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有极其完备的法律及完善的法治,还需要道德来进行约束吗?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必然需要。

一个「极其完备」的法律,必须要存在模糊之处。留下模糊地带、留下解释的空间。这不是疏漏,而是立法技术的体现。而这些解释的空间,需要结合公序良俗、行业习惯和生活经验去填充,这就是道德发挥作用的地方。

举个例子,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你可能会觉得,这个立法不够严谨,为什么要强调「严重」呢?这不是需要引入人的主观判断了吗?

那我们假设这样一种情况:某公司规定,员工进入公司大门时必须迈左脚,如果右脚先进了门,视为违反公司规章,应该开除。如果有劳动者因此被开除,那么「模糊」的法律反而更有助于保护的他,凡是神志正常有良知的裁判者,都能做出这一违规并不严重、公司在小题大做的道德判断

其次,道德对社会关系的调节,往往比法律更加低价、高效、富有灵活性

举个真实发生的例子:有家火锅店,宣称顾客必须得到女士的邀请才能进入,男性不能独自进店消费。有个小伙子等号等了一个小时,终于排到的时候,却被告知不能进店。

这个矛盾,你要用法律来调节,可以,但非常麻烦。店家可以主张,自己有经营自主权,有权拒绝提供服务,消费者可以主张,经营者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这都有法律依据。哪怕是再完备的法律,也不可能白纸黑字对火锅店能否拒绝独自前来的男性顾客作出明文规定,到头来还是需要双方各自举证、进行法庭辩论。而如果让道德发挥作用,这样的闹剧可能一开始就不会发生,或者可以通过更加低成本的方式解决。

最后,法律很多时候只能填平损害,却不能确保避免损害发生

有人遭到了不实指控,隐私信息被挂在网上,面临「社会性死亡」的威胁;而进行威胁者,又因为自己的过激言论,同样被扒出了隐私信息,遭受了大量非议。面对这种情况,当然可以提起诉讼,要求名誉侵权方赔偿精神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但这些赔偿,与之前受到的屈辱感、心理上的折磨,真的能完全等价吗?

法律可以要求人们赔偿损害,如果这种赔偿的额度足够大、确定性足够强,还可以事先对侵权行为起到阻遏作用,但还是比不上一开始就没有侵害的发生。这就是为什么,社会已经有了刑法,但还在教育人们向善。

简言之,「完备」的法律依然不可避免存在解释空间,需要道德提供答案;「完善」的法律需要成本,也充满遗憾,因此需要道德约束人们的行为。




  

相关话题

  母亲为救身患罕见病的儿子,购境外药品涉嫌贩毒,检方考虑情节轻微不予起诉,如何解读该判决结果? 
  如何看待深圳一男医生单独为女患者肛检被指性侵遭索赔20万?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为什么在国外的法律中会有刑罚达到几百年,这和终生有什么区别吗? 
  市场监管总局就「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公开征求意见,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会对相关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如何评价台湾的动物保护法? 
  成都疫情患者轨迹被公布后,网友去人肉当事人的行为是否妥当?应该怎么保护个人隐私? 
  如何看待阿里女员工案王某文夫妻决定控告涉嫌诬告的周某? 
  酒桌上劝别人喝酒有没有法律风险?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有关部门的要求下,知乎官方会依法取匿吗? 
  如何看待:郭敬明终于承认抄袭,公开道歉? 

前一个讨论
日本萌系画风是如何发展至今的?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夏威夷有许多日本人?





© 2025-05-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