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好的学校越会,因为根本不缺人,前面站稳脚跟的老人肯定不会走,后面又有乌泱泱的新人入场。不会讲辞退,这个不叫辞退。因为合同到期就没有下一个聘任期了,这种难道你会没工资赖那,你档案要么在博士后站,要么在人才市场托管,又不在学校,你和学校有啥关系?
但是有些缺人的学校就不会,很简单,你走了,后面没人进来,教学怎么办,科研也总不能停下来?
很简单的判断,没什么入职条件的,往往留下来的可能性越小。入职越苛刻,后期学校会尽力创造条件要你达到岗位聘任条件,要不然学校投入那么多,给别人培养人才?它自己也是亏本的啊~
南京师范大学等垃圾高校的模式是,让你走的同时要求你退还全部工资,否则扣押人事档案!
会啊。
一般来说学校方会在招聘的时候就给应聘的博士进行一个模糊的评价,评估他们的学术能力,未来的发展,和对学校的价值。
如果他们给了某一个应聘者不错的评价,工资我不清楚,但是他们至少会在经费上以及其他不那么明显的地方给予一定的倾斜和便利,让应聘者在考核期之内有更大的可能达标,甚至创造好成绩。这样学校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留下他们。
那么对于一般的应聘者,学校有些情况下不收不行,比如纸面成绩过硬,不收就可能会有麻烦。那么学校就会对他们另眼相待,经费,课题等等都卡得比较紧,让他们自己炼蛊。最终这些人中大多数就会走,有可能有一两个蛊王留下,这些蛊王在残酷的竞争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留下他们对于学校也是不错的。
评价的标准我倒是听某中上游985教授和一个有钱双非副教授提过,很相似:
论文(学术水平)肯定是硬性内容,论文数量和质量不达标连被考虑的资格都没有,所以单独列出;
其他的就复杂了,比如英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情商,学术背景(跟哪个大牛),社会背景(大概是说有没有关系),反正乱七八糟什么都有。这些通常不会放在台面上说,尤其是后面几项。但是这些方面优秀的应聘者学校肯定是愿意要的,所以学校会给予他们一定的助力。
学校招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并不是一个纸面实力强大的应聘者就一定符合学校的利益。但是中国从来不缺纸面实力碉堡的人,所以学校搞非升即走养蛊。把他们不想要的人赶走,或者逼迫他们卷成学校想要的人。
现在不要觉得博士多值钱,大家都是一群跪着要饭的,不要觉得自己多金贵,更不要觉得自己是个“人才”,大学只不过不把话给你说明白而已,“人才”是针对有帽子的人,人家花几百万招一个四青人士可比招你100个小博士要性价比高的多,不然为什么叫“蓄水池”,进来一波再赶走一波,这么直白形象的名称你们还特么听不懂吗?还觉得985211给你个无亲无故的博士来一个“特聘研究员”若干年后你就能留下了?知识分子当起奴隶主来花样更多,知识分子当起农奴来比常人更蠢一点,因为他们有理想,有骄傲,崇高的理想往往带来更加沉沦的悲剧。明知道自己是飞蛾,别人给你一点亮光就想撞上去。
市场饱和了,根本不再需要这么多博士,有些人我都不懂脑子怎么想的,我听说某些985的天坑专业学院光博后的人数都比硕士生要多,有些人在985当个临时工耗着,非亲非故,你换位思考一下,你都沦落到去当临时工了,人家自己学校的博士都爆满,会留你这样的外人?你看这像不像你们当年看不起的那种追求兹油皿猪跑去美国刷盘子的人?
别人忽悠你说“特聘研究员”期满后可以转正,你特么就信了是吗?5年后的事情谁能说得准?人家给你直接来一个新人新办法,一道新规矩下来你哭都没地方哭去。
去高校找工作就是谈判,没什么好说的,直接亮出自己的底线,不要妥协,不要拿自己的未来当赌注,不要信画饼,我只想看到摆在眼前能摸得着的利益。
谈科研的时候我可以落落大方仪表堂堂跟你高谈阔论,关系到自己能不能掐饱饭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不现实一点势利一点小市民一点,你还想怎么样?继续抱着你读书人科学家的骄傲饿死吗?
要么进城去985211跪着把钱挣了,要么放低身份别那么高追求,直接在山里的双非或二本混个编制至少还算站着上岸了。
早上岸早轻松,若干年后你就是既得利益者,越往后拖越被动,还想憋个大招翻盘?想多了
前两天还有人在我其他回答下评论,想去双非院校当讲师,还觉得东部某沿海城市很好很适合自己。是,沿海二线城市是不错,可这跟你有什么关系?当讲师拿着一年七八万的收入你还有心思去海边烧烤合家欢?还想买学区房?这个城市的中学教育是真的垃圾,小学校很多教授家的孩子考个大学都费劲,博士夫妻看着自家孩子大概率念个艺术生或者去个专科、二本,心里是啥感受?二线城市香吗?知乎上有人说自己和朋友年入千万,觉得这个城市特别好,祖国很多城市都特别好,黑某些城市的都是因为挣钱太少。人家说的很有道理呀,好城市只对有钱人来说才好,有钱才能享受到这里的优质资源,这些资源跟你一年收入过十万都很难的青椒有啥关系?别妄想攒个大招发个大文章就想翻身,首先你得有那个时间和实验条件。这些东西我工作多年了到现在好歹给自己争取到时间了,但实验条件根本没有,以后也不太可能有。我是工科的,没场地,没设备,做什么?能做实验我TM的还在知乎科普强化学习作甚,搞点能落地的东西不香吗?想要场地和设备就跟着领导团队,哪怕换方向也得跟,不然就搞不需要做实验的方向。一开始我不想把一些事讲得太明白,可有些博士总是很天真,总是想先占了坑再说,啥条件都能接受。也不是说不可能翻盘,难度很大,过程相当憋屈(懂的都懂)。而且,初期唯一的一点红利就是安家费房补科研启动经费,如果不满足条件拿不到这些东西又想去小学校待着,那就趁早读博后积累成果。
----------------------------------------------------------------------------------
有人说985就是临时工,没编制,不如二本带编一步到位,其实,985真留不下,再去小学校也不迟,但是直接去了小学校就再也没有退路了,四五年前还有大厂的实验室负责人和猎头找我们这些青椒,现在基本都没有社招了,是真的没有退路了,我所知道的去小学校又去产业界的基本都是发现形势不对光速辞职跳槽的。而且,985留不下,起码人生最好时光都在科研,能留下一堆成果,去小学校还想大把时间做科研那就是做梦,尤其是作为讲师引进的,课程和杂活给你排得满满当当的,很多博士就是这么废掉的。
以下是原答案。
----------------------------------------------------------------------------------
几年前有些双非学校就说要这么干了,但始终没有严格执行,从未听闻被辞退的老师,顶多转岗做行政。
去年学校又下了文件,20XX年之后入职的老师,3年内拿不到青基+若干二区文章,会再给一年缓冲期,若还完不成就得走人了,整个四年内不得转岗。有可能学校是要动真格了。
我们这样的双非学校会不会真的赶人这两年就见分晓。好学校赶人那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有个答主说得很对,让人走太容易了,管你金饭碗铁饭碗,待遇给你降低,不赶你走你自己也得走。
另外,做基础理论研究、或者以发paper为主的同学们注意了,能去985211就别考虑双非院校了。平台自不必说,咱只谈钱,985211本来就没多少科研奖励,但是津贴高,只算躺平拿的钱(完成基本工作量),副教授一年二三十万很正常,而很多双非院校副教授只有10万到手,但好歹还有科研奖励,学术做得好的一年能拿个5到10万科研奖励,个别教授一年能拿二三十万奖励。
破五唯运动之后,所有科研奖励都没了,我了解的一些学校连2019年的业绩奖励都不再发放了,尚未听闻哪所学校敢发奖励,无数躺平的老师都在盯着学校,敢发奖励给做科研的,会马上举报。这对985211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对双非院校做基础理论研究的老师几乎是毁灭性的,无论干好干坏,就只有那点死工资了。
学校考核你的标准是什么,是论文和项目。低工资+没有科研奖励,这谁顶得住。
不打算做横向,也不打算成果转化,一心做理论研究的同学,如果觉得有些双非院校跟你谈的引进待遇还行,那可以考虑,如果引进时待遇不行,后面很难翻盘。
再补充一句,什么叫待遇还行,起码给副教授+硕导(现在副教授教授都是校聘,有编制的人评职称一样校聘),拿着聘期内每年10万以上的人才补贴,可以带研究生,这都不行趁早再读个博后去985。
讲师,小学校的讲师那就不是人过的日子,回想起来简直比法兰粪坑还恶心,比南明还黑暗。
我对双非学校没有太多偏见,自己也是身在其中的小老师,只是就事论事谈一下政策对不同学校不同老师的收入影响。人只有在适合自己的环境才会过得更好,做决定前一定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