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看音乐时代的悲哀
我高中读书的时候,有校园十大歌手比赛。有一个参赛选手叫什么,唱什么我忘记了,我称他为张三。只见张三唱到动情的时候,把吉他扔在地上,那一刻仿佛世界聚焦于他。一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尖叫,大家都在猜测仍吉他的目的,是对社会不公的控诉,还是内心压抑的释放。我却在心疼,这吉他不便宜啊。
现在的歌手唱歌也是这样的操作。
死都要加入一段意义不明的高音part,,45°仰望星空,侧着身子飙高音;一段写的不怎样的rap;完事ending的时候快哭的表情仿佛死了全家;躺在地上突然跳大神.....
歌本身好不好听,还重要吗?
反正,粉丝会跟着尖叫欢呼,营销人设。这玩意赚钱。
音乐是用耳朵听,不是用眼睛看的。但是,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YouTube为首的视频网站横空出世改变了这一切,观众不仅会听歌,更会看MV/表演。直接后果就是主次颠倒了,越来越多歌手在制作音乐时以看为重,听为次,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视觉冲击上。
常见的操作:1.开头低声陶醉,2.突然中邪,上串下跳,念念有词,加入一段rap,3.突然打了鸡血,如公鸡打鸣般,伸长脖子,飙高音,4.药劲过去,低声喃喃几句,对着镜头wink/卖萌/傻笑/跳舞,结束。
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
视觉冲击。
你歌不好听,甚至很多人觉得难听,但是没关系,你的高音、rap、上蹿下跳、wink/卖萌/傻笑会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配合人设宣传,那就是下一个顶流。
缺点是什么?
只感动了耳朵,感动不了心。听一次还好,多听几次,就想吐了。
七里香,江南,欧若拉,我们的爱
这些歌,你真的在听歌,你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周杰伦、林俊杰、张韶涵、FIR长得好不好看,高音飙得高不高......有人会说:“周杰伦、林俊杰、陈奕迅唱功不好(一堆专业名词论证他们唱功一般)。“但是,你很少听到有人会说:“周杰伦、陈奕迅、林俊杰等唱歌没有感情。”
你知道为什么?
因为老一辈的音乐人唱歌真的是在唱歌,通过音乐讲一个故事,娓娓道来,而看音乐时代的新音乐人唱歌只是在宣泄情绪,俗称的炫技。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窗外的麻雀 在电线杆上多嘴
你说这一句 很有夏天的感觉
手中的铅笔 在纸上来来回回
我用几行字形容你是我的谁
秋刀鱼的滋味 猫跟你都想了解
初恋的香味就这样被我们寻回
你很自然而然,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次听七里香,我们都会在自己的脑子里面想象麻雀、铅笔、秋刀鱼、猫长什么样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得到不同的感受。那个旋律,很自然而言就唱出来了。
但是,现在流量的歌是怎么样的?
我们一起学猫叫,喵喵喵。
在你面前撒个娇
哎呦喵喵喵喵喵
高音part
rap
ending wink/卖萌/死妈的标签
配合舞蹈动作,直接把想象空间扼杀了。
你听完《七里香》,你会在脑子里面想象和初恋一起,秋刀鱼,猫,麻雀这些东西。
你听完《一起学猫叫》,你只会记住喵喵喵,歌手的颜值,舞蹈动作,造型。
你听完《我是歌手》的歌,你只会觉得woc,xxx唱功好屌,xxx高音好棒。压根记不住音乐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