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汉服是不是凭空造的概念?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fan-6-79-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把汉服换成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然后问出来,只怕被喷死。


user avatar   gao-yu-ga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漢服当然不是凭空创造的概念,而是汉族的民族服饰。

什么是汉服?

汉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1644年清兵入关后,汉服在汉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淡化,并被满族服饰慢慢取代。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漢服为何需要复兴?复兴一词,意义深重。曾经伟大过,而后衰微,才有资格谈复兴。汉族的汉服,延续了千年之久,在约莫四百年前的一次王朝更替中,汉服遭受了灭顶之灾。这次入住中原的满洲人,不光有军事的征服,更有文化灭绝的动作。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汉民族遭受的最严重的一次危机。

—————从满清易服令谈起

剃发易服,并非徒有虚名,清朝剃发是广为人知的事情,但对于易服,由于网上资料的匮乏,导致一部分人试图搅浑水,得出了“清朝没有易服”“清朝服饰是汉服”的谬论。那么清朝到底有没有易服呢?

我们跟随《清实录》,一起探究“易服令”的真相。

— — — — — — — — —

在《清实录顺治朝实录》中,发现了这样几段记载:

○ 又谕故明内外官民人等曰:凡投诚官吏军民皆著薙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顺治实录》 卷1

译:谕令明朝官员百姓人等,凡是投诚的官员百姓全部剃发,衣冠也要遵守本朝制度。

— — — — — — — — —

○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令矱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欲将朕已定地方人民,仍存明制,不随本朝制度者,杀无赦。其衣帽装束。许从容更易,悉从本朝制度,不得违异。—《顺治实录》卷1

译:今天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十天,直隶和各省地方,自部文到达之日起,也限十天,全部剃发。遵守者视为大清国民,迟疑者将被视为敌人,置于重罪……如果有谁还想保留明朝制度,不遵守本朝制度的,杀无赦。人们的衣帽装束,可以从容更换,但也要遵守本朝制度,不可违异。

— — — — — — — — —

○戊午谕礼部。官民既已薙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从前原欲即令改易,恐物价腾贵,一时措置维艰故缓至今日。近见京城内外军民衣冠遵满式者甚少。仍著旧时巾帽者甚多,甚非一道同风之义。尔部即行文顺天府五城御史晓示禁止,官吏纵容者访出并坐。仍通行各该抚按转行所属,一体遵行。—《顺治实录》卷1

译:既然官民已经剃发,衣冠也应该遵守本朝制度。早就想命令人们更换服饰,只是物价飞涨,人们一时难以筹办,所以才暂缓到现在。最近看见京城的百姓,衣冠遵守满洲式样的很少,戴明朝巾帽的很多,这不是一道同风的大义。礼部立即向顺天府五城御史发文,禁止这种情况,官吏纵容的连坐治罪,各地巡抚也通知属地,一体遵行。

— — — — — — — — —

以上可知,清初确实下了易服令,而且明确易服就是让老百姓易“满式”服装。但易服有物质上的难度,老百姓要自己掏钱买满装,最初多尔衮考虑到实际情况,下令“许从容更易”。但突然有一天,他注意到北京城的百姓还是明朝衣冠,多尔衮觉得易服令执行太过缓慢,遂下令全国推广满装,还特别强调官员纵容的要连坐治罪。

满洲皇帝的圣旨发出,官员岂敢不遵。如果不用心,可是要治罪的。从此满清的易服令,被彻底的执行起来。

那么这个“满式”服装是怎样的?具体是怎么推行易服的。事实上,满清的易服经历了一个非常长的过程。满清政府自打入关后,就三令五申,督促老百姓更换满装,实在穷的买不起满装的,就把原来的明朝衣服改一改,改为“满式”,以应付满清政府的检查。

例如:“抚按有司申饬,衣帽有不能备营帽箭衣者,许令黑帽缀以红缨,常服改为箭袖,由是人尽加红绒一撮于帽顶”。

其次,原来明朝的巾帽,宽衣大袖的服饰,则被列为违禁品,禁止售卖。对于私行售卖明朝服饰的商铺,会被勒令“歇闭改业”,商店只许售卖“满式”服饰,这是从根源上断绝汉服。对于穿明朝风格服饰的行为,则有“砍手”,“砍足”等告示的记载。

例如:顺治三年四月初八日,“苏松新兵道行牌云:大兵将至,士庶不许方巾大袖,速更满洲衣帽”。

再如:顺治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清地方大员又“悬示皋桥,欲士民俱遵满装,一切巾帽俱不准戴,巾铺歇闭改业,违者重责枷示”

——《启祯见闻录》

再如,顺治三年十二月的广州,清朝发布告示要求百姓更换衣冠,告示内有“ 留发不留头,留袖不留手,留裙不留足 ” 等内容。

——《乱离见闻录》

另外,满清政府还会做突击检查,地方官巡视的时候,也常提衣冠之禁,对于衣冠不合格的,则当街撤人衣帽。对于贩卖明朝服饰的商铺“一并重究,断不少贷”。

例如: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六月,苏州抚台周国佐“忽申巾帽之禁,十五日,兵卒复扯人帽,行人多顶凉签”。

再如: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浙江巡抚秦世祯发布檄文说:“照得衣冠制度,礼法攸关。皇朝奄有区夏,十载于兹,同轨同文,谁敢自异。本院下车以来,见民间冠帽,多不如式,但念贫窭之子,措买艰难,姑从民便。岂期士民人等,不自体谅,公然遍载毡帽,各铺盛行货卖,更有方巾大袖者,殊属违禁,合行严伤。示仰士庶人等知悉,后务须遵制着冠,冬皮夏竹,缀以红缨,委系贫民,毡帽许令剪开卷口,不得仍前违式,擅戴小帽方巾。倘有故犯,本院见闻所至,定行严拿治罪,铺家毡帽不剪口擅卖者,一并重究,断不少贷!”

经过顺治一朝的三令五申,全国主要地区,尤其是城市,大多数人都已经被迫改换满装了,除了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还有穿汉服的,总之,汉服遭到了灭顶之灾。

在福州,直到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时,还有“ 部文禁衣冠,城中野外尽新服,无人旧制者” 的记载。

可见,汉服的衰微,就是满清政府一手造成的,清初通过强制的政策手段,对汉服施以打压,禁穿,禁卖。久而久之,老百姓心中便形成了恐惧感,汉服也就衰败了。

—————

明末清初爱国文人屈大均曾作诗表达对故国明朝的思念,以及对故明衣冠的惋惜之情。内有“一代衣冠尽”之语,可见清初易服令执行的结果。诗曰:

《秣陵春望有坐》

留得江山一片秋,可怜失国尽风流。凄凉更有金川事,烟草兼含六代愁。日落中原虎狼骄,乾坤无力捍南朝。谁教一代衣冠尽,白骨青苔锁寂寥。

之后,屈大均又作文题为《自作衣冠冢志铭》,表达对剃发易服的不满。文章全文如下:

○予于南京城南雨花台之北,木末亭之南作一冢,可藏衣冠,自书曰:南海屈大均衣冠之冢。不曰处士,不曰遗民,盖欲俟时而出,以行先圣人之道,不欲终其身于草野,为天下之所不幸也。铭之日:

“噫嘻,我有衣冠,而我藏之,藏之于生,良为可悲。无发何冠,无肤何衣,衣乎冠乎,乃藏于斯。噫嘻,衣冠之身与天地而成尘,衣冠之心与日月而长新。登斯冢者,其尚知予之苦辛。”

— — — — — —

在传世的画作中,康熙、雍正两朝,依然可见穿汉服的人,但大多见于农村,这是因为从康熙中后期开始,全国大多数地方已经完成易服,清朝对易服令也不需要像以往那样高压了。农村郊外,或者深山老林,偶尔还有“漏网之鱼”,文人雅士偶尔穿个汉服画个像,似乎也不会被追究,但这已经于事无补,风气已改,此时汉服已经遭受满清半个世纪的打压,已经沦为少数,就算清朝不在高压执行,汉服的衰微也只是时间问题。清朝灭汉服,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还能摆脱强制易服的罪名。不得不说,满清政府的算盘打得真美,这一手段还真就蒙蔽了后世,以至于长久以来,人们对于满清易服的问题众说纷纭,甚至不知道汉服在清朝的遭遇。但易服之恶,始于清初,纵然清朝如何掩盖,依然有珍贵的记载清朝易服真相的史料得以幸存,但这寥寥字句,几段记载,却也能揭示历史的真相。让一段凄惨的往事不至于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更能警示后人,以达到振奋精神的目地。


user avatar   yu-yun-qiu-s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对对!

告诉题主你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其实马王堆汉简是汉服er写了埋进去的,《汉书》和蔡邕的文章也是汉服er自己后来改的:

摘自嘉林的《汉服简考》

唐代的云南志肯定也是汉服er为了硬拉关系瞎编的,“汉裳蛮”的记载肯定是汉服er乱开的脑洞:

唐代《云南志(蛮书)》:“裳人,本汉人也。部落在铁桥北,不知迁徙年月。初袭汉服,后稍参诸戎风俗,迄今但朝霞缠头,其余无异。”《新唐书》沿袭该记载:“汉裳蛮,本汉人部种,在铁桥。惟以朝霞缠头,余尚同汉服。”

又比如吐蕃军队和南诏蛮军穿着汉族服饰冒充友军进行屠杀和抢掠的战事,肯定也是汉服er偷偷塞到《新唐书》里的:

《新唐书》:“结赞以羌、浑众屯潘口,傍青石岭,三分其兵趋陇、汧阳间,连营数十里,中军距凤翔一舍,诡汉服,号邢君牙兵,入吴山、宝鸡,焚聚落,略畜牧、丁壮,杀老孺,断手剔目,乃去。”“蛮攻黎州,诡服汉衣,济江袭犍为,破之。裴回陵、荣间,焚庐舍、掠粮畜。”

宋代那些用“汉衣冠”指代与周边文明相对的中原文明的诗文,肯定也是汉服er找枪手冒充古人写的,印有这些古诗文的书籍肯定也都比麻沙本还麻沙本:

至于用“汉衣冠”指代与周边文明相对的中原文明的案例,那就更多了,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宋代,诗文中比比皆是:
北宋晁说之《阴山女歌》:“(闻阴山下有女子,汉服弹琵琶,传意甚异)阴山女汉服,初裁泪如雨。自看颜色宜汉装,琵琶岂复传胡谱。……使者高义重咨嗟,衣裳盟会其敢许。汉装汉曲阴山坟,七十年来愁暮云。即今山川还汉家,泉下女儿闻不闻。”此诗还使用了2处“汉装”来表示汉人服装。
杨蟠:“易道已南矣,清风今尚寒。山人空再拜,不识汉衣冠。”
王安石:“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塞雨巧催燕泪落,濛濛吹湿汉衣冠!”
郑獬:“喜见汉衣冠,叩首或欷嘘。……酹酒吊遗民,泪湿苍山隅。”
曹勋:“滔天逆党作兵端,坐致酋渠诏意宽。咸与惟新皆赤子,释囚尽复汉衣冠。”“上真应御白云闲,肃立香霏玉殿寒。五百年中今应运,愿还中土汉衣冠。”

别的国家的网购平台都在把汉服标记成韩服了,我们的社交平台还在争什么“汉服是不是伪概念”“穿汉服的人是不是都是精神有问题”“现代汉服用了现代图案所以不是传统服饰”。

差不多得了,真的差不多得了。

内容参考:

穿其他民族服饰等同于崇洋媚外不重视本族文化吗?

“汉服”是个伪概念吗?


user avatar   huan-hai-zhi-m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汉服人士的逻辑一直都有毛病,毫无历史根据或者凭空捏造。其中不乏恰烂钱的、反华的、思想上二鬼子的,还有跟风无脑的,自诩少民的(汉族的事和你有关系么)。除了恰烂钱的是恶意黑,其他的不是单纯的坏就是智障人士。他们根本不会去深入了解华夏衣冠史,单一个剃发易服就怎么都歪曲不了,于是就躺地上撒泼打滚了硬是扯什么从不从的问题,看着都尴尬。那些遗老遗少跳的最欢,既然这么喜欢蜈蚣马褂+辫子,那就复古呗,偏偏他们大多数人自己都觉得丑。还要强行将这套玩意扣在汉人身上。罔顾自己都已经完全汉化的事实,实际和汉人没两样了。真就精神上的满清?文化上的二鬼子?就算这群人自认为高等通天纹族群,那我们汉族恢复自己的服饰和这群人有关么,实属搞笑的很。所他们到底在急什么?


user avatar   kong-feng-37-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不是凭空造的概念。你大概是想说现在穿的汉服都是根据出土文物仿制的,所以才说是凭空造的概念。当然不能这么认为,就好比你有一套服装的纸样,你按照纸样制作了衣服,你能说你造的衣服是凭空造的?现在的汉服,尽管材料不同,细节不同,但大的框架是不变的,依然保留了原有的风格特征,那么它就不是凭空造的。而是有根据,有传承的制造。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记得前几年网上有大量这种公知味十足的小故事,套路范式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先搞情节对立,再搞场景对比,从各个角度捧外国,然后紧接着就是拉踩。这种低劣的故事以前还真有不少人信,如今回头看看是不是讽刺意味十足?我建议编故事这人别说英国了,直接换美国吧,他们那边的大超市经常搞“零元购”,都不用偷了,直接开抢多方便?抢完面包再大呼一声“我爱美国”,那可太带劲了!


user avatar   mikek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记得前几年网上有大量这种公知味十足的小故事,套路范式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先搞情节对立,再搞场景对比,从各个角度捧外国,然后紧接着就是拉踩。这种低劣的故事以前还真有不少人信,如今回头看看是不是讽刺意味十足?我建议编故事这人别说英国了,直接换美国吧,他们那边的大超市经常搞“零元购”,都不用偷了,直接开抢多方便?抢完面包再大呼一声“我爱美国”,那可太带劲了!


user avatar   chang-wa-pi-pi-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记得前几年网上有大量这种公知味十足的小故事,套路范式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先搞情节对立,再搞场景对比,从各个角度捧外国,然后紧接着就是拉踩。这种低劣的故事以前还真有不少人信,如今回头看看是不是讽刺意味十足?我建议编故事这人别说英国了,直接换美国吧,他们那边的大超市经常搞“零元购”,都不用偷了,直接开抢多方便?抢完面包再大呼一声“我爱美国”,那可太带劲了!


user avatar   jin-nian-huan-xiao-fu-ming-nian-80-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user avatar   bai-yu-ku-gua-26-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因为作者们偷懒了,没有描写一个真正适应“高武”逻辑下的社会结构。

官府的威慑力来自于其暴力,而暴力的来源是其组织力。

当武侠小说出现了“内力”的设定,让组织力不足以碾压个体的时候,

这套现实社会的逻辑就失效了。

但如果想要购建一个新的基于武力的社会逻辑,又做不到——或者说这不是武侠小说乃至中国大部分小说的兴趣所在。

君不见即使现在都到了很多修仙玄幻小说里,强者都可以一拳打爆一个星球了,组织这种东西在力量面前不值一提,但社会竟然还维持着种种奇怪的组织结构。

所以就成了现在这个上不上下不下的逻辑拧巴的情况。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春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如何评价微博大V刘大可关于汉服不够紧身不够露肉不够性感,因此穿汉服是没有解放身体没有解放思想的言论? 
  如何评价观察者网最新一期的编辑部日常:汉服有必要全面复兴吗? 
  胖子穿什么形制的汉服不会那么显胖? 
  中国是农业大国那为什么汉服那么长很不适合种田? 
  韩国小姐姐嫁给中国小哥,为什么婚礼上宁愿穿旗袍,也不穿汉服(图)? 
  我很喜欢汉服,应该花钱买吗,已经有2件汉服了? 
  为什么古装影视剧导演不用正确形制的汉服? 
  中国人以汉人自称,中国的文字叫汉字,中国的语言叫汉语,中国的服饰叫汉服的说法正确吗? 
  穿汉服出门能背剑吗? 

前一个讨论
年入千万只能穿千元汉服吗?
下一个讨论
满清统治对中华民族有什么影响?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