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老板大气,火烧自己大军只为防疫,赵子龙都不想直播砍曹操了
《川流》这部片子的立足点就在于“汉末大疫”,私以为也算是“汉末大疫”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一次影视化表现了,而且还是作为“主干逻辑”展现的影视化表现,单单“汉末大疫”在公众视域中一定程度上的“新颖性”就令人眼前一亮了。再加上,一年来的新冠疫情,观众很容易对“大疫”产生有切身体验的情感共鸣,制片方能够从观众有切身感受的大疫视角,挖掘公众视域下的“冷门史料”(见 @司马懿 的回答),并对观众普遍熟知的赤壁之战进行全新结构,也算是一种相当“讨巧”的创作思路了。
提到“汉末大疫”,其实熟悉光荣三国志系列游戏的朋友自然是不会陌生的,但就寒鲲曾经“沉溺”过的三国志9代、10代、11代,就把大疫作为随机触发的剧情出现在游戏之中,1-8代不是很熟悉,12-14代玩得少,但寒某猜测应该也会有瘟疫这个随机事件。私以为,瘟疫作为触发事件,本来就是光荣系三国志游戏的一个“小传统”,换言之,光荣系三国志系列很早就对“瘟疫”采取了足够的重视,并且安排了足够的份量,此次的《三国志·战略版》宣发,从“瘟疫”角度切入,也算是对历代光荣三国志的“继承”吧。
“汉末大疫”本身确实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真实历史事件,从汉末到晋初的一个世纪里,单单是被史书记载的大规模瘟疫,就有20多次[1],也即平均4-5年一次地区性大规模瘟疫爆发,这还不算小规模爆发的瘟疫次数。凉州羌乱、黄巾之乱、反董战争、董卓之乱基本上在十年之内(180-190)把包括京师洛阳在内的整个北方搅翻了天,战乱、饥荒与疫病总是相伴相生的,五斗米道、天师道的兴起,也是从治病救人的角度发端,可见当时疫病的严重程度。
然而,灵帝末年(180年-190年)的乱局只是一个开篇,190年-208年的乱局更是进一步扩大,战乱不仅从北方扩展到南方,而且还出现像兖州争夺、徐州屠戮、界桥大战、官渡大战、赤壁大战等大规模战役或屠杀,饥荒和疫病在动乱失序与饿殍满地的情况下只会越发壮大。为了躲避战乱而出现的大规模人口迁徙,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疫病。
就在赤壁之战爆发以前,因躲避北方战乱而逃奔荆州刘表、益州刘焉、江东孙氏的北方士人(法正、孟达、诸葛亮、诸葛瑾)、因躲避曹操屠戮而南下江汉江淮的北方民众(曹操南征时跟随刘备南下的民众)就是190年以来大规模人口迁徙的明证。来自北方因战乱、饥荒而产生的疫病,与南方本来就有的瘴疠之气混合,北方避难士民与南方土著士民相容相杂,汉末之时的荆州自然会成为新型大疫再度爆发的新源地。曹操发动的南征,又对荆州北部本来就高度混杂的状态产生了一次冲击,并间接造成了荆州北部地区更加充分的大规模人口流动,疫病、战乱与饥荒在此叠加,并且再度爆发。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2]
如果我们放眼整个公元208年前后的荆州北部,就会发现与孙刘联军对峙的曹军大营正是人口最为聚集的一处,根据疫情传播的规律,疫病在兵力高度集中的曹军大营内自然也会更加流行。曹军兵力保守估计也有20万,孙刘两军加在一起顶多3、4万,显然曹军大营更有聚集性。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3]
《川流》在片尾引用的那句《江表传》文字,固然可以被看作是曹操事后的一句托词,但“大疫”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也是不能小觑的。《川流》能够从这句原本“冷门”的史料入手,从基层士兵江川、江流的视角入手,不谈周瑜,不谈诸葛亮,不谈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传唱千八百年的著名谈资,私以为绝不仅仅具有新颖性、切实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赤壁之战背后的“大疫”因素,私以为算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创作思路,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也非常值得历史自媒体从业者学习233。
吴宇森监制的这部作品,可以当做「赤壁」的一个别传,用视频的方式告诉了人们历史的另外一面。作为以「三国志·战略版」宣传为主题的年度品牌片来说,这个切入点确实非常的有趣,在考据、主题和拍摄上都有所创新。
对于赤壁之战,黄盖苦肉计诈降和周瑜火烧连舟的故事,已经是耳熟能详了。无论是吴宇森的「赤壁」,还是电视剧『三国演义』,都曾经生动的演绎过这一段历史。然而,在「三国志.周瑜传」中,裴松之引用了一段现在已经失传的「江表传」的记载,其中有一段是曹操在赤壁战后,给孙权写的信。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这一行书信虽然很短,但是信息量很大。我们仿佛读到了历史的另外一种可能。
根据史料记载,在赤壁之战前,东吴的内部都弥漫着悲观投降的情绪,连元老大臣张昭都建议投降。是周瑜和孙权力排众议,才定下了联刘抗曹的大方向。可见曹操方面给予东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设想一下,如果曹操在书信中给孙权写的是真的,那么他为什么要在大好形势的时候烧船自退?中间有什么隐情呢?曹操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以什么心情下达「烧船退兵」的命令呢?
琢磨断纸残简中若隐若现的可能,把这个故事的前后因果补齐了,会是一个非常有挑战也非常有趣的事情。我想,这可能也是吴宇森加盟这部品牌片的重要原因。
这部作品没有从宏大视角出发,而是锁在了江川、江流这两位水军屯将上。他们骁勇非常,屡立战功,还差一艘船就完成了「克战舰百艘」的战功。在江川发现将士们很多都得了恶疾之后,他闯进了曹操的大帐。
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宾客,曹仁、徐晃、程昱、庞统和黄盖都在场。江川进去的时候,庞统正在拍曹操的马屁,苦口婆心的劝说曹操用铁索把船都连起来。
根据历史记载,庞统是襄阳郡人。而现在的襄阳方言的特点,就是平舌音和卷舌音不分,zh,ch,sh和z,c,s混用。像「致辞之时」会读成「支持自私」。而这恰恰是作品中庞统说话的特点。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虽然不大,但是很用心,让听过湖北襄樊一带方言的人,真的有一种「会心一笑」的感觉。
江川在大帐内往前走的过程,还依次出现了曹仁和徐晃。其中曹仁满头黑发,徐晃白发苍苍。
这个设定乍一看很奇怪。因为无论是在游戏中,还是在几乎所有的电视剧里,曹仁和徐晃往往都是年龄差不多的中年人的形象。这里做出如此大的差异,是怎么回事呢?
但是认真考究起来,徐晃年长曹仁十来岁,还真是可能的,这里面的参考点,就是关羽。
关羽在襄樊之战中,曾经管徐晃叫做「大兄」:
晃下马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羽惊怖,谓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国之事耳。”
也就是说,徐晃的年龄很可能是比关羽大的。
双方对阵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10月,而关羽生年正史阙载,在后人的考证中有延熹二年和延熹三年两种说法,但是这样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刘备和关羽「义同君臣,恩如父子」,理论上刘备应该比关羽大才能称得上恩如父子,而刘备的生年是延熹四年。
这样的话,关羽年龄的上限是刘备,襄樊之战的时候60岁,下限可以根据他跟随刘备起兵的中平元年来推算。如果起兵的时候关羽20岁,那么到建安二十四年末,关羽也已经是56岁了。
倒推回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关羽当时应该是46到50岁左右,而已知徐晃的年龄比关羽大,那很可能当时已经是五十多了。在三国时代,五十多岁白头苍苍,并不是一件很难以理解的事情。
相比之下,曹仁出生于汉灵帝建宁元年,比刘备要小7岁。那么赤壁之战的时候,曹仁刚好40岁正当年。和徐晃至少存在7-10年乃至于更大的年龄差距。所以曹仁和徐晃,在通常的游戏和电视电影里面,都是平辈的曹操手下的大将,然而细究起来,俩人相差了半辈。
而这一番考证下来,在片中也就浓缩成了几秒的一个镜头。换而言之,如果没有这个镜头,我也不会想着去较真一下两者的年龄。这个安排如果真的是考据出来的,确实非常的用心。
江川直言不讳大营恶疾严重,而程昱当即把话顶了回去。当双方为了「要不要烧船退兵」,作为最终决策人的曹操,却在看一盘烤肉。
这个细节也颇有意思。其实曹操往往被标签为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然而其也偷偷的写过一本书叫做「四时食制」,里面详细的叙述了很多鱼类和肉类的特性和料理方法。详细到: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
这个地步,特点、产地、适合做的菜都有。
所以曹操能够在其他手下们争究重大军国大事的时候,专注于烤肉,也可以看出其对美食的热爱。
并且做出这种姿态,也能体现他作为上位者的镇定,无形中给了自己的手下们定心丸。曹操还故意问黄盖,周瑜打的什么部位,然后戳黄盖的屁股开玩笑,也符合曹瞒传中:
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恱大笑
的形象。
在饮酒谈笑的过程中,曹操的想法想必也是复杂的。如果真的如电影中所说,就在此时他决定了「烧船自退」,并且偷偷的把赐给江川的美酒,都换成了火油。而江川也不负所托,带着所有身患恶疾的士兵,和横江水寨同归于尽,而这最后烧的一艘船也让江川完成了他「克战舰百艘」的目标。
对曹操而言,拯救天下苍生的意愿,最终还是压倒了自己建功立业的鸿图。当他对着水寨的漫天大火的时候,其心事之千转回肠,都在举起的那一盏酒和眼含的泪花中了。
在乱世中合纵连横,折冲樽俎的是枭雄,而心怀天下,以仁止杀的是英雄。有人唱着英雄的调子,做着枭雄的事情;也有人披着枭雄的画皮,内里确实英雄本色。如果曹操果真因为疫情而「烧船自退」,却也可以称得上后者。
那么这是不是对曹操的描述过于理想化了呢?历史中除了曹操的书信,还有别的旁证么?「自烧战船」是不是曹操的嘴炮呢?
关于自烧战船的真实性,在三国志郭嘉传中,有这么一段佐证:
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
这就很可以理解了。乌林一战,南军虽然大胜,但是很难说就彻底的消灭了荆州的水军力量。而曹操回到巴丘之后,士兵也确实也遇到了恶疾,而巴丘之后归属东吴,说明赤壁战后曹操真的退走了。那么,曹操无论是出于防止恶疾扩散,还是出于战略储备,都不可能把巴丘的水寨和战船留给东吴。所以「自烧战船」完全是在这种情况下合理的选择。
这部影片对这些零落的历史记载作出了新的演绎,升华出了一个「心怀天下」的曹操形象。在「英雄」里,秦王悟到「杀」的最高境界是「不杀」,是和平。那么「战略」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战」,是心怀天下的仁恕。
短短的半个小时,解读了一段尘封书信中所描述的历史,无论观众了解和不了解三国,都能从中发现一些东西,可能这也是吸引吴宇森加盟的原因之一吧。
「川流」的拍摄是一次非常新颖的尝试,长期以来三国相关的作品很难拍出新意,左右都是在几个大人物和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中打转。而这一部《三国志·战略版》的年度品牌片确实拍出了细节和新意。以品牌片的方式宣传游戏,也是非常新颖的方式,值得看看。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就说“插件是否能达到与硬件完全一致”这事。
理论上插件想达到与硬件“完全一致”的效果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实世界就是不完美的,同一个型号的两个不同设备都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多少会有点微小差别,那么插件怎么可能跟硬件完全一致嘛……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像硬件一样”又是完全可能的——因为除了建模以外,我们还可以采样啊!老铁Acustica Audio了解一下呗?我直接对硬件进行采样,理论上你过硬件什么动静我就是什么动静。
不要跟我说什么“硬件基于的是模拟电路或数字驱动的实体”,在电声学领域里,采样和傅里叶变换破一切玄学,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