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了呀,上面一位匿名用户已经发出图了,不仅在印钱,81年末就开始发国债了。
不过不知道题主问的下岗潮是哪个阶段,整个90年代先通胀后紧缩,下岗潮分布在整个90年代,但大的规模集中在两端。
前一次的滞胀是由于80年代的发债,埋下了超发货币滞胀的伏笔。又因为价格双轨制和市场化实际上推动了官倒的出现,现在的某信和某大前身就是官倒。结果这么一推动导致社会上物价上涨,上面被忽悠搞了价格闯关,直接引爆了88年的滞胀危机。
这一次具体来说就是社会失业大增,国企开始下岗潮,物价翻倍一样的飞涨,通胀率上百。进而出现生产萎缩,又必须要积极财政刺激,又造成物价上涨,形成恶性循环。出现传说中的三大赤字,就是财政赤字,金融赤字,外汇赤字,结果只能进一步发债发钱。
这次危机怎么处理的?1992年某位经济专家被委以重任,以副总身份解决危机。方法就是做空,1992年到94年同时出现了几件事。
首先是票证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被取消,粮食购销同价,与市场接轨。同时改革了税收制度,搞了分税制。
其次是开放了三大市场,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之后就是开放外汇市场,进一步吸纳外资,同时内需下降又开始依靠转变模式依靠外需。通过不断刺激并吸纳过剩货币,M2增速也跟着下降。
最后就是加强三提五统,进一步从农村提取剩余弥补城市经济硬着陆危机。
这就使我国的货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具备市场化功能,并把大量社会过剩货币吸纳到虚拟金融市场。1994年开始危机回落,恢复平稳。外资进入和下岗潮刺激了东南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三驾马车成为拉动GDP秘籍,加入WTO也成为当务之急。
一个弊端就是因为大量资本被吸纳入金融市场,结果90年代的股市热房市热。首先就是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还有就是各种股灾,催升了不少股市相关电视剧,现在印象最深的就是濮存昕演的,想不起来叫啥了。
另一个弊端就是再次过分榨取农村剩余,使80年代的农村和乡镇企业繁荣结束,农村开始衰败,三农问题凸显,农村劳动力流出进入城市变成农民工。
最后一个弊端是债务扩大,这就真没办法了,毕竟内需下降,资本都去了金融市场,国家得加紧发债了。
第二次大规模下岗潮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导致,直接使外需外资下降。国内出现生产过剩导致的紧缩危机,国企又来了一次大规模下岗潮。
这次下岗潮随之而来的是国企改制,核心就是政企分离。比如所谓的五大电企和两大电网就是这一时期由供电局改制出现,还有就是各地的矿务局,也都改制成各种资源企业。
本质就是财政甩包袱,原来都是政府机关下属,政府兜底,工人都是政府铁饭碗编制。改制后都成了明面上的合同工,福利待遇都跟着企业利润走。
这一期下岗工人流到社会也跟着市场化改造,或者流到东南沿海去打工,以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被外资和社会资本抄底,一大批知名品牌消失了。
这个时候面对的可不是通胀而是紧缩,除了国企改制接着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比如如今知名经济学家林某直接向高层提议搞罗斯福式的财政刺激政策。
接下来就是1998年开启了国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一手增发国债,一手增发货币,客观造成社会上通货膨胀,房地产泡沫再次出现。比如著名的4万亿,最大比例投资到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2002年推动银行市场化改造,放开贷款,使银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且同步加入WTO,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并轨。此时另一利好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资本流出美国到新兴市场,外加美国陷入阿富汗战场转移了注意力。国内外资外需膨胀,给双增发提供了余地。
额外说一点就是这一次因为有地方释放产能,以及农村无可再拿了。此时上面也开始重视农村问题,也就出现02年的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的说法,和05年的新农村建设。
所以题主如果问的是第二次危机导致的下岗潮,确实是印钱解决危机。第一次危机本来就是滞胀,就是印钱直接引爆的,再印钱也只是政府短暂缓解危机,并没有真正解决危机,所以才会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