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查表得(表上是格林尼治时间),月轨逃逸发生在12月12日。当天月球黄经(EcLon)223~238°,故再入最低点黄经43~58°。
由于暂时还不知道具体时刻,所以拿到的都是一个范围值,但我们后面会通过迭代缩小这个范围。
3. 月地转移通常耗时3~5天。已知返回舱采用最小能量转移,耗时112小时,故再入发生于12月17日。
4. 17日当天太阳黄经265.5°,算得返回舱抵达再入最低点时,当地地方时为16日21:10~22:10,即北京时间17日1:02~2:02。
5. 根据月地转移112小时的约束,可以反推出一个更为精确的月轨逃逸时间,即北京时间12月12日9:02~10:02。
6. 拿这个精确时间再走一遍流程2(注意表上是格林尼治时间!),月轨逃逸时黄经224°,故再入最低点黄经44°。
7. 17日当天太阳黄经265.5°,故再入最低点地方时为16日21:14,即北京时间17日1:06。
8. 二次再入耗时20分钟左右(开伞前),所以北京时间17日1:26,返回舱将回到四子王旗。当然,开伞后还要飘一会才落地~
12/12日更新一下:
今天上午9:54,组合体进行了第一次月地转移点火,而月轨逃逸预计发生在13日的相同时刻。
那么在先前的计算中,是哪里出了差错呢?主要是两个地方(这两个地方其实是同一个原因):
啊啊啊,奇怪!咋没用最小能量转移呢?!
12/13更新:
13日早上9:51,组合体完成了第二次月地入射点火,进入了地月转移轨道。
您猜怎么着:虽然月轨逃逸的时间不是12日9点,而是13日10点,但我仔细算了算,预测的返回舱着陆时间基本不变,不用延后!
哎呀轨道力学真有意思!
12/14更新:
禁航区管制信息发布!17日1:32-2:07 AM。哈哈,准不准?
12/15更新:
按理说,月轨逃逸的预测晚了一天,着陆的日期也要晚一天,而着陆时刻大概要晚一小时(因为月球黄经差了15°)。但经过计算,我意外发现结果基本不用改。
那为什么计算过程出了错,还能得出十分接近的结果呢?
其实我真是自己手算的,而且没用GMAT等轨道拟合工具。因为要画不少示意图,不太适合在这回答里缀上一大串。我会写一篇《航天民科历险记》,讲一讲其中计算过程,以及在这次任务期间,我在推特上的航天爱好者圈子里观察到的一些有趣现象。
12/16更新:
求求各位别捧了!着陆时间预测上可是说是阴差阳错,运气比较好。可我预测的月轨逃逸时间足足错了24小时!
虽然我是个外行,但这也属于丢人打家伙,崴了泥了……我真正的高光时刻还要数预测嫦娥五号发射窗口。纯手算,无内幕/截图/论文,误差1~5分钟:
12/17更新:
状态 | 预测值 | 实际值 | 偏差 | 注释 |
---|---|---|---|---|
月轨逃逸 | 12日9:00 | 13日9:51 | 1天 | 哎呀崴了泥了! |
首次再入最低点 | 17日1:06 | 17日1:34 | 28分钟 | 阴差阳错... |
10km开伞 | 17日1:26 | 17日1:47 | 21分钟 | 运气好~ |
落地 | 没预测 | 17日2: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