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青岛入侵海星」被报道后吸引大量收购商前来收购,现已供不应求?海星威胁解除了吗? 第1页

  

user avatar   cao-zhe-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继小龙虾、五大湖亚洲鲤鱼、沙漠蝗虫、澳大利亚兔子之后,「我们的胃」又双叒叕「赢了」。

然而问题和之前一样,如果这东西靠吃就能轻松控制,它为什么会泛滥成灾?

换句话说,如果这些捕捞量就足以控制它们,直接捞上岸晾干不也一样轻松控制数量?为什么一定要吃呢?

这玩意不是你躺在海边就会有海星源源不断爬到你嘴里的(啊这个场景稍微有点恶心)。

问题就出在,现在的「供不应求」不是说海星总量不够捞了,而是海星捕捞量不够卖了……

而且海星的泛滥,背后是海底生态系统失衡,靠大规模捕捞或许能初步降低海星数量,但这玩意繁殖速度快得吓人,在缺乏天敌且食物充足的情况下,隔半年再到繁殖季又会到处都是海星幼虫。海星可以等,急着放苗的养殖户可没法等啊= =

而随着海星数量的下降,捕捞成本会显著提高,下绝户网带来的兼补问题也是个事。

总而言之,现在说胜利在望还为时过早,靠吃解决生态问题,可能只是一些人一厢情愿的幻想吧。


顺便,我从小在海边长大,海星也捡过好几个,我是真没想到这玩意也能吃……


user avatar   yaket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言


好久没在知乎看到一个【科学板块】问题能两次上热榜了,多棘海盘车威武,赢麻了。


总的来说这个“供不应求”的标题看的让人头大,它可能是无意的,但确实先入为主的描绘出一副人定胜天的乐观姿态,虽然新闻正文里也提及了海中的海星还没捞完,养殖户的损失已经巨大,但在碎片化阅读时代,相当一部分人是不会仔细去看的。


然而事实并不是一句“供不应求”能概括的。供不应求的是“渔民捞上来的海星”,泛滥成灾的是“海星”,这两者并不等同。


几天前我在回答这次海星入侵事件的时候,后半部分大体说过我的看法——吃是不能解决生态失衡问题的:海星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天敌因为过度捕捞而减少,它的食物因为大规模海岸养殖而增多,两者结合,就增加了海星大规模异常爆发的可能性。同样的例子我们在北太平洋海藻森林里见到过(因海獭等天敌被皮毛贸易大量捕杀导致海胆爆发),在浙江的山区也见到过(因缺少捕食者,野猪种群迅速扩增,威胁农田)。



第一个问题:养殖户奋力自救能不能减少当前的海星灾情?


能。那么多人、船、渔具投入,怎么会没有成效呢?这里不得不感慨一下,养殖户为了自救真的是竭尽全力了,相当大一部分海星是潜水员潜到水里捞出来的,诸位可以查一查最近青岛水温有多冷。我windy查了一下红岛现时水温是7℃,这个温度用来洗菜都能冻得骨头疼,潜水员可是全身没入一泡就是大半天。


第二个问题:各地商贩涌到青岛收购海星能不能填补养殖户的损失?

能填补一部分,但不能弥补养殖户的损失,更不存在“改卖海星赚大了”的问题。这其实是个简单的算术题,楼上评论区的 @Marx艾 已经给各位算好了——目前3天捞海星45万斤,5元一斤就是200来万,目前打捞海星的成本大概是3元/斤,那么实际上这3天利润也就90万。

而养殖户的损失初步估计已经破亿。

你当然可以说,这才3天就捞了90万,捞上它300天不就赚回来了。这事得从两个角度去假设——

如果这次海星爆发的规模达到了可以持续高强度打捞300天的程度,那蛤蜊的损失也不可能停在1亿这个数字上,如此多的海星不仅能把海中的蛤蜊吃干抹净,还会直接影响今年的种苗投放,而今年的种苗是要2-3年之后才能见到收益的,这就相当于一次性摧毁了过去2-3年的付出,和未来2-3年的预期。

如果这次海星爆发的规模支撑不住持续高强度打捞300天,那么随着海星密度的下降,打捞成本也自然会上涨……当然,海星收购价也可能会上涨,但它能上涨到什么程度呢?你要知道鲜海参其实丰年收购价也就是个几十块钱的水平(像18年那样因为高温大量死亡,因为减产导致的价格暴涨情况除外),海星的需求能上涨到和蛤蜊这些日常消费海产品相媲美的程度?海星的价格能上涨到海参这种海珍品比肩的程度?我看这两者都做不到吧。

我们退一万步假设:

即便你真的通过超凡的厨艺,无与伦比的宣推能力,甚至创造性的把海星和保健医学壮阳秘方联系起来,让它变成一种畅销的海鲜,那么最终结果大半也是——沿海渔民首先会去捞,等捞到成本和效率下滑到无法和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相媲美时,又全面转向养殖它。


第三个问题:临时性的打捞和收购,能解决海星泛滥的问题吗?


不能。

打捞也好,收购也罢,都绕不开一个尴尬——你不可能把海里的每一只海星都打捞完。一方面是技术上很难做到,另一方面是成本上也很没有必要,成灾的海星如果被打捞萎缩到一定程度,养殖户就没有功夫继续和它纠缠下去了,抓紧恢复生产才是正事。

但海星这东西繁殖效率又足够高,这就又回到了那个死循环——它们的天敌少了,它们的食物多了,只要这两个条件不改变,即便通过临时性打捞把海星种群压制的比较低,它们也总有可能恢复到濒临爆发的程度。

上边这段在我之前的回答里都有,我就不赘述,我们针对新情况——地笼来讨论点新东西。

不管是新闻报道,还是我自己走访,养殖户都反映地笼是有效地,使用地笼的打捞效率比潜水员高。很多网友由此认为,地笼就是对付海星的法宝,有它就万事无忧了。地笼当然是有效的,但地笼之所以被禁用,就是因为它太有效了——地笼就是传说中绝户网的一种形式,大小通吃、只进不出是它的典型特征,对付海星时它是这样,对付其他鱼虾也同样。地笼这样的破坏性捕鱼方式本身就是酿成海洋生态失衡的原因之一,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失衡才导致了海星爆发,临时性的赦免特批使用地笼是为了尽可能的控制当前的灾情,把地笼作为一个长期防海星工具显然是不可能的,或者说,如果再长期使用地笼,恐怕只会导致海洋生态愈演愈烈,异常的生物爆发愈来愈汹涌。

临时性打捞也好,进行常规的年度监测把海星爆发控制在萌芽源头阶段也罢,其实都是治标的办法。灾情突发,治标很有必要,但要避免海星再次卷土重来,还得多从治本上想想办法。


第四个问题:今年菲律宾蛤仔会不会涨价?

可预见的涨价是必然的,但应该不会涨的特别离谱。

菲律宾蛤仔一直以来价格相对低廉,这主要归功于它庞大的产量,我在之前的回答里提到过,菲律宾蛤仔是我国养殖量最大的海产单一物种(即便统一都按照鲜重统计,也只低于日本真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这一个物种),年产量达到300万吨。

而胶州湾的菲律宾蛤仔产量大概有多少呢?巅峰的时候达到40万吨,近些年来因为水域被其他工程占用、海洋承载力到达极限等原因有所下滑,但也始终维持在30万吨左右。

也就是说,青岛一个小小胶州湾,产出了全国1/10的菲律宾蛤仔。

你就想想青岛人是有多爱这小东西吧……

这其实也很正常,每个水产养殖地区都有自己的支柱,广东顺德是鳗鲡,福建宁德是大黄花,江苏赣榆是紫菜,山东日照是贻贝,对青岛来说,这条大腿就是菲律宾蛤仔。

如果灾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肯定会对青岛、山东周边甚至全国市场都带来波动。

但另一方面,贝类生产遭到自然或非自然灾害大规模减产的事,在中国并不是第一次发生。我之前回答里提到过06/07年青岛地区也遭受过海星洗掠,其中07年那次受灾的也是菲律宾蛤仔主产区。更有甚者,2000年我国还发生过一次规模更大的菲律宾蛤仔减产,当年北黄海水域(从辽宁庄河栗子房一直蔓延到丹东,甚至波及朝鲜)的菲律宾蛤仔因爆发帕金虫(P .atlanticus)流行病害减产。这些灾害过后,菲律宾蛤仔价格有所上涨,但并没有达到咂舌的程度。一方面的原因是菲律宾蛤仔养殖区域比较广泛,青岛的遭灾涨价,自然有供应商从山东或辽宁贩运;另一方面,这种小蛤蜊一直就处于相对亲民的价位,一旦价格波动超出了消费者的预期,最直接的反应也是消费者用脚投票暂时减少消费,涨上天是不太可能的。

这事还真就在青岛发生过,似乎就是2000年那次。当时市面上菲律宾蛤仔忽然很紧俏,没几天就出现了大量贩卖油蛤(波纹横帘蛤Paphia undulata)的商贩,可惜的是这种外地蛤还是没能征服青岛人的味蕾,等菲律宾蛤仔供应恢复之后,就迅速消失的无影无踪……

所以说,海星泛滥受灾,对消费者来说只是委屈一下五脏庙,最惨的还是养殖户们。


PS:不要再刷“派大星”了啊,这名号已经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在读博士生张睿妍新命名的一种背板海星占了,这种生活在北太平洋海山的背板海星Astrolirus patricki喜欢和深海海绵共生,更符合派大星的“人设“……



user avatar   maomaobear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食物链顶端地位不容置疑。


user avatar   NLSZ-an-hao-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是海鲜的二向箔。

一个好吃的物种入侵中国,是一种朝着二维世界的跌落过程。

随着入侵的程度提高,在菜谱上的二维形象越来越鲜美。人们只会形容它跃然纸上,事实上它将会在菜谱上被困到绝种。

这个自取灭亡的过程给我的感觉,像是它用蠢萌的小爪子,从海底的三维世界一步一步爬向菜谱的二维世界。

海星宝宝若有意识将会是多么的惨痛。

“我这是在哪?”

“这海怎么这么浅?”

“龙虾哥你怎么也来了?”

“这本书上的海星怎么这么像我。”

“哎不是,你们说的加工费是什么意思?”

“你给我解释清楚,我旁边为什么有烤腰子?”

“这叫物种入侵,见过嘛弟弟,你们一个个都笑嘛?”

“哎!有话好好说,拿筷子就没劲啦!把筷子给我撂下!”

“哥,我不好吃。你不能冲着给生蚝报仇就给我肚子里塞蒜蓉吧。”

“我来之前听说你们渔民的网眼儿不大啊,怎么这个地笼网跟血滴子似的?”

“不是,谁跟你说吃我能壮阳的,就因为我剁了一根儿能长回来?还讲不讲理了?”

“不能因为我晒干了长得像陈皮就说拿我泡水喝祛火吧,你们人类能讲点科学吗求你们了。”


海星就这样入侵了一个不属于他的世界,被困在了菜谱里。

何时才能出去呢?

如果不能及时把自己进化的难吃,那就只能等那个二维平面上出现“售罄”俩字吧。

不然吃出习惯吃出文化吃出菜系,养殖业一大热,海星就会被困在二维世界里永世不得轮回。


user avatar   su-yang-soyou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海星含有轻微毒性,尽量不要多吃。

另外,海星捕捞成本可高达3元/斤,卖3~5元其实挣不了多少钱,比起蛤蜊/蚬子/花甲的损失不值一提。

而且,海星哪有蛤蜊好吃,蛤蜊肉质那么嫩滑……

总结:亏大发了


user avatar   zhang-qi-ling-24-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有圈子的地方就有乐子。

年少的我以为我不会追星,不会相信了解星座,不会在一个满是不确定的地方找确定。

事实证明,青春期以后的我叛逆了过去的自己(好耶~)把这些个都试了一遍。

圈子再烂也有乐子(也不是很烂hh)

下一次想试试在猪圈里打滚(无端联想)


user avatar   qing-kong-27-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知道“太阳附近没有氧气”,“人是怎么死的”还用说么,不考虑太阳,人也会窒息而死呀。

NASA研究认为,暴露在太空中的人约能存活90秒,最初9~11秒里可以保持清醒,在30秒内获救基本不会受到永久伤害。主要死因是减压导致的缺氧损伤,而不会“身体爆裂”或“血液沸腾”或“冻死”。

  • 人体不会因为这点压力差而爆裂,不过要是试图憋气,肺可能被气体充爆而致命。
  • 血管里的血液仍然受到身体给予的压力,不会沸腾。
  • 体表的水(如唾液、眼泪、汗)低压沸腾不会造成实际伤害。
  • 人的身体在太空中散热其实非常缓慢,如果有加压充气的宇航服保护,还需要安装散热系统来避免中暑。

如果你将人送到水星轨道附近、套着宇航服扔出舱外,在呼吸有保障的情况下,现有宇航服的散热系统无法抵抗那里强烈的太阳辐射,人会因体温过高、多项生理功能障碍而热死。如果距离太阳更近一些,宇航服和人体会在高温下熔化、沸腾、汽化、分解。即使不考虑维持人的呼吸所需的氧气,人体也不会在太阳“附近”持续存在。

如果你将这个倒霉的人放在距离太阳有够近的地方,在失压杀死他之前,他就被太阳烤得外焦里柴了。


user avatar   xu-xiao-tian-1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知道“太阳附近没有氧气”,“人是怎么死的”还用说么,不考虑太阳,人也会窒息而死呀。

NASA研究认为,暴露在太空中的人约能存活90秒,最初9~11秒里可以保持清醒,在30秒内获救基本不会受到永久伤害。主要死因是减压导致的缺氧损伤,而不会“身体爆裂”或“血液沸腾”或“冻死”。

  • 人体不会因为这点压力差而爆裂,不过要是试图憋气,肺可能被气体充爆而致命。
  • 血管里的血液仍然受到身体给予的压力,不会沸腾。
  • 体表的水(如唾液、眼泪、汗)低压沸腾不会造成实际伤害。
  • 人的身体在太空中散热其实非常缓慢,如果有加压充气的宇航服保护,还需要安装散热系统来避免中暑。

如果你将人送到水星轨道附近、套着宇航服扔出舱外,在呼吸有保障的情况下,现有宇航服的散热系统无法抵抗那里强烈的太阳辐射,人会因体温过高、多项生理功能障碍而热死。如果距离太阳更近一些,宇航服和人体会在高温下熔化、沸腾、汽化、分解。即使不考虑维持人的呼吸所需的氧气,人体也不会在太阳“附近”持续存在。

如果你将这个倒霉的人放在距离太阳有够近的地方,在失压杀死他之前,他就被太阳烤得外焦里柴了。


user avatar   wu-xin-wei-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知道“太阳附近没有氧气”,“人是怎么死的”还用说么,不考虑太阳,人也会窒息而死呀。

NASA研究认为,暴露在太空中的人约能存活90秒,最初9~11秒里可以保持清醒,在30秒内获救基本不会受到永久伤害。主要死因是减压导致的缺氧损伤,而不会“身体爆裂”或“血液沸腾”或“冻死”。

  • 人体不会因为这点压力差而爆裂,不过要是试图憋气,肺可能被气体充爆而致命。
  • 血管里的血液仍然受到身体给予的压力,不会沸腾。
  • 体表的水(如唾液、眼泪、汗)低压沸腾不会造成实际伤害。
  • 人的身体在太空中散热其实非常缓慢,如果有加压充气的宇航服保护,还需要安装散热系统来避免中暑。

如果你将人送到水星轨道附近、套着宇航服扔出舱外,在呼吸有保障的情况下,现有宇航服的散热系统无法抵抗那里强烈的太阳辐射,人会因体温过高、多项生理功能障碍而热死。如果距离太阳更近一些,宇航服和人体会在高温下熔化、沸腾、汽化、分解。即使不考虑维持人的呼吸所需的氧气,人体也不会在太阳“附近”持续存在。

如果你将这个倒霉的人放在距离太阳有够近的地方,在失压杀死他之前,他就被太阳烤得外焦里柴了。


user avatar   sishibat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哦?毛熊和鹰酱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愿望要成真了?

加油。




  

相关话题

  相对于狗出现4万年,有300多个性状各异的品种。那么智人演化了20万年,是否有品种(种族)间智力差异? 
  石灰岩中的石灰从哪里来? 
  一个身长 3 米的类人形智慧生物可以存在吗? 
  生育多少个子女才能保证自己的所有染色体“几乎”都传递给下一代? 
  从生物学角度出发,那孙悟空变成蜜蜂时是不是嘴变成蜜蜂的肛门呢? 
  假如病毒消失了会怎么样? 
  这是浙科高中必修一教材,蛇菊苷到底是天然还是非天然的? 
  以负熵为食的都是生物(生命)吗? 
  如何看待过去十年间全球 14% 的珊瑚礁遭到破坏?人类可以做些什么保护海洋环境? 
  三文鱼刺身真如传闻所说那样,寄生虫很多,最好别吃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中国台湾百余名年轻人为免费吃寿司改名“鲑鱼”?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 安好心 ?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