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现在网上把清朝说得一无是处,但是为什么能统治268年? 第1页

                 

user avatar   ea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正如“战绩可以瞒报,但战线无法骗人”,一个论长度两百余年、论领土不让汉唐、论人口爆炸增长的朝代根本不可能“一无是处”。

2、网上如何黑如何骂,也改变不了这几百年清朝统治的事实。刀砍东风,于清何有哉?

3、对清朝的黑和辱骂说“一边倒”也许夸张,但大致负面居多,究其原因无非“异族”统治的原罪。

4、近代以来丧权辱国,祸贻今日。若要追究责任,最简单莫过于“鞑子误我”,以免伤了文明自信。其实对比明清两朝,对比清和民国,民族主义者的荒谬不言自明。

5、劝诸君多一点汉唐的自信,少一点宋明的狭隘。越是虚辞矫饰论正统,越暴露外厉内荏实力不济。打又打不过,只好骂蛮夷;关外“蛮夷”尚不能拒,又安能抵挡西方的坚船利炮呢?

针对部分评论补充:

6、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王朝末期积重难返,乱世之际人不如狗,历朝历代莫不如此。以此批判还当对所有封建王朝一视同仁。

7、藩属封贡体系不同于宗主国-殖民地,不掠夺原材料也不倾销工业品,没有必要强行联系。

8、光凭野蛮无法击败文明,但高组织度的团体可以打败冗余低效的帝国。皇权/中央集权的加强+小农经济束缚下,封建体制逐渐走向停滞的死胡同。清朝之统治与其说是原因,不如说是结果。

附:清准战争地图


user avatar   zi-mu-nian-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番薯盛世而已,有啥好吹的。

历朝历代,为什么先秦时期,中国的总人口都是在两千万左右徘徊?

为什么两汉至隋唐,中国的总人口都是在五千万左右徘徊?

为什么宋朝至明朝,中国的总人口可以在一个亿左右徘徊?

为什么到了清朝,人口就开始全面爆炸,最后都到了四个亿了?

中国人口每上一个台阶,都是靠着农业的进步啊。

但是,同样是进步,问题在哪里?

明朝往前,中国的农业进步是靠技术革命(育种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的普及,肥料的普及等等)

而清朝,中国的农业进步是靠作物革命。

中国古代为什么两三百年一个周期的王朝兴衰?

表面上看,是土地兼并,内核上,其实是生产力不足。

生产力有限的时候,你人口到了生产力的上限,你就算没有土地兼并,整个国家的粮食产出也养活不了那么多人。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系统就要更新。

怎么更新呢?

社会大乱,杀人,让社会不那么内卷。

只有农业技术提升一点,社会才能供养更多的人口。

但是到了清朝,情况就不一样了。

清朝因为有了美洲高产作物的普及,粮食产量大增,所以整个社会可以供养的人口就大大提高了。

其实清朝的耕地面积跟汉唐差不多的,并没有啥明显的差距。

但因为红薯这些作物,人家就是能养活更多的人。

但是,番薯盛世也是有代价的。

通过大量的红薯来供养人口,就导致了中国人的营养高度不良。

所以你看清朝的老照片,各个面黄肌瘦的,体能差到被称为东亚病夫。

但是我们看秦兵马俑,那时候的中国人,各个牛高马大。

再看考古发现,汉唐时期中国人的人均身高都是世界拔尖的。

现在咱们看蒙古人,是不是牛高马大的?

其实以前汉人也是牛高马大的。

一汉敌五胡可不是开玩笑的。

汉人羸弱,一个怪宋朝,一个怪清朝。

一个是从文化上阉割了汉人的血性,一个是在精神上奴化汉人,在物质上让汉人变得羸弱不堪。

先秦时期,中国的各个政权高度重视畜牧业。

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

因为只有老百姓吃得起肉,才能供应强壮的士兵。

否则,长期不能摄入肉类,必然有夜盲症,身体枯瘦,根本没法打仗。

所以从夏商开始,国家就会定期组织百姓参加围猎,一来是练兵,二来是获得更多的肉类。那时候野生动物还多,这种围猎也就成了早期政权主要肉类渠道。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就开始鼓励养殖业了。

楚国由于在湖南湖北,水系发达,就大量修筑陂塘水利。这样的水利设施,既可以养鱼,又可以灌溉,还可以便于水运。

越国则是直接奖励老百姓养猪。

而荀子更是说,一个农户最少要养两头猪才称职。

到了汉朝,通过发动对游牧民族的战争,一场战役少的能缴获上十万头羊,多的能缴获上百万头牲畜。

唐朝就更不用说了。

哪怕是宋朝,老百姓都嫌弃猪肉,喜欢吃羊肉和鹿肉。

可是到了清朝,老百姓就吃不起肉了,兵丁也抽大烟去了。

高产的红薯都只能勉强养活人口,更何况去发展畜牧业呢?

这时候,中国人便越来越枯瘦,体质越来越差,身高越来越矮,最后成了西方人嘲笑的东亚病夫。

但清朝的老百姓,早就被洗脑得不行了。

加上精神阉割,所以只要有口饭吃,不饿死就不会造反。

就算饿死了,也不太容易造反。

唐朝庞勋起义,就因为朝廷没让部队按时回家,部队就操起武器就跟朝廷干。

明朝都喊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了,顾炎武都开始提出宪法了,心学没事就拿朝廷骂了,报纸都已经普及了。

这些在清朝能想象吗?

清朝的汉人不造反的吗?

我看有些答主说什么清朝没有太多的农民起义?

那清朝嘉定三屠是干嘛?

扬州三日是干嘛?

江阴屠杀是干嘛?

你不能因为敢于反抗的汉人被杀得差不多了,就说清朝的老百姓对清朝很满意吧?

清朝最大的罪过不是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多大的屈辱,而是打断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这一点面前,清朝再多的功绩都不值得一提。

周朝,天子不仁,我们会发动国人暴动,把天子赶下台,推行共和。

秦朝,我们面对不公,能够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汉朝,我们长安民居的瓦片上,刻着的是“汉并天下”,我们的大臣说的是“凡日月所照,皆为汉之臣妾”,说的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汉朝21个士兵,就能够统治一个希腊化的邦国。读书人以清谈为耻,以马革裹尸为荣。

隋朝,天下太平无事,朝臣们开会时聊天说越南那边有很多宝物,一寻思,一上报,皇帝一批,派了点罪犯过去就把越南给灭了。

唐朝,王玄策出使印度,五十多个人被几千个印度兵围攻,人家还能且战且退,战至最后几人,然后还能调属国军队复仇灭国。

唐朝衰落后,孤悬海外的汉人还能靠着自己,为祖国守几代人的西域。

唐朝的大臣,纵是面对李世民这样的天才雄主,也敢踩着御榻指着李世民的鼻子据理力争。李世民就算气得骂人家是乡巴佬,也不敢杀人家,还得跟人家认错。

宋朝再垃圾,崖山之后,跳海殉国者也不计其数。

明朝的官员,打烂屁股,人都打死了也要骂皇帝。死了就死了,还引以为荣。

明朝的老百姓,一言不合就是干,朝廷不行,皇帝不行,我就挖皇族的祖坟,我就把皇族都杀了来劫富济贫。

可是到了清朝呢?

原来我们的官员上朝时,跟皇帝一样,都是席地而坐的。到了清朝,就都跪下来了。

到了清朝,大臣们各个跪着上朝,自称奴才。

就连军机大臣,也得跪着给皇帝做记录。

还想踩着御榻,指着皇帝鼻子骂?

还想打几下屁股也要骂皇帝?

统统满门抄斩!

老百姓还想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想喊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写几首诗都得株连九族!

还想出报纸出书?

藏了违禁书籍都是株连九族!

一个四库全书,修的书还没烧的多。

跑马圈地不知道啊?

满城不知道啊?

当时的汉人连奴隶都不如。

包衣才有资格说是奴隶呢!

汉唐明,汉人女不可以嫁给胡人,汉人男可以跟胡人女发生关系,但胡人女不能有名分。那时候,白人女子是我们夜店里的公主,小姐,茶水小妹。黑人是我们的奴仆,白人男子是我们做国际业务的白手套。

汉唐时,中亚诸国的官方文字是汉字,整个东亚的通用货币都是汉钱。

清朝呢?

汉人被贩卖到美国去当猪仔。

女人就更惨了。

见到洋人,骨头都软了。

量中华之物力,结列强之欢心嘛。

八国联军,人家列一长串名单,都是些忠臣烈士,让清朝挨个鞭尸抄家抄斩,清朝竟然都干!

怎么不能干啊,都是些汉臣,满人的家奴而已,杀了就杀了嘛!

中国的版图是怎么扩张的?

真以为是清朝变出来的?

中国的版图是历朝历代,以朝廷的军事力量为拳头,无数移民来扩张的。

为什么中国的少数民族都是在一些山区和苦寒之地?

因为好的地方,都被汉人占了。

不然汉人远隔万里去移民,是为了当慈善家啊?

可是到了清朝,汉人的客家人跟土著产生冲突,清朝都是玩权衡,恨不得两边都多死点人。

完犊子啦,没意思。

也别以为清朝就对汉人狠。

清朝对少数民族的减丁政策可厉害得狠啊!

汉唐明要是有这么狠,很多问题都没了。

不是说汉唐明就对少数民族和附属国多好,但还真没清朝那么彻底。

在西北地区,清朝更是纵容回汉冲突,导致回汉死伤无数。

清朝灭亡的时候,除了遗老遗少,有几个殉国的?

唐朝西域沦陷,安西军,北庭军能够坚守几代人,白头发牺牲了,小毛孩上,小毛孩变成白头发了,小屁孩上。北庭最后一任大都护,没有粮饷,没有根据地,没有后援,就靠两千多人的唐军,四处外交,渴望光复北庭。

清朝呢?

日本和俄国在东北为了抢中国土地大打出手的时候,有人站出来吗?朝廷有反应吗?

反倒是当地的老百姓还帮日本的忙呢!

清朝大屠杀的时候,连躲在山里的妇女孩子都不放过,拖出来侮辱之后,各种酷刑玩弄,跟后来的日本小孩。有过之而无不及。

古代,因为资源的有限,各个文明屠杀都不鲜见。但是像清朝一样,以屠杀为乐的,也就五胡乱华吃两脚羊,蒙古种族灭绝,日本无差别屠杀可以相比了。

对了,清朝要对比,也不是纵向对比,要横向对比。

汉朝几百人可以灭一个国。一汉敌五胡,科技,装备,人口素质都碾压世界。

唐朝一人灭一国,全世界的宗教都向长安汇集,无数外国贵族宁可当人质也要到长安留学。

明朝郑和下西洋,没事就抓个国王来认罪。后来科技部分落后了,就不惜重金聘请西方国家的专家来培训,打败西方海军也是第一时间捞出武器仿制。

试问,清朝一个打碎了华夏脊梁骨,给华夏带来无尽灾难和屈辱,闭关锁国狂妄自大,拒绝世界潮流的朝代,竟然还想讲功过?

它有资格吗?


user avatar   feng-hua-mu-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事实上,这个问题正好是历史界某些饭圈人士拒绝提及的问题。

这个问题无法回避,所以就从来不提

反正一提起清朝就是全面倒退,丧权辱国,这八个字基本上就是清朝的标配了。

但凡跟清朝有关的问题,都少不了围绕这八个字的各种回答。

一句话,清朝最黑暗最倒退,各种开历史倒车,堪称历朝历代耻辱之最,垫底的存在,应该开除中国历史。

中国没有清朝,一定会过得更好,版图更大。

清军入关,纯属捡漏,但凡李自成给力一点,清朝就从中国历史里滚出去了。

什么文字狱,奴化统治,殖民帝国,得位不正,横征暴敛,闭关锁国,各种屠城,割地赔款之类的,基本就是这些或者类似的词。

但他们从来不会主动提及这个最黑暗的王朝居然有近三百年的悠长寿命。(1616~1912)

从来不会主动承认,中国封建王朝发展到巅峰,基本就是清朝这样的形态(中央集权)

但凡动动脑子,思考一下,这么一个黑成锅底的王朝,如果都是缺点,没有优点,怎么可能会存在这么久呢?

简直匪夷所思嘛!

甚至反推一下,既然这么垃圾,这么黑暗的清朝都能存在近三百年,那么比清朝短命的王朝,是不是比清朝更垃圾,更黑暗?

秦朝:最烦这种狗屎评选了。(14年)

西汉:我也烦。(210年)

东汉:我都这么低调了,居然把我拉出来当靶子?喂,西边那个,咱俩合体得了(195年)

西晋:我什么都不想说。(52年)

东晋:同感。(103年)

隋朝:能不能别把我扯进来?(37年)

唐朝:啧啧!(289年)

北宋:你直接报我身份证得了。(167年)

南宋:+1。(152年)

元朝:能不能给我名字打个马赛克?(97年)

明朝:好险啊。(276年)

清朝:其实吧,我是1616年生的人。(276年或296年)

其他非主流朝代:滚!

然后很多人就跳出来了,不能光凭存在时间来判断一个王朝,还要看文化,看武德是否充沛,之类巴拉巴拉的东西。

既然这么说,那么咱们就扒一下,清朝是靠什么活的这么久的。

一、中央集权的巅峰形态

是的,你没看错,清朝存活时间这么长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她是中央集权的巅峰形态

基于罕见的中央集权强度,清朝能够获得极其充沛的财政收入,和强大的统治能力

清代的税收能力,冠绝历代,1840年开始,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的加深以及对外通商愈发频繁,清朝的税收出现了暴增。西方列强通过清王朝这个媒介,间接达到了剥削中国百姓的目的,这反而促进了清朝税收,尤其是关税的疯狂增加。基于强大的税收,清朝扑灭了有史以来最为剧烈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事实上,如果太平天国遇到的是除清以外的任何王朝,那就是稳赢。

甚至可以这么说,越到后期,清朝的财政收入数额越是吓人,1911年,溥仪退位前一年,财政收入为3亿两库平银

统治能力,在面对太平天国划江而治的糟糕局面下,清王朝仍然具有从其他地区源源不断调派军队平叛的能力,比如湘军,淮军,甘军、蒙古骑兵等,甚至当这些地区出现小股叛乱时(捻军),清王朝仍能再次组织起大量民团,进行平叛,其统治能力可见一斑。

二、完全照搬明朝的科举制度和行政体系

是的,你依然没有看错。

你以为清朝主要靠武德充沛?不不不,你太年轻了,图样图森破。

清王朝能稳固统治中国的重要原因是,她和汉族士大夫+地主阶级,达成了一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是的,分析清朝的统治力,绝不能绕开汉族士大夫+地主阶级这么一个利益集团的,不分析他们,那就是避重就轻,瞎扯淡。

清军入关时,满汉蒙八旗撑死也就20万兵丁,算上家属包衣等,100万就是极限了。

那时候,明朝有多少人呢?

稳稳超过1亿。

如何以少数稳定的统治多数,这是一个摆在清朝统治者面前的超大难题

最终,他们给出的答案是,抄袭照搬,分化拉拢。

1644年入关,1646年就开了科举。明朝怎么办,她就怎么办。通过科举,顺利收拢了汉人士大夫阶层的心。由于这帮人往往跟地主阶层高度重合,于是,地主阶层也被清朝统治者纳入利益体系

更别说,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完全照搬明朝,很多明朝官员投降后,摇身一变,就成了清朝官员,税收什么的,直接就交给清廷了,堪称无缝衔接。

这,就是清军入关后,能够在20年内,迅速平定天下的最重要原因

同时,也是清朝能够存在276年的重要原因

如果按照历史饭圈某些人的按照民族来划分好坏的避重就轻法子,这个重要原因,某个复杂无比的利益集团,就会被掩盖了。

举个例子,左公左宗棠,他收复新疆,是维护领土完整的大功臣,但是,作为一个清朝人,他这么做不是很应该吗?结果,很多人就喜欢把他摘出来,从来不提他是清朝人,是清朝进士这个基本事实,反复横跳,属实双标。

三、和平环境和税收改革

很多人都知道清朝人口多,但清朝人口为什么多,很多人就说不出来了。

有人说,是土豆、红薯、玉米的功劳,清朝有个屁的功劳

甚至有些人干脆称康乾时代为番薯盛世,地瓜盛世。

然而事实是,土豆、红薯、玉米,直到清朝灭亡,都不是百姓的主食。

更令人震惊的事实是,土豆、红薯、玉米,是从清末,才开始大量种植的。

1730~1830年,这100年间,中国人口翻了两番,从1亿变成4亿.

这中间起主要作用的,肯定是个内在的动力,或者说幕后推手,在促进人口的增长,而绝非土豆、红薯、玉米这些还未成为主食的外来作物的功劳,它们起的应该是次要作用。

那么,这个幕后推手,到底是谁呢?

很简单,漫长的和平环境+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政策的实施。后两者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税收改革之一。

在清朝以前,收税是按人头收的,到了雍正时期,改为按土地面积征收。

人可以跑,但土地跑不了啊,一抓一个准。

这个道理,我觉得动动脑子,应该都能想得到。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嘛。但是清以前的王朝,就是没想出来。

是真没想出来,还是没敢想出来,亦或者想出来不敢改,没法改,那谁也说不准。

反正清以前的门阀大族,都玩黑户隐户的套路,朝堂上都是世家大族门阀的人的在把持。

结果到了清王朝这个愣头青这里,这帮人玩不转了。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多子多福的说法,反正家里的地就那么点儿大,生一个生两个生三个都是交这么多皇粮,那么就多生点儿吧。

同时,在康雍乾三朝,尽管对外战争不断,但内部环境一直都处于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

于是乎,人口枷锁彻底破除,人口开始暴增。由于人口基数非常庞大,清朝后期各种天灾人祸,依然没能遏制住暴增的人口数,于是人口总数增加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地步。

人口更加庞大,造就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庞大农业国,这其实就意味着更强的税收

四、大环境的造就

事实上,清朝后期的积贫积弱,对外战争的不断失败,往往让人忽视了她庞大的版图。

而土地不是大风刮来的,是前期的对外征服战争夺来的。

康雍乾三朝不断对外用兵,为清王朝营造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外部环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清朝周围只有沙俄这一个威胁,而后者在远东无法支撑大量兵力,所以这个威胁也很小。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时清王朝的威胁来自海上。

列强们无奈的发现,他们无法通过战争来彻底征服这里的人民。正如那句话,中国就像一个虚弱的大象,虽然虚弱,但她仍是一头货真价实的大象,环伺的群狼仍然无法通过尖牙利齿来毁灭她。

而扶植清王朝则会获得更多的利益。之后,太平天国的出现,反而真正的撼动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后来甚至出现了列强借钱给清王朝镇压内部叛乱、对外开战、收复失地、修铁路等的奇葩情况。其根源在于,列强通过借贷关系来达到在中国境内获取特权利益的目的,比如租界,把持海关等等。

某种程度上讲,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的大环境,造就了清王朝的后期模样。在对与错,光与影之间,这个庞大的帝国最终倒在了历史的车轮下。

在各种因素的交织下,她最终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

当今的新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转变成强大的工业国,正是吃够了历史教训,痛定思痛,破后而立的结果。

很多人都想穿越回古代,去改变历史,可惜,这只是一腔情愿。

历史,不存在如果,不允许假设。

或许,正是因为那些消散的历史风沙,才将我们塑造成今天的模样。

无论承认与否,那斑驳的历史,都静静的呆在那里,一直都在。


user avatar   jian-nu-bu-mie-he-yi-jia-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欧洲的奴隶制持续了近3000年,印度的种姓制度则维持了3500-4000年,这可比带清固伦久多了。这些压迫大多数普通人的东西,除了精神剥削阶级之外,确实也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无是处了。


user avatar   yong-le-da-di-ming-cheng-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网上有人把清朝说的一无是处,同样也有大量的人给予了清朝本不应该得到的过高赞誉

这两种人,哪一种比较多?

我无能力去统计然后给出确切靠谱的数据对比。

但是我知道网上无论吹黑清朝的人,多数都无法做到真正深入了解和客观看待清朝。

比如提问的题主本人。

清朝的直接控制领土不是可与汉唐相比,而是明显比汉唐更加大。

不计算新中国的情况下,长期直接控制领土最大的是清朝,其次是明朝,然后才是西汉,唐、东汉

但是在题主看来,这似乎是清朝的巨大优点,而且是对比以前朝代的优点。

这个想法是否正确?

我认为题主需要了解以下三个基本事实

①中国古代王朝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以及管理制度是持续发展的,绝不存在1840年之前的朝代都差不多这种事情。

之所以会有人觉得清朝成功有效统治了比前代更大的领土是非常了不起,可以傲视前朝的功业。多数是被这个奇怪的思路给洗了脑————即,1840年以前的古典王朝都差不多,都是古典王朝。

这个说法具有极大的迷惑性,说明当前主流教育教材,以及部分皇汉的迷惑性发言,导致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国存在长期的技术发展倒退。

其中有好几个不同的流派,有战国之后一直倒退说(小众),大秦之后一直倒退说(数年前一度猖獗)汉唐之后一直倒退说(相当一部分人),大宋之后一直倒退说(受公知影响),明朝之后大倒退说(相当一部分皇汉)。

限于篇幅,我没法展开详细论述。

我只能告诉你,在网上,长期被忽视的几个清朝的优点之一,就有行政管理体制的进步发展。包括抑制和合理使用勋贵外戚,避免宦官干政,避免武勋地位过低(举例,康熙曾让全北京文官跪迎进藏被大策零敦多布全灭的清军指挥官遗体)

还有荒政系统(救灾,赡养鳏寡孤独的一些政府福利)进一步改良,要知道明初朱元璋建立的荒政体系在中国历史上已经算很进步了,清代较之明代的荒政仍有所提升。

还有对待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系列措施和对策,是胜过前代,达到和唐代最好的时候一样的水平,甚至犹有过之。

但是这些,网上的清吹很少提。

回归这一段的核心,除了行政管理制度上清朝博采前代所长之外。技术领域上,发展到康熙时期,中国的火炮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超越了明末的野战重炮发展水平。

此后引进了中亚的赞巴拉克大型火绳枪,使得清朝人在大型火绳枪的装备率上超过了晚明装备鹰嘴铳这种大型火绳枪的比率。

总的来说,在乾隆之前,清朝的大型火绳枪和重炮比明朝晚期又有所进步,虽然幅度并不大,但仍然是进步。

比明初更不用说了。除了各色轻型火炮发展停滞或倒退之外,此时清朝的火器总体技术对比明代是缓慢提升的。到了乾隆时期又开始倒退,个中理由后面再说。

除了火器技术,还有牲畜育种,农作物种苗,亩产产量,这些也是前代所不能比拟的。

比起秦汉时期,清代中国的许许多多的技术和工艺都已经长足进步,国家体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和游牧民的技术经济实力代差是前代不能相比的。

②说来很多人不敢相信,清朝的最大扣分项其实还就是武功孱弱,领土扩张不到位

首先清代以前的朝代根本就没有近代国境线概念,也从未接触过明朝覆灭四年之后才出现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条约。

基本上,两汉,唐,元,明,这四个都做到了成为东亚宗藩系统中的老大这一成就。宗藩关系内,都视为自己的领土。

所谓统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

达则兵威干涉,做你宗主,穷则退居险山关隘,暂不理你。

汉唐元明四代鼎盛时期的宗藩辐射范围,都大于清代的鼎盛时的宗藩辐射范围。

不过这一方面因为西方人自中晚明开始入侵封贡世界边缘,清朝不能重新独立控制一个世界体系,倒不能作为它的黑点,这事儿是人力不能逆转的。

清吹总是跟前代比疆域,比实际控制力,比齐民编户的范围,比和蒙部的联合能力。

为什么不横向对比呢?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明朝两京十三省是之前历代都没有留下来过的最大的有效控制领土了

只有西汉覆灭时才在辐射范围上超过明代(只是辐射,有效的齐民编户的领土也没像明朝灭亡时留下的那么多,尤其在南方和西南,质量差距很大),而明清易代的清王朝继承的是一个政令可以通达到所谓“汉地十八省”的巨大的领土版图。

元朝也没留下这么大的有效领土

更不用说跟明朝同时代的世界其它势力,以齐民编户,驻军征税这种近代标准去要求,跟明代同时代的其他大国更难达到明朝一半儿的有效领土大小,即使是奥斯曼鼎盛时期,按这种严格标准去计较,可能都不到二百万平方公里。

但是到了清代,世界各个强权都开始了一轮急剧的扩张潮。

甚至包括非洲中东部.........

在清朝所处的欧亚大陆板块,体现为拥有出海口的势力,不断挤压技术传播路径排在最后的内亚内陆势力。

那些地处交通不发达,海运无法波及的区域的势力,它们的军队编制,武器装备,技战术打法,都已经跟不上欧亚大陆的主要潮流。

清朝的扩张,不过是在这股潮流之中,跟着吞噬了几个原本就和古代中国存在长期宗藩关系的内亚势力。

战争规模不大(乾隆曾在清缅战争中指出云南前线吹牛逼,我大清在新疆征战多年,杀敌尚且不满万人)

后勤难度不小,但是对手技战术和清军存在显著代差。

基本上清军当时凭借野战筑垒射击和火炮优势,佐以少量精锐关外八旗,就可以击败对手。

可以说,清朝对这些区域的征服,其技战术储备,只不过是和明朝嘉靖后期对俺答汗进行的一系列技战术迭代开始一脉相承的。

差不多在隆万时期到晚明后金大战,东亚的军事技战术迭代已经显著压过了蒙古人和回部这些落后地区了。

清朝的征服只是世界征服大浪潮里的一小部分。

足以印证其水分的,就是面对同样可以从海上获得技术传播路径的势力时,清朝的军事机器迅速暴露出极度虚弱的一面。

例如清缅战争,清越战争。

对方同样拥有野战炮,大型火绳枪甚至燧发枪,以及比内亚势力更完备的国家机器时,清朝只能靠体量优势挽回一点尊严。

③清朝对近代屈辱史的主要责任已经被多数人遗忘了

清朝对近代屈辱史最大的贡献是啥?文字狱?剃发易服?

都不是

是满汉之防导致的中国国民军事化动员率空前暴跌

在近代列强的征服浪潮下,我们不指望清朝能逆天而行,保住中华世界秩序。

但是,它最少应该做到成为英法的远东头号马仔。可是它失败了,败给了日本。

其核心因素不是技术落后,也不是文字狱禁锢思想。

在近代,落后和愚昧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没有动员力。

清朝对列强的战绩甚至不如非洲祖鲁人。

清朝高层本来对燧发枪和西方军事技术发展进步这些事情都有所了解,但满汉之防,尤其是乾隆,只把最好的装备体系武装给禁旅八旗,其次是为他们卖命的关外八旗,最后才是绿营。

每次战争宁可千里迢迢的调用人数稀少的关外八旗,也绝不提高地方武装动员率。

进入乾隆朝的大清国,将中国这片地区的武装动员率降低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

导致对任何敌人都显得兵力不足。我之前回答过一个问题,就是乾隆算不算大帝?我认为是不算的,他一面降低动员力一面却还能重新征服新疆,打廓尔喀战争,其本质还是依赖于内亚总体衰落,技术传播路径最为落后这一基本事实。

在新疆征战多年,杀敌尚且不满万人,这是他自己也认可的事情。许多敌人,按当时的欧亚大陆强军标准来看,比黑社会强不了多少(大小和卓 ,崩溃后的准部等)。

就算是廓尔喀,我没记错的话,之前围攻只有七十多人防守的日喀则,尼泊尔人也是啥办法都没有(没炮)

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朝的动员力基本上是世界上主要国家里最低的,而之前的傲慢也使得他们对世界的了解比康雍乾时代还要进一步倒退。

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前一半是靠继承明朝的老朽机制加以部分改革,后一半则是靠近代世界体系续命,当然还有一些进步大臣杰出人才续命。

这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所谓辽阔的领土也一样不值得骄傲。

换成大顺朝,大概率会打下比清朝更辽阔的领土,更多的出海口。不会面对缅甸越南显得人力不足。

清朝的征服只是前代不能相比的体量和生产技术,农业技术及军事技术的新高度对一些技术传播路径上已经注定败亡的内亚区域进行低难度的征服,结果还不是很成功,不是很稳固。

能把它留下的法理变成事实,很大程度上依赖晚清秩序崩溃后,大量主体民族移民冲破防汉藩篱,以及新中国的大量努力。

=====================================================

重要的事情要再次强调:明朝的历史任务是避免南北汉人永久分裂,回收辽东河西这些失落五六百年的领土,它都完成了。还吞下了云贵高原并完整消化。清朝的历史任务不是击败西方列强或赶上他们。它的历史任务就是做英法的远东首狗,避免被朝鲜日本之流取代。但它没完成。

清朝挑落列强那是不可能的任务,没人强求这一点,如果有人强求,说明他脑子不清楚。

但是最低标准是给英法当好远东头号马仔,这个要求不过分!

但它还是被日本抢了位置。


user avatar   zhi-xiang-ji-mi-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站在客观立场上,没有人会认为满清“一无是处”,一个能统治全中国200多年的大王朝,怎么可能真的一无是处?

但是,满清是不是一无是处,这跟我们有关系吗?

当年的大英帝国是不是一无是处?当然不是,人家海军纵横大洋,龙虾兵打遍全球,工业革命开启新纪元,殖民地太阳永不落下,堪称人类历史上空前成功的大帝国——但是,这跟大英帝国治下的印度人有半毛钱关系?

当年的日本帝国是不是一无是处?也不是,人家以小博大连挑清俄两个庞然大物,成为黄种人唯一的列强国家,把盘踞东南亚的白皮统统赶下海,在太平洋和美帝打得有来有回——但是,这跟沦陷区的中国人有半毛钱关系?

题主罗列了那么多满清的“丰功伟绩”,无非是这样一个逻辑:满清不是一无是处,相反还相当有作为,所以我们应该像对待汉唐明一样对满清持有一定的认可。

但“有作为——认可”这个逻辑链条,只有在本民族主导政权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否则日不落帝国印度总督区的人民还闹个屁的独立?大日本帝国治下大东亚共荣圈的人民还抗什么日?

而满清,不好意思,恰好这个前提不成立。


user avatar   da-peng-32-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若我们能回答四个问题,就将理解清朝能够长期统治中国的深层逻辑。

第一,以汉族的绝对人口优势、文化优势,为何古代历经两千多年也未能在文化上同化蒙古草原、青藏高原、西域绿洲、西南边陲的居民?

第二,为何汉族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从未能有效统治草原,但辽、金、元、清等少数民族王朝却可以同时统治草原和中原?

第三,为何能够长期统治中原的辽、金、清三个少数民族王朝,均来自东北地区?

第四,为何最终摆脱殖民侵略、建立新中国,并且带领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是思想源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而推崇传统儒家思想的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却一败涂地,并且险些亡国、亡华夏?

对这四个问题稍加思考,理智的人将立即意识到:想要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并不简单。我们来冷静探讨下上述四个问题。

一.汉族的儒家文明,是植根于农耕经济和大规模定居社群生活的文明。

从汉代起,汉族建立的王朝,曾无数次击败北方的游牧民族、西北东北的半游牧民族、西南和青藏高原的山民。但在新中国以前,汉族军队无一例外无法长期戍守当地,最终必然是采用“羁縻”政策,不得不依靠当地精英维持自治局面。从未能够像在中原一样,采用郡县制建立直接统治。一旦中原发生变故,表面上恭敬的当地精英大概率谋求自立为王,强大者甚至攻入中原。

原因可以归结为一句凝练了高度政治智慧的中国名言:“马上可得天下,马上不可治天下”。真正长期统治一个地区,是不可能永远依靠军事镇压的。军事统治成本过高,通常高过能够从当地获得的经济收益,赔钱买卖必然不可持续。必须在文化上取得当地居民认可,获得被居民内心接受的统治合法性。只有两个途径可以做到:一是同化当地居民,二是融入当地居民。

然而,冷静思考你会发现:儒家文化在同化外族方面并不出色。我们能够同化日本、韩国、北越,是因为韩国、北越建国者本来就是中原移民。日本被茫茫大海隔离,接触不到中国以外的文化,一旦他们接触西方后,立即就抛弃了儒家文化,“脱亚入欧”。

在东南亚,儒家文化竞争不过印度文化,东南半岛深受印度的“小乘佛教”影响。

请注意,这不是军事力量的问题,印度从未依靠军事征服来推广佛教,完全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结果。

在北部草原,儒家文化从未能够替代当地的萨满文化,最终草原皈依了源自印度的藏传佛教。在西域,儒家文化先后在竞争中输给了印度来的佛教、中东来的伊斯兰教。

如果我们能够注意到非洲的案例,就会明白这不完全是军事问题。穆斯林并未征服过东非,然而伊斯兰教仍然在东非广泛传播,并且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后仍然能够顽强地与基督教竞争。阿拉伯人也从未征服印尼,然而印尼88%的居民自觉皈依了伊斯兰教。实际上,儒家文化传入印尼比伊斯兰教更早,但却仅限于华人移民之中,无法被当地人接受。

在青藏高原,儒家思想从未有机会立足,大唐时期文成公主引入汉传佛教,然而,松赞干布却同时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引入印度佛教,最终吐蕃人选择了印度佛教。在西南边陲的大山中,儒家文化也从未能扎根,占主流地位的是形形色色的萨满文化。

由上述历史事实,我们将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汉族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其精神内核追求超越中原的“大一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其外在的礼法体系,与汉族生活的中原地区生产、生活方式密不可分,一旦离开了中原就水土不服。因此,汉族征服者无法依靠儒家文化去同化草原、高原、绿洲、热带海岛的居民,因此无法维持在这些地区的有效统治。

其原因主要在于经济基础。儒家文明能够统治的区域,恰好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基本也与长城重合。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内的地区,是适宜农耕定居生活的区域;以外的地区,是无法维持农耕生产的地区。

儒家文化的礼法秩序,首先是适应农耕生产、定居生活的文化。它为这种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稳定的秩序。但草原是游牧生产,中亚是依赖贸易往来的商业+半游牧生产。商业和游牧的流动性,是儒家礼法无法适应的。

中国还有一个全世界古文明绝无仅有的地理特点,就是中国的中原地区拥有大片大片核心农耕区,大规模的人口定在社区之中。欧洲、中东古文明都缺乏像中原这么大面积、连在一起的核心农耕区。经济上高度集中的核心区域,形成了政治上基础坚实的中央集权制,在文化上体现为大一统、尊重中央权威的传统。

而地理上破碎的欧洲、中东、青藏高原、西南山区,在文化上就体现为对高度自治的追求。他们无法在政治上大一统,因此尊重的权威不是统治者,而是天神。破碎地理导致破碎经济,破碎经济导致破碎政治,破碎政治导致破碎文化。唯一可行的大一统方式就是政教合一。但因为其宗教也是五花八门的各种教派共存,所以政教合一又必须清除异教徒,因此形成了文化战争、文明冲突的传统。

讲究君子“和而不同”、尊重世俗统治的儒家文化,自然无法适应破碎经济基础下的社会生活。也因此无法帮助统治者建立低成本的统治秩序,汉族在古代也就无法维持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外区域的统治。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原地理条件孕育的儒家文化体系,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换个结论,就是儒家文化的普世内核,与其高度适应中原的礼法形式存在矛盾,它不能适应流动性、竞争性的生产生活方式。

上述分析解答了第一个问题:以汉族的绝对人口优势、文化优势,为何古代历经两千多年也未能在文化上同化蒙古草原、青藏高原、西域绿洲、西南边陲的居民。

二.汉族的文化优越感,使统治者很难融入边疆文化。

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中,只有大唐帝国能够同时统治中原、草原、中亚,原因在于大唐是唯一能够融入当地文化的汉人政权。李世民在草原上是“天可汗”,在中原是皇帝。“天可汗”并非拿来忽悠牧民的,它代表着对草原文化、草原秩序的认可。

因此,大唐能够调遣突厥、回纥、沙陀等游牧部落为其南征北战、戍守边疆。也因此,大唐的统治根基并不稳固。草原、中亚是高度竞争、高度流动性的世界,尊崇的是强者为王、魅力型领袖,只会服从李世民这样的英雄,而不会服从“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小皇帝。番将安禄山叛乱的发生,可以说是大唐帝国的宿命。同时,大唐对游牧民族的重用,也为后续五代十国、宋代期间的游牧民族频繁入主中原埋下伏笔。

唐代以后,中原的汉族统治者领悟了一个沉痛的真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于是,汉人与蛮夷势不两立的思潮兴起。

美国总统即便对其普世价值的局限性心知肚明,也不得不高举自由民主大旗,否则就将被选民抛弃。中国的汉人皇帝们也是如此,一方面其很难意识到儒家文化的局限性。即便意识到了,也很难自由切换思想,必须优先照顾国内的民意,否则其统治基础就会崩溃。

至汉、宋,乃至民国,因为对儒家文化的过度自信,以及强烈的汉民族主义,导致统治者不屑于融入游牧民族粗陋但接地气的文化。到明代,甚至妥协和谈行为都是罪大恶极、千夫所指。其结果,必然是激烈的边疆——中原对抗。大明军队无数次胜仗的背后,是永无休止、完全没有性价比的赔钱战争,是深不见底的财政黑洞。最终,沉重的军费开支压垮了最后一个汉人王朝。

但游牧民族并没有汉族的文化优越感,他们不会有汉人那样“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矫情,残酷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法则,使得其更能够做到“马基雅维利”式的狡诈。他们为了统治中原,可以假装融入中原文化,雇佣儒生做官收税,担任中原的好皇帝。与此同时,他们仍然是草原上的可汗。

北魏的鲜卑人首先发现了这个统治窍门。他们使用草原游牧民作为军事力量,使用中原的农民做为经济力量,二者的结合形成了强大的帝国,统治中国北部148年。而北魏孝文帝试图彻底汉化的后果,就是失去军事力量的支持,叛乱不息。

实际上,儒家对农耕经济稳定秩序的追求,会导致王朝失去激情和动力。比较明显的,就是大一统秩序压制了中华边疆地区的能量。扩张性太强的边疆猛将、总督,其下场往往“莫须有”。

海洋边疆更为明显。明清两代均采用残酷的“禁海”手段压制东南沿海居民的远洋贸易冲动。其动机并非国防安全,实际上,禁海恶化了国防安全,比如明代的倭寇、清代的走私。真正的动机,是将不符合农耕大一统秩序的海洋文明扼杀在摇篮。

在明代,即便缺乏朝廷支持,王直、郑芝龙两个海商先后成为东亚海洋的霸主,控制了东亚的区域海权。由福建、广东移民至东南亚的华人,即便没有武力后盾,也长期居于经济主导地位。

以欧洲大航海时代的经验来看,若朝廷不加干涉,浙江、福建、广东中任意一省,都足以完成对东南亚、澳洲的殖民,因为任意一省的人口和财富,都远远超过欧洲的大航海初期的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

但农耕大一统压制的结果,是中华民族错失大航海时代的人类种族大洗牌。海商绝大部分被消灭,极少数被豢养为十三行这样的“官商”。东南亚的华人移民不仅没有如欧洲移民般得到政府的保护、支持,反而遭到打压,在朝廷、土著的夹缝中求生。至西方殖民者第三股力量到来,华人移民便沦为“存钱罐”。自近代至现代,东南亚华人周期性遭到屠杀和抢掠。至今,在印尼这样的国家,经济富裕的华人群体,却仍然是不具备完整公民权的“二等民”,比如不能参军、当公务员等限制。

结论是:单纯的儒家文明不足以统治构建中华民族所必须的广阔疆域。因为无法有效统治在地缘安全上至关重要的边疆地区,中原基本盘的安全始终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上述分析,解释了第二个问题:为何汉族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从未能有效统治草原,但辽、金、元、清等少数民族王朝却可以同时统治草原和中原。

三.东北民族兼有游牧、农耕两种生产方式,能够同时融入中原和边疆。

契丹人建立的大辽统治了218年,女真人建立的大金统治了119年,满族人建立的大清统治了275年。这几个长寿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均来自东北,而98年的元帝国来自蒙古草原。很显然,这不是偶然。

东北处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割点,既有呼伦贝尔大草原,又有肥沃的黑土地。因此,能够统治东北的少数民族,必然首先在东北实现对游牧、农耕两种生产生活方式的统合。也因此,只有东北的少数民族,能够在入主中原后,毫无违和地继续采用“二元帝国”的模式统治中原与草原。

如果说鲜卑人是发明者的话,契丹人就是继承发扬者,而满族人建立的大清则是多元帝国的集大成者。

以康熙、乾隆为代表的清朝皇帝,在中原实行儒家礼法,是符合儒家标准的“明君”,自幼熟读儒家经典,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治理中原。在草原是符合草原标准的部落联盟领袖,采用八旗制度建立军事秩序,并且用中原的财富“赎买”草原部落首领的忠诚。在青藏高原则是政教合一的世俗领袖,通过貌似虔诚的大建寺庙和祈福,笼络住宗教领袖,用武力支持其宗教统治。

儒家文明因其局限性,无法真正将对中国十分重要的边疆地区纳入统治,也因此无法扩大为中华文明。而来自东北地区的清王朝,则弥补了儒家文明的不足,使得中国四方各不同文化与中原整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至今的版图基础。

清朝坚持数百年封关,人为将东北抛荒。有人认为是给自己留后路,但更合理的解释,是高明的满清统治者在预防东北产生新的游牧—农耕二元强力部落。

清朝二元统治的代价,是对汉民族的不平等待遇及残酷剥削。汉族农民作为“铁杆庄稼”,需要供养满族统治者,还要“赎买”草原游牧民、高原活佛,以及维持在中亚的军事威慑,背负着养活帝国的重担。“反清复明”运动伴随清王朝始终,最后终于被国民革命“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以现在的标准看,满清统治十分反动。除了经济剥削、屠城等罪行外,还大肆破坏华夏文化、华夏精神,为打断儒家传统的“风骨”、正义感、“天下”使命感,以及培养中国人的奴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若真能穿越历史对满清统治者排队枪毙,必是大快人心。

不过,真正导致清王朝覆灭的,或许民族矛盾、阶级矛盾还不是最直接的原因,毕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一直都存在。

更关键的,是清王朝源自东北的政治艺术,固然解决了古代中原民族一直未能解决的游牧民、农民冲突,草原与中原冲突问题,但它却没有整合海洋文明的经验,最终输在了海洋文明崛起上。

上述分析,解释了第三个问题:为何能够长期统治中原的辽、金、清四个少数民族王朝,均来自东北地区。

四.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最终能够整合中华民族的最大公约数。

进入20世纪,中国地缘的最大变化是什么?有两个剧变。

第一,困扰中国数千年的游牧民族被沙俄、苏联整合。俄国成为整合了游牧与工业文明的新型帝国,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中原—草原关系,被中苏关系取代。

第二,平静了数千年的沿海边缘地带,突然出现了强大的海洋全球帝国,中国首次需要面对陆权文明、海权文明双重威胁。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清朝建立大一统帝国的逻辑,必然能够理解:新一代的中华大一统国家,必然将需要同时吸收苏联、欧美、中华三个文明成果,融合欧亚内陆、中原、海洋三个至关重要的文明地带。

1.清王朝的瓦解。

清王朝崩溃的核心因素并非满汉民族矛盾,而是其统治基础瓦解。

清王朝统治的基础,是以整合草原游牧部落形成的八旗军事力量威慑中原精英,以中原的农业财富“赎买”草原游牧部落的忠诚。

八里桥之战,成为游牧骑兵最后一幕悲壮的演出。蒙古王公僧格林沁率领3万清王朝最精锐的满蒙骑兵,使用了伏击、诱敌深入、侧翼攻击等等高明战术,至少3000名勇敢的骑兵阵亡,却只造成英法联军5人死亡。火器时代开启,草原牧民对中原农民的军事优势从此荡然无存。

加上沙俄对中国从西北到东北漫长边疆地区的鲸吞,清王朝已经不仅不能以草原部落威慑中原、守护边境,反而要依靠中原的步兵去保护草原、中亚边疆。左宗棠收复新疆时,不仅粮饷主要来自东南五省,特别是两江总督曾国藩不计前嫌的大力支持,主要将领也来自曾国藩培养的湘军宿将刘锦棠等。

结果,是东南沿海政治崛起。广东洪秀全的“拜上帝教”起义令清王朝吐血三升。八国联军入侵时,东南五省互保,公然宣布与西方列强互不侵犯。实际上已经是清王朝即将覆灭的明显征兆。

辛亥革命只不过是个导火索,最终压垮清王朝的,是东南之地的封疆大吏纷纷倒戈。清朝的二元统治宣告终结。

2.民国无力整合中华民族。

鸦片战争后,中国军队的实力,取决于是否能够从沿海获取西方国家的武器,是否有足够财力购买军火,是否能够获得西方的军事培训。

过去处于蛮荒之地的广东,因为最先承接欧洲海洋文明发展成果,成为近代革命的策源地。

甚至西南边陲的滇军,也因为最早开办讲武学堂,以及从西南边境进口武器的便利,一度成为中国数一数二的强军,使得蔡锷敢于起兵对抗袁世凯。

因此,继清王朝不能依靠游牧骑兵统治中原后,北洋政府也不能再重复“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历史规律。

袁世凯称帝,与其说是野心使然,不如说是在军事、经济实力不足以统一中国的情况下,不得不向儒家传统寻求权威。正如宋襄公面对楚庄王时,食古不化遵守春秋礼仪,被后世嘲讽。这不是他愚蠢,而是他悲哀,因为他实力不足,唯有依靠“礼”的合法性。袁世凯的食古不化,是同样的逻辑。

然而,民国时期的中国,儒家农耕文明已然被海洋文明冲击,皇帝的称号不仅没有像古代一样获得权威,反而成了东南沿海新阶层眼中的过街老鼠。讽刺的是,人们却能接受以总统虚名伪装的独裁者,可见西方思想对社会的改变是何等剧烈。

民国后,中国出现经济碎片化、政治碎片化、文化碎片化,如果按照欧洲以及世界其他文明的规律,中国将进入永久分裂。

但是,儒家文明大一统的强大文化基因渗透在中国人的灵魂中,驱动着中国再次山河混一。文化对政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在中国近代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论是精英还是大众,对割据都是深恶痛绝,人民向往再次大一统。

然而,在破碎的经济、政治基础上,重建大一统,需要极为强力的精神纽带。袁世凯诉诸精神纽带的思路是对的,但这个在其他文明看起来“不可能的任务”,不是温情的儒家可以做到的。儒家的内在理想,与儒家的体系,从古代起就存在内在矛盾,至近代更为明显。

3.蒋介石的国民党不代表最大公约数。

蒋介石抛弃了孙中山引入苏联社会主义的尝试。一边皈依基督教、与宋氏代表的东南沿海工商集团联姻;一边推崇曾国藩,向古老的儒家思想寻求精神力量。

可以看出蒋介石统治的基础,是海洋文明的代表东南沿海商业阶层,但支持其统治的文化力量,却不是欧美的“普世价值”,而是儒家传统思想。经济原因在于蒋介石必须争取中原传统地主士绅的支持。他尝试建立的,是中原农耕+海洋商贸二元帝国。

悲剧的是,二者的思想内核是完全矛盾的。儒家崇尚权威,为蒋介石以“亲亲”师生关系建立威权统治提供理论支持。但源自欧美的海洋文明崇尚民主自由,导致蒋介石不得不迁就新兴资本家以及美国爸爸的自由主义偏好,不能建立真正的威权统治,首鼠两端。被嘲讽为“独裁无胆,民主无量”。

因为工业化尚未完成,沿海商业阶层过于弱小,无法依靠其形成稳定的秩序。特别是工业化连起步都谈不上,可以说是有商无工,一小撮瘸腿资产阶级。东南商业阶层,实际上是中原农业经济与西方殖民者之间的买办力量。

对商业买办资本家的偏袒,导致蒋氏政权对工人阶级的苦难视而不见,令工人阶级怒火中烧,成为推翻蒋氏的骨干力量。对代表儒家宗法力量的地主阶级的维护,导致渴望土地的广大贫苦农民站到了蒋氏的对立面,成为推翻蒋氏的主力军。真正利国利民的民族资本家以及爱国知识分子,又反感蒋介石政权的腐败。很显然,蒋氏国民政府,不代表中国的最大公约数,无法承担整合中华民族力量的重任。

日本这个新兴海洋国家又大肆入侵,对国民党统治核心区域——东南沿海的秩序造成巨大破坏。最终使得国民党无法建立农耕+海洋二元文明。

4.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迎来了马列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对工业文明的解决方案。解决中国未来的前途问题。

列宁主义最令人瞩目的,是列宁型政党、举国体制。俄国的这种体制发明,令人联想到草原游牧部落的全民皆兵传统。实际上,俄罗斯的首个王朝——基辅罗斯公国,正处于游牧民族的迁徙通道上,俄国深受游牧民族影响。同时,苏联体制又适应大型工业化生产方式,特别是大型重工业生产方式需求,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计划性特点。

于是,学习苏联的中国,得以动员最广大的人民,形成了爆发力强悍的举国动员体制。人口庞大的中华民族,因为缺乏对人民的组织能力,3000年来面对外敌入侵时,一直无法有效发挥人口优势。如今,中国千年来第一次不再依赖少数精英去对抗外敌。

世界第一的庞大人口资源第一次被军事化组织起来,即便在武器、工业严重落后于敌人的情况下,依靠强有力的组织力、坚决果断的轻步兵战术,以及无穷无尽的轻步兵海,先后击败日本、美国军队,震慑苏联军队。战场之外,更有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强力组织,形成动员力极强的举国保障体制,民众可以视为后勤部队。简单来说,就是全民皆兵。

在本次疫情防控中,举国体制再一次向世界昭示其应对重大危机时无与伦比的制度优势。令中国风景独好,在国际竞争中弯道超车。

但马列主义一开始并不能适应农耕立国的中国现实,直至深深理解中国农村的教员同志提出了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中国的动员范围,才从占人口比例过低的工人阶级,扩大到占人口9成以上的农民阶级。

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成果是邓小平理论,它解决了举国军事体制+大工业计划体制不能有效解决的经济发展驱动力、创造力问题。改革开放可以看作是对海洋商贸文明成果的吸纳。正如辽、清二元体系的成功,中国也可以同时从内陆文明与海洋文明中获取力量。

由此可见,适合中国的思想,必须拥有足够广阔的精神空间,容纳农耕、工业,陆地、海洋,边疆、中原,军事、民生,历史、现实,当下、未来,等种种复杂而矛盾的精神需求。又必须具有灵活性,能够不断调整定位以应对高速发展、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

这要求中国思想必须具有普世性、发展性,高度适应农耕文明、固化的单一儒家思想,仅仅能够作为支撑中国宏大文明的文化内核之一。

历史事实证明了中国新精神内核的成功,中西合璧、海洋与内陆合璧、历史与现实合璧的新精神,几千年来第一次在精神上实质性整合了中国广阔疆域上的不同民族、地区、阶层,中华民族的新生在烈火与鲜血中铸就。

并且,新精神适应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现实,激发出沿海、内陆、边疆等不同文明地带的能量,取得全世界最亮眼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

上述分析解释了第四个问题:为何最终摆脱殖民侵略、建立新中国,并且带领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是思想源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而推崇传统儒家思想的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却一败涂地,并且险些亡国、亡华夏。

五.中华民族需要国际视野、国际胸襟。

近代中国在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下,迸发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由此产生出巨大的民族凝聚力,以及令世人震惊的牺牲精神。

在抗击日寇的中华大地上,在阻遏美帝建立桥头堡的朝鲜冰原上、越南雨林中,无数中华儿女明知九死一生,却奋不顾身、自蹈死地。因为他们视自己和后方的人民、现在的我们是一家人、一个生命共同体。

正是面对生死存亡时激发出的强烈民族主义精神,令中国人民打退了日本、美国侵略者,吓退了苏联侵略者。

正是举国体制,让中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完成“两弹一星”核威慑体系。从此,中华民族“站起来”的问题解决了。

中国得以大幅缩减国防开支,国防支出长期维持在GDP的1%左右,近几年才提升到1.8%。而美国则长期维持3%以上,俄罗斯约4%,朝鲜30%左右。中国得以腾出资源,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虽经改革开放40年,然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遏制中国崛起的意图几乎不加掩饰,第一岛链的封锁网仍在,宝岛也因美国干涉而未能收复。因此,中国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虽不比过去的生死时刻,但依然余波激荡。

在民族主义思潮浸润下,网络上很多人开始反思历史上亡国的教训。很自然会对投降异族的宋、明古人“怒其不争”,并痛恨古代的侵略者。

大量网络穿越小说都是描写现代人穿越到宋朝、明朝末年改变历史,杀鞑子、救华夏。其中,明穿题材最为流行,如《窃明》、《晚明》等。清穿题材也颇受欢迎,如《伐清》所谓“清穿不造反,菊花套电钻”,对满清入关可谓恨之入骨。因此,清朝在网络文学中的形象,堪比抗日神剧中的日本鬼子。

民族主义不仅是中华救亡图存时期凝心聚力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不可缺少的举国精神纽带。必须予以发扬和保护。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大国崛起,世界正在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主导了数百年的世界秩序正在发生改变。经济上,以美元霸权为中心的、剥削发展中国家的世界经济体系开始动摇,伊朗在内的越来越多国家开始用人民币结算,未来的趋势是中国将形成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另一个核心,打破美国的中央国地位。

其实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发生了千年未有之变局。“天下”不再是汉族与游牧民族的打打杀杀,而是中华民族与西方殖民者的博弈。到如今,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单极霸权的博弈。

作为山西人,当我去了省会太原时,我感知的最主要身份是运城人。当我去了北京上学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山西人。当我有机会出国时,我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如果以后有机会见到外星人,那么我就会意识到自己是地球人。

随着视野的开阔,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共同体身份也更加宏大。在西方殖民者入侵以前,中国人的视野局限于汉人、满人、蒙人、回人、藏人等。当西方人、日本人入侵后,大家才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

民族主义感情必须予以珍视。不过,明清的汉民族主义,已被中华民族主义替代。进入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后,世界更呼唤西方垄断之外,真正普世的文化。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当代中国具备更宏大的视野,需要精神扩容。中国已经解决生存威胁,现在需要解决的是发展空间。中国需要更加普世的精神来整合依赖中国经济的弱小国家,形成超越国界的经济共同体。

中国的经济、科技硬实力追赶美国指日可待。但在文化软实力这方面,中国依然任重道远。比如说,我们就没有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这种自带干粮为美国火中取栗的马前卒。中国与世界伙伴的合作基本是基于利益交换,而非文化纽带。这会令中国突破美国主导世界经济体系天花板、整合外部力量的成本大大增加。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民族主义是双刃剑,过于狭隘的民族主义,反而是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障碍。作为与美国在全球竞争的世界级大国,可以预见,中国因苦难而强化的民族主义情绪将逐步降低烈度,拥抱越来越大的中国经济圈,整合越来越多的民族国家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文明竞争最后的王者,必然是在精神上能够理解、整合全人类最大公约数的那个文明。

儒家,是全世界古文明中唯一以伦理学为基础的精神体系,它的终极追求是全世界文明中独一无二的“仁政”,即人民的现世幸福。它试图建设的秩序,是温情的“礼”,即不依赖暴力的和谐秩序,而不是优势劣汰、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

它的立足点是作为“社会人”的“人”之本质属性,即忠于内心的“忠”(中+心,正中本心),以及推己及人的“恕”(如+心,待他人之心如己心),是比西方的极端个人主义更为强调“人的解放”之精神。

它以定居熟人社会的法则,推而广之形成普天之下的“大同”。从内核上,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一脉相承,这或许是社会主义传入中国这片土壤后,立即便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精神基础。

在历史上,对伦理正当性的坚持,令儒家在认知和应对世界时灵活性不足,儒家统治者和官僚总是带有浓浓的道德情感色彩,忽视了客观世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实际上,习惯道德判断的思维模式至今犹存。比如因为满清入侵中原的非正义性,很多中国网民在情感上无法接受满清统治中国276年的客观事实。

另外,不仅自然科学是客观的,实际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军事学等社会科学都存在儒家思想不能解释、甚至有悖于“仁”的客观规律。

这导致儒家的“仁政”理想,更多依靠的是“克己复礼”,即精神力量对人之需求的压抑,缺乏足以推动其实现的技术手段。莫说在“蛮夷之地”,即便在中原,儒家理想也从未实现过。

即便所谓“盛世”,农民生活也十分困苦,个人幸福更是想都不敢想的“造化。加上腐败横行,农民的人身安全和赖以为生的土地缺乏保障。到王朝末期,农民更是悲惨。在耕地因人口增长达到负载极限后,历朝历代的末世都会迎来一轮“礼崩乐坏”。贫苦农民总是首先被牺牲的弱势群体,他们会被抢走生死线上的最后存粮,被迫卖儿鬻女,乃至成为路边饿殍。每到乱世,动辄80%的农民死于战乱以及随之而来的饥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伦理学上继承儒家的精神内核,抛弃其僵化的外在形式体系。社会主义强调“为人民谋幸福”,但对唯物主义的坚持,使得“仁政”能够按照客观规律予以实现。比如,工业化的规律,城市化的规律,商贸合作的规律,国际政治的规律,战争的规律等等。

同时,“仁政”、“礼”的内涵过于深奥,并不是国际社会能轻易理解的,甚至缺乏儒家文化熏陶的四方边疆地区都不容易理解。“社会主义”就容易理解多了。

社会主义比共产主义又更为务实,在社会主义精神下,中国的国际合作手段非常多元,几乎与当今世界所有类型的政体和文化都能够合作交流,都不存在精神上无解的矛盾。

中华民族的未来,正如《中华世纪坛序》的展望: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前有古人,星光灿烂;后有来者,群英堂堂。……继往开来,浩浩荡荡。立民主,兴文明,求统一,图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定将舒天昭晖,磅礴东方。

(推荐阅读书籍:《枢纽:3000年的中国)


user avatar   qiong-qiong-luo-l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清朝之所以统治时间长,是因为清朝奴化统治厉害!

1.清朝实行残酷的海禁,康熙规定“片板不得下海”

2.清朝康熙实行残酷文字狱,严厉打击孟子民贵君轻思想。

3.满清为了禁锢汉人,规定:“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在全国各地处处设卡,出门必须开路引,离家超过100里直接问罪。

4.清朝为了监视汉人设立了江南织造和粘杆处两大特务机构,派出大量血滴子监视残害汉人。

5.清朝实施类似印度的种姓制度,规定农民的儿子世代各地,商人的儿子世代经商,军人的儿子世代打仗。

6.清朝对反清人士极度残忍,反清人士被杀以后,他的子孙成为贱籍,儿子世世为奴,女儿代代为娼。

7.清朝对曾经反清的地区永久收重税惩罚,称为堕粮。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一边倒的骂

看明史后期衮衮诸公的神奇操作,再看看清初三大案杀衮衮诸公当杀鸡

然后衮衮诸公们乖乖跪舔

还是看的很爽的


我们对清朝的骂,主要类似于骂诺基亚那种

它把功能机已经做到了极限,可世界上,已经是智能机了


比如大家看明史,经常看到某地大灾,然后皇帝下令减免税赋

清代不同,受灾了,皇帝不但能减免税赋,还能发放救济粮呢


这就是清代比明代进步的一面,为什么呢?明代收不上来钱啊,只能减免,清代杀得江南人头滚滚,江南的“指捐、借捐、亩捐、房捐、铺捐、船捐、盐捐、米捐、饷捐、卡捐、炮船捐、堤工捐、板厘捐、活厘捐、草捐、芦荡捐、落地捐等‘’捐税‘’的统统轻松收齐。”

明朝火耗收到百分之二十就天怒人员了,康熙时候火耗能收百分之八十

最后逼得雍正放大招,火耗归公····

注:火耗指收上来的银子是碎银子,我重新熔炼到一起,有损耗·····


大家知道,明代藩王啊贵族啊,积攒了几百年的钱,但是反王们拿着这些钱根本成不了多久

清代保证能在江南正常收税

每年的收入都能供应清朝远征葛二蛋,一百斤粮食运到新疆就剩一斤这种消耗都抗的住了····


封建社会,每个朝代都是吸取前朝的教训的

清朝可以说是封建社会集大成者,也就是我说的,做功能机做到极限的诺基亚了

我大清没有武将、藩镇、后宫、宦官、权臣、乱民····

可以说以前朝代灭亡的原因都封堵住了

而且追捧儒家

比如我大清啊,就说士绅啊,前明的士绅,我们不认,只有大清的才认可

但是这贞洁烈女,我们是直接承认的


还可以追封


比如苏州府志就记载,明代殉情的妇女17个,明代扭扭捏捏就封了2个人,一下子就把苏州殉情的风气给刹住了。清代直接把剩下15个都追封了,好么,这大清直接就殉情了90多了,拦都拦不住了······(顾颉刚: 《苏州史志笔记》、《苏州府志》卷一一三、一一四,光绪九年刊本)


这时候,清朝就形成了一种风气

虽然我大清被洋大人吊着打

但是我们女人贤惠啊,会殉情啊,能“愧煞一般摩登女子”

类似于非洲土王对川普说,我们这个部落是不如你们美国,但是我们这里女人嘴上能穿一个大盘子,你家伊万卡能行吗

然后非洲这个部落的男人就洋洋得意,仿佛打败了美国一样


非洲的土王也洋洋得意

又能安稳的接着统治了


user avatar   zhou-xing-xiao-j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清国祚绵长主要是因为各种巧合。

1、家天下的集权统治高度进化(军机处、密折制度、皇子教育)。历代王朝出现的外戚、宦官、权臣干政在清朝都不好使。

2、高产作物进入中国,缓解人地矛盾。

3、满蒙一家,不需要像汉人王朝一样时刻面临北方边患。

4、晚清和列强合作,联合绞杀末代民乱,又续了一波。

站在集权统治的角度,大清当然不是一无是处,驭民专权之术堪称历代最高。




                 

相关话题

  严格来说,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吗? 
  湖北在中国是怎样的存在? 
  历史上有哪些装逼装得非常失败的人和事? 
  如何评价伪满时期的建国大学? 
  台湾人去大陆念书会不会被排挤 会不会被差别对待? 
  “牛津大学最聪明的年轻人都没有蟾蜍先生一半聪明”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现实世界可能存在像《鬼吹灯之云南虫谷》中献王墓那样的天宫而不被人发现吗? 
  如何活出罗姆苏丹的感觉? 
  中国历史军事才能第一人应该是谁? 
  清朝为什么是二元帝国(什么是二元帝国)有那些二元帝国特点还有清朝国运为什么能延续276年? 

前一个讨论
孙继海说中国人不是特别适合足球这项运动,但不应比日韩差,你认同吗?
下一个讨论
希特勒是否给人类留下了很大的历史教训?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