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来自两个不同的城市,所以我从很小就开始年年跟着爹妈挤春运。那个时候过年的印象,就是大家坐在一起吃饭。我总是吃得很快,等不了大人们没满没了得唠叨,想要赶紧去玩儿。不过当时其实也没什么好玩的,因为我也没什么朋友在那边。至于年后那些需要拜访和接待的长辈亲朋,更是让我非常抵触。这个叔叔那个阿姨,我又不认识你们,感觉好不自在。于是大概有20多年的时间,我的每个寒假就是窝在家里看书,写东西,打游戏——没有可去的地方,没有可以拜访的人。
我唯一没有回家的两年,是读硕士的那两年。没什么特别的理由,澳门往返天津太远太折腾了。——去澳门读书之前我没坐过飞机,那时候我还用着老诺基亚,也没有现在这么多方便的买票软件。于是等到开始看机票的时候,一看票价,emmm……拉倒吧。
研一的春节我是在台湾过的。年前一直在下雨,再加上春节期间台北人也是纷纷四散回家过年,所以路上一天比一天清净。三十儿晚上青旅门口的马路上几乎没有人影,然后大年初一早上起来找不到买早点的摊子……当时我的某位老师有位毕业多年的学生在当地工作,三十儿的当天邀我去她家,也是老人小孩一大家子,一起吃年夜饭,一起看综艺节目。
研二的时候我就是在澳门过的。当时宿舍的其他人都已经走了,三十儿晚上我和同样留在当地的其他朋友跑去吃了个广式火锅,然后跑到威尼斯人去看敲钟。大年三十儿的赌场里依然人满为患,但外头的商区却是少有的冷清,我们在大运河旁边的大钟那等到点的时候,周围已经没有了什么人。晚上回到宿舍,洗澡洗到一半屋里就没电了,我不得不在大年初一的凌晨把宿舍管理员Call来。然后因为维修的人都放假了,我只能去大叔值班的宿舍凑合着洗了个澡凑合了一晚……
前几年外婆去世之后,我就暂时和春运告别了,现在基本上活成了一个地缚灵。由于工作的限制,(即便不考虑这两年疫情的情况)交通越来越发达,我却越来越哪也不去了。少了两地之间的“折返跑”,过年就是和家人一起吃一顿饭,除此之外,和平时也没有多大区别。无非也还是每天读我的书,写我的文章,过自己的生活,依然没有什么可去的地方。我很想念读书的时候,那时候身边能有很多一起吃喝玩乐的朋友们,如今大伙早已天南海北,而我再也没法找回当年的那种生活了。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