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上看到有句话:除了央行行长,其他人都相信通胀要来了。
在一众分析师说超级周期来了,大通胀来了的时候,fed还在说预期1-2年内达不到预设的2%平均通胀目标,而与此同时5年期的通胀预期却已经达到2.36了。
fed在1月会议上重点强调了要区分短期由供应短缺所引起的一过性通胀,和由长期需求曲线扩张引起的良性通胀之间的区别。央行希望要的自然是后者。目前的供应型通胀,其独特之处在于短端极强,超过了长端的预期值。这是一种来自供应端的冲击,与正常经济扩张周期由需求曲线扩张所驱动的逻辑截然不同,正因如此,目前的通胀预期值与正常经济扩张的通胀预期值所形成的价差结构是完全相悖的,这也很好地说明了为什么短端通胀预期如此强劲,而短端名义利率依旧趴在近零的0.1x,没有跟随预期抬升的原因。
供应型通胀的逻辑本质上是一个由疫情后复工复产时间差产生的错配:财政的强刺激使居民端、需求端恢复了,而供应端和生产端却由于疫情依然处于受阻后re-open,缓慢恢复的过程,进而导致的供不应求。
不论卖方分析师怎么唱大周期,fed的表态里很明确地将这种资产价格快速上升的行情定性为一过性的通胀。他们还在担心长期通胀无法起来,没有太多对长期乐观的表态。疫情过去了世界并没有凭空多出需求,总需求没有增量,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收入分配还是疫情前的体系,通胀相关的关键性资产还是那个博弈关系,看不到可以转移价格重心的供需关系逻辑改变,何来持续性的通胀?2008年高盛在石油150临近崩盘前的时候讲过石油要到200,现在有后浪往100唱多了,问题是他们为什么不说美国页岩油活跃油井的成本是40美元甚至以下?讲电动车产业和工业金属的故事,问题是全世界的铜和铝的供应大量靠的是回收金属,金属价格长期远月升水,讲个故事就能灭掉库存,推动价差结构吗?
商品价格的暴涨暴跌都只可能是反映出经济运行中某些短期不协调的因素或环节。疫情期间的负油价合约难道说明世界将彻底抛弃石油吗?显然不能。那现在的大宗涨价能反映出未来巨量的需求增量将持续扩张,构成通胀新周期吗?21世纪初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背后是中国加入wto后由产业链转移所释放的需求总量持续增加,为世界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量,才催生了上一个大宗商品周期。现在如果说又要有新周期了,增量在哪里?靠电动车及相关产业就够了吗?
央行们看到的是经济的结构无法产生长期的通胀,短期波动他们不care。卖方分析师则是把暂时的供应受阻当超级周期的故事讲,依我看,这只是人性无数次的重复罢了。
以上仅代表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