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行业不太喜欢发布大数据,但是少有的几年的大数据还是可以说说的,比如上海有四位律师创收过亿。
我们把滤镜摘下来,我们也是有盲区的——因为赚上亿的这些人不会跟你分享什么,甚至创收过千万的高伙都不会给你讲什么,只有拉一个案子都吃力的律师愿意跟你分享。这样你就有个幸存者偏差:你只能听到这个行业底层的声音。
行业顶层的声音在哪里呢?你找一个随便哪个律协的刊物翻翻,都是各所的文章,和这边是两个世界:哪个更真实呢?
这行跟体育运动是反着的,体育比赛就一个冠军,亚军你都不当回事,实际上亚军都不知道把多少人淘汰了才当上亚军,还有多少人干了一辈子连比赛都参与不了呢。你看NBA,都是球星,实际上多少打篮球的人别说NBA,CBA都打不上的,谁听听他们的声音了?如果你的理想是打NBA,你在乎CBA打不上的人的声音吗?这些声音就算发出来你也“过滤”了。所以你要摘下滤镜,应该滤掉什么内容,这得搞清楚。说不定该滤掉的就不是什么offer,而是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呢?
律师行业不止一个冠军,你就按照28定律来说——这个28定律几乎是所有行业都存在的——至少是数以万计的成功人士,虽然混不下去的也挺多,但是关键是没有那个发金牌升国旗的仪式,或者这个仪式就算有,各位也不去看的。
负面的舆论的声音很容易高过正面的舆论,以至于你感觉“摘下滤镜”之后怎么这么烂啊。
其实简单做个加减法,把那些没有声音的声音考虑进去,答案就很简单了,令人心动的offer就很现实啊,不然你还想怎么样。高中生努力考个好成绩,上个北大法学院……到时候你坚持理想来律所也好,或者去法院检察院也好,都挺好。
但是在你这个阶段,如果你考不出好成绩,要么你上不了好学校,要么你上不了好专业。所以现在踏踏实实考试是第一位的,别想那些有的没的,与其向往律师的生活,不如去北大转转,先向往一下大学生活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