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这篇论文的作者,我觉得下面这个回答的建议挺好的。好的研究成果应该有评价现成规则、拓展问题范围的觉悟和能力。
另外,这篇论文探讨的条文这次真的被改掉了,但论文涉及的一些问题在新规则下仍有讨论意义,而且新规则会带动出若干新问题。
其实没啥,如果是本科毕业设计,侧重考察的是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而不是真的要出啥活,跟老师沟通清楚基本可以平趟过去;
如果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就稍微麻烦一点,因为有的导师真的需要出活。
感觉有几个方法可以救急:
一是赶快加入域外法比较研究,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方式,如果语言能力强、检索能力强,不妨试试。中国出了关于民法典的司法解释,那么法国民法典是如何解决相似问题的呢?海洋法系国家会不会面临类似的问题,有哪些经典判例是在填坑的呢?
二是结合其它相关学说,对司法解释进行评价。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法学领域解决问题的方式从来都没有一种,就算对某个问题有了司法解释,在学界难免也会有不同的解读。我们可以继续追问,司法解释真的一劳永逸解决了这个问题吗?是最合理的解决方法吗?这就可以做文章了。
三是对司法解释的实践前景作出展望,或者提出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龙哥案之后,有了关于正当防卫的司法解释,为什么还有见义勇为者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随便看知乎热搜就发现一个例子:如何看待焦作 17 岁男生出手解救被猥亵少女受伤,还手后被以「涉嫌故意伤害」批捕羁押?)正当防卫问题解决了,那么见义勇为、紧急避险方面还有没有需要填的坑?
总之,法学是一门非常现实、非常依赖经验的学科,司法解释不是大一统定理,不是问题的终结,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问题。继续沿着已有的方向追问下去,不必推倒重来。
推荐一个论文配图:不要停下来啊!
及时和导师沟通,大体方向不变,再对部分叙述和尾部细节做修改。
本科毕业论文很好通过的,导师既然让你做这个选题,必然也是对民法典有了解的,标题与内容也不可能限制得过窄,会给予一定的空间。(导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通性)。
另外,从“问题的提出”到“对xx问题的解决”。这中间其实偏理论性的东西比较多。(并且多半都不是本科生自己的观点和理论)
也就是说,文章会偏向理论性。(但如果有实践获取的数据也可以保留。)而针对问题的解决也一般会提出多种方案。
民法典推行的司法解释是其一,但并不一定是你文章中唯一的标准回答和必然的解决方案。
做学问不是有了实践中的方案,就不能提出其他观点。文章的叙述必然是要修的,但不是一定要推倒重新写。
法学和某些理工专业还是不一样,一个方案即使解决了某类问题,你也可以持有其他观点。
但要及时和导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