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什么是 Ising 模型? 第1页

  

user avatar   yongle-li-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马上庚的《临界现象现代理论》有一段精彩的讲解,就是如何搭建一个描述(铁磁)相变的模型。[1]

大意如下:我们最熟悉的模型是原子级可分辨的,但要考虑铁磁相变,晶胞里包含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和原子核、电子和电子之间有库伦力相互作用。这种模型显然足够精确,但是由于相变时关联长度极大,用这种模型过于复杂了。粗糙一点的办法是根据磁性的来源,部分自由电子运动在晶格形成的有效势场里(感觉这也是分子力场中partial charge的思想,把一套复杂的电子结构和原子核浓缩为一个带有有效参数的质点),有效势场由原子物理学和固体物理学相关研究确定。这样复杂度没减少多少。再粗糙一点的模型,可以给每个单胞一个总的经典的自旋,这样问题可以大为简化。这时候量子效应、电子运动,以及相当多的晶体真实细节都被忽略了。模型中关键的问题是自旋-自旋相互作用。由此出发,就自然的会想到Ising模型(海森堡模型也是这个级别),这个模型中自旋只有正负1/2,单胞是简单的正方形晶格。而此模型仍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要考虑大量的格点,在单胞内做相当粗糙的近似对如此大尺度范围的问题影响甚微。在临界现象研究的尺度上来看,第三级模型的微观程度,实际上跟前两级模型的微观尺度是一样的。更加粗粒化的模型是把 个只包含一个自旋的单胞组合成一个超胞,只包含一个有效自旋。这里 从2开始,可以增加到多大,并无一般的结论。不出意外最后这一级的粗粒化模型是Kadanoff开创的。(kadanoff 1966,1967)

这段一层一层对问题进行简化、直到得到一个足够简单的有效模型的朴实思想,坦白模型建立的思路,我至今仅见于马上庚的这本书。

参考

  1. ^ Shang-Keng Ma,Modern Theory of Critical Phenomena, Westview Press 2000, pp. 41



  

相关话题

  不同尺度仅有属于自己的物理定律,这是否在暗示宇宙的一些被隐藏的真相? 
  为什么宇宙当中的温度会有上下限? 
  如果我国把交通规则由靠右行驶改为靠左行驶,请问一天的长度会怎样变化? 
  ZFC等公理集合论可以回答「几个苹果是否构成个集合」吗? 
  如何用量子物理计算穿墙概率? 
  自学量子场论时如何不迷失在计算中? 
  如何看待物质的新相态:「时间晶体」被实现?是否属实? 
  第一人称有可能被重组复制吗? 
  有哪些理论完美公示漂亮的物理猜想最终被证伪? 
  大学就读基础(理论)物理专业真的有那么不堪? 

前一个讨论
国内是什么人在推崇 Nature、Science?
下一个讨论
我已经40岁了,现在想升学历会不会太晚?





© 2025-04-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