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题主之前的回答觉得题主还是比较有水平的一个人,但这问题以及题主各种回复实在太掉价,乍一看还以为是反串黑
作为一个老网民我也算见证了这个说法的诞生过程
其实就是某三年饿死多少人这个事,很多公知是根据往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三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减,得出饿死 x千万 的结论
然后有些网友根据这个公式一套美国,得出结论大萧条时期饿死800万
时间不晚于2013年吧,这玩意就是一种归谬法来着。因为是归谬法,所以大萧条时美国饿死的人数当然会大大小于这个数字。
当然现在来看钓鱼是不好的,总有小鬼会把钓鱼文当史料,以至于最早那几个钓鱼大佬,比如柏拉图等人,后来写钓鱼文一定要留出特别明显的破绽,再后来这几个大佬自己也退出了钓鱼圈
因为你编了个钓鱼文,还钓到很多鱼,说明就是很多人愿意相信这个钓鱼文,潜台词是你也知道很多人愿意相信,你内心也知道这个会起到影射xxx的作用,说明你、以及很多人内心中的xxx就是这个形象,归根到底对人们爱国自信的培养没有任何帮助,这是微博钓鱼大佬柏拉图当年的原话。
至于题主
你说美国人口数据,这还可以讨论,现在直接快进到发明史料了?
直接发明出美国劳工吃不起午饭,午餐肉是当时的上流社会的时髦了。
美国劳工阶层的午饭问题,但凡看过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也不至于说美国工人不吃午饭,只是午饭吃的不太讲究,美国人的晚饭dinner才是正餐。
就摩登时代来看,美国工人的午餐标配是一个三明治,一碗提前放在保温瓶里的热汤以及咖啡。工程师还会有整个的烧鸡吃。普通工人的伙食多好肯定是说不上了,但你要说吃不起或者没有吃午餐的习惯……
为啥强调早餐和晚餐节省,因为美国人早餐吃的还算比较讲究(会有面包咖啡肉排),晚餐是正餐吃得多,所以可以省省,午餐对美国人而言属于便餐,一菜一汤,还咋省
至于午餐肉,定价40美分一盒,当时的最低时薪也是40美分,按同样的最低时薪计算大约相当于今天我国的15-20元(有意思的是午餐肉现在在我国也卖这个价)。卡的就是这个市场定位,嗯,上流社会的食品40美分一大盒……上流,上流,什么叫消灭贫富差距,什么叫平民主义啊(战术后仰)
再说饿死人的问题,词义上:
饥荒一般指短时间大批量密集的饿死,如1942年大饥荒。
饿死,一般就是没饭吃然后饿的路倒了
营养不良死亡,指虽然有饭吃,但因为长期吃不饱或缺乏菜食导致患上各种疾病而死。
其实美国当时直接没饭吃饿死的不多,营养不良而死的多一些,而且营养不良还挺普遍,以至于二战时美国大兵的身材比德国兵英国兵之类还矮小一些,比他们的父辈也要矮5厘米左右或更多,但这和饥荒饿死还是有区别的。
但要是按这个标准,苏联可能全国都营养不良,因为苏联兵平均比美国兵还矮3cm……
这个梗是当年有人写了一个公式,说根据这个公式,中国当年饿死了五千多万什么的
然后反对的人没反对这个公式,而是把美国大萧条时候的各种数据代入了进入,然后得出美国饿死几百上千万人
其实
一,移民去美帝的少了
二、美帝移民走的多了
三、美帝当时避孕套工厂很火爆,养不起孩子啊,都不生了
最多就是珍珠港以后美帝征兵,发现百分之40都是美国队长刚开始的瘦弱体型,营养不良··
所以美帝大萧条期间人口增长不多
而这个公式就是
以前美帝每年增加300万人口
大萧条这几年,美帝人口没怎么增加
那么,美帝肯定饿死了几百上千万人口
就是这么一个逗乐的公式
大家笑笑就好
比如说,咱们国家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死亡人口998万人。
你能根据这个,说咱们国家2018年-2020年,3年死了3000万?中国民不聊生,翘首等待王师,只要您给我打钱60万美金,我保证拉起来一只队伍??
主要是因为饿死700万人是俄罗斯的一家之言,实在是没有其他资料佐证。况且大萧条的时候不是缺乏农产品,而是农副产品过剩导致政府要限制农民种植谷物并且大量倒掉多余的农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能饿死700万人就有鬼了。大萧条的时候吃不饱是肯定的,但是饿死700万就太扯了。
这篇论文可以参考一下:Life and death du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这是普林斯顿的人写的,相对来说靠谱一点。作者认为在大萧条时期死亡原因唯一有明显增加的是自杀。甚至在1929-1933,美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有所提升。所以我倾向于所谓大萧条饿死700万人是很不靠谱的,因为我甚至连一篇相关的论文都没找到。。。
当然如果有人能找到支持饿死700万人的数据或论文我非常欢迎,但是请不要骂人。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不过我看你压根就不想知道是不是
当你问问题之前心中不仅有了“答案”还有海量的讥讽之意,那就别问了
就像个拿着剧本的BBC主持人
在俄罗斯二十几年了,也去过其他国家出差,成年后还回国工作七年,应该有足够的素材回答这个问题。
国外的中餐为了迎合外国人口味改得四不像,欧美和俄罗斯的中餐大部分都是酸甜的,纯粹的中餐少,到是也能找到,就是少。
西餐也一样,虽说长个中国胃,就算在国外80%以上吃的也是中餐,但偶然也会吃西餐,法餐、俄餐都有些不错的菜式,其他各国菜式也有不少好吃的。
回国后偶然也会吃西餐,尤其是招待国外客户时,总结来说以下几点:
比较好的西餐厅,尤其外国人比较多的西餐做的还不错。
普通西餐厅或者咖啡厅、披萨店那就算了吧,改良后的西餐真不好吃,例如星巴克的拼接焦炭(黑椒)牛排、必胜客的烤饼底披萨,绝对和国外给老外吃的改良版中餐有的一拼。
顺便说一下大家争议的牛排几成熟,这个真没关系,是,按例牛排只有1/3/5/7/9成熟,但是到了中国就顺着中国食客意思来呗,愿意吃八成还是十成熟的就做呗,矫情啥。
我们也没说国外做的不地道的酸甜菜或者美国四不像的李鸿章杂烩就不是中餐。
继续吐槽某些矫情的人,真矫情中国普通西餐厅做的不地道,这就是给普通老百姓尝个鲜的地方,物美价廉,您自己不愿意吃的话去米其林、黑珍珠级别的西餐厅吃去呗,大部分都很地道,纠结老百姓尝鲜的普通西餐厅有意思吗?
为了秀下您吃过正经西餐的优越感,那您跟我比呗,咱报个吃过的外国菜菜名,也别只纠结于西餐,别拿普通没出过国的同胞开涮,否则只能显得您肤浅。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