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领域是图形仿真软件领域, 有关于这个领域, 我曾经回答过很多话题, 包括:
探讨国内外生产力水平的差距:
探讨硬核产业的发展对于从业者的好处:
探讨产学研链条的发展对于相关行业的好处:
从去年起,也开始自己创立企业, 从事相关方面软件技术的研发:
结合这么多年从博士学习到科研人士到创立软件企业大半年以来的个人所见, 所得, 所想,我来谈一谈我对这个领域的“国产替代”的一些看法:
为什么以及如何发展国产替代
CAD CAE(包括其在创意领域的细分类别)软件市场, 是一个人均GDP很高的市场。 各种行业研报很多, 我不做复读机了, 举个例子:互联网企业中的佼佼者可以做到几万亿市值,10万规模的雇员。 而CAD、CAE企业中的佼佼者, 做到数千亿市值, 数千人的雇员, 人均市值可能是互联网企业的2~10倍。
再者,CAD,CAE,包括其在创意领域的细分, 是一个对下游领域的商业和生存如吃水打井般的存在, 一定程度上掌握着下游企业,产品研发等的生命线,虽然断供之类的事情基本不会发生,但被垄断所间接造成的研发难度增加,产业格局低下等已成为现阶段发展中所不争的障碍。
第三,算力,云计算以及科学计算工具在更多与人有关的领域深入的发展, 其未来的市场, 无论是商业模型,还是潜在的商业潜力,都并非能从现有市场直接借鉴。这在一定程度上把我国这个后发产业放到了与国外先发企业一致的起跑线上,形成了(从全新的角度)发展国产替代的时代机遇。
怎样才算是有了国产替代
作为一个有关领域的从业者,我也聊一聊怎样才算是真正地发展出了“国产替代”, 这个替代二字,我觉得要分几个层级:
这第一点实际上很容易完成,简单到它都不需要是个“软件”, 一段代码, 一个开源项目, 或者国内各大力学或者仿真实验室的祖传代码捯饬一下, 就能完成这个任务, 要说是国外的软件算的案例,国内的软件也能一样算, 不是什么难事。
至于第二点,比第一点一下子就难度就上来了。。。。我们一定要知道, CAD, CAE工具, computer的目的是A, 不是主角。主角是最后的design, engineering。 所以不能够直接服务于这两个目的的软件(泛指任何代码)系统,不能称之为软件。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以1为基础上,需要做大量的上下游工具打造,才能够做到能用, 进而好用。
第三点,实际上是容易的,但要把它放在第二点以后来讲,就并不容易了。 容易二字是因为你很容易开发出一个专项专用的程序,里面做足了并行和程序间的耦合优化, 使得一整个程序的运算效率和效果都比国外竞品好,然而哪怕是同样的程序,一但把代码系统解耦开来放置到软件系统的视角去运行。。。。效率下滑迅速。 所以, 你首先得是一个软件, 能够完成竞品类似的功能,然后才能拿来就性能和效果上进行比较。
完成了第三点,实际上一个软件才刚刚具备了技术竞争优势, 这和商业优势还相去甚远。
下一步的验证是,同外国的竞争品一样,你如何能够从头到尾完成一个项目?比如:你的软件如果是设计车的,那么,你得要在一个车辆研发项目中完全地进入它地研发环节,通过你的软件系统的使用,帮助完成了车辆的设计,并使得性能, 成本产生了降低,并且最后相关企业造出了这辆车。 走到这一步,才算是这款软件第一次完成了它蹒跚学步的第一步。答主企业的软件虽然不是造车的,但在有关领域(不可透露)也正处于这一步。有时候,这一步甚至是要靠自己走完的!(就像当年虚幻引擎也先用自己的引擎做了游戏以自证)
等走完了第4步后,可以进行商业探索, 并进行第5步的尝试,需要尽可能地去求人用自己的软件, 和无数的采购负责人喝酒。。。。
等第5步基本上完成的时候, 才算是初步具备了市场优势,此时很有可能每年产生的利润才刚好可以覆盖研发支出。而如果不计其它情况,这一步也算是国产替代这个任务的初步完成。
至于第6步,则是有关系统真正从国产替代,走向不可替代的完备路径,这意味着这款系统此时已经能够在极个别的问题上提供独一无二的解决方案,具有自己绝佳的竞争优势,且这些优势足以支撑起千亿美元的市值。。。。
所以按照我所写的这个列表。。。。你们觉得我们在哪些核心科技领域走到第5步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