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去政治化,在国际上成为类似和服之于日本的文化标签。
毕竟,包子头旗袍中国娘太多了,来一些不一样的形象多好啊。
下图是一名爱好中国文化的沙特网友和他的女儿。
周公旦的复活,管夷吾的重现,这就是必然的结果。
“中原人”,“诸夏人”,“东亚人”。在这三个身份中,我们“闽越人”最多被剥离掉“中原人”这个身份,还是能够保住“诸夏人”+“东亚人”这两个身份的。
我们“闽越人”当然支持汉服复兴运动。我断发文身是我的自由,我束发金冠是我的选择。
曹县汉服业的前置产业是什么?
寿衣、戏服。
真开心,气死卖汉服的。
本来这个问题懒得回答,但是看到这题下面要么是满克思在yygq,要么是团结癌在ghs污名化汉服爱好者,这群魔乱舞的实在有点看不下去。所以为了在这个题目下留下一点正向的东西,不得不写点什么。(PS : 现在回答多了,我开始写这个的时候回答很少)
事先说明,这篇回答没有什么新看法,单纯只是以前内容的整理,所以如果是熟悉我的知友,可以不必看。
其实对于汉服研究者来说,汉服的定位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礼服;汉服的使用场合也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
1、婚礼、节日、成人礼;
2、展示华夏文化的场合;
如上述硕士学位论文中所说,人的服装,基本可以分为礼服,常服,和工作服。对于工作服,我们有各行各业的需要,各行各业的规定,服从工作需要即可;对于常服,以宽大舒适为上,有现在各种尼龙、亚麻材料支撑的服装,汉服也略显繁琐。
但是礼服,是一个完全可以任由汉服占据的市场啊。
我国的礼服现状是什么?是要么被旗袍占领,要么被西式礼服占领。与其被他们占领这个市场,为什么不能由我们本民族的服装占领这个市场?
所以,我期待的是,类似日本对和服的现状,能在婚礼上,成人礼上,见到汉服。
其次,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服装。
说实话,说到这个,一定会有人拿旗袍来作比较。但是说实话,旗袍与其说是一种礼服,不如说是一种具有礼仪性质的工作服。众所周知,旗袍最常见的使用者,是服务行业的女性。
此外,旗袍本身就是一种近代改良服装,用于展示近现代特色,则可,但如果表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服饰,则力不从心。而这个生态空缺位,恰恰就可以由汉服来填补。
实际上,已经有人在这么做了(侵删):
如果说汉服有什么可以扩展的领域的话,我觉得“常服”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领域,尤其以家居常服为适宜。
毕竟家居常服,以宽大舒适为上,只需汉服做一定的现代化改良即可。中国古代很多士大夫乃至皇帝,都喜欢闲暇时穿道服,是这些皇帝爱好道教吗?非也,乃是道服宽大,舒适自在而已。
作为佐证,有很多日式酒店,就有提供沐浴后穿着的和服,也是基于此原理。“家居和服”在日本是很常见的。
为了不被别人说我也在ghs,图我就不放了。
PS:最后我想说一下,关于汉服的舆论问题,我在知乎上写点什么,是想为汉服摆脱污名化做一点点微小的事情;真正要扩大汉服影响力,最好还是去微博。
毕竟知乎是以AC格为生的,普通人喜欢什么,他们就一定要厌恶一下。
两类词的来源不一样。英语的底层是日耳曼语,然后诺曼征服之后又被讲法语的贵族深深影响。
pig这个词来自日耳曼语。现在德语的“猪”也还是pig。饲养动物能直接接触这些活物的基本都是农民。所以他们对动物的用语也就保留下来了。
pork这个词来自法语。古时的肉食者基本非富即贵。他们见到的基本都是烹饪好的熟肉,而平民很少能吃到肉。所以对于肉类的称呼更多地来自于贵族的语言。
一个县居然连十万人口都没有?大家都吐槽沿海大城市房价高得离谱,为什么高?因为要补贴这种县啊
一个县居然连十万人口都没有?大家都吐槽沿海大城市房价高得离谱,为什么高?因为要补贴这种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