度和关注量较低,它不会有什么舆论出现。所以我对客户的感觉就是,抓的东西要么太碎了,要么太大了,当然这也是常态了。
当然我也不敢随意揣测客户的心理,这些东西能选上肯定是有客户的道理,但有些东西选不上,别的我不敢说,不在意肯定是有的。说实话要从宏观上去解决网络上男女对立成为常态这个问题,已经很难了。但是也不是没有解决的方法,那就是对媒体稍加限制,在出现比较尖锐的案件的时候,媒体不要只去报道结果,应该加一些法律从业者对案件的专业解读,虽然有些人是不看,但是至少给能看得进去的人普法也是有好处的。我之前有一个观点,当然现在也是“一天天的就知道发案件,也不知道控制一下舆论,就看着网民刷死刑和无罪是不是就觉得是言论自由权的体现?这不是普法,想让一个人闭嘴要么就是让他听进去,要么就别让他看见好吗?”这是我的原话,当时是因为于欢案和张扣扣案等一系列案件所引发的道德和法律之间的舆论风暴,道理其实也是一样,我觉得宁可让一些信息404,也不要让大众看到,除非你可以配套解读,不然一阵清凉的微风到最后也会变成一场舆论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