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氰化物在入口几秒内,还没有进入胃,最多口腔附近的细胞死了,为什么整个人会立死? 第1页

  

user avatar   sha-tang-ju-65-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在毒理描述中的口服氰化物造成的“闪电式”死亡,通常会让人产生误区,误以为摄入之后人就立马死亡了。但其实这个含义指的是在摄入氰化物4~6秒内突然昏倒,强直性痉挛,但是等到死亡来临却是在2~3分钟后的呼吸,心跳停止,这是最常见的“闪电式”死亡。只有当摄入的量特别巨大,已经超过负荷阈值,才会导致题目中所述的“闪电式”死亡。

其实中毒的整个过程是,氰化物进入胃,和胃酸反应生成HCN解离出氰根离子,然后进入细胞,通过与细胞中的金属离子结合,使很多酶失去活性及阻断氧化过程,使细胞利用氧过程中断,从而造成细胞“內窒息”。等到两到三分钟时,氰根离子已经传至其靶器官——脑,造成中枢神经呼吸衰竭。此时已经到了氰化物中毒的最后一个阶段——麻痹期:各种感觉和反射消失,呼吸麻痹死亡。

同时因为其剧毒,作用迅速,在这短短几分钟内,往往是无法就医得到救治的,所以大剂量氰化物中毒死亡率几乎是100%。对于不做毒理研究的人就会误以为只要摄入氰化物之后人就立马死亡了。

如果不是量特别巨大,人是并不能几秒钟就会死,这样短的时间是不可能破坏整个人的重要器官和组织的。当然过于巨大的量立死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同时,还有两个误区:

第一是大部分人以为只要含氰基(或者只要听到是氰化物),那就一定是剧毒的,从而敬而远之。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只有简单的氰化物比如NaCN,KCN,HCN以及氰气这些,才能在身体里轻易解离出氰基,从而显示出高毒性。

而那些比较复杂的氰化物比如铁氰化钾,亚硝基铁氰化钠这些,在身体里解离出氰基比较困难,反而是低毒的。

第二是:口服氰化物中毒死亡者并不一定口内会散发出苦杏仁气味!这是因为消化道内的苦杏仁味常常会被其他内容物掩盖,从而出现一种类似发酵面加碱的味道。所以法医工作者一般是通过颅内散发的苦杏仁气味来确定的。

虽然氰化物中毒由于在悬疑小说或者电影里逐渐为人所知,但是它也过于被“神化”了,并不是一入口即死的“毒药之王”。(剂量小还得看河鲀毒素TTX,0.0005g即死以及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黄曲霉素)



感谢评论区中的指正:

氰化物的毒理过程有通过舌下吸收,通过皮肤和粘膜吸收,通过吸入吸收。

一般小剂量氰化物中毒时,还未到达胃,就已经通过舌下吸收中毒了。

如果是大剂量中毒,那么不仅有舌下吸收中毒,更多的是通过胃吸收中毒,甚至有氰化物与胃酸产生HCN气体通过粘膜吸收(HCN的毒性要比一般的氰化物更大)。此时各种情况的吸收产生加合对人体产生更为巨大的伤害,此时氰根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氰化氢,由于其在血浆中的扩散速度极快,当其进入心脏时,会影响心肌细胞的内呼吸,导致心肌细胞无法得到氧供给会很快进入瘫痪状态,此时人会由于中毒进入昏迷状态,这也是人立倒的原因。

当然最特殊的情况,就是超大剂量的摄入。此时由于摄入的氰化物量过于巨大,通过舌下吸收的量已经达到阈值,此时进入循环的氰化氢会立马灌注至心脏,导致心脏直接停跳,几秒钟内就会导致急性心衰。




  

相关话题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什么是道? 
  怎样看待湘潭中心医院24小时内连续两位医生被打,其中一位怀孕7月? 
  辣可以用史高维尔这个单位去衡量,那么苦可以用某个单位去衡量吗? 
  老师说:市场上大多数的大米是转基因,人吃了以后会对身体不好,一直吃,过几代就会变异,这是真的么? 
  气候暖化关系到所有生物的存亡,畜牧业产生的甲烷等高温气体也是其重要原因,为什么没有引起大众关注? 
  如何证明我自己是人,就是指书面概念的人类?同时如何证明别人是和我一样的人,而不是类似于npc的生物? 
  除了人类以外,进化最完美的生物是哪个? 
  身体里有钢钉,雷雨天气会有危险吗? 
  中国和美国、日本医疗差距有多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判断:无论是远缘杂交还是近亲繁殖都会提高物种的适应性。对不对?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英国宣布未来四年增加165亿英镑军费开支?
下一个讨论
在看完水浒传一书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哭笑不得的问题 ,就是在当时得大宋时期牛肉是随时能吃到得吗?





© 2025-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