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有人说要少发朋友圈? 第1页

     

user avatar   fu-lan-ke-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你未来会加一个什么样的微信好友。

当你好友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分组设置就能解决问题的了。

总会有漏网之鱼,这时候当你想要发一个朋友圈,但不想让某些群体的人看到的时候,你就会绞尽脑汁,去想到底还有谁是不在某些分组里的呢?

所以,还是别发了吧,有些东西你不发,也不损失什么,发了却会凭空多很多麻烦。

而这个麻烦,你永远都不知道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找你。

当然,这种情况可以有两个解决方案,第一就是谨慎加微信好友,或者只对绝对熟悉或你认为绝对安全的人开放朋友圈权限。第二就是搞多个微信号,只在朋友少且熟悉的那个微信号里发朋友圈。

至于设置几天可见这种功能,基本上还是为了防止无聊的人在你朋友圈考古。

这事儿其实在QQ上早就发生过了。

当年就经常有人在我六七年前的QQ空间的文章或状态下写一个评论,问一堆为什么,再看看又不是多熟悉的人,然后我马上就把那个人给删了。


user avatar   tdream-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年疫情期间饭馆儿都封闭了,我在家躺尸,和我闺蜜聊天聊到好吃的,随手发了一条纯文字的朋友圈 “我想吃火锅啦”,然后就放下手机干别的事情了。

然后过了一段时间打开微信弹出来的未读里面,除了一些点赞的消息,夹杂着一条评论把我给惊呆了,,,我一亲戚给我来了一句:“疫情都那么严重了,你脑子里竟然还想着吃火锅?不能理解一下抗疫人员的辛苦吗???”是的,他连用了n个问号。

我我我当时???

我直接就是地铁 老爷爷 看手机 那个表情了。我把这句话读了三四遍,非常非常难过也很生气。我简简单单的一个正常的 合法的 不花你钱的欲望而已,他给我来这么一句??语气还那么冲。

我以为这件事就结束了。过了两三天我妈出去采购,买了点冷冻的鱼豆腐甜不辣丸子那些吃麻辣烫的东西,还有火锅底料,还有羊肉卷白菜蘑菇一类的,我们自己在家吃火锅。吃着吃着我妈随口说起来,我那亲戚那一两天给她打了好几个电话,让她教育我一下我心态要好,让她给我讲讲前线抗疫的工作人员多么辛苦,让我打消不该有的极端想法。我??????????????又一次地铁老爷爷看手机。

我当时就发了一句我想吃火锅了而已,怎么就心态不好想法极端了?我能逼着火锅店立刻开门迎接我吗???这和抗疫人员辛苦有什么直接关联吗???直接就很????了。从那开始,我就给我这位亲戚分组了,并且别的微信好友有的我也给设置了分组,有时候总有人说“不就发个朋友圈嘛,想那么多不累吗”,真不是我们想的多,发的人无心,看的人有意,你永远想不到你朋友圈里的人看到你发的东西会有什么想法,有些时候真的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困扰,刚开始我是给一些人分组了,分着分着感觉太累了就发得很少了。


2020.7.30更新

评论区里大量来自长辈亲戚的经历,让我想起自己收藏的一句话


user avatar   luo-chen-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微信是一个很鸡贼的产品:他想尽办法让你的用户数据"沉淀"在这个产品里。

你的个人聊天记录,朋友圈的文字,照片和定位,都无法顺畅导出。

你在微信里贡献的每一份用户信息,都会成为微信绑架你的勒索券:

如果你放弃微信这个产品,就近乎等同于清空你使用微信以来的所有聊天记录,社群关注和生活记录。

我觉得这才是隐藏在微信"用完即走"之下的真实逻辑:用完可以走,但什么都带不走。

我有一个手机号,用了十年。他跟我从成都走到西安,到合肥,到广州,又到苏州。不是我不想换,而是它和我的所有联系人,互联网账号和各种信息登记都绑死了,换不掉。

我不想再多一个换不掉的微信。


user avatar   qi-da-f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朋友圈的本质是营销号。


大部分人不做自媒体,但越来越多的人在发朋友圈时是一种营销号的状态。

当朋友圈不是对生活和感受的记录,而是营销活动的时候,当然就没那么自由了。


朋友圈,不再是生活圈,而成为社交圈。

你发朋友圈时其实不是在生活,而是在工作

没有朋友圈自由,就和在公司不如在家自由是完全的一回事。


你在知乎搜索框里输入朋友圈三个字,后面会自动补全文案两个字。

记录生活需要文案吗?

只有营销才需要文案。


越来越多的三天可见,就是“营销号”对之前的“生活号”的切割。

就像我们毕业后,不会加同事的“校内网好友”,让他们看我们的“历史上的今天”一样。

工作的归工作,生活的归生活。


同事是同事,营销是营销,知己好友无二三,在朋友圈树立人设更重要。

你总会计算,哪句话会拉低别人对你的印象,那张图会拉升别人对你的印象。


哪有自媒体作者、营销公关号,会拿自己的号去不计名利地随心所欲发表内容?

那种做法,会被认为不职业


你想要人设,想要印象,想要真金白银,就必须接受某种程度的异化

消失的朋友圈自由,就是异化的代价。


user avatar   ti-mo-jia-zhuang-ruo-x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夹在而立与不惑之间的人,我的朋友圈其实相对安静,因为这个年龄已经学会了去隐藏自己的情绪了,最多分享个链接,分享个歌曲。

而且我这么细化分类,基本杜绝了一切风险和不愉快。


user avatar   asura-3-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时候唠这个话题可太应景了。

因为从一个月往前,一直到今天,朋友圈里你看见的内容是具有全年最高度的一致性,也就是春节话题。

情人节有人过有人不过,青年节有人是有人不是,清明节有人死有人舍不得死,但春节,是个中国人就必过。

而且俺们对春节的神格化信仰近乎于迷信,普遍觉得这个时候必须说点吉利的向上的,未来一年肯定是牛魔王他妹妹去牛魔王家串门——牛逼到家了。

所以现今这个当口,朋友圈里不但内容有高度一致性,而且舆论方向也有高度一致性。把这俩锚点定死了,你再横向纵向比较,能看出来很多事儿。

我朋友圈里的人行业比较杂,同行业里各公司的人也有点杂,所以看他们节前朋友圈,判定企业文化,实属一大乐事。

有的企业员工,好几个同时在朋友圈感恩,感恩发年终奖了,这种公司一般都是务实派。

尽管发多少钱谁都不会在朋友圈说,但想也能想到,就发个火车票钱的公司,员工是不会在朋友圈感恩的,在朋友圈给老板烧纸差不多。

有的企业员工,好几个还都各忙各的,跑客户的跑客户,肝方案的肝方案,做执行的做执行,老板照旧骂大街。这类公司,一般平时待遇都不赖,否则大年底人心早散架了,谁还有心思给你卖命。

有的企业员工,卧槽厉害了,集体吹捧老板,集体给公司写春联,集体给公司包饺子。

局外人一看,这企业文化阔以啊!温暖人心的尾牙之旅啊!

错。

这类公司,就我观察范围内,业绩都比较拉胯。年底除了这点浮皮潦草的面子工程,再没什么能拿的出手秀的玩意了。上边说的发个车票钱当年终奖的,都是这类公司。

而舔公司舔老板的朋友圈,愈到中年员工,此风愈烈。原因简单,业绩那么丑,开年是一定会裁员的,我给你舔舒服了,最好能避免裁员大棒的暴击,锤到我头上。

就特别悲哀。

所以我想说的是,朋友圈这个东西,咱就从企业角度看,只要你够有心,都能剖出来好多水面以下的暗流。

更别提是个人发的日常,被有心人总结分析出来这人的各种价值取向了,简直不要太容易。

我见过现实中没一个真心朋友的,朋友圈日常是呼朋唤友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啖炙豪饮。

我见过屡次投资失败的,朋友圈高谈阔论基金期货空仓满仓一掷千金胜者为王。

我见过丢个垃圾的功夫都不忘去洗头发照顾生意的,朋友圈赞美爱情家庭至上贞烈第一天生情种。

我见过出趟县城都激动到失眠的,朋友圈纵横捭阖天下大势其来泱泱其去茫茫。

……

朋友圈的本意,是告诉你认识的人,你自己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而朋友圈的应用,已经进化成了告诉你认识的人,你希望他们认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朋友圈在一定意义上,变成了一个基于个人IP的大型虚假广告黄页。

这怪我们吗?不能够。

要怪就怪朋友圈的人际之错杂,已经把本应表达自我的这一泓水,给搅浑了。朋友圈的每一个文字,都凝练着你的价值取向,同时会影响你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关系粗略划分,起码分情绪关系和利益关系两部分,朋友圈本应该给内些情绪关系跟你在一个方向的人看,而现在由于有利益关系的影响,导致朋友圈内容从抒发情绪,逐步转化为迎合利益。

毕竟没了利益,人是会饿死的。

还有心情发朋友圈的人,断然不会是想被饿死那一波。

曾经有个人,在路上被醉鬼吐到了鞋,发朋友圈说“对自己酒量没比数喝烂醉的人恶心至极”。

当是时,我正好在和他领导喝大酒,而且他领导当天正好喝烂醉。

我心说这人完蛋了。

这人果然完蛋了。

类似的黑色幽默,我能整理一本笑话集锦。就叫个《二十年目睹之互联网信息分发去中心化怪现状》吧。

如果一个人,他朋友圈信息里裹挟的对世界的观点,对生命的观点,对信仰的观点,对zz的观点,对情感的观点,对个人习惯的观点,对兴趣爱好的观点,对历史的观点,对未来的观点,对床笫之事的观点,对拉屎放屁的观点……都有可能影响到你今天盒饭里边是蟹黄还是蟹棒的时候,谁还敢把朋友圈当作个“朋友”圈发啊?

而说心里话势必得罪人;一条不发又会被周遭评价为“心思深沉不得不防”的时候……

朋友圈里除了岁月静好和商业互捧以外,空无一物,虚怀若谷,口不对心,必成常态。

分组发也未必保险。常说你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关系,仅需要6个熟人的转折便可联系上。那么你并不能保证分组后:

朋友圈A被甲看到,朋友圈B被乙看到,甲是你领导,乙是你小学同学,你以为这关系万事大吉?实际上乙认了甲做干爹,俩人当晚躺炕上谈理想谈人生的时候,正好聊到你的两条朋友圈……

而后你被甲穿小鞋,不明所以,殊不知这正式来自信息时代的无妄之灾,我愿尊之为数码诅咒。

朋友圈要不要发?发什么?发给谁看?

千万别一概而论,这是玄学问题。怀着最真的求生欲,做最假的自己,可以被原谅吗?不知道。

嗟夫!

数字时代,人们一直在试图驯服算法和信息流。

而算法和信息流每次变得更加智慧后,都能更完美的奴役人们。

凯撒的王城,终究毁于凯撒自己。


user avatar   a-san-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原因很简单:你的微信朋友圈里并不是朋友,而是“人脉”

当年我们玩QQ那会儿,基本上天南地北的陌生人都可以当朋友畅聊,也可以加一些身边的同学没事儿约一下肯德基抄作业等。那个时候例如说QQ空间,基本可以算作年轻人的第一个“朋友圈”,货真价实。

但微信从诞生时候的定位就不一样,别看8.0微信几乎就差没抱着QQ抄了,当年很多人之所以使用微信,说白了因为它可以互相发信息不要钱。而且相对而言上手门槛低,下至6岁上至60岁的人几乎都可以一天内学会主要功能。

如此一来,微信更加类似于“手机通讯录”的性质,大家无论是生活、学习、工作还是买房买车借债,都会将这些人际往来的“人脉”放进朋友圈。进而存在一个很尴尬的事实:

如果是当年的QQ空间,也许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性感自拍。

但朋友圈若是不仔细设置权限,能看到这张图的人或许就会包括你的爹妈七大姑八大姨,老板,老师,等等。

那么这和社会性死亡也没啥区别了。

更何况,你的“人脉”,未必对你感兴趣,更不用说有时候发布内容欠妥时,没准还会出事儿。

你永远不知道朋友圈里面是否会有这种非但对你没有感情,反而不介意踩一脚的人。

即便发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尴尬之处,但相信我吧,那种频繁发朋友圈(无论是晒娃、卖保险卖房还是各种另类传销)的人大概率会被屏蔽。

说白了,“关我屁事”。

同理,我们不可能看好视频号的成功。为啥?

抖音等短视频往往是基于大数据算法,根据“你喜欢看什么”,进而推送更多同类内容。所以很容易刷着刷着就成瘾。而且即便是一家子里面的人,都有可能内容完全不同,各玩各的。

视频号逻辑则是基于“你的朋友圈里的人在看什么就给你推荐什么”。

本来大家就不怎么熟悉,生活圈子就有极大差异,我干嘛要看你在看的东西呢?

作为儿子,发现自己老妈整天在看“不孝子女让老母亲寒心”,怎么想?

作为女儿,注意到自己老爸整天看年龄不比自己大的火辣美女搔首弄姿,怎么想?

不小心,就是跟朋友圈一样的“社会性死亡”咯。


user avatar   lonelye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今天关掉了朋友圈!!!


今天是一个自然醒来的中午,打开微信朋友圈我却心里感到很不适。

没错,又是刷屏的一天。

在这篇短文开始之前,真诚的跟大家做一个预防:本文绝不是批评发热点朋友圈的读者朋友们,其实我们都是受害者。


从半个月前的袁老,到今天的高考,到每年都有一次的再见了马航,每年都有一次几位过世的明星.


我在两年前就在社交网络上发过这样一段话:

我对每一年大家都受媒体“拟态环境”的蛊惑,强行在某一天发出(每年都一样的)感慨的社会事件与时间节点都没兴趣。

如高考,马航,前些年4月1日的纪念,等等,你可以翻开自己的朋友圈,是不是一年前说过一样的话。

答案是“是的”

包括自媒体每年把同一篇文章重发一次,一篇新的10w+,甚至讨论区都像是去年复制而来。

在如今,到底信息冗余,雷同与干枯到了什么地步?


今天刷朋友圈,短短10分钟,太痛苦了。在这两年,这种刷社交媒体感觉痛苦的频率也越来越多了。于是我在微信设置里关闭了朋友圈——关朋友圈是指,在我的发现页里关闭朋友圈的入口,也就是戒掉我每次打开微信就首先刷朋友圈的习惯,而我的微信朋友圈仍然是客观存在的。

(如上图,关掉后的微信“发现”页,已经没法进入朋友圈了)

在现在的世界里,我们越来越成了一个机器人,我们被每天放在设置好的一个议程和拟态环境里。我们想什么发什么做什么,都比20年前,更加的容易预料和控制。

能不能6月7号那一天,朋友圈和微博能一句都不讲高考的呢?

能不能在4月1号那一天,哥哥的影迷也知道,让灵魂安息,不要再炒一整天,已经每年都要发一次的一模一样的陈词滥调,没有任何新意的八卦和纪念了呢。(如这一天也成了唐先生法定出现与曝光日,经过唐先生同意了吗?)

有没有哪一天,已经完全没有任何调查进展的马航事件不再出现每年都一样的阴谋论?有没有新一点的线索去帮助遇难者家属?如果是阴谋,那就去做深度调查去找新证据啊。


有没有哪一天,周围人都在讲的事情,我们可以勇敢的不去想,不去讲,不去谈呢?我们可以勇敢的说,今天我很忙,我有自己很看重的事情要思考,你们讲的这些事情不重要呢?


我更害怕就是:99%的人都因为拟态环境都频率同一的讲的事情,你如果不讲,将来还可能入罪。


注:本人沉痛为袁老惋惜悼念,发上面这张截图只是绝不是对袁老不敬。只是为了表达社交网络上对大家表达的胁迫。


每一年,每一年,朋友圈总会被这样刷屏,以前是一年一次,而最近这些年是越来越多,通常在某一天,朋友圈90%的人都在讲着同一件事,而且丝毫没有新的观点,没有新意,没有新的启发,没有另辟蹊径的思路。你倒是可以每年讲,但应该要有新的点才好意思拿出来讲啊。。


我是传播学的硕士,读研时学的那些传播学理论,那些植生于上世纪的纸质媒体黄金时代的经典理论,竟然在10多年后的互联网时代,变本加厉,更加的严重与恐怖。

在以下,我给大家讲一下,以前考研时背的滚瓜烂熟的四个传播学理论,“把关人”,“沉默的螺旋”,“拟态环境”,“议程设置”。稍微有点枯燥,但我觉得非常有用。


一、“把关人”理论:


“把关人”又称“守门人”。“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研究群体中信息流通渠道时提出的,1947年,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系统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


20世纪50年代,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一概念应用于新闻研究,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


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


怀特的“把关”模式的不足在于没有意识到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鳗鱼注:当然是组织行为了,放在现在尤其明显,新媒体时代,编辑更没有权利把关),而认为它主要是新闻编辑基于个人主观判断的取舍选择活动,此外这个模式没有说明新闻把关的标准。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


理论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


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


三、“拟态环境”理论:

绝大多数人只能通过“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身外世界,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做出的反应,而是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产生脑海图景。


而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 。


拟态环境的重要观点: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


四、“议程设置”理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和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


根据这种高度对应的相关关系,麦克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该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媒体(自媒体和官媒)报道哪件事情最多,就会让民众觉得这事情很重要,事实上有可能根本不重要!


好了,以上重新带大家上了一遍我们研究生其中一门课程!这些理论很多从诞生开始,已经过去近一个世纪了,但放在现在还是如此的显性和深刻。


我还好,几乎从来不用抖音和今日头条,听说信息流APP才是这种变态拟态环境左右人们怎么想的最大的展现。

如今的这种信息环境,我真的好压抑。

我能做的只有每当有这种大的事件或者纪念日发生时,关掉朋友圈,不上微博,让自己安静,让自己冷静,让这些冗余,毫无信息量,毫无价值的信息远离我!


6月7号高考这一天,你在大一大二大三时纪念,在刚工作时怀念,我都是理解的,但是,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人都30多岁了,还每年一次,每年感怀,


你扪心自问,这是你自发的感情么?是不是别人都在讲你觉得这事很重要,就强行上来感怀一下?


离开大学越久越知道的道理是:


一,毕业越久,你和你的大学同学联系就越来越少,大家都各自有了各自的生活,人生轨迹和状态的差距远比大学时要大,很多时候聚会甚至都是两个世界的感觉。


二,曾经以为高考是变天,是决定自己人生和前途的唯一要点,但其实离开大学5年之后,学历与学校对你的财富和事业促进作用,将越来越弱。如果毕业十年以上,还天天在朋友圈发自己的大学,那说明他现在根本没有其它事物可以用来荣耀的。


你自问,你到底怀念的是什么?今年怀念的跟去年怀念的有什么不一样有变化吗?


很多人就是被那只手控制在罢了,我们的思想,以后每一天每一秒该想什么该发什么,都会被预计到。想想,人类真可悲!


另一件事情是:暂时关掉朋友圈我其实是舍不得的。


在以前,我身边确实是存在一些朋友常年不发朋友圈的,我还时不时责怪他们,你什么都不发,我完全不知道你在做什么,一两年如果不见面,甚至就会感觉完全忘掉了这个人。如果在同一个城市,不发朋友圈也根本没机会约线下接触。


因为朋友圈的一个重要作用现在对于我来说就是:有时候我旅行定位在一个城市,如果有朋友也在那,那可能就会线下约聚聚,


如果我有时看到别人的定位和我目前在同一个城市,而我又有兴趣认识,也会主动约出来聚聚。 朋友圈对于我成了一个线上转线下,线下连接的一个工具,而不是为了展现自己吃什么,做什么,打造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无奈的是,因为这种线上拟态环境垃圾信息的刷屏倒逼,我可能不得不暂时也要舍弃这个功能了。


全文到这里就结束了。我知道我的读者甚至家人里,今天刷高考的很多,我前面说过,我完全不是责怪大家的意思。重复一遍,我们都是受害者。而且这条越走越错的道路上,没有解药。我们唯有自信,坚定,不去随众,不去做议程设置的受害者。


朋友们,逃离线上信息的毒害,多多线下见面吧!


众所周知的原因,约三分之一的文章已经被和谐了,最全的文章请去微信公众号“大西洋鳗鱼”阅读。如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单打独斗”,提取阅读一篇我辞职后逐渐靠自己走向自由的故事。


原创不易,感激您点个赞


user avatar   cheng-shi-na-yao-da-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1/8/24追更

1.我不想这篇帖子火,因为这个问题只是我狭隘认知的回答。

2.做线上销售的,客户难免担心被骗,有的人就懂点技术,窃取个人隐私或者评论中说的买信息。

3.朋友圈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心情小天地,开心或者不开心,朋友圈就是一个宣泄口,发不发发什么是你们的自由,我管不着,也不想管。

4.对于个人隐私确实很难保护,那么公众平台上能少发的就少发。尤其有小孩的宝妈,你很难判断朋友列表中的人是好是坏,当面锣对面鼓的多了去了,背后阴你的你也不知道。

5.以前是傻白甜,现在尽量不傻。



我,以前,实实在在的傻白甜。

只要心情好就发朋友圈。

今天吃了什么好吃的,去了哪里玩,见了什么人,只要当时的心情是好的,就会把微信朋友圈当作日记一样发。

直到后来,我被我的客户人肉了,对方把我的出身年月日、身份证号码、从小学 中学 大学、经历过什么全都查了个遍,通过卑鄙的手段把我所有的隐秘信息整理成文档抛在我面前,当时就像个脱了皮的小白鼠,恼羞成怒,想找个地洞钻进去,想以牙还牙,可是对方却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暗箱操作,通过他所熟练的手段和技术。

骂不到、揍不到,只能忍气吞声,通过法律手段是无法将对方怎么样的。

得到教训,从此以后一定不会在自己的常驻地方定位,也很少发自拍了。毕竟也就长那样。

所以单纯的小姑娘们,朋友圈是个危险的存在,能不发就不发,保护好自己。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老公很讨厌我发朋友圈,说我幼稚,吃的喝的好像谁没有过一样,还说我小心发者无心,看者有意。

一、我想发个自拍,我体制内工作,身上穿着制服,想发,但是怕发完别人说我炫耀,遂作罢。

二、我生日了,我老公给我送了好大一束花,香奈儿,迪奥化妆品,还有一个特别精致的蛋糕,我想发,但是有几个同事大龄未婚,遂作罢。

三、只要我回家吃饭,我婆婆必然会做孜然羊肉这道菜,大清早公公去买最新鲜的羊肉,买回来婆婆做,因为他们知道我喜欢这道菜,我想发朋友圈表示一下婆媳之情,但是周围好几个朋友婆媳不合,互为眼中钉肉中刺,提起来婆婆两个字就牙痒痒,遂作罢。

后来,我聪明了,那就分组可见呗,说分就分,因为工作原因微信好友很多,各行各业,我分了十几个组,想着这下总可以了吧,那就发吧,配照片,设计文案,谁可见谁不可见,生怕选错组,一顿操作下来想发的冲动竟然被磨没了,感觉好没有意思,连发个朋友圈还要顾虑那么多,多累,然后慢慢的,我也就不爱发了。

我还发现一个规律,说出来大家看看对不对。

多发自己的不幸,比如说单位分房没有你,婆婆不行老公不爱,孩子学习有很菜,自己晋升职称年年不过,等等,手机屏幕后面的人爱看。

你要是发今天又买了一套房,明天买了一辆车,老公给钱花,婆婆对你好,那完蛋,手机屏幕后面的人指不定多嫉妒,嫉妒你就看你各种不顺眼,工作上处处针对你,你说咋办?

所以,保险起见,别发朋友圈了,发也可以,把你的同事全分组屏蔽掉,小县城的单位,牛人没有,小人不少,所以啊,为了不给自己找不快,发了就屏蔽掉他们,因为我们只是同事关系,他知道你的情况越多,越不好。




     

相关话题

  屏蔽别人朋友圈的人是什么心态? 
  如何评价支付宝 9.9 的新版首页?(2016年8月) 
  跟异性朋友说自己有男朋友之后他就把我的微信qq微博全部删除拉黑了,是很讨厌我的意思吗? 
  你们所认识的女神级别的女生是怎么发朋友圈的? 
  有哪些优质的股票投资类微信公众号? 
  如何看待「因微信被封号,男子坠楼身亡」一事? 
  微信状态可以设置成农场形式,在朋友圈可以养小动物,你的微信农场是什么样子?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消失在朋友圈了? 
  如何看待朋友圈里,只是转机、出差坐飞机就要晒机票的人? 
  微信造谣者明知违法为何还如此嚣张? 

前一个讨论
诺奖得主「钱能换来的幸福感有上限」的结论被推翻,你认为金钱能带来的幸福有没有上限?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日本将全面禁止外国人入境?日本疫情现况如何?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