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这是因为:
以人为例,出生时体细胞的端粒长度可以从3000个碱基对到20000个碱基对不等,你打算怎么用端粒长短来判断这个新生儿的年龄呢。
同一个人的不同组织细胞的端粒长度有差异,其中一部分细胞类型并没有随着年龄表现出端粒缩短。相对而言,外周血中的白细胞能够代表“端粒会随年龄缩短的细胞类型”的端粒变化趋势:每年大抵减少50个碱基对到100个碱基对,4岁之前减少较快,随年龄增长而放缓,一部分人会变得特别缓慢(但这些人的寿命也不见得长于其他人)。因此,对人来说,检测端粒长度的常见方法是血样端粒DNA分析。可是,同一个人体内的白细胞的端粒状态很不均一,你检测报告里的端粒DNA长度只是个平均值。
——其实,十年前就有一些公司开展“检测端粒长度来预测你剩余的寿命”的商业项目,一次检测动辄收费数百美元,不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做任何担保,受到2009年因端粒研究获得诺贝尔奖的卡萝·格蕾德的批判。
而且,精神紧张、氧化应激、辐射、毒素、吸烟等都能影响一些组织的端粒长度,让端粒长度反映的时间流逝和人的实际年龄的相关性变得更差。同样地,这也不能证明这些人的身体比实际年龄更老——他们的寿命也未必比别人短。人的寿命并没有触及海佛烈克极限,人体的衰老并不是因为“大部分细胞的端粒变得太短”。
2020年,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的科研团队完成的研究证实了15年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人体衰老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随着时间流逝,人体实际下降的是细胞协调能力,而非细胞功能。这一研究成果有望为医治衰老[1]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