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宗法制度成熟于周朝,周朝时期,现在中国国土上的大部分土地是未开垦状态,而当时的生产工具、交通状况这些物质基础,不足以支撑周天子的政府进行直接管辖。所以当时的统治制度是依托宗法制下的分封制度。
周天子直辖的,就是“王畿”那一块儿,外面的地都分封出去,自己开垦去吧。“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就是这个时候来的。封地离王幾近的,甚至能来周王朝廷上班的,爵位就叫“伯”;封地离王幾远的,则是周天子防御蛮夷的“屏障”,为“天子斥候”所以叫“侯”
诸侯们和周天子其实是一样的,自己能实际统治的就那一小块,于是又再往外分封。
怎么样分配?谁负责吃现成,谁有要去开垦?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解决的问题,用客观而非主观的分配方式,让人心服口服,从而实现政权的平稳过度。
正统正统,居位以正,人心一统。
那么什么样的标准是做不了假,让所有人都服气的呢?“嫡”“长”—— 正妻所生,年龄最长。
所以正统最早指就是专指嫡长一脉。
周朝中后期,耕地已经开垦地七七八八了,人口也上来了,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成为主流,反映出来,就是后来所说的“礼崩乐坏”。尤其到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周礼话语下的天子诸侯尊卑之别,周天子的“正统”都已经名存实亡了。
这个时候,秦国重新定义了“正统”—— 中央集权的“实质一统”,谁实现了大一统,谁就是正统。
在这个语境下,正统实质上是对大一统政权的追认,所以秦、汉、晋、隋、唐、元、明、清都是毋庸置疑的正统。
楚汉争霸,汉统一了天下,所以汉是正统,楚是伪政权;
三国纷争,晋实现了一统,所以晋是正统,而晋的政权是从曹魏继承的,所以晋认为曹魏是正统;
历史是为当下服务的,各个时代、各个政权会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解读有争议的历史,最典型的,就是宋金辽。
宋、金、辽,都没有实现实质统一,这个状况和南北朝是极为类似的。元朝参照唐朝给南北朝定性的方式,“各与正统”认为三家都是正统,明末起义打着“反元复宋”的旗号,因此明朝只承认宋是正统。
到清朝,清军入关的口号是“灭流寇而安天下”为朱由检报仇,所以在立场上其实接受了明朝的立场,以宋为正统。民国就不说了,一样。
现在大体上认为宋金辽是一个大分裂时期。不过,因为宋政权存在的时间最长,比金、辽都更适合用来当断代的时间标尺,所以这个时期的标杆政权往往选择的宋朝。
类似的,还有三国时期。晋以魏为正统,而到明清两朝,则以蜀汉为正统。
这些有争议时期的认定,各个朝代的认定是有区别的,甚至同一个朝代,不同的时期认定都是有区别的,大抵上是通过各种解释,来为自己的政治意图服务,和历史上真实的情况其实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