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取得武都阴平,按理说战果辉煌,但魏国反响不大,是不是两郡已成空地,没有多少人口? 第1页

  

user avatar   long-qiang-mie-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又见武都、阴平无人区论,某群体的日常即是自行为三国时各大州郡打上“废弃地”标签,实在可笑。我拿不下来的就是“废弃地”,是可以不必争取的,你拿下来的也是“废弃地”,是争取了也没用的。

而事实是什么呢?

事实是自刘备时代起,武都、阴平二郡一直都是蜀汉想要攻略的地区,直至诸葛亮三伐时才长期占有:

《华阳国志.卷二》:刘先主之入汉中也,争二郡不得。建兴七年,诸葛亮始命陈戒平之。魏亦遥置其郡,属雍州。

那么蜀汉的战略目标为什么要取二郡?

《三国志.魏书十五》:太祖将拔汉中守,恐刘备北取武都氐以逼关中,问既。既曰:“可劝使北出就谷以避贼,前至者厚其宠赏,则先者知利,后必慕之。”太祖从其策,乃自到汉中引出诸军,令既之武都,徙氐五万馀落出居扶风、天水界。

很多人对曹操这段只注意了后半段的迁民之举,却往往忽略了前半段曹操的战略打算:太祖将拔汉中守,恐刘备北取武都氐以逼关中。

为什么要迁民?自然是怕刘备占据武都二郡,“西和诸戎,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从而导致关中被蚕食啊。

那么,曹操的迁民有没有对二郡造成影响?人口的影响必然是有的,而且不小。但是地理和资源的战略价值,却是单单一个“迁移人口”所不能带走的。而仅从人口方面来论证二郡是无用地,无疑偏颇以极。

武都阴平北接关陇,南连梓潼,东临汉中,光是地理交通这方面的价值已是非常之高了,对蜀汉而言是完完全全的战略要地。

武都的战略价值很多答主都说的非常清楚,在此就不复读了,这里仅说一说阴平这个地方。

如果说武都是对外输出且回防方便的一个拐点,那么阴平则是秦岭防线的重要一环,与汉中一样俱可算是蜀中门户。

阴平相对武都而言,可能辖区较小,属县有四个,没有达到武都的一半,但都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其中阴平、平武二县,战略上是防守重地:

【阴平县郡治,汉曰阴平道也。】

【平武县有关尉。自景谷有步道径江油左儋出涪,邓艾伐蜀道也。刘主时,置义守,号关尉。】

邓艾灭蜀之战,可谓是让阴平这个地方举世瞩目了,一越而成取蜀的捷径之一(后主、黄皓对此的防御不当应负责任,但怎么也砸不到诸葛亮头上去)。而后世据蜀者亦多注重对阴平道的防御。五代时,石敬塘攻两川,孟知祥除了主守剑州(剑阁)之外,还派军赴龙州(平武县),扼守要害,以备阴平故道,而石敬塘久攻剑阁不下,果然遺军欲从阴平道进兵,因西川兵有备,只能退还:

《资治通鉴.后唐纪六》:(孟知祥)又遣使诣遂州,令赵廷隐将万人会屯剑州。又遣故蜀永平节度使李筠将兵四千趣龙州,守要害。

……

官军分道趣文州,将袭龙州,为西川定远指挥使潘福超、义胜都头太原沙延祚所败。

以上例子还有很多,阴平在蜀之防御体系中,当为重要一环。

我倒是看到有历史创造家以邓艾伐蜀来论证阴平无人区的:

《三国志.魏书二十八》: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馀里,奇兵冲其腹心。

想问一下邪径的意思是什么,麻烦好歹研究一下邓艾走阴平的路线,这是觉得阴平道的小路上要有人居住,抑或是崇山峻岭之间寄居着某泰山君,方能证明阴平不是无人区?邓艾不走无人小路,需招摇过市的“通过”方为合理?

阴平、平武二县之地当为战略要冲,那么在资源方面,阴平的刚氐县则有矿产资源:

《华阳国志.卷二》:刚氐县涪水所出,有金银矿。

最后一个甸氐县,前称为甸氐道:

《汉书.地理志》:甸氐道,白水出徼外,东至葭萌入汉。

有人说甸氐道即为现今的九寨沟(南坪县),这个我没有找到来源,如是百度百科说法,那可信度不高,况且九寨沟是现代才予以大力开发的,汉末晋初时应为氐羌混居地,且非常闭塞,开发程度太低。这个如果有后期发现,再做补充。

所以用简单的人口思路,来论证二郡为无用的废弃地,实在是非常浅薄的。那么,单以所获人口来论证一个地方的价值可不可以?我认为对于短期占据而言,是可以的,例如一伐时期: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而武都、阴平自诸葛亮攻拔之后,是长期划入蜀汉版图的,那么明显就不能单看人口了,长期占据的结果就是辖境内的资源、地理交通优势都是可以享受到的,另外二郡人口虽有减少,但也不至于夸张到什么无人区的地步。其实人口作用的重点也不在总数多少,而在于如何利用好外族人口给自己获利这一点上。

还有些需要知道的是,东汉末军阀割据大环境下,很多地方都经历战乱和人口的大量迁移甚至被屠灭,兼有瘟疫等天灾,但是如果要以无人区的观点来说明这些地方不具备战略价值,没有占据的必要,无疑会产生非常多的悖论:

《宋书·州郡志》:三国时, 江淮为战争之地, 其间不居者各数百里, 此诸县并在江北淮南, 虚其地,无复民户。

《后汉书·陶谦传》: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初三辅遭李傕乱,百姓流移依谦者皆歼。

《三国志·武帝纪》: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九州春秋》:(庞)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

诚然武都、阴平二郡的价值宏观来看,无法和上述这些地方相比,但是对于蜀汉单方面而言,其价值却是难以言喻的,更谈不上什么“废弃地”。

最后再来一段小插曲吧~

开天辟海之人以《后主传》中所述:十四年夏四月,后主至湔,登观坂,看汶水之流,旬日还成都。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四百余户于【广都】(请注意我框选的部分,后面会提到)来论证二郡人口少到只能迁出400户。

然而有答主指出这个人口显然是跟随武都氐王苻健请降的人口,投降的人口又怎么能说明总人口的多少呢?

况且《张嶷传》中所说,亦是“武都氐王苻健请降”之事。而三国志中两个本传所记之事,恰好在《华阳国志》中有明确记录:

十四年,夏四月,后主西巡至湔山,登阪观汶川之流。武都氐王符健请降,将军张尉迎之,过期不至,大将军琬忧之。牙门将巴西张嶷曰:“健求附款至,必无返滞。闻健弟狡,不能同功,各将乖离,是以稽耳。”健弟果叛就魏。健率四百家随尉,居广都县。

《后主传》中的叙述亦是“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四百余户于广都”。

这四百户是不是指的同一批投靠依附人口,还存在疑问吗?

而《张嶷传》的记载虽略有不同,但是时间和事件都对的上:十四年,武都氐王苻健请降,遣将军张尉往迎,过期不到,大将军蒋琬深以为念。嶷平之曰:"苻健求附款至,必无他变,素闻健弟狡,又夷狄不能同功,将有乖离,是以稽留耳。"数日,问至,健弟果将四百户就魏,独健来从。

唯有“健弟果将四百户就魏,独健来从”和上述两个记载不一样,这位的观点是三个史料记载的400户都不是同一批,而《后主传》中所载的人口并不是跟着符健一起投靠的400户,而是属于后来另外迁徙性质的。

其理由是什么呢?理由竟然是其运用了错误的史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后主传》:十四年夏四月,后主至湔,登观坂,看汶水之流,旬日还成都。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四百余户于【成都】。

这位不知道在哪里得到的史料,将广都写成了成都,然后论证这400户和跟随符健投降居于广都的400户不一样。

先不说这位的观点合不合理,本来其是想用这400户的事来论证二郡没有什么人口的,却莫名地在其雄辩之下出现了三个不同的400户,也就是1200户。

单单一支氐人就出现了1200户之多,所以这到底是为了论证二郡有人呢,还是没人呢?难道就不能统一下口径再来论述吗?(摊手)

当然,本着善意的初衷,“成都和广都”之误,我更加愿意相信他只是引用错误,而非有意为之,因此我还是提醒了一下,没想到这位设置不能回复后,还单向反问,这样子可就有点不好看了:

【实在不好意思,我在网上找了四个不同的《后主传》出处,都是写的“成都”。出处恰好不包括百度百科。反而写“广都”的《后主传》比较罕见,我还没找到全文的。这个问题你可以深挖,我也挺期待,看看能不能再出一个关三小姐】

【多说一句,关于后主传到底哪一版正确,我并不十分在意,因为成都还是广都,都不影响关于武都人口的讨论。】(原话)

发现自己贴上了错误的史料,开始美其名曰“我并不十分在意”了,那么,这一段记载到底需不需要说清楚呢?当然需要,因为两段记载时间与事件都清楚吻合,说明随着符健一起投靠的400户就是《后主传》中被挪到广都的那一批。而至于《张嶷传》中投魏的400户,应当就是另外一批了,其记载的符健独自一人来和张尉见面,和《华阳国志》中的说法并不冲突,因为他可以本人先来和张尉碰头,剩下的400户氐人再一起被挪到广都。符健的弟弟带去投魏的应该是另一批,但是依然是投降性质的人口,也完全无法做为论证二郡总人口的依据。

至于是成都还是广都,《三国志集解》里应该写得很清楚,而且不存在什么版本抄录错误,因为集解中在广都之后还有专门的地名备注:

另有影印本:(如还有真实性更高的书本版,或是记载有误,可以告知,谢谢)


user avatar   da-nei-yi-x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认为是明粉,来回答这个问题。

不少明粉,其实粉的是和“金钱鼠尾,几成遍地腥膻”的清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汉文明,不是一家一姓,不是几个皇帝。

有清一代,民间的反清活动打着“复明”的旗号,也出于现实的民族与阶级双重压迫(圈地投充、迁界禁海,剃发易服…)的不满,并不是真的要把朱家人请回去当皇帝;明朝只是个寄托朴素民族情感的“意象”。今天的明粉心态在这一点上和民间“反清复明”者类似;如果稍微有点什么不一样,那就是近代中国百年耻辱的buff。

至于明粉对明末乱局怎么看这个问题,朱舜水在追忆明末时局时,指出“搢绅罪恶贯盈,百姓痛入骨髓,莫不有‘时日曷丧,及汝偕亡’之心”。官僚与百姓之间的冲突矛盾最终动摇了政权的社会基础。“故流贼至而内外响应,逆虏入而迎刃破竹,惑其邪说流言,竟有前途倒戈之势;一旦土崩瓦解,不可收拾耳。”因此得出结论是“罪在士大夫”。如果把明粉放到明末接受了现实主义教育之后,大概他们也会抱持相似的看法。

所以真把明粉扔到明末,对拯救明末危局还有信心的可能投闯投献,也可能跟着永历去缅甸,也有可能像穿越小说里那样搞个根据地;没有信心的则可能东渡日本朝鲜或南下出海。


说到明末东渡移民,可以参考这本书。


user avatar   lang-xie-yang-w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user avatar   liang-yi-qi-fei-ji-ge-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担心诸葛没这么多粮,其实并不难解决。

首先蜀汉账面人口虽然只有百万左右,但实际上诸葛亮主政时期四处搞基建,每隔两三年出兵数万北伐,动不动就是从山区开凿道路、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至于织造蜀锦、开矿、炼铁等在当时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想象一百万人口能够支持这样的劳役强度。

别的不说光是越过数百里山路向陇西、渭南运送五万人以上军事物资,包括生产、运输、设施维护等等大宗项目所需动员的人力,保守估计也得是二三十万人脱离生产,尤其是第五次北伐,都在人家家门口屯上田了。

诸葛亮南征北伐的这区区十年,南征一次,北伐五次,还要大力开展生产建设,要动员这么大规模脱产人口,绝不是一个区区百万人口的小国所能承受。

所以我认为应该还有很庞大的“隐性人口”也被纳入了组织体系:

首先自然是各本地士族豪右控制的人口,表面上不属于国家管辖,但徭役赋税分摊到这些大家族大地主后,国家势必能从中获取一些利益;

其次是南中诸夷,诸葛亮南征取得胜利后,大量人力物力被蜀汉利用,甚至借此编组了一些军队。

再次陇西羌、氐等族,在蜀汉夺取阴平、武都之后与这些部落建立了更稳定的联系,也能获取相当可观的人力补充。

此外,蜀汉原有统治区内,本就有一些蛮族部落存在,后出师表中提到的一些少数民族军队损耗,可以作为佐证。

因此,蜀汉的实际控制人口可能是户籍人口的两倍,甚至三倍以上。只要不作死把大量新增人口拉去集中在一处,完全有可能就近解决粮食供给。同时把这些人打散纳入原有的屯田体系中来,以军法治之,还愁你们敢不自己种地?怎么,我大汉将士的刀不利乎?


如果真如题设一般天降百万大学生,估计丞相要笑死:大不了停上三五年不去北伐了,先把这些凭空多出来的人力组织去屯田,把汉中填得满满的。。

什么,你们都是高材生,所以不去?不好意思,大汉帝国不养闲人,一年内不能自力更生的,全部绳之以法。既然给你好好的土地,你不肯耕作。那我大西南有得是山区、矿藏、盐井等着你来开发,那些栈道、山间小路可是经常要派人维护的,实在不行,交给南蛮好好“教育一下”,说不定你们还能织蜀锦去创收。。

啥?你说你知道未来?——丞相表示,能打出去才有未来,老夫现在需要的是兵、是农民、是工匠,能提供生产力和战斗力才是大汉帝国的栋梁之材。

至于你们所谓的管理、文化,不好意思,老夫自己就是管理大师、文化宗匠。老夫麾下僚属,哪一个不是百里挑一的管理人才?还用你们这些顶多管过几个学生干部的所谓学生会主席教?

你们说的那些“先进理论”老夫更不感兴趣,也没那火星时间攀几千年科技树!老夫就问一点,你能给我把连弩改进成那个所谓的机枪不?就算你们说的蒸汽铁牛造出来了,又怎么开出祁山、走向长安?你说能?那好,赶紧去冶铁、炼钢、铺铁轨!

你们不是说老夫寿止五十四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啊!

还不快干活?等兴复了汉室,再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也不迟。。。


user avatar   ma-gang-6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担心诸葛没这么多粮,其实并不难解决。

首先蜀汉账面人口虽然只有百万左右,但实际上诸葛亮主政时期四处搞基建,每隔两三年出兵数万北伐,动不动就是从山区开凿道路、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至于织造蜀锦、开矿、炼铁等在当时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想象一百万人口能够支持这样的劳役强度。

别的不说光是越过数百里山路向陇西、渭南运送五万人以上军事物资,包括生产、运输、设施维护等等大宗项目所需动员的人力,保守估计也得是二三十万人脱离生产,尤其是第五次北伐,都在人家家门口屯上田了。

诸葛亮南征北伐的这区区十年,南征一次,北伐五次,还要大力开展生产建设,要动员这么大规模脱产人口,绝不是一个区区百万人口的小国所能承受。

所以我认为应该还有很庞大的“隐性人口”也被纳入了组织体系:

首先自然是各本地士族豪右控制的人口,表面上不属于国家管辖,但徭役赋税分摊到这些大家族大地主后,国家势必能从中获取一些利益;

其次是南中诸夷,诸葛亮南征取得胜利后,大量人力物力被蜀汉利用,甚至借此编组了一些军队。

再次陇西羌、氐等族,在蜀汉夺取阴平、武都之后与这些部落建立了更稳定的联系,也能获取相当可观的人力补充。

此外,蜀汉原有统治区内,本就有一些蛮族部落存在,后出师表中提到的一些少数民族军队损耗,可以作为佐证。

因此,蜀汉的实际控制人口可能是户籍人口的两倍,甚至三倍以上。只要不作死把大量新增人口拉去集中在一处,完全有可能就近解决粮食供给。同时把这些人打散纳入原有的屯田体系中来,以军法治之,还愁你们敢不自己种地?怎么,我大汉将士的刀不利乎?


如果真如题设一般天降百万大学生,估计丞相要笑死:大不了停上三五年不去北伐了,先把这些凭空多出来的人力组织去屯田,把汉中填得满满的。。

什么,你们都是高材生,所以不去?不好意思,大汉帝国不养闲人,一年内不能自力更生的,全部绳之以法。既然给你好好的土地,你不肯耕作。那我大西南有得是山区、矿藏、盐井等着你来开发,那些栈道、山间小路可是经常要派人维护的,实在不行,交给南蛮好好“教育一下”,说不定你们还能织蜀锦去创收。。

啥?你说你知道未来?——丞相表示,能打出去才有未来,老夫现在需要的是兵、是农民、是工匠,能提供生产力和战斗力才是大汉帝国的栋梁之材。

至于你们所谓的管理、文化,不好意思,老夫自己就是管理大师、文化宗匠。老夫麾下僚属,哪一个不是百里挑一的管理人才?还用你们这些顶多管过几个学生干部的所谓学生会主席教?

你们说的那些“先进理论”老夫更不感兴趣,也没那火星时间攀几千年科技树!老夫就问一点,你能给我把连弩改进成那个所谓的机枪不?就算你们说的蒸汽铁牛造出来了,又怎么开出祁山、走向长安?你说能?那好,赶紧去冶铁、炼钢、铺铁轨!

你们不是说老夫寿止五十四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啊!

还不快干活?等兴复了汉室,再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也不迟。。。


user avatar   xiao-xing--xing-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担心诸葛没这么多粮,其实并不难解决。

首先蜀汉账面人口虽然只有百万左右,但实际上诸葛亮主政时期四处搞基建,每隔两三年出兵数万北伐,动不动就是从山区开凿道路、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至于织造蜀锦、开矿、炼铁等在当时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想象一百万人口能够支持这样的劳役强度。

别的不说光是越过数百里山路向陇西、渭南运送五万人以上军事物资,包括生产、运输、设施维护等等大宗项目所需动员的人力,保守估计也得是二三十万人脱离生产,尤其是第五次北伐,都在人家家门口屯上田了。

诸葛亮南征北伐的这区区十年,南征一次,北伐五次,还要大力开展生产建设,要动员这么大规模脱产人口,绝不是一个区区百万人口的小国所能承受。

所以我认为应该还有很庞大的“隐性人口”也被纳入了组织体系:

首先自然是各本地士族豪右控制的人口,表面上不属于国家管辖,但徭役赋税分摊到这些大家族大地主后,国家势必能从中获取一些利益;

其次是南中诸夷,诸葛亮南征取得胜利后,大量人力物力被蜀汉利用,甚至借此编组了一些军队。

再次陇西羌、氐等族,在蜀汉夺取阴平、武都之后与这些部落建立了更稳定的联系,也能获取相当可观的人力补充。

此外,蜀汉原有统治区内,本就有一些蛮族部落存在,后出师表中提到的一些少数民族军队损耗,可以作为佐证。

因此,蜀汉的实际控制人口可能是户籍人口的两倍,甚至三倍以上。只要不作死把大量新增人口拉去集中在一处,完全有可能就近解决粮食供给。同时把这些人打散纳入原有的屯田体系中来,以军法治之,还愁你们敢不自己种地?怎么,我大汉将士的刀不利乎?


如果真如题设一般天降百万大学生,估计丞相要笑死:大不了停上三五年不去北伐了,先把这些凭空多出来的人力组织去屯田,把汉中填得满满的。。

什么,你们都是高材生,所以不去?不好意思,大汉帝国不养闲人,一年内不能自力更生的,全部绳之以法。既然给你好好的土地,你不肯耕作。那我大西南有得是山区、矿藏、盐井等着你来开发,那些栈道、山间小路可是经常要派人维护的,实在不行,交给南蛮好好“教育一下”,说不定你们还能织蜀锦去创收。。

啥?你说你知道未来?——丞相表示,能打出去才有未来,老夫现在需要的是兵、是农民、是工匠,能提供生产力和战斗力才是大汉帝国的栋梁之材。

至于你们所谓的管理、文化,不好意思,老夫自己就是管理大师、文化宗匠。老夫麾下僚属,哪一个不是百里挑一的管理人才?还用你们这些顶多管过几个学生干部的所谓学生会主席教?

你们说的那些“先进理论”老夫更不感兴趣,也没那火星时间攀几千年科技树!老夫就问一点,你能给我把连弩改进成那个所谓的机枪不?就算你们说的蒸汽铁牛造出来了,又怎么开出祁山、走向长安?你说能?那好,赶紧去冶铁、炼钢、铺铁轨!

你们不是说老夫寿止五十四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啊!

还不快干活?等兴复了汉室,再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也不迟。。。




  

相关话题

  为什么反对司马氏专权的诸葛诞在《三国志》中少有负面评价? 
  周瑜为什么没有谥号? 
  如何评价三国时期的刘璋? 
  三国时期,为什么没有人请司马徽出山? 
  谁能说一下麋芳为什么背叛刘备? 
  假如刘备有生之年统一三国会是怎样? 
  参与诸葛亮舌战的东吴谋士都有谁? 
  三国时期刘备可能是冒充汉室宗亲吗? 
  为什么董卓铸小钱和刘巴铸大钱的效果是一样的? 
  李典为什么不是五子良将? 

前一个讨论
fgo只用低星从者玩的下去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小说《全职高手》?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