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自刘彻到明朝中后期,有没有办法解决文官集团威胁皇权的问题? 第1页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从宋代开始,官员威胁皇权的问题就得到了制度性上的遏制

别看宋代皇帝经常吃瘪,被大臣怼。比如经常被大臣怼的宋仁宗,人家也是几年就换一次的文臣之首的,文彦博当初恋栈不去还搞出来一出祥瑞结果还是得走,腾位置。

可从宋徽宗宋钦宗完颜构这三个人的所作所为来看

权力都还是在他们手里。

明清也是这个样子,有杨廷和张居正鳌拜这种臣子权力极大,但是只是个别强人让自己的权力大,而不是制度性的让这个职位的人的权力大。


其实,宋代以后一直到清末

中国的朝代存在的问题就是

阴奉阳违、慵懒散、皇帝不推不动,一推乱动,到最后推也推不动。

美国的川普总统就想拆除黄石国家公园里边那些资本家修建的大庄园,就是死活推动不下去,拆不了,黄石公园的官员就找了一个快退休的副州长成立一个工作组负责这个事儿,多年来就是拆不掉。


汉武帝到明朝和清朝,也会逐渐的发现,就是自己和嘉靖、嘉庆一样,不管怎么折腾,什么事儿都干不成,每天要干的事儿就是和大臣们斗智斗勇。

某地大臣上奏干旱,请求减免粮草,你派出去的锦衣卫啊血滴子啊东西厂啊都说是干旱。你就同意了,

结果过了几个月你看到出征西域的军队奏折,说经过这个地方的时候因为雨大耽误了几天时间。

你才知道卧槽上当了!

原来当地的粮食已经被大臣们分了。


或者某个反贼打算进攻皇宫,所有的衙门都知道,所有的衙门都装看不见,最后区区几十人冲进了皇宫,一点预警都没有。


就是这样子了。



其实刘彻要解决的,不是威胁皇权,而是怎么在这一张大网里挣脱出来的问题。


user avatar   zhu-jing-21-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啊,一直都有。

扶持勋贵。

其实自大一统开始一直到北宋钱前,朝堂之上永远都是皇帝,勋贵(军事贵族),科举官僚三足鼎立。总体的趋势是勋贵势力越来越弱,科举官僚势力越来越强,虽然时有反复,但是在北宋,勋贵终于被彻底排挤出权力中心,文官独大。文彦博可以当着皇帝的面说“与士大夫共天下”,皇帝还能同意他的观点。这其实是科举官僚(儒学家)联合皇帝长期斗争的结果。

勋贵就是军事贵族,带兵打仗,通常会有世袭封地。有封地就代表着有脱离皇帝本人的合法权力,封地也可以提供税收和人力,皇帝管不着。这对于大一统是非常危险的,勋贵造反一直是困扰早期封建王朝的重大问题。自汉朝开始,皇帝联合科举(或者查举等等)出身的官僚,通常是儒学家,对勋贵的权力进行了长达千年的打压。汉朝首先获得初步胜利,之后到了汉末,三国,魏晋南北朝,遭遇了重大失败,到了隋唐,终于扭转了局势,再次获得胜利,唐后期到五代十国,勋贵势力再次回潮,终于在北宋,皇帝和官僚完全打垮了勋贵势力。

元朝过于特殊,不讨论。明朝早期封藩王的举动就属于勋贵势力的回潮,是历史的倒退,然后毫不意外的引发了削藩和靖难。明成祖削藩完成之后,除了宁王的小打小闹,明朝几乎没有再受勋贵的干扰。

所以文官集团威胁皇权是皇权联合文官集团挤压勋贵集团的产物。要想在封建制度的框架下解决这个问题,唯有重新扶持勋贵势力。然而这毫无疑问是历史的倒退。

唯有一个更特殊的王朝,清朝,似乎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清朝能够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是清朝。

清朝统治者是少数民族,天然和汉族文官之间存在隔膜,它们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完全信任汉族文官。所以清朝统治者高度依赖满洲勋贵来防止文官集团挤压皇权的天然趋势。汉族文官想和宋明的时候一样搞“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首先不答应的就是满洲勋贵。朝堂上无法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就会被皇帝各个击破。这时候文官们就成了一盘散沙,皇帝宠信识相的,惩罚头铁的,文官们就只能跪在地上高呼“皇上圣明”了。

那么满洲勋贵有没有造反的可能性呢?有可能,但是很小。首先,清朝虽然保留了一部分勋贵的政治权力,但是也施加了严格限制,这算是吸收了历朝历代的经验。第二,少数的满人面对多数的汉人,团结还来不及呢。第三,即使有勋贵想造反,也很难拉拢汉族官僚反水。所以清朝皇帝不用过于担心勋贵造反的问题。

但是这个体系到了后来也终于撑不住了。满洲勋贵不行了,武备废弛的封建军队在近代化战争中一溃千里。只能由汉族官僚掌握军队,解决诸如捻军,太平天国之类的问题。满洲勋贵一拉胯,汉族官僚马上就开始挤压皇权,而且开始勋贵化。这一趋势发展到巅峰就是东南互保。东南各督抚们只是表面上还以清皇室为尊,实际上在各自的下辖区早已是自己说了算。到了辛亥革命,掌握了新式军队的袁世凯已经完全把清朝皇室捏在了手里。勋贵造反的故事再一次上演。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朝中后期,威胁皇权的从来不是文官集团。

威胁皇权的一直都是沙雕皇帝本人。


user avatar   shen-yuan-lao-d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别扯淡了,汉武帝刘彻要是穿越到明朝中后期,会高兴得哭:

没有外戚,没有能与其抗衡的丞相,军队大权就在皇帝手上,还有更加强版的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之类的,关键是北方的蒙古还不像匈奴那样能真的威胁中原,地方上也没有自行其是的诸侯藩王。

文官集团???

这些文官首先是靠着考试上来,其程序比汉代的举孝廉之类的更先进,然后真以为人家是铁板一块?如果真的铁板一块,明世宗早被弄死了。

说真的,近年网络明史学家把明朝灭亡等责任全赖在所谓文官集团上,无非就是给朱皇帝推卸责任。

其实吧,就知乎现在这个环境,有关明清历史话题已经进入到一种典型“屁股决定脑袋”的氛围中,在明朝皇权问题上,多数所谓粉汉是毫不犹豫站明朝皇帝。比如说就拿清朝皇帝的一个事例来说:

《清史稿》卷十六·本纪十六:(嘉庆八年)闰二月戊寅,上还驻圆明园。乙酉,还宫,入顺贞门,奸人陈德突出犯驾。定亲王绵恩、额驸拉旺多尔济及丹巴多尔济等擒获之,交廷臣严鞫。奖赉绵恩等有差。丁亥,祀先农,上亲耕耤田。己丑,诏曰:“陈德之事,视如猘犬,不必穷鞫。所惭惧者,德化未昭,始有此警予之事耳。即按律定拟。”是日,陈德及其二子伏诛。予告大学士王杰陛辞,赐玉鸠杖,御书诗章,驰驿回籍。庚寅,严申门禁。
陈德,祖籍河南泰县,本为清朝内务府厨师,失业后生活无着落,便于嘉庆八年闰二月二十日(1803年4月11日)在神武门刺杀嘉庆帝,未遂被捕,四天后被凌迟处死。

要是把清朝嘉庆皇帝换成某个明朝皇帝,肯定会有人说这是大阴谋,文官集团的阴谋。可惜是清朝,那就是:皇帝被砍死最好。哪有什么阴谋啊!

同样的,要是所谓清粉,就会辩解:

我大清皇帝哪有大明皇帝爽?清朝才是文官集团厉害的朝代,皇帝都直接受到人身安全威胁了都!清朝才是真正的文官政府,八旗旗人当的官多数难道不是“文官”???

这就进入一种诡辩的讨论环境中,指望知乎有正经历史讨论?要真这样,历史系之类的也没存在必要。纯属浪费国家财政支出,别说,在本乎上,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还真大有人在。

然后,本乎的回答中,历史系和历史专业圈简直就是“薛定谔”的存在,当不符合某些群体观点的时候,历史专业圈仿佛个个是拿了满人钱的汉奸。当要证明大明多么流弊,其他朝代特别是清朝在大明面前抬不起头时,历史专业哪怕是个普通研究生论文只要有相关论据那就是“圣经”。

我已经佛了。。。。。

当然了,要说明中后期的明代统治集团较前期出现变化,这我是承认的。

不过,这种集团的成份变比,是在明中后期帝王所支持或帝王能力不足有意无意促使出现的。


user avatar   yang-cheng-36-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司马孚吧。

一个五年平辽平到北京城下,一个是带头废了曹芳位列西晋开国八公之首的大魏纯臣。




  

相关话题

  为什么现在清粉这么多?和铺天盖地的辫子戏有没有关系? 
  为何《沁园春·雪》没提到朱元璋? 
  假如没有卫青、霍去病,汉武帝还有可能击匈奴吗? 
  为什么在史书里几乎没有双生子? 
  有人认为《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明末清初的亡国之人,大家都怎么看? 
  如何评价唐宪宗李纯? 
  为什么有人说明朝的夺门之变导致了当时中国社会伦理道德底线的严重下滑? 
  魏特夫 所说的 治水社会 与 东方专制主义 的相关性有道理吗? 
  为什么隋炀帝面对国内糜烂非要三征高句丽,不能像唐太宗一样失败一次就停止? 
  为什么古代不能实行信用本体制的货币政策?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马前卒说三个小孩溺死比墨茶事件更值得关注?
下一个讨论
1644年崇祯难道不能继续坚守紫禁城,组织兵力进行巷战,等吴三桂精锐来到,将李自成军赶出北京城?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