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是否可以通过研究端粒的精细长短,来判断生物的大致年龄? 第1页

  

user avatar   MarryMe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这是因为:

  • 不同种生物的端粒情况差异巨大,原核生物没有端粒,真核生物里也有大量的擅长延长端粒的物种;
  • 同种生物内部的端粒长度的个体差异巨大,年龄之外的影响因素众多,端粒长度与年龄的相关性极差;
  • 同一个体的多份样本之间的差异以下略。

以人为例,出生时体细胞的端粒长度可以从3000个碱基对到20000个碱基对不等,你打算怎么用端粒长短来判断这个新生儿的年龄呢。

同一个人的不同组织细胞的端粒长度有差异,其中一部分细胞类型并没有随着年龄表现出端粒缩短。相对而言,外周血中的白细胞能够代表“端粒会随年龄缩短的细胞类型”的端粒变化趋势:每年大抵减少50个碱基对到100个碱基对,4岁之前减少较快,随年龄增长而放缓,一部分人会变得特别缓慢(但这些人的寿命也不见得长于其他人)。因此,对人来说,检测端粒长度的常见方法是血样端粒DNA分析。可是,同一个人体内的白细胞的端粒状态很不均一,你检测报告里的端粒DNA长度只是个平均值。

——其实,十年前就有一些公司开展“检测端粒长度来预测你剩余的寿命”的商业项目,一次检测动辄收费数百美元,不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做任何担保,受到2009年因端粒研究获得诺贝尔奖的卡萝·格蕾德的批判。

而且,精神紧张、氧化应激、辐射、毒素、吸烟等都能影响一些组织的端粒长度,让端粒长度反映的时间流逝和人的实际年龄的相关性变得更差。同样地,这也不能证明这些人的身体比实际年龄更老——他们的寿命也未必比别人短。人的寿命并没有触及海佛烈克极限,人体的衰老并不是因为“大部分细胞的端粒变得太短”。

2020年,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的科研团队完成的研究证实了15年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人体衰老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随着时间流逝,人体实际下降的是细胞协调能力,而非细胞功能。这一研究成果有望为医治衰老[1]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

  1. ^ 许多现代医学人员和生物学研究人员将衰老视为疾病



  

相关话题

  日军侵华时候,细菌战造成的脚看起来只是皮肤问题,为什么无法恢复? 
  如果生物从诞生起就完全不存在,更完全不需要“性别”的存在的话,能不能至少解决我哪怕1%焦虑的来源? 
  人的颅内有杀菌功能或者自洁能力吗? 
  家中最近屡次见到如图示小虫,有没有大神解答下这是什么? 
  如何看待科技部发文,加强对实验室特别是对病毒的管理,确保生物安全? 
  人类有可能「制造」出一个生命吗? 
  有哪个瞬间让你突然觉得「我的生物白学了」? 
  判断:无论是远缘杂交还是近亲繁殖都会提高物种的适应性。对不对? 
  为什么说兴奋性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为什么南半球各大陆找到的二叠纪爬行类等陆生生物有惊人的相似性? ?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明日方舟新年活动【画中人】的剧情和文案?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伊拉克司法机构对特朗普发逮捕令,称其与苏莱曼尼之死有关?美伊局势会如何发展?





© 2025-0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