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那你倒是辞呀...
我爸妈本来都是佛山的初中语文老师,大概二十五六年前,我爸辞了。
那时候做老师赚的是真少。
然后我爸靠函授当了律师。具体要考什么证我忘了,但他确实做了三年律师,打了一些官司。
我家里现在还放着一本法医学的入门教材,里面的配图是我童年阴影的主要来源。
结果我爸发现:律师也不赚。
主要那时候打官司就是靠给法官送彩电,这个我爸搞不来。
于是他又经朋友介绍去别人公司上班,跑销售,那年头就算彻底离开体制下海创业了(大概95/96年吧)。
我爸两三年内走南闯北,在内蒙用海碗喝白酒,喝一碗,朋友BB机call一下,他找借口出去,吐。
他的肠道就这么几年内喝废了,此后他但凡沾酒必腹泻。
但那几年他也赚了些钱,我家98年用电脑,我现在都记得联想那个幸福之家的光盘包。
可也是98年,我爸的老板跑路了,卷款三个多亿润美帝,留下一堆要债的供应商,还有同样被卷走奖金的我爸。
那老板叫张田炳,当年他跑路的事在整个广东都算新闻。
于是我爸开始领失业金,家里靠我妈支撑。最难的时候,小便不冲水,等大便再冲,节约水费。
我爸那两年又做了些小买卖,均失败。
我爷爷看不下去了。他不仅去过朝鲜,还去过赞比亚,他有战友留在赞比亚做生意。
于是我爸01年去非洲,辗转赞比亚南非喀麦隆多个国家,最后选了尼日利亚。
他去尼日利亚驻华大使馆办签证,尼日利亚的参赞都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中国人来。
然后我爸在尼日利亚蹲了差不多十五年,靠帮人倒货柜组货跑市场赚点,一年回国一两次。
他在拉各斯有个价值不到人民币四十万的大house,回到家就是种菜。
差不多五年前他回国,从此在老家洛阳养老。
这就是一位辞职的中学语文老师的大半生。
现在经济增长放缓社会氛围僵化,多数人都难,有情绪,能理解。
但上了岸的、端着铁饭碗的,就少喊两句。
咱也是经历过大下海与大下岗时代的人(虽然我那时候还小啦),真正难的人是啥样子,咱是知道的,也是记得的。
你要是真难,你不会留那,真的难是不会给你借口的。
多点互相理解吧。
那些已经在教师编制内的劝退还没来的
你倒是辞啊?
我感觉大家还是不要过分高估自己在网上吹比的效果,可以吗,降薪不降薪跟你是不是在网上炫耀了工资没啥关系。太阳升起来不是因为鸡叫,太阳落下也不是因为鸡不叫。自我意识不要那么强。
其实原因很纯粹也很残酷,近十几年来新增大学生人数太多,而经济增速又不可能常年维持两位数增长,新增就业岗位不可能追得上新增待就业人数。在这个本来就严峻的背景下,2020年新冠疫情大冲击又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许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都在国家的统一要求下扩招来尽可能消纳就业。但同时,它们得到的人事开支总额并没有增加,最终结果就是必须五十个人分原来三十人的钱,降薪是必然的。
但即便如此,也比社会上的小老板和打工仔当场失业要好得多。说到底就是国内新增大学生实在太多,全世界的就业岗位都给中国,也提供不了这么多就业。不是谁要针对你,你以为你是谁,还配被针对。
经济形势只是个借口,现在的情况,半年前就已经预测了。
深圳中小学40w的博士教师、鸟不拉屎新区30w的三甲医院医生、杭州社区30w的博士基层工作者,所提供的真正服务并非教育/医疗/基层服务,而是作为片区的“招牌”拉高片区定位,抬高周边房价。
归根结底还是吃的地产饭。
如果卖地收入进不了当地的口袋,那当地凭啥要用超额工资来吸引明显学历过剩的职工?收入必然要逐渐回归实际劳动产出。
疫情期间XZ成本降低,阻力较小,各地收不到卖地收入了,所以赶在疫情期间完成结构优化而已。
都发钱等于不发钱
都降薪等于没降薪
目前所知道的,几乎所有地区的在编收入都降了。
比如福州市直公务员和教师事业编通知取消综合治理奖以及绩效补个人所得税,大概收入下降了25%。其它江浙沪一带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比例。
然后大家一定还记得,著名的经济学胡氏定理:都发钱等于都不发钱。这一点也被很多知乎大V从民间经济学上进行过证明。
那么由逆反定理可知:都降工资等于都不降工资。这个没毛病吧?
这里既然篇幅还够,那我给出一个详细的证明:
假设之前的工资是x,降低后的工资是y,下降减少的工资部分是z。
所以:x=y+z
由都发钱等于都不发钱可知:y+z=y(因为你把z再发回每个人等于都没发)。
可见x=y。
所以得证:都降工资等于都没有降。
直说就是。
一堆特殊时空环境下获得超过地区发展程度太多舒适度的税金小偷在无病呻吟。(结合这次本身就是补税,小偷的平方)
昨天加了个深圳教师以及备考群。
里面让我最搞笑的是无论在职还是备考的都在说,请群内“卧底”向上级反映“群众”心声,不要降待遇,甚至要加待遇。直言20w在深圳怎么活。(是啊体制内➕寒暑假20w在深圳怎么活)
对了,我发现xx里有个很大的问题,特别爱把我/我们替换成群众/RM,我现在为了理解原意都快会自动替换词汇了。
赛里斯部分人真的爱科举爱的深沉,他们特别爱那种,有个考试,考上了我可以舒舒服服一辈子的tz。
至于tz外的呢?无所谓,反正范进中举前也不会和普通人共鸣。
假的。营销号拿来骗穷人流量的。
早就该降了。
1. 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说:
当下的工资已经高到,可以大范围录取清北博士了,据说大学城也有个别(不止一两个)助理教授跃跃欲试想跳到或者跳去了中学。
中小学真的需要这样的人才吗?恕我直言,中小学需要的是受过师范教育的,北师大、华南师范等,高考的时候就想好要做老师,并且为之准备了四年的人。中小学需要的是,哪怕高考报错了志愿,研究生考试也愿意为之换专业,起码有一些喜欢教书育人的人才。而不是一批毕业的时候突然被工资吸引,对教育没有了解也没有准备的学霸们。
稍微了解点市场经济的,都能看出一线城市、尤其是深圳这样以高薪闻名的城市,它的公务员和教师这两个行业,人才已经供大于求了。供给的人才事实上和需求的人才错配,对人力和政府公共支出都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既然供大于求,那么人工的价格下跌,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作为深圳的普通纳税人,我希望政府减少卖地收入、增加医疗和公共设施以及保障性支出,把钱花在短板上,而不是把支出都浪费在清北博士教中学上,不断把长板继续加上不必要的长度,制造出这个城市教育非短板的假象。
我本人是本科top5+研究生g5毕业,身边的清北本科的同事也不少,小城市的状元也有几个。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的孩子,我想让北师大、华南师大、或者某师范的老师教。我不认为清北的博士比他们好。
(鉴于有些人因为这句话引战,我需要更新说明一下,我写的时候,作为一个外行,确实默认数学/物理/化学/中文/历史这样的基础学科约等于师范了,非师范就是指的环境、金融、管理、会计等等等等--深圳为了名校title招了不少,结果好像就莫名其妙引起很多人不满,完全偏离了重点,所以如果你的学科是基础学科,请不要急吼吼的跳出来了)
2. 从房价的角度说
学经济出身,我本身对房价也特别感兴趣。前年经历那波暴涨的时候换房,信了一些歪理邪说,看了大概100套房吧,手机里有超过30个中介。我每次看房的时候。都会有意识的问中介这样一个问题:“现在都是谁还在买房呀?”
前年的时候,1500w以上的房子,大多是跨境电商赚钱的人在买。500-1500的,得到的中介的统一回答:公务员、教师。
公务员和教师是支撑一个一线城市房价的中坚力量?
反正吧,听了之后,我的感想我就不写了,写了说不定就删帖警告了。以我浅薄的知识,我认为这不是一种健康的社会形态。诚然,公职机关需要相对高的薪水吸引比较好的人才。但是要高到什么程度?薪水和稳定性有必要高到吸引全社会中毒一样去备考和转行吗?不断上演当代的范进中举?连续考三年五年只求上岸的是人才吗?大一开始备考公真的有必要吗?这不是人力、公共支出的双重浪费吗?
3. 真正需要涨薪的,是三线到十八线的基层公务员、基层事业单位、乡县教师,消防、辅警、编外人员。
如果深圳财政的钱真的用不完,麻烦多建点幼儿园小学中学、修点自行车道、加强点对外卖骑手深漂底层的福利保障,或者是不是考虑多点转移支付给中部西部做点帮扶?财政支出浪费在提高工资让公务员基层岗位和教师岗从985本卷到985硕再卷到清北博,不只是边际效用递减了,已经边际效用为负了!
最近有句话在毕业生中特别流行:宇宙的尽头是考公和教师。这肯定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形态。我不知道深圳教师的工资是假摔还是真跌了,但是我希望增加点社会公平,而不是公务员教师一朝上岸等于捧了金饭碗。不管经济差成什么样、工资只能接受涨不能接受跌,不说有为人民服务的本心了,人民质疑两句也只会骄傲的说:“有本事你也考啊!”
12.18补充:
这边郑州的饭店老板受疫情影响餐馆倒闭都自杀了,那边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各种降薪裁员。深圳的教师真有脸,只是因为要补税就“教师都要离职了”“为什么大家不能一起发高工资呢?”
你们真不知道自己的工资来源于财政拨款吗?财政拨款是来源于财政收入啊,它是有限的。恰恰是因为经济不好,失业补贴要多发给几个吃不起饭的人、转移支付要多留给一些地区,所以教师才被追交本来早就该交的税啊!我就这么说吧,一个深圳教师的工资从40w减少到30w,能养活3个中部省份的辅警,或者2-3个福利院儿童一整年、或者让社区有经费给2-4个智力障碍儿童公益复健。只是补交税款而已,交了不知道多久的,明年也不知道是不是又做税金小偷。交完仍然是全国同行业最高的工资,你们倒是走啊?呸。
人在上海,作为外企员工,公司发的每一分钱都经过了缴税关,甚至有同事义务献血,公司发的几百元奖励营养费也被扣了税。我能理解深圳的高工资,不能理解部分深圳人的部分收入不用交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