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都在一心「搞钱」? 第1页

        

user avatar   lang-ye-bang-shou-jiang-zuo-mei-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但凡,

你带女朋友去商城逛衣服,女票看到喜欢的衣服却没钱给她买,她懂事地说太贵了没必要,你却在下楼的转角看到一个人穿着店里那件衣服的女孩,于是慌张地转移女朋友的视线,

你就不会这么问;

但凡,

你下雨天小心翼翼骑电车,刚庆幸自己没有被淋湿,路边飞驰过一辆车溅你一身水,

你就不会这么问;

但凡,

你看到身边家里有钱的同事,买了房买了车,悠然自得和你摸鱼侃大山,而你算了下工资,还得10年才交的起首付,

你就不会这么问;

但凡,

你看到家里本来快到退休年龄的老头老太太,没有五险一金,还在摸爬滚打辛苦赚钱,而你自己工资交完五险一金都不剩多少,

你就不会这么问;


你说平平淡淡才是真,

我说没钱,寸步难行;

你说孑然一身挺好,不用在意别人的看法,

我说我不在意可以,但我想我的家人活的有尊严。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租过房子吗?

一堆广告,看着挺好的房子,价格合适,地点合适,价格公道,留着电话,注明是个人。

赶紧打电话过去,一问:中介登的广告。房子已经没了。想租的话,还有别的,过来看吧!

看房子过程中,稍微能多转个身的,加1000;能多放张办公桌的,加1000。

看好房子了,押一付三,半个月租金作为中介费,然后收视费、卫生费、三个月的水费、取暖费。两个月工资没了。

一年到了,该搬家了,卫生费、扣半个月押金。

然后重复前面看房子的过程。

然后一看房价,一年的工资还不够房价上涨的部分。


不搞钱,行吗?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社会上其他因素对年轻人奋斗刺激作用越来越弱。

以前有很多因素会刺激当时年轻人奋斗:理想、爱情、家庭,当然还有最重要2点:建设社会主义+自己先富将来带动后富。

现在大家适药性越来越强,别的大饼都画不动了,只剩下钱。

当未来最后钱也无效的时候,就是日本废宅。


user avatar   wen-yi-fei-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这届年轻人确实爱「搞钱」。

曾今被认为是月光族的 90 后,事实证明超过七成以上都有存款。近一半的 90 后中高端人才有 5-50万的积蓄。如何省钱攒钱、如何让钱生钱是 90 后的关注点。2020 年起基金投资成为热潮,据 Wind 数据显示,新基民中 90 后占比超过了一半以上,基金「晋升」为年轻人的社交话题之一。


图源:DT 财经

我们把目光投向更年轻的 95 后、00 后。最新的一份《2021 当代年轻人兴趣爱好大调查》发现,相较于 90 后,95后、00后的兴趣爱好广泛。其中 95 后爱玩剧本杀、潮玩、也爱理财。

这份调查洞察到年轻人的兴趣爱好趋向「实用化」,理财这类生活实用技能,成为了年轻人愿意投入时间、投入爱好的兴趣。

在理财观念上也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一份关于 00 后财富观念的调研报显示,00 后的「财商」意识强,理财意识觉醒早,他们的理财方式上也有自己的独特定义,限量版球鞋、盲盒、汉服、潮流游戏等等,既是爱好也是投资。

为什么年轻人爱「搞钱」呢?


主观层面上,如前文所述,年轻人财商意识觉醒早,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提供了更优渥的环境,人们从一心只想「存钱」的意识,逐步转变到「又花又赚」、「钱生钱」的理念上。波士顿调查显示,我国储蓄存款已由早期的 70% 下降到 50% 左右,银行理财、股票、公募基金等资产比例逐渐增加。此外,理财成为了年轻人的一种新型社交方式,对基金、币圈、炒鞋客的高声阔谈,成为了 social。

客观层面上,年轻人肩上的压力大,面临着职场、养老、房价、大城市生活成本等多重的压力,安全感低。职场上「卷文化」盛行,后浪担忧 35 岁失业的风险;养老方面,年轻人既要承担自身退休养老的问题,又要面临父母、岳父母养老的责任。购房上,不少 90 后希望早日买房「上车」,首付款和房贷的压力像座山。大城市生活上,上海、北京、深圳作为一线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之而来是更高的生活成本,想要维系体面的生活方式和光鲜的外表,需要承担起相应的「代价」。

如何拥有更多的财产,这意味着对现状和未来有多少的掌控。「搞钱」是门学问,更是现在年轻人追寻的安全感。

理性投资理财,不做年轻的韭菜


投资理财可以是年轻人安全感的来源,也是年轻人交智商税的一大利器。通过贩卖焦虑,忽悠高收益回报,收割一批又一批的年轻韭菜,如何教你一年内收入百万、股权私下交易等等,这些听上去就不靠谱的理财,一茬又一茬的年轻人跳入火坑。近年来,更是涌现出炒高端投资品,炒鞋、炒游戏卡、炒潮牌等等。

小白以为是把手中的筹码博弈到最大值,结果俨然变成了「博傻」,高端投资的内核是泡沫型炒作。古往今来,泡沫型炒作著名的有荷兰的郁金香泡沫、英国的南海泡沫、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当时的人们在炒的东西,和现在的「瞎炒」如出一辙。

我一直秉持这样的观点,可怕的并不是高风险,而是不自知——对自身认知的不自知,对经济泡沫的不自知。投资是打信息差,然而很多时候,小白刚踏入半只脚趾,便以为翻越了高山,对自身过于自信,导致蒙蔽了双眼,包装成糖衣的泡沫袭来,以为能赚盆满钵满,实则血本无归。

首先,我们得客观理性的认识自己,理性理财,认识到投资能接受的亏损程度,投资偏好类型,个人属于投资稳健、还是风险厌恶、高风险接受者,便于更好地进行投资。

其次,年轻人坚持赚「活钱、稳钱、长钱」,就会有丰厚的回报。活钱是保障基础生活,房租、每月的生活必需品花销等等。稳钱是稳定地赚钱,工资可以算是稳定赚钱的方式,同时稳健的理财投资方式也是其一。长钱是指未来的资源配置投资。

鉴于这三种贴合年轻人的需求,我以平安口袋银行app体验为例:

平安口袋银行app提供金融+生活一站式服务,同时有智能AI客服陪伴年轻人理财成长,做贴心的投资助手。在首次登陆中,平安口袋银行弹出了抖音支付的小弹窗,让我有些小意外。结合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使用抖音支付,从这个细节可见平安对年轻人、对新事物的敏锐度。整体使用中,明显地感受到 App平衡了「产品推荐」和「用户需求」,Tab 界面分为「首页」、「信用卡」、「金融」、「积分商城」和「我的」。金融界面功能区一目了然,按照产品划分了投资理财、基金、贷款、保险等业务。积分商城活动接地气,贴合用户使用场景和范围,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次,我着重体验了金融界面。

其中现金管理类产品「天天成长2号」 表现抢眼,击中了年轻人盘活「活钱」的痒点。现金管理类产品是指现金管理工具的理财产品,使用感受就像现金,但同时具有收益,「既赚又花」是其特点。相比活期存款而言,现金管理类产品在收益率和便利性上有很大的优势。

天天成长 2 号满足了零钱理财的需求——转账、买理财产品、ATM取款、微信支付宝第三方付款等等,系统自动赎回;

其次,7*24小时可快赎实时到账,单个自然日累计限额 50 万;

第三点,门槛低,0.01 元起购,0.01 元追加,T+1 计算收益。该产品切中了年轻人零钱理财的痒点问题,用户基数广、受欢迎程度高,是近期理财热卖周榜的 Top1。


第二个问题是,年轻人如何「稳定」地赚钱?

年轻人手上有一笔闲钱,短期内想要投资理财,平安的「月月成长」适合这类的需求。「月月理财」顾名思义,投资周期 28 天,到期后可自动滚投,期限短,流通灵活度高。稳健方面体现在80% 以上投资在标准化债券固收类资产,而且信用评级高,严格把控风险,稳健追求低波动的收益。流动性方面强,能有效盘活资源,让钱生钱。


平安口袋另一款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新启航」,给予年轻人「稳稳的幸福」。新启航系列有 3-18个月不同投资期限。成立以来每三个月的年化收益率是 4.19%,每半年是 4.35%。

新启航是平安银行主打投资理财榜前三,团队管理总规模超 1500 亿,并获多项理财产品大奖。作为明星产品,如何给投资者「稳稳的幸福」?它有两大策略优势和亮点,第一是固收中可投资不超过 49%的优质非标或其他债权资产,力争获得更高的票息收益,增强收益降低风险波动,持有时间越长,净值相对越高。第二点,该产品谨慎选择参与高胜率债券交易,精选AAA中高评级债券,严控信用风险。策略稳健。并且门槛低,1元起购,完成线上一键风测即可购买

平安口袋银行 App 不仅有高质量的理财产品,同时还整合了投资理财信息,对理财新手友善度高。另外,当你对某个产品停留页面长,被系统认为感兴趣时,会主动跟随咨询机器人 icon,做到尽量不打扰用户的同时,能够随时快速响应客户的问题。

说了这么多,年轻一心爱搞钱,并非是坏事。即便肩负着压力,年轻人仍然愿意努力,为更好的生活前行。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清生活真相,依然热爱生活。千万别在搞钱的道路上,被泡沫型投资蒙蔽了双眼,对自身的盲目自信,让自己成为了「新鲜的」韭菜。而是要充分了解投资偏好,选择适合自身的理财方式和健康的理财观念,避免在理财上被割韭菜、走弯路。

最重要的是:要记住「搞钱」的初心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注1: 业绩基准及过往业绩不代表产品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不构成平安理财对该产品的承诺,请谨慎投资。


user avatar   camillej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对「搞钱」抱有期待和热情的话,钱不会让你失望。

而如果你胆敢对“恋爱”、“结婚”、“生活”抱有期待的话,失望的可能性很高。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他们搞不到大钱,也不知道怎么搞钱。

只能碎碎念的把【搞钱】两个字放到嘴头上不断说,来进行心理暗示。

类似干了很多亏心事儿的人,最喜欢在朋友圈秀自己慈善或者去上香了。

1,幼稚功利主义是不懂博弈、分不清楚钱以外的财富的。在消费主义以及各种攀比焦虑的调教下,他们有大量的精力用于解决当前的开支,以及娱乐对冲压力和焦虑,不会有实质成长。因此在长期看来,这些人的35岁甚至40岁的心态和能力,与18岁时区别不大。

2,构筑个人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很累很漫长,不如在微信群插科打诨吹牛,以及当前可以看到的短期收入,那么香甜可口,因此被有意或无意的淡忘了。

3,由于2,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人们搞钱的办法只有【投机】,2020年最赚钱的新媒体是教大家理财投资的新媒体,投机者们在持续投机中,会慢慢染上赌瘾,早晚被清空出局。

4,当前社会能够对冲稳定家庭、长期增值这种安全感的东西太多,各种奶头乐提供大量密集的正负反馈,形成类似毒瘾的上瘾机制,在这种情况下,上瘾者只关心能够维持生命的钱,而对于长期的可持续增值的其他财富视而不见。

一些人的悲哀在于,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必胜之道,嗤之以鼻;而宁愿用青春和时间,去拥抱极小概率幸存者偏差的赌博。

巨大婴儿年龄的上限,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高,最终持续终身。


user avatar   he-da-wei-79-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知名的公知教授,你去翻他们的简历,到了该入党的年龄,马上就入了党;到了该评职称的年龄,职称也能马上到手;唱赞歌捞资历的时刻到了,他们比谁都唱的好演得好。人生的每一步几乎都没有踏空过,履历简直完美到极点!现在他们说“年轻人,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在精神上有所追求,多读哈耶克,呵呵.....”

有些谎言杀人不见血,有些言语足以诛心!明明自己揣着私心,却要他人追求“恢弘的人生叙事”!明明自己比谁都会“卷”,却偏偏信誓旦旦讲“躺平”!

瑞典环保少女刚出道的时候,那个叫薛涌的学者大加赞美,西方的年轻人如何如何,中国的年轻人又如何如何!我当时在他微博回了一句,“那你让你儿子不要读书了,也可以多参与街头运动,给国内青少年做个示范嘛!”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根本不成比而且越来越离谱。


在上海,985本科一毕业就工作,干到30岁的年轻人,一年到手20万。

在长沙,985本科一毕业就工作,干到30岁,一年到手10万。

在南京,985本科一毕业就工作,干到30岁,一年到手15万。

以上三种,在同龄人里面都属于人上人,佼佼者。



在全国任何二线及以上城市,5年前拥有一套80平以上的房子,这五年年均收入就超过的这位青年才俊了。

去年这个时候,任何人,以10万以上成本加一倍杠杆,买入特斯拉股票,这一年你的收入就超过这位青年才俊了。

去年这个时候,以10万元买入比特币,到现在,一年的收入就已经就已经够这位青年才俊赚10年了。

去年去B站,抖音,微博……(除知乎以外任何主流平台),拥有个10W+粉,每个月就光接广告商的钱,就已经超过这位青年才俊了。

然后上海长沙南京的朋友们,你们就告诉我吧,这收入水平,如果在当地没房没车,还想谈恋爱,谈完恋爱还想生孩子养孩子,没有父母帮衬。2020年能过什么生活?


再重申一下,这三个例子属于劳动者里的人上人。一般劳动者过的什么日子请自行想象



从08年开始,劳动在我国从经济层面上就已经性价比非常低了。

泡沫开始以后,金融市场的诱惑对年轻人太大了。

而且现在太多PDD、知乎、字节跳动等创业10年不赚钱,然后公司上市,或者被人几十亿收购拿钱走人,太多一夜暴富的神话。

而且现在资方钱太多,恶意竞争打击竞争对手。随便找个小V动不动报价几万,对年轻人的诱惑太大了。

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是能搞到金融资产的(股票)的互联网公司。要么就是去做自媒体,在B站知乎抖音小红书微博当大V。连个破知乎小v接个广告都有几千,辛辛苦苦工作不如去网上吹牛逼吸粉


西方国家(除美国)正常公司,大约35-45%的毛利润应该用于支付员工工资是比较合理的。中国具体多少我不清楚。各位可以结合自己和同事的工资和公司的效益做个比例。

劳动力成本巨低廉,那么劳动的意义在哪。

00-08年,上班认认真真干个十年,能买房买车,平时能存钱,不浪费也花不完,不用靠父母,能养孩子。那时候有人整天琢磨着创业炒股投资炒房搞金融么?

现在不论怎么努力工作也得不到体面的生活,只有获得资产性收入才能翻身,就是现在的现实。所谓什么阿里巴巴腾讯字节的人上人,也是获得了资产性收入(公司股票)才能到知乎来吹个财务自由。完全靠劳动,不论做到什么地步,都得不到在这个社会上体面的收入。

你应该思考这现象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如果我没记错,是从08年左右开始的,然后14年之后人人都开始这样。


因为正常劳动根本得不到维持正常体面生活的收入,所以就必须要想劳动之外的事情啊。

要跟08年以前那样,谁不想舒舒服服过日子,整天想点有的没的闲的么

想搞钱说明还有追求,这届年轻人还有希望。


user avatar   withnag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打车到清华,车上聊某人前几年就买房了,真是人生赢家。
出租车大爷默默听了很久说:我家拆迁分了几套房子,但我就是一开车的,你们才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果你们清华北大毕业,人生目标就是在北京买套房,而不是思考这个国家的未来,那这个国家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批评年轻人一心搞钱,其实和这个段子的思路是一样的:

年轻人就应该去考虑国家的未来,为了更崇高的目标而奋斗。


这话本来是没错的,但错在没有考虑到年轻人这样做的原因,只是一味苛责结果。

如果年轻人能买得起房,他们还会以买房为人生目标吗?

正是因为买不起房,年轻人才不得不天天考虑买房的问题呀!

漂在自己奋斗多年的城市里,却无立锥之地,让年轻人怎么去考虑国家的未来?

或者说,这样的必须搞钱、不搞不行的现状,才是值得担忧的未来呀!

清华北大的学生,是大众心目中的天之骄子。

他们是知识界的一个缩影,但却并没有切身感受到知识的作用。

知识无用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如果知识没有用了,那什么真正有用?

知识本应处于的空位,被什么填补了?

我们都知道“知识就是力量”,但却有意无意忽略了:

知识必须和实力结合在一起,才具有变革的力量。

这个实力,可以是财富,可以是权力,可以是名声。


但却有很多人告诉我们,财富是不好的,切记鸟为食死;

权力是不好的,勿忘登高跌重;

名声是不好的,小心身败名裂。

可是如果不追求这些,年轻人还能追求什么呢?

躺平等死吗?

然而等死,也得先赚够等死的钱啊,那就只能搞钱了。

社会上有些谆谆教导的背后,暗藏着“存天理,灭人欲”的内核。

阉割掉年轻人的欲望,又指责年轻人不为“天理”奋斗,这不是又当又立吗?

什么时候我们能正视“人欲”,并为人们实现自己的欲望创造出相应的环境,

那时的年轻人,就一定不会只满足于搞钱了。


user avatar   an-dong-ni-17-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年轻人一直想着钱,而是这社会逼着年轻人搞钱。

何为「搞钱」?

刚毕业的大学生,出来工作,除了呼吸不要钱什么都要钱:出门地铁、早中晚饭、日常起居、就连上个大号、按一下冲水都是钱,房租更不用说,就算生个病也是不小的开销,生病都怕了,搞钱是必不可少的。

年轻人搞钱,最基本的是自己「生理的需要」


为何「搞钱」?

钱难赚,屎难吃。一个月的工资就那么多,除了特殊技术岗职业和少数高薪职业,月薪没过万的年轻人数不胜数。

每天为了「生理的需要」就得花费无数的钱,那么除了吃饱喝足,好的保障自己租房的租金,自己工作的进步,还要考虑到日后住房的保障,至少要有个新家庭,有归属感,万一遇到突发情况能够有相应的财产来弥补。

甚至慢慢到了30岁,家庭的支出、孩子的教育、双方父母的赡养等等都是一大笔支出。

年轻人搞钱,是为了「安全和归属的需求」


怎么「搞钱」?

各种加班各种副业,除了你是家境夯实的太子爷,基本上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副业、甚至两份工作都在做。

苦吗?累吗?

这不废话吗?但是这就是生活啊,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不是前辈们能够体会到的,所以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年轻人老是心里想着「搞钱」,我也想休息一下,但是大家都在跑,我不跑我就输了。

年轻人也想要有「认可和尊重」,所以搞钱也很好啊,不要嘲讽年轻人了,年轻人太不容易了。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

想去的地方很远,

想要的东西很贵,

喜欢的人很优秀,

不搞钱,

这些你都很难得到。




        

相关话题

  加拿大留学生在本地找工作有多难? 
  海尔净水器怎么样,哪一款家用净水机性价比高? 
  《原神》世界等级卡在多少级合适? 
  为什么会有人想自杀呢? 
  各大电商平台的会员这么贵,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买?真的能拿到实惠吗? 
  如果你遇见了外星人,你会问他一个什么问题? 
  26岁的男生戴2000左右的手表很丢人吗? 
  有哪些常被认为是违法的其实是合法的事? 
  3 月 19 日美股四连涨,中概股大涨,滴滴出行涨逾 60%,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有哪个瞬间你不想在宿舍住了?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