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问题下面的高票回答。多认为5G对防疫本身并没有起到作用,或者5G仅赋能了新闻传播行业。就这两种观点我要开始反驳了。
观点一:认为5G对防疫本身没有起到作用
反驳:1.5G+超高清视频+VR技术实现了亿万“云监工”,带来了最直观的5G体验。武汉版“小汤山医院”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堪称中国奇迹,其建设过程受到了全国甚至是全球网民的关注。借助5G网络在大带宽,高速率方面相对成熟的技术,“云监工”高清直播系统项目得以省去了传统有线直播光纤铺设、网络搭建以及设备配置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迅速搭建完成,同时在线观看网友最高峰超过了1亿。同时,除最基本的直播与转播功能之外,还实现了多平台推流、VR直播等新玩法。
2.5G+VR+机器人技术助力远程会议、探视等工作,实现了医疗行业的深度革命。通过核心局部区域的优先部署,5G实现了医疗行业的大范围改造。5G+远程医疗系统快速的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大城市、大医院专家资源瞬间通过系统铺向全国特别是疫情高发地区,让疫情期间密集的远程诊断分析、集中讨论能够顺利进行。在特定高危场景,5G+VR视像传输系统为重症监护室所提供了“非接触式”远程探视,5G+智能机器人所承担护理、派送与清洁消毒等工作,有效的降低了一线医务人员交叉感染风险。
(让我们来看一些报道 戳下图⬇️)
3. 5G+无人机/车+机器人技术所带来的信息化防疫,筑起了防疫、复工长效战线。疫情中后期,5G+多样化终端正在继续加大普及。基于5G网络的机器人与无人车等已在武汉之外的多地投入使用,承担测温、护理以及运输等多重职责,为一线抗疫的长期战线做好准备。医院之外,基于5G网络的智能终端等亦更多的出现在机场、火车站、地铁、办公楼等人群密集区域。通过搭载红外热成像技术,为各大关键人流关口,实现多人体温检查、高清视频监控等功能,极大的提升了检测检疫效率。
观点二:5G仅赋能于疫情期间的新闻报道
首先要明确一点啊:新闻报道与疫情的相关度是否为0?
对于传染病,华盛顿大学的Louis Kim教授和Shannon M. Fast, Natasha Markuzon几位科学家做过一个有意思的研究,观察媒体报道的数量与疾病传播数量之间的关系。
这其中的原理在于,疾病的传播是在动态的社会活动中发生的,所以个人行动对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媒体报道多了,大家的防范意识增强了,疾病的传播速度就会减缓。
Louis Kim教授等的模型显示,当媒体的报道量增加十倍,此类疾病的感染数减少33.5%。因此,媒体可能是预防疾病传播的一个有效手段。(详情请戳下文)
除此之外
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5G根本不是社会真实的需求” or “5G的成本太高并不值得被推广”
一是:4K/8K超高清视频、VR/AR、无人机/车/船、机器人等行业其实都欠缺着5G这种“杀手级网络”。
二是:在5G的建设部署上,运营商都具有灵活性,网络覆盖从泛在向精准转型,按需覆盖可能成为第一原则;在商业模式方面,除流量的场景化经营之外,面向B端的物联网连接、网络切片有望带来规模的行业增量贡献,从而加快成本回收,而不是完全面向消费者回收成本。
以上 乐意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