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种问题没有啥回答的必要,虽然在大众观念里还是在反西方反主流经济学,但实际上现代实证经济学工具几乎渗透了所有的政策制定和提议。
举个简单例子,去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南海举行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参会的清一色都是劳动、公共、城市经济学领域的大牛,看不到一个搞传统经济学的。再比如,因为写《北京折叠》被骂的很惨的科幻作家郝景芳,人家是正经的清华经济学博士毕业,看上去是在国务院下面研究宏观经济,其实是研究乡村学校发免费午餐有多大收益这件小事,最后免费午餐被纳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所以不是经济学没用,而是现在的经济学研究越做越窄越做越细,这是好事,少谈点主义多做点实事。如果你去看最近几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贡献,许多是大众理解不能的,去年的得主是搞机制设计的,最大的贡献用在搜索引擎和相亲网站上面,前年的得主是搞发展经济学实验的,最大的贡献用在扶贫手段的设计和评价上面(郝景芳的研究估计也是类似的思路),再前面的得主迪顿,最大的贡献是在发展中国家统计数据分析上的。最近最近的得主中搞宏观经济学的罗默,最大的贡献是内生增长理论提出要重视科研创新知识溢出啥的,几乎已经成为经济学界约定俗成的共识,而这些经济学家的成果很多都已经是20甚至30年前的产物了。
还有就是,因为现在经济学越做越窄,很多经济学家对于领域之外的东西也不清楚。很多得到诺奖的经济学家和宏观也是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天天写专栏天天吹嘘多么多么厉害,就比如克鲁格曼是做空间经济学贸易经济学起家的,谈论劳动经济学最低工资啥的还可以理解,但是在纽约时报专栏天天谈论货币政策引战,这些文章基本可以无视。
最后题主还提到了国际治理啥的?本身很多事情首先是个政治问题,比如说英国要公投脱欧,其次很多事还是个结构性问题,超出经济学家能力范围之外。就比如中国的gdp增速也在放缓,为什么呢?有一部分原因是人力资本,也就是很多人天天说的人口红利工程师红利在消失,适龄劳动力从2013年后就再变少了,你能突然之间让劳动力变多嘛?再比如,因为技术进步算法替代岗位,在发达国家导致的直接影响是很多中产阶级开始失业(算法不替代最底层类似服务员端盘子一类的工作),贫富差距在拉大,难道你能让企业不用算法?再比如,很多人都在嘲笑西方国家经济08年后一蹶不振是因为差劲的货币政策啥的,但没意识到因为人口老龄化,失业了以后想要再就业,企业倒闭了以后创业难度越来越大,所以gdp里的投资部分一直起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