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电影《金刚川》? 第2页

              

user avatar   lulueh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观点,如果不要强行分成三段,直接一条时间线看下来,体验会更好,感觉换个剪辑能加一分。


user avatar   yw-y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集结号开始,某一代导演拍摄的军事片。

都是想着让蒋介石的中央军突然穿越到未来,用着他们江湖帮派本色,打赢对手。而且这只部队一定是先怕死,后来被迫坚持,最后原来拖后腿的主角因为战友战死,突然就江湖义气充上脑门,主角buff加身了。

整个剧情推进只能依靠怨念。也许是为了抒发导演心中对帮派部队失败的郁闷吧。

至于主角,一定是没文化,没大义,没理想,只有江湖义气的人。不熟悉的死了对他毫无感染,熟悉的人群里则是打骂下级,曲从上级。

其余普通人,有理想的人,为了老百姓的人,电影里一定要死的没有意义。


user avatar   abcdabcd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电影前看本文会大大增加乐趣,无剧透。看电影前不要看评论区,有剧透。

希望看过这篇文章的朋友,在电影院的时候成为速成打炮行家,可以看出个门道,如果有朋友同行还能吹牛两句;然后看完片子回来再看一次,又有收获。

片中的炮是苏制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俗称37炮,特点是要8个人一起打(记住这个数字)。

为什么要那么多人呢,高射炮和别的炮最大区别在于:目标一直在动,要迅速发炮。所以要快速调整各种高炮的参数,就需要一堆人。类似一级方程式赛车为什么需要十多个人换轮胎,就是因为要快。

我们看看分工:

一炮手:管左右位置

二炮手:管高低位置

三炮手:管飞机距离

四炮手:管航路(因为是高射炮,所以计算的是飞机飞过的路,计算提前量)

五六炮手:装填炮弹,处理退弹等

七八炮手:准备炮弹

上图是双管高射炮,本文毕竟是科普文,个别插图可能有点不够严谨,讲究着看看。

还有一个人在旁边指挥或者观察,用这个玩意测飞机距离,这是对空测远镜,有的连队叫做测距机。

正常情况下,要八九个人一起来,才可以很快速的打,每分钟可以打60发以上。具体操作还是有点复杂的,需要平时训练好,一旦有飞机来,才可以在一分多钟就进入战斗状态,不然飞机都飞走了,你还没准备好,打个毛啊。

以四炮手为例,炮上有个小飞机和一个小陀螺,需要把炮上小飞机的方向和要打的飞机的航路调到一样,然后根据飞机的俯冲或者爬升的状态,把陀螺仪调到合适的位置。说白了各个位置就是迅速调整各种仪表,让炮弹(或碎片),和飞机位置重合。

其它部分具体操作直接贴教案了:

这炮有两吨多重,也算是重型机械,所以用脚踏触发。如果炮弹不足,一般是三发点射,就是短踩踏板1秒左右;如果长踩,就会把炮弹快速都打出去了。

真正炮打飞机时,只有一两秒可以打中的机会,挺难的。

各个炮手都要在发射的大力震动中,可能是在飞机的枪林弹雨中,调节刻度盘到正确位置,和打游戏区别太大了。没记错的话,二战里面37炮大约打一千发才能打下一个飞机,除非碰到笨笨飞行员沿着弹道俯冲,自动帮你对线,那就好打了。

而榴弹炮M155(记住这个型号,电影里面有),一分钟只能打一发。如果同时多发炮弹轰炸,就是有一个炮兵阵地在轰炸了。

而火箭炮,比如喀秋莎(电影里面有),可以10秒钟几十发打出去。后来在金城战役,我军有大约200门喀秋莎,一下就是几千齐射。火箭炮的特点是便宜容易造,而且火箭驱动速度高,但打不准,误差2公里左右,所以不会在前线用(怕伤到自己人),用来覆盖对方的阵地,特别是炮兵阵地,坦克阵地,是很好的大杀器。

火箭炮是演习时,导演最喜欢的道具,因为便宜,又好看:明亮的弹道路线,管风琴一样的声音。

一台37炮需要八九个人操作,如果有部分战士战死,不够人,也是可以打的。大致感觉是大家玩游戏少了几个键,难度增加很多,但还是有机会。历史上也有只有一个人击落飞机的炮兵,那就是1951年6月9日上午的刘四,二级对空射击英雄,单人单炮击落敌机,这是真正军史,就是志愿军创造的奇迹。

在北京的朋友可以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看看,有一门37炮就在展厅,上面有十颗星,就是他击落过十部飞机。

注意:炮前方有防护机枪的保护罩,可以防止有破碎弹片,狙击手等伤害炮兵。

补上炮弹,片子里面也多次出现:

炮手在装填炮弹,注意一个弹夹装弹五发,弹仓容量为10发,这在电影里面有很清晰体现。吴京开炮时候我就在心中数,一二三,一二三四,确实属于短点射。全程没有超过十发的。不会好像一些香港警匪片一样,六飞左轮手枪打出十几枪的神迹。

如今37炮虽然落后于时代,但大量用于人工降雨,所以民间其实挺多人会用的。当然训练的时候就没法用炮弹,就在炮管上面绑个枪,放个气球上天,然后开枪看打得中不,非常有趣。

补充一些基础知识,看电影的时候会有意思一点:

炮兵最怕就是发炮之后暴露了位置,然后对方的炮或者飞机就反击打炮兵阵地了。类似机枪手,看上去突突突很威风,但其实死得最快,炮兵也一样。所以往往打完炮就跑,不然警察,不,敌军的攻击就到了。

如果只有两门炮,一般有两种部署方案:

方案A:两门炮交叉火力。

方案B:两门炮一明一暗,明炮先去打飞机,暗炮不发(敌人不知道),等到明炮被摧毁了。敌人以为没有炮了,飞机就大摇大摆出来,然后暗炮突然偷袭一下。

把这个战术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是铁原阻击战中的63军187师徐信,藏起200多门炮,让敌人都放松了警惕,突然一把齐射,GG

不过明炮位的军人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敌人飞机机枪一扫射,直接可以把人打成碎片。

二战时代战争中,大致七成的伤亡是炮造成的。一般电影里面对炮兵威力并没有拍出来。现实是炮弹一炸,一个篮球场,甚至足球场那么大的人都没了。而且残肢漫天飞,真拍出来根本没法过审。

心理素质好的,可以看看《浴血华沙》的战斗片段,大致是《拯救大兵瑞恩》和《血战钢锯岭》血腥程度的两倍,但也只是真正战争残酷的十分之一吧。

所以老有人攻击我军用的是人海战术,这都是误会。人再多,机枪+炮弹,一天杀几万人不是问题。我军给联合国军人海战术的感觉,是因为我军潜伏纪律性特别好,又经常穿插到敌人中间,让他们感觉“怎么到处都是中国人”;加上很多电影电视拍摄时候为了效果,就是堆人。

真实战斗中,三人战斗小组和小组之间,很多时候隔了几十米甚至几百米的,就是为了防炮弹。

《金刚川》里面人挺多,但这不是战斗,这是行军,所以不算bug。而且志愿军大军行军/隐蔽的几个镜头,以前好像很少有电影描述到,挺带劲。

片中还有个炮兵伸拇指算距离,也说说原理。大家平时也可以练习一下,30秒学会,简单又好玩:

如上图:一般人手臂长60cm,一般人瞳距6cm,这个10倍很有用。凭经验知道飞机长度25米。

然后伸出拇指,凝视飞机(不要凝视拇指),你会看到两个拇指。如果两个拇指之间刚好可以容下一个飞机(25米长),距离就是25米的10倍=250米。如果要三个飞机才能塞满拇指之间宽度(如下图),那你和飞机距离就是750米。

大家平时记住一些数据,比如普通轿车宽度1.8米,长度4米,电线杆高度8米,楼层高3米,丁丁长度18厘米,蛋蛋直径2.3厘米之类,就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出距离。

平时看空战电影,明明没有击中飞机,为什么炮弹在空中会爆炸呢?

这就要涉及到高射炮弹的分类了,一般有三种:

  1. 触发引信,大致是:打中就爆 (37高一般就是这种引信,缺点是没打中的话,掉地上的时候爆)
  2. 延时引信,大致是:定时就爆(反正发射到飞机差不多的高度,就爆,靠弹片伤害飞机)
  3. VT引信,大致是:靠近就爆(原理和平时的自动门差不多,各种技术测量和飞机的距离)

换个角度,飞机上扔下来的炮弹,也很常见延迟引信,但延迟的原因,和高射炮区别挺大。

轰炸机用延迟引信,原因是怕伤到自己:因为俯冲或者低空轰炸的时候,如果触地就爆,会把飞机也炸到。所以先扔下去,隔一会才炸,对自己比较安全。

还有两种歹毒用法:

  1. 靠炸药的重量,砸穿军舰的甲板,掉到军舰肚子里面再爆,效果比在甲板上爆好太多。
  2. 扔到敌军飞机跑道上,来个长延时。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爆,敌军飞机也不敢起飞,非常恶心。

说一句片中的大家伙:B-29轰炸机,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轰炸机,去日本扔两颗原子弹就是B-29来执行。制造商是波音,没错,很多民用企业,其实都是军工出身:比如AO史密斯热水器,就是制造炮弹,技术点都是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装东西嘛。

比如:蒂森克虏伯电梯,前身是做大炮的,大家去各地清代战争相关博物馆会经常看到:

评论区大神挺多,比如这位朋友:

我这不是写教材,又没钱拿。时间有限,真要找到100%准确的图片,或者写到滴水不漏,难呀。本文目的是:让读者看之前轻易了解一点基础知识,看电影时觉得自己略懂片中军事场景,这个武器我知道一点!就够了。所以连原创都没开,方便营销号复制抄袭。

评论区有不少人赞专业,很惭愧,我写得真的不专业,反而刻意回避了一些专业名词。不然我详细写全套防空兵教材或者武器手册,谁有兴趣看啊?类似这位朋友批评道:测距机电影里面是半米测,文章配图是一米测。其实我的目的是告诉读者:为什么有个人举着一个这样的东西,是用来干嘛的,仅此而已。3炮手这个批评得对,我删除了,谢谢指点。

不喜欢的,不点赞,取关就好啦。当然在评论给上专业意见,或者自己另外写一篇,那就更好了,拜谢。

另外M155型号记错了,已经修改,谢谢@啟文 @大黄蜂 @Initial M 指点。

这种回复当年知乎风格的文字,不知道喜欢的人多不,有人看再写,来个知乎文艺复兴?

老实说,片子里面挺多不合军事逻辑的地方。但我尽量帮忙圆吧。看戏不要驳戏,要味精不要杠精。


user avatar   li-zi-shu-62-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批评的是电影的艺术表达问题和片中虚构的志愿军,不是反对表达志愿军的牺牲奉献精神,请以此为前提阅读以下内容

有反对我的朋友,我希望你们知道我的立场是希望真正向大众传达志愿军的精神,我的一切批评只针对电影。

如果只把志愿军处理成目前影片中的样子,是浪费了这个题材。

抗美援朝战争已经和当下拉开70年的时间差,人们对志愿军和那段历史的理解是非常模糊的,如果颂扬简单的牺牲精神,把志愿军的形象过度微缩化处理,特别关注战士个人的情绪,在观众对志愿军还没有形成既定认知的前提下,会有以偏概全的效果。

如果只要故事热闹画面好看就行了,不用管说了什么,那和小鲜肉的浮夸演技也没什么区别了。

言至此,我所有批评全部针对这部电影,但他这两个多月的努力仍旧要得到肯定,在服道化方面这部电影完成的非常优秀,但以上我认为并不能掩盖剧本的问题,除非你们认为剧本创作不是电影创作的一环

我没想到的是,我认为我是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我在宣传抗美援朝历史这件事上做出的努力相信不会比各位少,我认为我看到的这部电影并不符合我的预期,我提出我的质疑,可很多驳斥我的朋友我认为我们观点核心是一致的,我无法准确的向你们表达观点,是我的问题。

我不希望继续和各位争执了,所以关闭了评论。我坚持我自己的想法,如果大家觉得这部电影很好,也请坚持自己的想法

愿一千个人心中,永远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以上,不再补充回答

——————————————————

建议好好读一读魏巍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再来讨论抗美援朝的精神

首先反对一些回答里可以剥离志愿军和抗美援朝精神讲这段故事,只要故事好看就行了的想法

任何历史战争片精神和事件都是绝对相关无法剥离的,更何况以精神为最强力量之一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如果讲不清这件事,整个故事压根就不成立,又何谈故事好看呢

历史虚无主义要不得啊,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六小龄童虽然行为有争议,但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

制作周期短没有问题,兼用卡和细节不足都可以接受

但立意不准的话你洋洋洒洒写的多漂亮这也是一篇不及格的文章

同样的题材有高考40分钟成文,也可以十年磨一剑

时间短不是偏题的理由

先说个结论,这是一部导演们“想象”出来的抗美援朝的故事片

三个导演对军旅生活和历史战争没有概念,只能凭借想象对抗美援朝战争进行根据部分史实的“猜想”

提前预告,后面文章有剧透,情节一言难尽,赶工痕迹明显,非常多的兼用卡现象

电影服化道非常好,战争场面拍摄的也不错,管虎是一个非常棒的摄影指导和美术,但未必是个好导演

大量情绪和演员演技的填充,导致片子在逻辑上的问题被掩盖了,所以预计这部电影票房在这个纪念日前后应该还不错,在这一点上应该还算是完成了上面的任务

管虎虽然没像八佰那样夹带私货,但也能明显感觉到他没能够理解什么是志愿军

全片四个篇章,除了最后一段总结性的之外,其余都能看出明显的个人特色。

第一段,士兵,这一段处理的异常诡异,属于第三篇章主角的吴京(关班长)和张译(张飞)如果没有第三段,我以为他们演了一对国民党军官和勤务员,小心翼翼的战士和只会骂街不听命令的军官。

属于这一段主角的邓超(高连长)和李九霄(刘浩),可以看出有向亮剑学习的意思,但没处理好,邓超的连长只学了李云龙的痞,没学到(或者没展示出来)李云龙的德。

预告片里的白马不出意外的出现在了这一段,邓超骑着白马穿梭在树林里,对着士兵大喊隐蔽的时候给我看傻了…

李九霄的角色,看样子是定位在表现普通志愿军士兵的位置上,但这个人物的行为动机被处理为几个层面,第一,(替死去的战友)拿军功章,第二,对女话务员的好感,第三,战友的牺牲(这一段表现在最后,情绪化太严重)。

以上层面按顺序排列,后两点铺垫太少,前期这个角色的很多行为都靠第一点驱动,具体表现在不怎么愿意听从指挥上(在邓超的角色身上也有这一点,但相对克制)。

所以,从这个角色身上代指的“志愿军普通士兵”的行为目的就变成了——“为拿奖章(私欲)而战斗”

关于想拿奖章这件事,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里有一段描述

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战士们是怎样想的呢?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我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就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得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不能晒,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遛达边说话也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所以,”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的说“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这点苦又算什么哩!”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啊?”他笑起来:“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一定恰当啊,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想要立功争先没有问题,但毫无铺垫只想立功争先,叫贪功。

这就直接导致他第一段最后燃烧弹降下来的时候,李九霄的角色的行为动机非常诡异,邱少云可是宁可牺牲也不离开自己的阵地的,他却因为自己的个人情绪就擅自离开阵地(这时候他算是他所在阵地的唯一军官,他离开意味着另外两个战士失去现场指挥,他虽然快意恩仇,但如果因为他的离开导致通信中断,这是大错)

因为第一段整体为志愿军定下的作战意图就产生了偏差,直接导致后面两段叙事形成的多视角格局崩塌。反而是第二段(应该是郭帆处理的)拍的美军视角下,美空军飞行员的作战意图和行为动机更加合理,如果只看到这里你说这是个美国的韩战题材战争片我觉得也不为过

然后就是第三段,看风格应该是路阳的,具体不是很清楚,因为绣春刀的武侠感非常浓烈。虽然这一段应该是单独观看(不考虑历史背景)故事比较完整的一段,和第二段的美军飞行员形成了“牛仔对剑客”的奇妙观感,但前面铺垫的大视角大格局到这里被浪费了,第三段变成了吴京和张译的师徒情和侠客对决快意恩仇,而且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过于浓烈了,导致志愿军在一定程度上被神话。

但不得不说,张译的演技在这里确实炸裂,当一部热兵器武侠片来看的话确实挺爽的,如果跟着情绪走,可以忽略很多逻辑问题。

然后是第四段,直接承接第三段的剧情,燃烧弹爆炸,然后志愿军抢修木桥,剧情上试图强行把前面的武侠风格和个人英雄主义往回拉

但因为第一章的动机不合理,第二章美军行为逻辑又过于合理,第三章太过情绪化和英雄主义,导致最后的修桥变成了志愿军无脑拿命填桥,情绪动机什么的都不对,事实是当时志愿军即便搭人桥也不会如电影一样搭整条桥,志愿军在战术执行上远远比三位导演想的更加坚决和科学

(这里吐槽一下,如果搭人桥就能保证在最后时刻让大部队都过桥,那为啥不能在一开始就这么干…)

而且确实不出意外,最后影片把志愿军的行为定性为对人性的超越(“不相信有神,但这确实是神迹”这种表述…)

实际上最大的槽点在于,金刚川故事背景是1953年7月12日,没几天就该签停战协议了,这时候志愿军的后勤、技战术、执行力基本达到最强,过桥第二天的金城战役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史中我们的志愿军第一次在火力上追平敌军,片中只有两门高炮但严重缺少炮弹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不太高。而战士基本都是老兵,故事人物大量不服从组织安排的行为应该是不会出现的(同时全片无视了政委这一角色,感觉和兵痞没什么区别,没有战斗意志,全凭个人情感和情绪,导致最后的升华成为空中楼阁)。

工兵连和作战部队的细节大量缺失,导致志愿军成了“只能”拿人命填出胜利的队伍

和对八佰的评价基本一致,“本来可以是一部好片子的”

比八佰稍微强一些吧,至少后半段当一个武侠片看,带动情绪的能力不错,最后立场落得也还行


user avatar   soft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剧情架构:-0.5

用三个不同视角来重复讲述同一段故事,其实还算是新颖,有几个地方确实也做到了让观众“哦,原来刚才是这样的啊”。但是,既然要用不同视角,就彻底一点,在第一个故事中又剧透了后面两个视角的内容,不知道是赶工造成的,还是编剧功力不足。


演员表演:+0.5

整体来说表现得还行,张译更突出一些,群众演员白胖了点。


特效:-1

权当是赶工的锅,CG特效非常一般,游戏感很强,对一部战争片来说算是比较拖后腿的。


剧情合理性:-2

战士、高炮、对手三个故事剧情稍微浮夸了一点。既然高点已经实现了和工兵连的通讯,而且可以目视检查修桥进度,那么电台跑到桥上的意义何在。高炮做到首发命中那简直不是一般的运气,少强调一下弹药不足似乎也不影响剧情。还有几处小毛病,强行解释也算说得过去,下面两个问题就不得不扣分了。

飞行员在座舱内,开启座舱盖的情况下,那叫一个稳,还一只手伸出机舱摆了个潇洒的POS。我把车开到时速100以上,伸出去的手都放不了多一会,时速300多的飞机……然后他居然带上了牛仔帽!!!大哥,你骑上摩托车给我带个牛仔帽试试看,不用太快80就行。

人桥这段就不能不让人吐槽了,三架B29的投弹效果还不如之前的榴弹炮这事咱们先放下,逻辑上战士站在水中残留桥墩上,用肩膀扛起一座人桥是存在的。为啥要弄出个多层人桥?嫌下面的战士负担不够?镜头还出现了全身都在水下的战士,你这是吹呢还是黑呢?


很多早期艺术作品都留下相关的素材,看看这些人桥长什么样子,没有一点多余的重量,再看看电影里的高大的多层人桥,别说上面走大部队,多站一会自己就垮了。要不是我们知道这是真实历史改变,肯定会加上一个神剧的评价。



综合评分7分,建议先读读亲历者的回忆录,志愿军有勇有谋的作战,到了导演这里就成了简单粗暴的玩命。

1952年夏季,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与“联合国军”的较量日渐僵持,工兵连的工作也日益紧迫与繁重起来。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我们的战场就在金刚川下游的沃尾渡口。”王顺秀告诉记者,当时工兵连主要负责为前线部队造桥修路,靠着仅有的100多号人,保障路线畅通非常困难。“美军的飞机盘旋在上空,一发现我们的桥梁,就指挥着炮弹往这儿打。”王顺秀说,五米宽的桥面不一会就能被炸得千疮百孔,志愿军的桥是造一个被毁一个。
  办法总比困难多。志愿军战士利用敌军的视觉盲区和白天攻击晚上休息的规律,建造了“一明一暗”两条通道:明面上搭建假桥吸引火力,引诱敌人去破坏;另一面却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在靠近山脚的地方搭设了两种“暗桥”。一种“暗桥”也叫“过水路面桥”,就是整个桥都是在水里隐藏着,桥面上水约30厘米深,汽车能跑而且人看不到。另一种“暗桥”叫栈桥,这种桥的两端各有一个桥头,中间用船作为桥基,船上用桥梁和桥板连接成浮桥,白天只留两个桥头,船和桥梁桥板藏在山沟里。等夜深了敌人停止进攻了,再快速拖出来,最快40分钟就能搭起来。
  王顺秀回忆,“有一次,桥基还没有固定好,部队就着急通过,将士们心急如焚,想着晚上如何保障任务,不需要任何的动员和鼓励,全连官兵自发泡在水里,肩抵着肩,背靠着背扛桥板,愣是在水面上架起了一座‘人桥’。”


最后一个故事“桥”的导演是管虎吧?

马督公说得对,历史已经很传奇了,没有必要再胡编乱造。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评价,因为我压根没去看。

八百之前我压根不知道管虎是谁,八百之后这货直接上了我的黑名单了。


user avatar   shui-qian-xiao-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粗略总结一下,剧情是大口径《枪火》,设定是热兵器《三国》,主题精神是拜张三爷,和拜关二爷的香港黑帮片拉开了明显差距。

下期节目详细说。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金刚川》这部电影,前期叙事看似有些平淡,并不符合很多人对战争片短兵相接、浴血搏杀的预期,还用了商业片里极其罕见的三重分段叙事,从【步兵连、工兵连】【美军飞机】【高炮班】这三个不同视角,反复描述同一段剧情,

这对一些习惯了商业片流水线化叙事、不求甚解的观众,可能确实需要一定的“观影门槛”。但只需稍微有些耐心,看到后半程,确实是渐入佳境,燃点和泪点齐全了。

吴京饰演的“关磊班长”为掩护战友,主动牺牲开始,张译饰演的“张飞排长”与美军飞机的生死对决,到最后工兵连集体下水,以身躯为人梯,让战友们成功过河,赶赴战场,打响最后的胜利,也将影片的情绪推至最高潮。

这里简单叙述一下影片的背景:1953年7月的金城战役,也是抗美援朝战场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

化名“燕山部”的我军主力师上万战士,奔赴主战场时,途经一条名为“金刚川”的急流,河上简易的木桥屡遭美军飞机炮火轰炸。

因此,为了确保全师大部队按既定时间顺利过河,工兵连负责抢修桥梁,高炮连负责还击敌机,展开了一场以血肉之躯和天空之敌的斗智斗勇。

经验丰富的高炮班长“关磊”,此前是高炮连长,因为战场抽烟、违反战地纪律被降职,高炮排长
"张飞"是他的徒弟,对师父和老上司依旧十分敬重,他们守卫的两台高炮,也是我军此刻仅有的防空武器,炮弹只剩下各数十发。

八连连长“高福来”(邓超饰演)和班长“刘浩”(李九霄饰演)则奉命率部接应和支援工兵连。

当工兵连首次将木桥抢修好,两架美军侦察机飞抵上空,经验丰富的关磊,于近乎不可能位置、抓住一闪即逝的战机,击落了一架敌机。

然而由美军飞行员“希尔”驾驶的另一架敌机,则向美军通报了桥梁坐标,并确认了我军这个高炮阵地的位置。

美军榴弹炮一轮齐射,再度将桥炸毁,却也暴露了他们自己的炮兵阵地位置。

晚上,美军侦察机再来轰炸,为了掩护正在过桥的主力部队,当所剩无几的炮弹打光后,关磊主动暴露位置,吸引了敌机火力,壮烈牺牲。张飞心有所感,从另一个阵地狂奔而来,看到战友的身躯已被打碎,血肉与泥土混同……

同一时刻,我军的喀秋莎火箭炮,万炮齐发,划出优美的弧线,一道覆盖炮击将美军火炮阵地击毁,击毙敌军上百人。

没过多久,敌机预先投掷在水面下的、带定时引信的延迟炸弹开始引爆,我军多名战士不幸牺牲。其他战士迅速掩埋了战友,继续抢修木桥。

美军侦察机第三度前来,为了掩护正在渡河和修桥的战友,张飞的选择是和师父关磊一样,主动发射曳光弹,点燃附近草堆,暴露自己炮位的位置,吸引敌机火力。

在敌机的机枪扫射和俯冲轰炸,高射班全体牺牲,只剩下被炸掉了一只手和一条腿的张飞一人。他就这样,带着最后的五发炮弹,强撑着回到关磊生前留下的备用炮位,用残肢断臂准备着最后一击。

【英雄猛跳出战壕,一道电光裂长空,裂长空。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只手擎,两脚熊熊趟烈火,浑身闪闪披彩虹。】

接着,自以为消灭了我军全部高炮阵地的美军飞行员希尔,引导着美军轰炸机开始新一轮低空轰炸。张飞出其不意的复仇一击,终于将这架狡猾的敌机击落,将这个傲慢自大的美军王牌飞行员击毙!

而美军轰炸机投掷的大量燃烧弹也跟着落下,张飞、工兵连连长“闫瑞”(魏晨饰)都壮烈牺牲,他们的身体被烧焦,残躯却依然坚守在自己的阵地,屹立不倒!

【一声吼叫炮声隆,翻江倒海天地崩,天地崩。双手紧握爆破筒,怒目喷火热血涌,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

到了凌晨,另一架美军侦察机的驾驶员“史密斯”惊讶发现,他们本以为已经不可能被修好的桥,竟被我军战士们从水下举着木板,身为桥桩,肩扛桥路,强行搭建起一座【人桥】,顺利地让战友们通过。

虽然他立刻招来大批轰炸机,开始了新一轮轰炸,但利用多少英雄烈士换来的宝贵时间差,我军的主力大部队顺利过桥,美军的狂轰滥炸再也无力阻止。

冲锋号吹响,《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的背景钢琴乐响起,战士们迎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奔赴金城主战场。

整个金城战役,我志愿军主动出击,10天之内,打垮敌军4个精锐师,歼敌5万3千余人,沉重打击敌军气焰,也积累了大规模攻坚作战的宝贵经验,给这场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战,划上圆满句号。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这部电影,从头至尾,没有什么空洞口号,而是用真实到极致的画面,并大量使用了长镜头,如实刻画了每一位志愿军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如实描绘了他们凭着强大爱国心和精神力,将血肉之躯凝聚成钢筋铁骨!【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

所以,一个当时甚至不能自产一辆自行车、自产一枚螺丝钉的落后国家,却能让拥有最先进飞机和火炮的世界霸主,始终炸不毁一座简易的木桥,令傲慢自大的美国人,不得不低头承认:这是神迹!

七十年前,我们这个百废待兴之初生国度,面对是美国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国家,纠合了十七国联军百万之众,在边境挑衅,并施以经济封锁,武力威胁和核讹诈。

从国力、科技到军事的全面劣势下,是缔造了这个国家新生的那整整一代伟大英雄,以恢宏魄力和无限勇气,决然逆势迎击,百万虎贲,和从陆、海、空全方位占优的敌手,打了一场以弱击强的不对称战争,并奇迹般取得最终胜利。

正因为美国人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二十余万人的惨痛死伤,却只能无奈在谈判桌前咽下苦果,才让他们至今忆之胆寒;甚至在此后的越南战争,美国数十万大军促居于南越一隅,终不敢越被我们划定的“北纬17度线”半步雷池。

也正是七十年前,这场中华民族真正意义的立国立族之战,至今仍然在庇佑着子孙后人,守护着这个伟大国家,让美国眼睁睁看着我们这个新生国度一步步走向强大和辉煌,而今到了已能挑战并推翻其霸业的门槛,却始终没有胆量去和打压其他国家一般,导弹洗地,战机轰鸣。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如今,我们的国力早已一日千里,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工业总产值,在2012年超越美国后,依旧在飞速进步,2018年超过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2020年更在战胜疫情,全面复工复产后,占到了全世界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超过其他所有国家之和!

寇可往我亦可往,攻守之势已然初逆!

《金刚川》里,志愿军小战士令人心痛的一句台词:【多么希望俺们也能有飞机护着俺们……

曾经浴血奋战的英雄们,你们可知,不论陆地、天空还是大海,都再也不是敌人的先进坦克、飞机和军舰为所欲为的时代了。我们强大的工业体系,为我们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倚天长戈与铜墙壁垒。不论谁敢侵犯我们,就一定能教它就地灭亡!

而在文化影视领域,对统治世界影坛近百年的好莱坞电影工业,我们同样从此前的“可望不可及”,飞速发展到目前的“可望而可及”,

《金刚川》电影从立项、开机到上映,短短时间内,完成了全部的拍摄+后期制作流程,并有如此高的完成度,这正是今天中国电影工业飞速发达的铁一般的证明。

背后是数千名影视从业者,夜以继日的努力和辛苦,在极其紧张的制作周期,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竟完成了这样在常人眼中看似绝不可能的任务,他们本身就是在身体力行着,当年志愿军战士不畏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无畏的“人梯”精神。

吴京、张译、邓超……这些当今中国影坛的一线演员,都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参与到这个项目,只在于塑造角色本身,丝毫不在意戏份多少,番位次序前后。

张译这个男一号,作为业内公认的演技派戏骨,也没有辜负整个剧组的信任,将人物内心的转变过程,塑造得极自然和令人信服。

不同于《红海行动》时工具人式的“蛟龙队长”,这部他再次挑大梁的大制作战争片,张译伴随着屡屡紧跟他视野的长镜头,并在长达五六分钟的个人独角戏中,将自己多年磨砺出来的百变演技,发挥得淋漓尽致!

只剩一条胳膊一条腿的“张飞”,哼唱着「长坂坡前张翼德,吓退曹操百万兵」,用仅剩的五枚炮弹,面对俯冲而来的敌机,毫不退让躲闪,生生将其炸毁!这是一个足以提名金鸡/华表/百花三大奖影帝,足以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华彩演出!

而影片在军事细节上,也尽可能做到了认真、细致、还原。开局就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独步天下的单兵素养,演示了人类历史最强大的轻步兵集团,是怎样将潜伏、集结、隐蔽、行军这些战术动作习以为常、刻印到了骨髓里。

各种不同的方言、带明显口音的不标准普通话,侧面体现我们的战士来自祖国各地。他们紧张战斗间隙时,互开玩笑、插科打诨,视生死如等闲,正是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川姑娘“话务员”,这个唯一的女性角色,极高的专业素养,毫不犹豫地深入一线,到遇袭牺牲为止,情节上没有任何拖沓,这才是真正的男女平权,呈现了新中国刚得到解放的一代革命女性的风采。

吴京饰演的“关磊”,这个战斗素养极高的高炮连长,仅仅因为战场抽烟就被降职为班长,这才是人民军队铁的纪律,真正的胜利保障,胜过一切个人英雄主义。

而一个个主人公的依次牺牲,影片也克制到没有给任何多余的特写和煽情镜头,将紧凑感和节奏感做到极致,让观影者更容易入戏,仿若身临其境。

70年前的那场新中国立国、中华民族立族之战,相信我们这代年轻人,不知有多少人的祖辈、曾祖辈曾参与其中。笔者孩提时就曾听老人家提起这场亲临的战争,正是心神往之,长大后一直遗憾,这个题材已有多年未曾拍摄新片,登上大银幕了。

如今,终于有了这部《金刚川》,而且,其他几部同类题材的大制作影片也都已经立项、即将投入拍摄。因此,打响这第一枪的成败,同样对影坛的未来导向至关重要。

——就用我们观众自己的选择,去引导我们的影视界,多一些金戈铁马英雄气、少一些靡靡之音吧。


user avatar   lin-wei-p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战”这一概念,本身就是西方化、欧美化叙事背景下诞生的概念,在中国近现代的叙事框架下,是不会自发产生的。

何为“反战”?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是邪恶的,所以我们要反思自己为什么要打仗,要反思自己的国家因为打仗造成了多少平民伤亡,因为打仗毁灭了多少文物和文化名城。

所以,以“反战”为核心的战争片,一定是奔着宣传战争的残酷性去的。败者固然惨,胜者也惨,打仗就是个双输的事情;除了战争的残酷,“反战”片还喜欢问为什么打仗,问着问着就问迷茫了。所以,即使一个国家有十足把握能打胜仗,也不要轻易发动战争。

为什么中国近现代视角不会诞生“反战”思潮呢?

因为对我们而言,战争是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的,反抗侵略就是正义,保家卫国就是正义,解放国家就是正义。无论本土作战还是出国作战,哪怕最基层的战士,也都很清楚战争的意义是什么,越思考战争的意义只会越坚定必须战斗,才不会越反思越迷茫。

另外,战争的残酷性和反人类性都是我们的敌对方造成的,我们又是天然正义的一方。战争这么残酷,所以你们不要打仗,这话应该跟日本人说,跟美国人说,你逮着一个中国人宣传这个干嘛?

所以,但凡以“反战”为内核拍出来的国产战争片,都会非常别扭。

首先,他们必须想办法淡化对战争意义的思考,因为任何以中国人为视角的思考,都会越思考越该发动战争,都会变成战争动员片,而不是反战片。

其次,他们会从刁钻的视角入手,即使我方胜利的战斗,也要想办法找到“惨胜亦输”的角度。所以,很多战争片必须想办法给我军降智,最好拍出“送人头”的观感。

第三,必须拍出战争的悲壮性。然而,即使在最艰苦的长征,即使在上甘岭,我军最不缺的就是苦中作乐的豪迈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很多战士抱着必死的决心,正是因为即使在我军最弱小、最劣势的时候,他们依旧坚信我们一定会胜利的,这恰恰是最强大的自信在支撑。如果知道一定会输,我军从来都不是送人头,而是尽最大可能保证有生力量。正因为相信会赢,所以才坚信牺牲是值得的。

这些广受争议的国产战争片,大多都是拿了西方的反战内核。不思考和渲染战争的正义性,拿着战争的反人类性和悲剧性向正义一方进行宣传,本来就是非常莫名其妙的事情。

再说一遍,中国视角的战争片,只该有战争动员片,不该有反战片。反你妈个头的反,反你个锤子的反。


user avatar   xuanj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抗美援朝明明是中国人民第一次站了起来,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胜利史诗,被管虎导演拍成了个人英雄主义的香港黑社会对决片,这是第一层的悲哀。

金刚川明明是一个敏感时期的主旋律电影,某种程度可以说背负了政治任务的,结果却偏偏找了管虎团队这样明显政治立场和三观有问题的编导团队,这是第二层的悲哀。

管虎明明是一个红二代军二代,他的父亲1942年就参加了八路军,结果他作为国家功臣的后代,享受了这个国家体制福利的人,偏偏骨子里面变成了最反体制,反意识形态的人,这是第三层次的悲哀。

我不仅遥想起当年毛主席的一次哭泣,那时候他老了,身体不好眼睛不好,曾经的战友和接班人背叛,自己这辈子视为第二大功业的运动也接近失败。当毛主席读史书,读到这么一句话的时候,他禁不住泪流满面,痛哭不已。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是啊,曾经那么多抛头颅洒热血参加革命的英雄儿女还有他们的后人,怎么就变了呢?甚至他们的后人,都已经无法理解自己先辈曾经的那种情怀了吧。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吴京「我就想表现中国有爷们,少点娘炮」的言论? 
  悬崖之上 里面特工的能力水平能分析一下吗? 
  如何看待中国电影报道评《上海堡垒》票房事件? 
  如何看待赵薇新电影《没有别的爱》使用台湾艺人戴立忍? 
  现实中真的能像《刺客联盟》中把子弹打出弧线么? 
  为什么拍电影加特效时,背景是绿色的幕布? 
  电影《一秒钟》票房为何如此惨淡? 
  迪士尼的公主形象是怎么创作得来的? 
  如何看待豆瓣 2.1 分国产电影《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重新定档 2018 大年初一? 
  如何评价电影《黑社会》1 和 2?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上交所暂缓蚂蚁集团上市?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四部门联合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监管约谈?





© 2024-09-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