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三大问题难以解决:
这三个问题只要有一个不解决,那就很难让手机出现所谓的好玩的大作。(说真的,如果哪天手机游戏能到这个程度,我觉得的确已经差不多可以把游戏机取代了……)
其实大家都明白,传统大作在手游上没市场,那为什么没市场呢?为什么手游会演变成现在这个局面?
手游玩家真的不看画面吗?
一个普通男性玩家,他难道真的会不倾向于选看上去画面酷炫的?给他一个战神4,一个是普通手游的画面,他会选谁,我觉得是毫无疑问的。
而且难道传统游戏刚发展时,受众就不是普通人了吗?那为什么传统游戏发展成了现在和手游不一样的市场?
所以问题出在了哪?
其实手游玩家代表的大部分轻度玩家,反而很在意画面(他们只是不擅长区别真正的画面好坏)。之所以造成现在手机游戏演变成现在这个局面的,是由几个大方面一同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手机出不了传统游戏那样标准的大作。
其实这真的是一个很根本的问题,但很多人有误区……
这个问题是要和第二个大点“软件系统问题”一起说比较好,这里先谈其中一方面。
类似于“手机什么时候能取代NS、电脑什么时候能取代PS4”之类的问题我见过太多了,我发现很多人都真的以为手机的性能比NS高很多……
当然说上万元的手机综合性能比NS强倒还好说。但如果是差不多价位的手机,虽然NS性能不咋地,但实际性能也还真不能比,更别说很多人认为能碾压了。
(ps:那些强行说手机性能普遍碾压ns的,请注意“理论性能”和“实际性能”的区别。如果只谈芯片,那的确比ns强得多。但知道为什么吹手机的只吹芯片和浮点运算能力吗?因为实际影响游戏实机表现的还有散热、显存、显存位宽、架构、支持特性、兼容性等等因素,现在知道为什么只谈芯片了吧?知道为什么一直吹手机多强但还是没有厂商把大作移植到手机了吧?)
(举个例子,假如xx手机把钱全都堆拍照上,使得它的拍照功能比苹果手机更好,然后它宣传自己就比苹果手机好了,大家信吗?那些吹嘘手机芯片的是一个道理,不是单独一个方面比较强就代表全面更强了,某些人如果连这个最基本的木桶原理都想不明白,那请不必来评论区留言)
比如这个问题下我也回答了,那位题主就认为同价位手机就能压着NS打……
我结合之前写的文章内容再谈点之前懒得谈的一些问题,再分为几个小点:
1、手机和游戏主机核心定位不同
游戏机的定位很清楚——玩游戏。所以他可以把所有硬件、性能堆在玩游戏上,什么社交内容才是附加的。
手机原本的定位是——通讯。无论如何,通讯是必备功能,一部不能打电话、发短信的手机,那还不如买个PAD之类的算了。
而自从苹果重新定义了智能机后,手机的定位更多是“多功能的一体机”。也就是说,手机其实更类似于电脑,它要做的事就更多了。不单单是通讯,游戏也包括其中,此外还有社交、视频、照相等功能要素。
游戏的确包含在手机的功能之中,但问题是——手机还有方方面面其他要做的事啊。
比如现在的主流,全都在宣传5G和徕卡三摄、莱卡四摄之类的,跟游戏没啥关系吧?而这些功能不要钱吗?单单5G研究投入了那么大的心血和成本,总要赚回来吧?这笔钱还不是要从用户手上赚?何况还有其他的功能投入呢?
那么既然一部手机的钱,大部分都供给给了其他功能,就造成一个局面——价格一般的手机性能很低,性能比较好的手机就太贵了。
另外,手机本身目前也是按照触摸屏为主,而且普遍的屏幕尺寸也不算大,毕竟不能要求个个都是MAX版吧。那么如果移植游戏之类的又得考虑到一个问题——包括UI、文本显示和操作方式在内的所有东西全都得改。
别小看这件事,很多游戏光是登陆个NS就要改UI,而UI其实是一个很考验功夫的活,所以很多人玩游戏时会发现——明明自己只是打开UI界面,咋还会卡?
其实UI这玩意是一个很占内存的东西,优化上稍有不慎,就会发现莫名其妙占掉了一堆内存,游戏就卡了。而且在设计上,还得考虑到屏幕大小、机器硬件特性等多方面。
就谈谈登陆NS吧,得重新设计各个快捷键来对应手柄按键,而那些功能栏位置的办法、文字大小全得调整。不然就把PC版的文字比例纹丝不动搬到NS,基本就等着眼瞎了。
手机也登陆过文明6,那个基本玩起来就很难受了。
苹果手机的配置够高了吧?还是不少人经常出现闪退问题,过热、耗电量快就更别提了。
而文明6还算好的,如果像巫师3这种游戏0登陆手机,不谈运不运得动,要怎么匹配操作?
文明6本来是电脑游戏鼠标控制的,触摸屏匹配起来还没什么,这些偏动作的,难道也学着王者荣耀那样的操作设计?这键位够用吗?那只能买手柄了,所以得要求买这个游戏默认有手柄?不还是得去花钱买,然后还得考虑兼不兼容等问题?
其实手游本身还是默认以触摸操控为主,这点其实又限制了一大批厂商。他们既没有丰富的经验,而且想靠触摸操作就能模拟出大作的操作,这是很难的。
2、手机的种类太杂了
这个其实也是为什么同样的游戏表现,电脑一般需要比主机更高的配置。
这就是优化问题……
其实上面我们也提到了一点这个问题——主机的型号、结构都是固定的,而手机却是不固定的,电脑也一样。而主机系统一般是封闭式(除非破解),而电脑、手机一般是开放式。
这就是个很大的问题摆在了各大开发商面前。
比如,我们总是说安卓系统比IOS卡,为什么?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IOS系统只用于IPHONE,而IPHONE每代也就那么一个主要型号,每代的系统、结构差距也不大。
而安卓不是一个统一平台,各终端存在硬件差异。有时候不是软件本身不能给你搞到60fps,但这个型号手机的GPU不足,那只能自动降低帧数了。
又或者,大家玩电脑游戏时是不是发生过——下载了一个游戏,老是报错。然后上网查,发现是XX软件没装,或者XX软件冲突等等,搞了半天才搞好。
硬件、软件过于庞杂,使得程序员需要考虑的情况太多。谁也说不准哪个软件、硬件就和程序冲突了,或者兼容性不佳,然后就报错、卡顿了。
这也是为什么主机的优化一般比较好,IOS一般比较流畅。他们从一开始的统一设计上就有优势,工作量和障碍就小了很多。
那一个手机游戏,除非说只登陆IOS了,不然那么多手机型号和软件,其实光注意这一点就有的好弄了。
此外,这也影响了成本。
PS4和NS它就算卖个一亿台,用的还是差不多的配件,而手机型号则五花八门。对于供应商来说,一边下的是一千万的订单,一边下的是一百万的订单,会给谁的价格更优惠?
当然这是小事,不多提。
3、手机和游戏机目前的收入方式不同
手机和游戏机的收入模式是怎样的?其实这也是一个定位问题。
手机本身,更多的是一种“产品”,而游戏机,更多是一种“平台”。所以我们称苹果、小米之类的,一般都说是手机厂商(虽然他们也不止做手机),而任天堂、索尼、微软为“平台方”。
这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我们来打个比方——
马云有钱吧?那他的钱从哪来呢?
我们注册和使用淘宝、支付宝,我们需要注册费、使用费吗?(买东西花的钱是另一回事)如果我们连注册淘宝都要付个50、100元,估计淘宝老早倒闭了吧?
那么既然他不收使用费,钱从哪来呢?
渠道费。
支付宝、淘宝是不收你使用费,但卖家和买家在平台上的交易,这其中的金额流动,阿里巴巴都会进行抽成,这就是渠道费。那么如果有10亿的交易额,他只抽1%也有一千万了吧?而阿里巴巴的抽成会更复杂,淘宝、支付宝的交易额也远比10亿大得多(双十一的交易额斗破千亿了)。
而阿里巴巴有什么成本?最多维护一下产品、宣传一下就可以了,剩下就是躺着赚钱(当然没那么轻松,相对而言如此)。
相比起来,那些实体厂商要进货供货卖货,苦逼地采购、生产,而一个实体厂商的规模扩展有多难?而淘宝这类平台方呢?供个网站,你们自己交易就行了,我就在旁边管着而已。他的规模几乎不会受限,理论上就是所有实体厂商在帮他赚钱。
举了这个例子就好懂了很多——卖手机的核心是卖产品,它主要就是通过卖手机的利润赚钱;卖主机的核心是淘宝一样卖平台,赚的不是主机的利润,是你们在这台主机上买卖游戏中的抽成。
当然一开始游戏机也不是这样的模式,而是后来慢慢改成这样的。
所以你买PS4NSX1,就得用它内置的系统买游戏,钱就只能往它身上流通,然后它摸个油水。
而手机,你买了后还不是得用淘宝、支付宝、京东、网易云音乐来消费?难道你用苹果/华为用支付宝买了东西,阿里巴巴还会自动识别手机类型然后自动汇给苹果/华为一笔钱?阿里巴巴直接一句“有本事你手机禁了淘宝和支付宝,看看别人还买不买你手机?”
所以现在手机厂商其实也想当平台方,IOS商城就是最成功的例子。目前华为、小米都有自己的商城,无非是成功与否的问题。
或许未来这也会成为主流,但目前竞争太大,还未能形成有效的规模,手机的利润依旧主要停留在产品利润上。
这就产生了分别——手机必须保证自己的售价高于硬件成本;游戏机可以让售价持平、甚至低于硬件成本,因为它可以从渠道费上赚回来。
反推到游戏也一样。
第三方游戏和第一方游戏也有差别。
第三方厂商,他的游戏就是产品,他得靠游戏本身卖钱,所以这游戏销量不能亏;第一方游戏更多是一种宣传,是让大家去买它的主机,所以这游戏销量可以亏钱。
就比如《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集合啦!动物森友会》之类的独占游戏,它们目前都卖了千万销量,但它实际带来的收益只有千万销量卖出去的钱吗?那些因为塞尔达、动森而买了NS的人,日后只要在NS上多买了一份游戏,任天堂就多赚一份钱,而这收益就是塞尔达和动森带来的。
更莫提第三方游戏卖出去还得分给平台方一笔渠道费,独占游戏在自己平台上卖,这笔渠道费就省下来了。
所以独占游戏其实有更大的回旋余地,他们可以不必像第三方游戏那样太过顾虑成本。所以荒野之息当年做到一半觉得游戏性不好,索性直接推倒重来。像《新战神》当年那样难产,如果是第三方很可能就被砍掉了。
当然,一些第三方也是这样支持着自己的支柱IP,比如SE的《最终幻想7重置版》,它知道一旦FF这个系列倒了,自己也就差不多了,所以也是下了血本的。不过最终幻想的问题比较复杂,这里不展开。
(当然也不是真的不顾成本,只是相对而言弹性更加大)
而这些独占游戏一定程度上就在努力支撑着目前的传统游戏业。
手游业目前还不存在这样的支柱。难道苹果会拼命砸钱出个手游?砸出来这手游独占能为苹果贡献多少销量?有这功夫还不如去搞点别的功能更能推动收入,两边目的不一样啊。
4、性价比问题
由于1、2、3小点,导致性价比就摆在那了,对于手机而言玩游戏只是一种附带,而手机必须保证利润,那么在同样的价格下,游戏性能就被限制了。
其实现在的手机,价格一般在1000——4000这个区间为最多,这个价位其实并不比游戏机有什么优势。一台三千多的手机,功能大部分是堆在通讯、摄像等功能,而且还要照顾到全面屏、续航等等,还要有一定的利润,那么还剩多少成本能在玩游戏能用到的性能上?
而对于更贵的手机,或许厂商愿意堆料(其实IPHONE手机700美金的定价,我是不信它只赚100美金)。
就算他给你堆了,问题是这种用户有多少?其中又有多少比例是会花大功夫玩游戏的?(大部分社会精英有空玩游戏,还不如有空玩现实吧?)
一款游戏,最重要还是销量、赚钱。那么这就限定了大部分手游性能很难堆得很高,不然大部分机器运不动咋办?
网游也是同理,和手游一样,都得考虑你大部分人的手机型号不一样。这个人用苹果,那个人用小米。而买小米、华为、OPPO的,还得考虑他们不同型号配置不一样……PC就更复杂了。
既然为了照顾大部分用户的性能,游戏机能就很难定的太高,除非决定好自己只赚个小众钱。而性能低,就又导致了大部分是小作坊作品,大厂商也不会花最大的心力做手游,也导致了手机游戏定价普遍偏低。
毕竟就算题主说愿意花贵一点的钱去买,但真的很贵的话你会愿意吗?星露谷物语这种性能的游戏卖个两三百,多少人会乐意?
而普遍的低价导致了大家有个思维定式——“手游就该便宜,不该超过XX元。”
其实steam国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大家习惯了低价服,一旦有一个游戏的价格到了正常3A的定价,大部分人都要开始骂了。
这其实间接牵制了手游的定价,大部分人会觉得“花超过100元买个手游?傻了吧?”
思维定式和习惯是一种很可怕的事,大家就算觉得这个价在主机上合理,这个手游的确素质很高,但就是会对于花同样的高价去买一个手游产生一些抵抗心理。
那如果定价不能高,就意味着厂商更不可能投入大资本去生产手游了。
5、手机性能配置是真的坑
单独提一下,是因为我见过很多人拿高通855之类的说事,觉得现在一两千的手机就能吊打NS。
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说什么“一两千的手机,用的是高通855,可以碾压NS的性能”的基本是只有手机、没买NS,所以为黑而黑,看了手机厂商在宣传时怎么怎么吹(尤其是华为带的头,导致很多手机厂商爱拿自己的产品碰瓷NS),就真的觉得吊打NS了。
其实但凡深入了解一下,就知道这帮手机厂商的宣传就是个坑……
因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无论这些吹手机的和手机厂商的宣传,他们都只能拿个骁龙855、麒麟990这些芯片说事。问题来了……
为什么他们不敢再谈谈别的主要性能?
了解一下组台式机之类的,都知道组个电脑都得看CPUGPU主板内存风扇等等吧……
那为啥那些说手机吊打NS的,就只盯着这些芯片吹?
其他的没法吹啊……一提就露馅啊……
首先得搞清楚理论性能和实际性能,理论性能再高,实际发挥不出来也没用啊?这在主机历史上都发生过很多例子,更何况是手机?
而影响实际性能的因素有很多,GPU散热后台软件等各种因素都会有影响,能不能把理论性能都发挥出来都是个问题
就老生常谈的散热问题,这玩意就没法解决。
打个比方,A是100L水的水池,B是50L水的水池
的确是A的水池更大,但A的管子如果比B细一半的话,那谁的出水快?又如果B的管子用的是正常的水管材料,而A用的是劣质塑料呢?那是不是水流一大,反而A的管子要破开?
这就是个很尴尬的问题。
目前手机为求轻量化、全面屏,本身留的位置就不多,风扇根本没给你留什么空间,所以其实——手机一般都是没风扇的,都是靠自身的结构设计来带走热量的“被动散热”。少部分有风扇的,你说能多大吧……就手机这厚度……
NS为啥手持模式的大小还是那么大?它都不给你搞什么全面屏了,留那么大的黑边,就是为了能多点空间放配件,但还是不够。机器上那么大的排风口,里面就是一大风扇。这大小只还嫌不够呢,手机靠什么加强散热?
那问题来了,就手机这散热水平,敢满载功率来运游戏吗?
大家玩电脑应该都试过玩大型游戏吧?要是CPU之类的温度飙到八九十,风扇就在那狂转了,排出来的风在大冬天都可以暖暖手了吧?
那手机满载呢?它怎么把热量排出去?
不说这热量对机器本身的损害,拿在手上它不烫吗?你不怕它炸了吗?
为什么手机拼命给你搞高性能芯片、搞功耗?
他们自己心里清楚啊——就这破散热,如果不在功耗上下功夫、降低热量,如何应对未来越来越高的需求?怕不是一个个都要炸机?学三星?
以后功能需求越来越高,只能想办法提供性能,保证功耗,防止热量过高。
它这是无奈之举,它也从没希望能把手机的理论性能全发挥出来,不然这破散热就等着爆炸了。然后一个个还真拿着理论性能说事,怕不是想坑死厂商?
举个再明白一点的例子,手机假如理论上最大有10分的性能,它其实只让你用2-3分,这样就还在它的散热承受范围内。
反过来说,如果想让手机提升到实际能用到5分,它必须得让手机本身拥有起码15分的性能。
而等它宣传的时候,卖家就说“我这手机理论上有10分/15分的性能。”他也不算骗你,但如果你真的认为这手机实际能用上10分的性能效果,那就是被他们的话术套进去了。
此外比如GPU一类的,手机基本都是集成显卡,无论基础性能还是兼容性,都是要打个问号的。此外还有其他的问题,都是一样的道理。
而由于电池容量不大,为了保证续航,手机一般也有锁定功耗,这也制约了手机性能的发挥。
(其实ns的功耗也成问题,但它大大方方就让你玩三四个小时就没电……)
再说了,就算真能满载运游戏,然后电话接不到了怎么办?或者切出去接个电话,发现游戏没了怎么办?
木桶原理,都是看你短板在哪。那些吹手机芯片的,天天都只盯着一个长处吹,有什么用?综合性能不过关还是没用呀。长得比马云帅,就代表比马云强了?这不是自欺欺人么。
手机本身的目的不是让你满载了去玩游戏的,是让你降低功耗以能完成更多操作的。它实际性能就那么点,让他再往上发挥的话,不仅厂家不敢,玩家自己也不敢。(手机跟个暖宝宝似的,你敢玩下去吗?)
这问题摆在那,解决都解决不了。
所以我也一直很烦那些天天说手机性能已经普遍高过主机的人,只盯着一点吹,其余缺点一概忽略。
当年也一堆人吹着手机性能都比PS3强呢,目前我也没见任何一部手机上出的所有大作能媲美战神3一类的。
而就算一万一台高端手机运得动有什么用?中低端手机运不动,那基本就赚不到钱。
另外,一台自组的PC,要比较流畅的带动3A,除非你是图吧大神一类的超级高手,不然四五千元也跑不掉,何况是更轻量化的手机?移动端的硬件比固定端更贵是大家都明白的吧?
其实NS也运不大动3A,主要靠的还是压价、优化和定制,以此来保证勉强运得动部分大作的机能以及性价比。
手机的售价、用途、营收方式等各种因素结合,使得大众的手机性能普遍无法运行大型游戏,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就不是手机市场接不接纳的问题,而是从一开始就已经断绝了大型游戏出现的根子。
不然为什么在智能手机在刚兴起的时候,氪金手游还没大行其道的时候,也没有可以媲美主机游戏的大作出来呢?
就是在一开始它就没法做,这个影响就一直遗留到了后面。
就算是目前,普罗大众的手机,大部分也就玩些现在这些画面一般的手游了。
其实就算氪金手游,画面也是一直在进步的。毕竟同样是氪金手游,都氪金的情况下,一个画面一般,一个画面好,玩家会更倾向去玩哪一个?只是他们缺乏辨别真正画面好坏的能力,容易被带偏而已。
所以不是手游不想画面好,从一开始的性能问题就被扼制了。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该和第一大点分开的,只是觉得很多人没注意,所以特地拆开来说。
这东西也不难理解,有个很现成的例子——大家如果买苹果电脑,是不是大部分都要再搞个双系统?玩游戏有多少人会用MAC系统玩?多少游戏支持MAC系统?
这个问题其实和手机是类似的。
这也是两点问题:
第一个很简单,设计手机系统时一开始哪有考虑那么深远,无论安卓还是苹果,都没有主动想着去兼容那些主机游戏引擎啊……那么如果想在安卓机和苹果上移植那些大作,耗费的精力其实是比移植到NSPS4X1PC上要大的。
同时,硬件上的问题也一样,GPU之类的硬件兼容性也是个问题,道理是一样的。(当然目前好手机也能尽量避免这个问题,不过还是同一个问题——贵)
还是说要指望别人在设计和制造画面引擎时,还考虑着对安卓和IOS的兼容性多高?大家觉得一个游戏公司在造引擎时,是优先考虑更兼容哪个平台?
这就也导致了第二个问题——积累不足。
其实每代主机刚发售时,厂商也需要时间去摸索其配置构造,所以平台商也会提前提供原型机,而且毕竟部分内容是和上一代主机共通的,厂商本身也有技术积累(虽然也有PS3这类架构大改的,也是蛮坑厂商的),本来游戏机能向下兼容才是常态。
何况平台方的主机的系统、配置都是一致的,也方便搞。
对于游戏厂商而言,本来那些引擎已经用的很顺手了,或者这个引擎设计时就对主机和PC的兼容性很高,在某些系统开发游戏也已经得心应手。在这种情况下游戏公司开发个游戏都要赶着时间、逼着人加班(这段时间包括顽皮狗、CDPR、R STAR等公司逼着员工加班的新闻数不胜数)。
如果让他们做手机游戏,直接发现“诶?这引擎在这手机系统上不好用啊?”“没在这系统上开发过啊,不知道这样会不会有BUG……”等等……
这些不花时间不花精力?这不算成本?
所以对于那些大厂,如果做手机大作,需要攻克的难关比预想的要多很多。
当然这些问题单独的话都可以解决,但上述的各种问题结合在一起,就导致了在手机上大力开发大作是一件很吃力不讨好的事。
移植吧,麻烦;开发吧,没经验;性能高了,很多人手机玩不动;玩得动吧,效果也就一般般;游戏性高吧,定价又高不了。
就这么多问题混在一起,厂商有心思在上面开发大作吗?最多搞搞小游戏,或者移植些比较好搞的。
毕竟都0202年了,移植个FC、SFC游戏总不是难事吧?就算搞个模拟器都行。
大作?算了吧,又不赚钱。
更何况目前随便搞个氪金手游可赚钱多了。
软件问题配合硬件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厂商愿意开发手机游戏的积极性。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开发的难度增加了,但实际效果并不会多高,同时也使得手游制作的入门门槛降低,这进一步拉低了传统大厂和新兴小厂的差距。
这导致了大厂更不愿意多花精力在手机上开发游戏,移植上的障碍也使得大厂只能以移植一些更容易的旧作、小作品为主。
这一定程度上又拉低了手游的普遍上限。
为什么把这个问题放最后,因为我认为目前的手游市场问题,除了手机和手机用户的习性有别于传统主机业外,是硬件、软件两个大问题也在一起造成了目前这个手游市场的局面。
为什么手机市场变成了现在这样?
就是它不成熟呀。
1、时间差距太大。
游戏主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TELSTAR和雅达利,就算从FC算起,那也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了。其实雅达利大崩溃后,主机业也受到了莫大的打击,所幸当时任天堂重新建立起了新的业界规则。从那时算起也有近40年时间了,游戏业自然已经趋于成熟。
而手游,实际上建立新的规则的是乔布斯,让整个手机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主要也是从IPHONE4开始,整个手游也开始迎来了新的春天。而在那之前的手游……那时连微信都没有。
先不提本身手机的革新也不是为了手游,手游只是乘了个东风,而且距今不过10年,市场其实还不是很成熟。
2、手游目前的境况是注重社交、碎片时间的轻量化道路。
其实这个不用多提,从优酷小视频(类似《万万没想到》)到现在抖音短视频、复杂的RTS(《星际争霸》和《魔兽世界》)到DOTA到目前的LOL和王者荣耀,人们一直都在往轻量化、碎片化、社交化的道路前进。
目前的手游,走的很明显是更加轻量化的网游的路子。
那为什么走的是网游路子,而不是主机游戏呢?
电脑也一样是集成类的机器,网游虽然发达,但单机游戏也并非没有路子,但手机却并非如此。
除了手机本身的特性以及人们习性导致的倾向碎片化,还要回到一开始的两大点——种种硬件、软件的制约,使得大作无法登陆手机,从一开始这条路就被堵死了。
同样在2010年,谁会认为IPHONE4带的动那年发售的《战神3》?而2013年PS4发售,那时IOS上最大的大作还是《无尽之刃3》这种级别。这种游戏别说跟3A大作比了,放到PS3上都只是小游戏级别的,只能说在手机上显得很精致。
《无尽之刃3》说到底只是个站桩输出的游戏,同屏人物少的要死,贴图其实也不是很精致,主要是靠敌人吸引视线,其实细节处不能细究。
可用操作极少、都不能自己操纵人物走路,已经是简化到不行了。更莫提这还是手机小屏幕的画面,要是敢放到电视上那就惨不忍睹了,内容并不丰富。这游戏放PS3上,也是连中等制作都很难算,也就是个小游戏。
因为说白了也就画面还行,其实游戏性很低,不断简化的操作内容实际上就是为了减少机能的负担,牺牲了这么多才换来尚可的画面。
而就这么个游戏,我当年拿IPHONE6玩,玩到后面都觉得发热很明显。
就算是现在,我也不认为最新的IPHONE就能完美运行战神3了。当然下了血本去弄也不是弄不出,但也不可能有人没事干到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这就是把钱往水里丢。
而IPHONE当年是人人买得起的水平吗?当年IPHONE4横空出世,大家都把用IPHONE当做潮流,这种情况下对于普通人而言,IPHONE也是要咬咬牙攒几个月的钱的,更别说玩游戏的主力之一是学生党。不然当年怎么都吐槽卖肾?
就算是现在,也不是人人都舍得买IPHONE吧?
那么就算是IPHONE的游戏水平也就那样了,手游还在发展期的这段时间,压根就不能往高端了走。
对手游来说,不是没人摸索过高质量手游的路子,但事实是并不成功。
论水平,无论是硬件软件限制还是技术积累,都远远低于主机和电脑游戏,别人不至于为了一个便携性去买你,水平对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而且就算做高了,大部分手机也运不动,那就没市场了。
所以手游变成现在这样,那完全也是无奈之举。
因此现在手机上也有一些比较传统的、买断制之类的游戏,但基本也就是小制作了。那么路从以前走到现在已经走窄了,在大众心里已经产生了“手游就是小游戏,要去玩大作还是去主机或者电脑”的潜在思维,包括游戏制作人。
所以,从一开始,市场的走向就已经被决定了。
对于一家游戏公司,难道甘于一辈子做小游戏?哪天游戏大卖,他们崛起了,不会想做大游戏?那么去做了大游戏,他们是更倾向于做在手机还是主机上?
假如一开始,在2010年那时候,大部分人手上的手机就能有PS3起码一半以上的性能,现在的手游趋势肯定会大不一样。
但我们都知道,这不可能发生。
3、历史原因和惯性思维导致的市场分割
时间回到现在,或许现在的高端手机能强行做出NS一样的效果,但是……
NS背后的任天堂,是一个做主机平台三十多年的业界巨头,而手游的背后是什么呢?手游真正发展起来的历史才多久?
它们背后不是单单因为便携性就能被归为一类。
无论是大家的思维惯性,还是任天堂背后的企业文化,无疑已经将市场划为了两个。
大家看待任天堂的机器,不管当他主机还是掌机,那都是往传统游戏业的眼光上看的,他自己对自己也是这么定位的,它虽然也有模糊两个市场的边界的意图,但明显目前而言它背靠的还是传统游戏市场,而非手游市场。
这种天然的分割,使得两者从起跑线上就不在一起,压根就不在一起跑。
就像小米、苹果都不止做手机一个业务,但大家提到他们,第一个还是想起手机,以及他们的标签——苹果“高端,高性能”,小米“高性价比”。
这种思维惯性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改变的。
4、历史积累
此外还有很多原因,尤其是任天堂作为世界上最强的游戏公司之一,他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往自己的机器上放独占游戏。加上三十多年来和各大游戏厂商建立的关系,也更容易能拉动别的游戏厂商登陆NS。
这就是历史积累。
而手游,他们有这个积累吗?
不过,即便如此,NS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任天堂公布NX计划时,全球并没有看好,主流媒体持偏悲观的观望态度、玩家基本不看好。
后来通过老任强大的创意外加步步为营的布局规划,这才有了目前的局面。
其实任天堂当初的处境很凶险,稍有不慎就是满盘皆输。
具体可以看我这篇文章。
所以,虽然NS是主机中和手机最接近的,但我其实并不认为两者真的应该被放在一起比较。
任天堂是迫于自身地位以及三四十年来的积累,他是在维持自己平台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寻求创新,而这次的创新选择了便携,才因此努力试探和突破主机的性能下限。
它本身还是主机厂商,也不得不为此努力。NS是个彻彻底底的异类。而且NS只是任天堂一次成功的博弈而已,在PS5和XSX的夹击下,NS还能不能保持这样的势头,也不知道三年后的下一代主机,任天堂还会不会继续NS这样的设计和战略。谁也不知道NS这样异类的设计会不会是主机界的昙花一现,任天堂未来的主机是否还是会让性能这么低。
弄不好三年后任天堂下一代的主机又换了一种设计,那么这种比较就毫无意义了。
而在手游界,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公司有任天堂这样的实力和动力、决心去这样试探。
5、基础用户群的差距导致的市场畸形
说了那么多,其实还是要谈回市场。
区别于主机游戏,手机游戏又有一个特别大的特点——基础用户群特别巨大,导致的入门门槛极低。
基础用户群巨大很好理解——游戏主机并不属于日用品,并不是人人都有。
历史销量最高的游戏主机是PS2的一亿五千多万,这销量已经很恐怖了。可是……对于现代社会,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的(不谈贫困地区)。
手游巨大的潜在市场是传统游戏业不具备的——手机我必须有,而主机我就得另买一台了。
而之前说的入门门槛低,不只是玩家入门门槛低,而是业界入行的标准的入门门槛也低。
因为现在手机性能太弱、手游普遍标准低,这导致了做一个平均水准的手游太简单了。
先回到传统游戏市场。
为什么现在的传统游戏市场也没有十几年前的百花齐放了?
因为游戏市场太成熟了,现在主机游戏的上限太高了。
十几年前,随便一家公司或个人,只要有一个好想法,有一点好技术,带着几个人可能就能做出中高端的游戏然后一炮走红,甚至给主机增加插件,突破主机的性能来榨干主机。
(甚至以前发生过——游戏厂商在FC卡带里添加额外硬件来提升游戏效果的魔幻场景,这种情况放在现在就是匪夷所思)
现在呢?独立游戏的顶点在哪?随便几个有能力有梦想的人就能做出一部3A?
而手游业呢?目前手游的技术水平还没高到这个水平吧?
太好做了,这个行业的平均水准就太低了,谁都能入场。尽管远低于整个游戏业界的平均水准,但对于广大手游玩家,这水平就属于不差了。
所以目前手游的市场模式,通过我上述的理由而发展到现在这种状态。对比传统游戏市场是畸形的,但的确也是自己的特色,不能单单说畸形就完事了。
这种模式,除了类似于网游,还类似于国内的电影市场。
其实国内电影市场目前就是——投资十部电影,九部扑街了没关系,只要其中一部爆了就全赚回来了。
这和目前的手游何其相似?——做十部辣鸡手游,九部无人问津也没关系,只要一部大爆了就赚的盆满钵满。
国内电影业也一样,需要什么电影技术、超高端的特效吗?就拉一帮小鲜肉之类的,就随便拍一拍,谁管你什么镜头语言、蒙太奇手法、艺术深度?甚至特效都不需要,就大赚了。
造成这样的罪魁祸首可能还不止是《小时代》,还有《奔跑吧兄弟》大电影等综艺电影。
那时厂商发现了——“我就拉点明星,拍个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这么随便一卖,就能有几亿票房?”
那拍个鬼的深度啊?
所以后来我们才去捧吴京、徐峥等人的电影,那才是真的一部的钱砸一部,认真地在拍。
不过这种的目前还是少数,还需要时间改善。
手游也一样——谁都可以入场,然后就可以大赚,就引来了一堆人来分蛋糕,偏偏还能分到。
这使得当初手游业真的乌烟瘴气、劣币驱逐良币。
而两者相比——传统游戏业,必须先靠高质量的游戏也把装机量提上去,去吸引别人买。手游厂商需要担心这点吗?不需要啊,广撒网多捞鱼,韭菜割到一波是一波。
当然这是由于整个手游业目前还停留在早期,其实也有在改善。现在比再早几年的群魔乱舞好多了,不过也还需要时间。
所以手机上为什么没有像SWITCH上面那样好玩的大作?
从一开始,无论软硬件水平、历史积累还是本身定位上,手游就很难出现真的能媲美主机掌机的大作。
手机本身的性能配置等因素决定了他很难移植现有的大作。而就算专门为手机设计制作大作,尽管部分理论性能高于ns和其他主机,但由于实际性能不高,导致其游戏表现并不会高于其他主机大作,甚至低很多。而且就算强行拔高,估计也只能玩一段时间,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散热问题。
而手游上限的低下,又导致了手游业风气的转变,形成了和主机泾渭分明的市场。
或许未来随着手机性能的提升、市场的成熟,能够彻底模糊与主机游戏的边界,但起码不是现在。
A:我觉得galgame制作者自己需要谈过恋爱。
B:为什么呢?
A:谈过恋爱才能真正写得出恋爱的味道啊。
B:原来如此。
A:是吧?
B:金庸自己一定会打降龙十八掌。
A:……
B:J.K.罗琳一定上过魔法学校。
A:?
B:乔治·R·R·马丁一定骑过龙。
A:??
B:鸟山明一定会变超级赛亚人。
A:???……等等!你这算抬杠啊。降龙十八掌、魔法学校、龙、超级赛亚人这些都是现实里没有的东西,无论作者自己怎么编,读者都不会有违和感啊。恋爱是现实里就有的东西,不能随便编,你要反驳,也得举现实里有的东西。
B:原来如此。
A:明白了吧?
B:周梅森一定当过市委书记。
A:……
B:九把刀一定当过杀手。
A:?
B:尾田荣一郎一定当过海贼。
A:??
B:二月河一定当过皇上。
A:???……等等!你说的这些,市委书记、杀手、海贼……还有皇上啊,现实里也确实是有的……不过,这也太稀少了!现在有几个人当过这些啊,你居然还来个皇上……绝大多数读者都没那个体验,他们也看不出破绽来啊。谈过恋爱的人可多了,你要反驳,也得举这种经历的人很多的东西。
B:原来如此。
A:你总算明白了吧?
B:大仲马一定坐过牢。
A:……
B:莫里斯·勒布朗一定行过窃。
A:?
B:吴承恩一定当过和尚。
A:??
B:刘慈欣一定参与过国家级重大科研工作。
A:???……等等!这个,坐牢、行窃、出家、搞科研工作……有过这些经历的人确实也没那么稀少啦,但是距离普通人来说,也还是太遥远了。恋爱离普通人多近啊,人人都有机会恋爱啊,作者写个越狱的故事,普通人没怎么经历过,也就不容易看出有什么问题,但是恋爱不同啊,你写出点太假的东西,普通人一下子就注意到了。
B:真的吗?玩galgame的不都是些没谈过恋爱的单身处男吗?他们能看出来哪里虚假吗?
A:闭嘴!你太失礼了!感觉很多人都被你冒犯了!还是有很多谈过恋爱的人会玩galgame的!比如 @浅色回忆 ,现实中连女儿都有了!
B:死现充干嘛还要来玩这种恋爱游戏?
A:你少管!人家愿意玩怎么了!
B:不是……有一点我不太懂啊,为什么大家一定要求恋爱游戏里的恋爱真实呢?我玩过很多恋爱游戏,也没觉得有多真实啊。
A:呃,大概是因为很多人现实里谈不到恋爱,所以想要去游戏里体验一把恋爱的真实性吧。
B:你这不是也冒犯了很多人吗……还有你上面提到的那位现充大佬,他都有妹子了,他还要体验什么真实性恋爱啊,他到底想从恋爱游戏里得到什么体验啊……
A:都说了你少管!
B:再说了,玩武侠游戏的也知道自己体验的不是真实的武功吧。
A:呃,这个嘛……
B:看科幻电影的也知道自己看的不是真正严谨的科学吧。
A:唔,倒也不……
B:那为什么恋爱游戏一定要被要求真实性呢?有过性经历的人也很多吧,那小黄文写得好的人里就没有处男处女吗?
A:这我哪知道!总之你要反驳我的话,一定得找那种,受众群体都有很大机会体验的东西。也就是作者肯定没经历过,但是读者以后很有可能经历过的东西,比如恋爱。
B:呵……恋爱,那些玩家以后真的有可能经历吗……
A:求求你了别再冒犯别人了!
B:好吧……那么……
A:来啊,你说一个。
B:谭亭一定恶堕过。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