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侠来答一波,当场项羽绑了刘邦父亲威胁他不投降就煮了他,刘邦怎么说的啊“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那么现在人怎么评价刘邦这句话呢?代孝子,小人,流氓。
我相信大部分现代人穿越过去肯定不会做刘邦这样的小人流氓的,当然是和曹爽一样当个慈父,当个好丈夫啊!司马懿可是个厚道人啊!
先说结论:如果不是穿越过去的人,不知道后面会发什么事,那么 99%的人会跟曹爽做一样的选择,只有1%的人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曹爽有能力通过政治上的一步步布局,把持军政大权,把司马懿压得死死的,压到司马懿装病才能蒙混过关,说明曹爽并不缺乏智谋和政治眼光。
但是,在高平陵之变中,曹爽为何做出这么愚蠢的选择呢?
其实,对于曹爽来说,做出这样的选择必然的,因为这样的选择,才真正符合博弈中的人性。
拥有太多的人,反而不敢放手一搏。
高平陵博弈之前,曹爽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
曹爽是大将军,尚书令给皇帝的奏折要先交给大将军看,拥有实际兵权。
他弟弟曹羲、曹训为中领军和武卫将军,把持宫内禁军。
他的亲信夏侯玄是中护军,负责总统诸将,选拔举用军队武官。
他的另一个亲信何晏是吏部尚书、侍中,掌握曹魏的官吏任免。
可以说,曹爽已经达到了人臣的巅峰,除了皇位,他拥有了朝廷的一切。
反观司马懿,司马懿虽然是太傅,但是并没有实权和兵马。247年托病辞职,赋闲在家。
司马师之前曾任中护军。在母亲死后为母亲守丧。正史并未记载高平陵前担任何职务。
司马昭在曹爽伐蜀后拜为议郎,并无兵权。
司马孚是度支尚书,管理国家财政。无兵权。
可以说,司马懿这一边是被排挤被边缘化的老臣,他的家族正在失去往日的权势。
在高平陵之变这场博弈中,司马懿押上了全家的身家性命,赌注很大,赢了,重掌权势,预期收益丰厚。
再看曹爽这边,如果下决心跟司马懿硬钢,就必须押上和司马懿一样的赌注,也就是全家的身家性命。
但是,这场博弈中曹爽的预期收益,却没有司马懿那么丰厚。即使赢了司马懿,对曹爽来说,只是清除了一个对手而已,和原来相比,权势增长的并不多。
在这场博弈中,司马懿是以小博大,曹爽是以大博小。
高平陵之变就好比,我和马云赌命,
我赢了,可以得到20亿,我输了,就必须去死。
马云赢了,也可以得到20亿,他输了,也得去死。
这个博弈看起来非常公平,可是一旦考虑双方身价的巨大差异,就会发现这个博弈对马云非常不公平。
对我来说,这个博弈赌注大,收益更大,一旦赢了,得到20亿,几代人吃喝不愁。
马云来身家3000多亿,20亿的收益,与他的生命相比,根本不值一提。这个博弈对他来说,赌注大,收益少,除非他脑子坏了,否则他肯定不会参与这个博弈。
高平陵之变对于失去军权,被排挤被边缘化的司马懿来说,是整个家族咸鱼翻身的机会,所以他全力以赴,不惜以全家性命为赌注,孤注一掷,没有任何退缩。
而对于已经权倾朝野曹爽来说,是被逼无奈上的赌桌,就算千辛万苦地赢了,和原来相比也得不到多少好处,万一输了,却要失去所有。
曹爽内心是不想参与这场豪赌的,一旦有下赌桌的机会,他就会动摇就会退缩。
司马懿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他先后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太尉蒋济、殿中校尉尹大目告诉曹爽:司马懿指洛水为誓,说只要“免官”,免去曹爽的官职,不要曹爽的性命,而且还能让曹爽“以侯归第”,保留曹爽的爵位。
这实际上,是给了曹爽一个安全下赌桌的保证,给了曹爽一条退路。
于是,曹爽才放弃抵抗,说出:“我亦不失作富家翁!”
就好比,如果有一天,机缘巧合,我抓住机会逼着马云上赌桌赌命,然后我又忽然对马云说:马云啊,你给我20亿,咱们不赌了,我保证不杀你。
马云肯定会答应,这是人之常情。
所以,曹爽不是蠢,而是做了一般人都会做的选择。
因为当时看来,这是最安全的、风险最小的选择。
至于这个选择暗含的巨大风险,只有桓范一个人看出来。他劝说曹爽“拥天子诣许昌,然后诏四方兵讨伐司马懿”。
范南(桓范)见爽(曹爽),劝爽(曹爽)兄弟以天子诣许昌,徵四方以自辅。
爽(曹爽)疑,羲(曹羲)又无言。范(桓范)自谓羲(曹羲)曰:“事昭然,卿用读书何为邪!于今日卿(你)等门户(家族)倒(覆亡)矣!”俱不言。范(桓范)又谓羲(曹羲)曰:“卿(你的)别营(部队)近在阙南,洛阳典农治在城外,呼召如意。今诣许昌,不过中宿,许昌别库,足相被假;所忧当在谷食,而大司农印章在我身。”羲(曹羲)兄弟默然不从。
当时局势是:曹爽阵营没有一个人劝曹爽跟司马懿硬钢,只有从从洛阳城中逃出来的大司农桓范,劝曹爽带着天子去许昌,以天子令诏四方军马讨伐司马懿。
但是无论桓范如何劝谏,曹爽都是犹豫不决,曹爽身旁的兄弟曹羲也是沉默不语。
以事后的发展来看,桓范的眼光确实高明,不愧“智囊”两字。
但是,当时曹爽阵营只有桓范一人有这样的眼光。
其他人都太考虑自身的利益得失,无法做出正确的抉择。
所以说,在纷乱复杂的局势下,往往要抛开个人利害得失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既有长远的眼光,又能抛开个人的利害得失,可以称得上是伟人或者国士了。
在这里,顺便粉一下 伟大的教员。
1949年1月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果党只剩南方的几十万兵力,在这个关键时刻,斯大林却致电教员反对解放军渡江南下,希望兔子与果党划江而治。
斯大林这个建议的理由却是,解放军渡江美国一定会干涉。这只是个借口,实际上一个统一中国并不符合苏联的利益,分裂混乱的中国才是苏联最想看到的。
因为苏联的潜在阻扰,加上美国的干涉,让渡江南下的前景充满了危险与不确定性,兔子内部也对是否渡江产生了分歧。
因为三大战役之前,就连教员都认为,恐怕要十五年才能赢得胜利。
结果三大战役取得超预期的战果,一年不到就打下了北方中原,短期内突然取得这么大的胜利,兔子内部既惊喜又意外。
在是否渡江这个问题上,鉴于苏联的阻挠和美国可能的干预,兔子内部也有分歧,也有见好就收、保住胜利果实的想法。
就像我们原来只有5块钱,敢于梭哈,赢到了50块钱,再继续下去,有可能大获全胜,赢到100块钱,但是也可能会全部输光,再回去打游击。
关键时候,教员不计自身利益得失,顶住苏联阻挠的压力,不畏美国干预的风险,拒绝安逸享受胜利果实的诱惑,发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然后就是百万雄师过长江。
美国看到兔子的强大,也就放弃干预,放弃了果党,向中共伸出了橄榄枝。
苏联看到兔子的坚决,也放弃了在兔子和果党两边下注的做法,撤出了在果党的苏联大使馆。
渡江之后,教员在党内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
可见,真的设身处地之后,才知道什么是伟大,什么是渺小。
一头猪可没本事能把司马懿压到装病。
首先曹爽会高明的政治布局:
初,爽以宣王年德并高,恒父事之,不敢专行。
并不是《大莲花秦桧联盟》里面演的那样,司马懿被逼造反啊。陈寿在写《三国志》里,有很多暗点。就像这里,"恒父事之",也就是说曹爽长期对司马懿都保有尊敬,当做父亲来尊敬,且很多事都不会擅自拿主意的。
但曹爽是只对司马懿毕恭毕敬当孙子吗?也并不是:
发诏转宣王为太傅,外以名号尊之,内欲令尚书奏事,先来由己,得制其轻重也。
曹爽把司马懿由三公太尉提到了上公太傅。加上上面的人畜无害的"恒父事之",直接将司马懿捧上天。实则把主事权力收到了自己手中。
但曹爽直接这么搞,并不是直接废了司马懿。就像前面说的"不敢专行"。同时呢,为了弥补权力空白,曹爽又补上了一位老资历:蒋济。
蒋济虽然也是曹操时期的老人了,但长期只是帝国的中层干部,并且自魏明帝时期,就开始成为中护军、中领军、领军将军,逐步成为了魏国禁军的最高领导。而禁军除了蒋济还有一位高级领导,那就是司马师,因司马懿的战功而在禁军体系里发展壮大,升到中护军这样禁军高级官员的体系。
蒋济由禁军统帅升三公,其一是空出禁军的部分权力,方便自己补上,以形成在禁军里与司马师对抗的资本;其二是以蒋济分割司马懿的权力。
此外,曹爽也有自己的政治盟友。曹爽以曹操女婿何晏主持尚书台,拿到了官员的选拔权;以李胜为河南尹,拿到了首都地区的行政权;以毕轨为司隶校尉,拿到了首都的监察权。
就靠着一系列人事任免,曹爽就彻底控制了朝政。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曹爽对整个朝廷的命脉摸得很准,他把他的竞争对手都高高捧起,把自己人却安插在权责重要的中层位置上。能做到这一点,就不是愚蠢之辈。
然后曹爽把控了整个朝廷,目的就只是为了自己作威作福享受吗?自然不是。曹爽是有自己的政治意图的,他的政治意图就是改革制度,将魏初就开始的向世家妥协倾斜的制度进行改革。
当然,这个改革反对者很多,因为牵扯了大部分既得利益这的利益。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就是太尉蒋济。蒋济的理由很粗鄙,意思是国家连年征战,没有足够的资源进行改革。而且改革这种事,只有足够优秀的人才才能办成。这句话没说出改革哪里不好,反而像是一种质疑,质疑执行改革的人不行。
那这个改革究竟是什么内容呢?引起了众人对曹爽的不满。其改革内容史官不敢记,因为曹氏是司马家政敌。但陈寿很机智的记载了夏侯玄(曹爽盟友)与司马懿的书信上了,由于这个是司马懿的书信,所以即使里面暴露了些什么也没人好说。书信内容就在《魏书_诸曹夏侯传_夏侯玄传》里
太傅司马宣王问以时事,玄议以为:“夫官才用人,国之柄也,故铨衡专於台阁,上之分也,孝行存乎闾巷,优劣任之乡人,下之叙也。……"
里面显示的核心点有三个:
一是限制中正官的权力。中正官就是《九品中正制》里的中正,给人定级定品,鉴别人物的。换句话说,他们就是曹魏的高级人力hr。由于魏国建国之初向士族妥协,所以中正官权力过大,人物的升迁取用,全在中正一句话上。
那夏侯玄曹爽的改革,就是人物的升迁选拔,不再由中正官一家说了算,而是由中央尚书台决定。而中正官呢,只考察人物品德,再由别的地方官吏考察人物能力,最后由尚书台拍板。这样的话,选拔人才的权力就从中正官收回到了中央。
其二,是裁撤冗官,这个可挖在了士族的心脏上了。也就是,曹爽集团计划将州、郡、县这样的三级行政规划,改制成州县二级制。
为啥要这样改呢,原因是郡做的事与州府做事重合,又与大县做事重合,行政效率低,数万冗官也拖累了帝国财政。其次,国家选拔人才,到了郡基本只会会推荐到郡中的官吏,而基层真正做实事的县官,就实质上没有上升渠道,所以废掉郡,可以打通基层通道。最后是为了减少腐败,精简行政机构。
其三,是改服制。改服制的目标,就是简化各级官僚的车马服饰标准,减少帝国士族带来的奢靡之风。
显然,这也是士族无法接受的东西。做官就为了享福,你限制别人的排场享受,别人肯定不舒服。
所以《晋书》怎么记曹爽的?
专擅朝政,兄弟并典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
你一个大将军,总摄朝政了不好好享福,非要改制度,限制世家大族的升迁考核,限制世家大族的享乐,剪出在郡望的影响力。不打倒你打倒谁?
结果,禁军高级统帅司马师,就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阴养死侍三千,居然没一个知道。而且估摸着兵器装备都是用的禁军的。蒋济把持多年的禁军系统,又是太尉,职权军事,居然丝毫不知?显然是不可能的。
最后,司马氏取代天下后,曹爽自然就成了历史的罪人。而司马氏是代表士族的根本权利,也不会对士族再做任何限制。所以整个晋朝,王石斗富这种炫富行为,居然蔚然成风;士族成了自己郡望的隐形皇帝,进阶成为了门阀。
最后,这个站在了全天下士族对立面的男人,就成了蠢如猪狗的小人。
几千年后,就连几个屁民,也开始唾弃曹爽。
"换头猪,干的都比曹爽好"
……………………………………………………………………
<继续>
好了,看了大家都回复,都在说曹爽面对司马懿政变时束手就擒,实在太蠢。那我们就来继续讲下去吧,讲讲政变经过,以及为什么曹爽会投降。
那我们知道,其实我们一般向一个人低头,有两个因素,一个就是低头的理由和后果能否接受,另一个则是取决于两人的关系。一般来说,两人关系越好越亲近,则对抗心则越弱。
那曹爽与司马懿的关系很复杂,对于曹爽而言,司马懿不仅是一名大臣,更是一名"年德并高的父辈长者",所以才有恒父事之。前面我们说恒父事之的这个恒,到底有多久呢?
《晋书帝纪一》里告诉了我们,这个时间,可能足有八年长:
八年夏四月,夫人张氏薨。曹爽用何晏、邓飏、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专擅朝政,兄弟并典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帝不能禁,于是与爽有隙。五月,帝称疾不与政事。
这里的帝,指的是司马懿。也就是说,曹爽与司马懿产生矛盾,亲密关系不再,开始产生"嫌隙"是正始八年夏四月。也就是说,此前两人共辅政,"恒父事之"进行了整整八年。那八年是个什么概念呢?要知道,诸葛亮六出祁山,总共才六年时间。两人共事的八年,是十分漫长的时光。
这八年,两人相处关系,是比较和谐的。甚至司马懿在这八年间,增封两县食邑,邑万户,子弟多达十一人被封列侯。甚至连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也被追封为侯。司马懿本身权力虽然被蒋济分割,但自身权势仍是除了曹爽外最大的。乃至于在正始二年到正始五年时期,还能督帅南方诸军拒吴。
所以,司马懿与曹爽的关系,远非各位所想的那样,涉及到了"敌对、对抗"的地步,曹爽只是争取到了权力的第一名,而非是把第二第三第四名都统统除掉。所以既非大仇,相处又和谐,荣华富贵全在。这么想来,司马懿有除掉曹爽全家的理由吗?双方没有对抗性,在这么个情形下,曹爽是不会预料到司马懿会下死手的。
这是两人共事八年的情况,但第八年,情形就有变了。首先是曹爽把郭太后搬走了,然后开始大肆改制。那为什么曹爽会选择这一年呢?
因为这一年,魏帝曹芳十五岁,虚岁十六岁。按东吴孙亮十五岁亲政,可以看出这是当时公众比较认可的亲政年纪。那曹芳亲政最大的阻碍是谁?司马懿和曹爽吗?不,实际上最大的阻碍是郭太后。
按《三国志_魏书_后妃传》所记:
值三主幼弱,宰辅统政,与夺大事,皆先咨启于太后而后施行。
所以整个魏国代行君权的,实际是郭太后。那郭太后是什么家世呢?
明元郭皇后,西平人也,世河右大族。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郭太后作为大族与曹爽派系利益诉求是冲突的,那这件事显然就是曹爽借皇帝亲政之由,将太后迁走。那么太后迁走,自然也同时代表着皇帝曹芳开始亲政。
这里我不得不夸一下陈寿的指桑骂槐之功,非比寻常。因为陈寿转接着就在郭太后传记里写了这句话:
毌丘俭、钟会等作乱,咸假其命而以为辞焉。
陈寿说,钟会等人造反作乱,打的都是郭太后的旗号。那我们知道,司马懿……?
好了,回到正题。正始八年夏四月,太后迁永宁宫,曹芳亲政。五月,太傅司马懿称病。再到正始九年二三月间,卫将军中书令孙资、骠骑将军中书监刘放、司徒卫臻都陆续"退休",位特进。随后司空高柔升司徒。曹魏顶层算是重新进行了一次洗牌。
这其中,退休了的人未必都是真退。像孙资退休,等曹爽倒台后,又重进朝堂,拜骠骑将军。那么显然,这说明了这期间退休的曹魏高层,一大部分都是反对曹爽改制的。而留下来的如太尉蒋济、司徒高柔、司空王凌(车骑将军,正始九月补司空)这些人,自然是持中立或支持改制的。
那为什么要讲这个呢?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太尉蒋济、司徒高柔、司空王凌这几位新老三公,虽不是曹爽派系的,但也都是属于"亲曹爽"的中立派。这个在后面曹爽为什么投降的问题上很重要。
最后,我们回到那一天。魏正始十年(嘉平元年)正月六日,"天子谒高平陵,爽兄弟皆从",曹芳与曹氏兄弟刚走,司马懿就发起政变。这点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在赘述。重点是后面。
司马懿控制洛阳和禁军后,做了三件事。第一是以郭太后的名义废掉了曹爽的官职;第二是以司徒高柔暂摄了大将军事,管控了曹爽在洛阳的营垒;第三是与蒋济共同去洛水迎接皇帝,劝降曹爽;
那么等曹爽发现政变后,以他的视角来看,是个什么样呢?
首先接替他行大将军事的是"亲曹爽"的高柔,写信劝降他的是"曾恒父事之"的司马懿与"亲曹爽"的太尉蒋济。
所以在曹爽看来,这些人都是与自己还算亲善的"半个自己人",这些人基本没有理由害自己。所以曹爽反抗的意志就消了大半。其次,是按正始九年他对反对者的做法,孙资刘放等人,只是退休不处实权,但位特进,以高级闲职与侯爵回家养老。那么他如果投降,待遇至少应该差不多,也只是不再处实权,以侯爵回家养老罢了。而且这事由司马懿指洛水起誓保证过。
所以,曹爽如果此时投降,自己只是体面下台;而皇权按局势只是回归到郭太后,朝堂则不过是由曹爽+三公,变成了司马懿+三公,都还是能接受的。至于兵权,中央军队相当一部分在暂摄大将军事的司徒高柔以及太仆王观手里。那么自己下台,朝廷还是平衡的,并不会危及政权。
那曹爽若是要反抗呢?有机会成功吗?
在我看来是非常微弱的。首先是我们前面所说,魏国此前长达十年的统治中,其中八年实行君权的,都是郭太后,而曹芳亲政只有一年半。以后面毋丘俭钟会造反都打郭太后旗号来说,太后与皇帝的权威相差非常悬殊。而且郭太后是魏明帝的真老婆,但曹芳却不是魏明帝的真儿子,从正统性来说也是不足的。这种情况下,按桓范所说的去许昌号令勤王,真的能有多少人响应?
其二,曹爽要反抗,总得打旗号吧?那目标是谁?司马懿吗?但司马懿只是发动了政变,迎回了郭太后,自己却还没有实质性的权力。选太后吗?太后母仪天下,打太后跟自己造反有什么区别?
其三,就算要打,曹爽能赢吗?整个曹魏,自魏王国时就开始改革军制,历文帝、明帝两代君主,甚至曹爽自己的改制,都是一直在不断加强禁军的实力,以形成中央对地方的优势。后面,淮南三叛,诸葛诞养兵数十万,还外加东吴援兵,都根本不是魏国中央军队的对手。而如今禁军指挥权被司徒高柔与太仆王观控制了,曹爽就靠着个仪仗队,再加临时募集点乌合之众,真的能抵御曹魏中央的攻势?
所以,摆在曹爽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投降,回家继续做万户侯;二就是反抗,以卵击石,拿着仪仗队抵御中央禁军,兵败后以谋反为由夷灭三族少不了。
换你,你做何选择?
…………………………………………………………………………
最后,额外说一下,即使高平陵后,司马懿也并没有本事独霸魏国。其一是司马懿集团没有完全掌握禁军,其二是司马懿集团没有掌控朝廷的权力中枢,其三是曹魏的皇室权威仍在(郭太后)。
那为什么最后司马氏能总揽了魏国大权呢?这其实跟郭太后有关。就像前面说过,郭太后是宰辅统政,是国家实际的最高统治者。像杀不杀曹爽,司马懿只是有权提出建议,最后拍板同意的,是郭后本人。高平陵事变后,死了一票人,严重动摇了曹氏的统治,这事没有郭太后的同意,是办不成的。且郭太后此后一味提拔司马氏集团高坐庙堂,直接破坏了曹魏庙堂平衡。
到了魏嘉平三年,只短短三年间,曾经的朝政平衡早荡然无存。朝廷高层,太傅是司马懿,太尉是司马懿之弟司马孚,卫将军是司马懿之子司马师,骠骑将军孙资则是司马氏自己人。而太尉王凌想反抗即被征讨自尽,司徒高柔则是墙头草。
三年时间,司马懿靠着太后的支持,就将自己的势力安插在了曹魏各层高位。然后再经司马师、司马昭三代人苦心经营蚕食,终于到了司马昭时期完完全全控制了曹魏的所有军、政大权,至此,曹魏江山终于变成了晋朝天下。
之所以讲这个,是有人说曹爽目标只为了霸政专权,改制只是借口。所以我就再举举这个,是为了说明,真正想独霸专权的人,只要三年时间,就可以把整个朝廷高层,都坐满自己的人。
而曹爽,掌了十年曹魏大权。结果他的同党 只是尚书等中层官位,他的兄弟 ,到死也只是个杂号武卫将军。对比下司马集团的太尉、卫将军、骠骑将军、安东将军……,这个差距可以说是相当明显了吧?那曹爽专权是为了什么?图官位低吗?
曹爽跟司马懿同为托孤之臣后你看下曹爽做了啥
1.成功让功勋集团,新晋文人集团 人都挺他
2.把司马懿捧到太傅失去执掌一线权利
3.把司马懿的人撤掉,把自己人换上去
4.逼司马懿重病诈死训练死士,这里训练死士曹爽是不知道的(他对政治斗争缺残酷性认知不够,这也不是他能力不行,毕竟作为官N代他没经历过真正的残酷)
以上这些,他是头猪?
接下来
你看到司马懿,要权利没权利,要人才人才在我这,一堆老骨头的文臣敢怒不敢言,司马懿本人都废在家里了,是不是就高枕无忧了?
非也,自己宗室呢?司马懿集团费了,但是曹家自己人呢?有没有反骨仔,有没有想夺我位置的?
皇上怎么看待我 压制司马懿,怎么看待我独断权利?
嗯,游行时候得把他们都带出去
他不是猪
他只是没意识到政治斗争是真正残酷的,不是你把人玩废了
——你得把人合理的弄死了才行
换做你,你会走到曹爽的第几步?
这个事情如果换成是曹操或者李世民,哪怕是刘备,毫无悬念可以翻盘。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都是身经百战绝对不会害怕跟人打仗。刘备大大小小那么多仗,败多胜少,可是就没有一次被抓,无论多么恶劣的情况这老哥都能逃出生天,其实这能力那不是一般的牛逼!而且这老兄身体也真好,颠沛流离,居人篱下,四处征战了几乎一辈子!在古代那种一个伤口感染就能要命的时代还能活那么大岁数,真是牛逼!
假如皇叔附体曹爽,司马懿的好日子就真到头了。这哥们儿能够上蹿下跳,把大魏国穿成筛子,而且天天给你搞大新闻。你这边儿稍不注意,他就又野草春又生。而且恶心的是,这孙子找不着,搞不定,天天恶心你,老婆孩子搞丢了,兄弟手下失散了,地盘被人占了,盟友背后捅刀了,都他喵没用!蹦蹦哒哒一个不留神呼呼啦啦地就杀到你面前了。
至于李世民,人家搞不好能亲自带人七进七出,杀两个对穿,司马懿这边儿主帅都要杀出心脏病来!
曹操更不用说,逃命本事也牛,气场也足,最关键的是白手起家,以弱胜强,人家根本不怕!虽然没有李世民那么BUG,但是人家往许都一跑,挟天子以令诸侯,轻车路数。别说手上还有那么多老部下,就是没有也能招来兵。
初代君主的战争能力就是bug!上马能打天下,下马能治天下。这种不怕打仗,战争经验丰富,政治才能一流的开国君主。换谁在曹爽的位置上都能把司马懿给玩儿死。
可问题就在于,军事才能不是请客吃饭。那个可不是说有就有的。曹爽也不是没带过兵,但是表现太差劲!
高陵政变的时候,他肯定也想过跟司马懿硬刚。据说想了一个晚上,最后的答案很简单,他觉得自己斗不过司马懿!
这一点曹爽确实是有自知之明!会打仗的跟不会打仗的,兵再多,粮再多都没有用!韩信几万拼凑的队伍,三下五除二就灭了四国;白起带着两三万人,在楚国境内,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如入无人之境;孙武携吴国三万甲士,愣是能攻入楚国国都,差点让楚国灭国!三国那个时代,诸葛亮已死,司马懿就是“战神”!整个大魏国谁不知道跟着司马懿打仗有肉吃!就凭这个“战神”之名号召力都已经相当大了!谁不想当胜利者?更何况,曹爽排除异己,骄横跋扈,至少在那个时候整个大魏多数人是同情和支持司马懿的。此刻跟司马懿彻底翻脸,以他曹爽的能力,名望根本不能于司马懿相匹敌,更不要说公道人心都不在他这里!
所以曹爽思虑再三,还是决定投降。一方面有司马懿赌咒发誓保护其周全,另一方面,曹爽确实也没有对司马氏赶尽杀绝。而司马懿至少在那个时候还是一个非常厚道的“宽厚长者”。当然,如果司马懿真的如他所表现出来的仅仅是跟曹爽有私怨,他确实不需要杀曹爽。可是司马懿如果要篡权,就一定要拿曹爽开刀!但在这件事情上,不要说曹爽,当时几乎没有人觉得司马懿会篡位。
简而言之,曹爽是真的没什么希望能赢,最好的结局就是叛逃到东吴或者蜀汉。铁了心搞事情,铁了心逃跑,还是有机会的。
其实老蓬这已经是很明确了:中国学生别过来,还要回来的话,我可不能保证会发生什么。
理智的人应该想办法离开美国,而不是现在还心存幻想地考虑怎么过去。
诚然中美只要不打世界大战,最终还是会有和好的一天,也许就在大选后,也许三五年,也许等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但这个过程必然需要付出很多的代价。
如今还试图往美国跑的学生,就有可能成为这个“代价”。
写了篇感想: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
犹记得早在3月份那会儿,当我发现欧美国家居然没有办法搞定疫情、进而开始甩锅给中国之后,脑海当中立刻写满了“第三帝国”四个字。
从那之后,我又写了不少文章警告还在美国的中国人,如果有条件就请尽量回来,最起码不要继续留在美国,否则犹太人曾经的遭遇可能就是他们未来的命运。
从那之后到今天,差不多也过去将近半年时间了。我看到很多原本计划在美国多留一阵子的人已经踏上了回国的飞机,甚至连14天隔离期都结束了。
各位,未来你们一定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历史上,第三帝国对犹太人下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某篇文章里,我就相对具体地分析过希特勒上台之后,为何那些犹太人总是心存侥幸不愿意第一时间逃离,直到后来想走也走不掉的原因。
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束缚,总是乍一看好像没有特别严重,受害范围也不算大,但不知不觉之间,舆论已经形成了一种“必须消灭犹太人”的意识,犹太人注意到自己在德国成为社会另类,哪怕是街头小娃都会怒斥杀死犹太人。
历史上发生过的这些事情,如今都在美国一步步上演。
如果说之前中美之间打贸易战,还可以被理解为国家竞争的一种形式,那么从特朗普开始喊出“CHINA VIRUS”之后,就已经在强化一种中国人和美国乃至其他“自由国家”的人不是一个物种,中国就是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意识。
大家不要觉得懂王看起来像是个小丑,但是当他利用自己强大的舆论工具来推广这个词之后,受众们就会逐渐接受这个设定,下意识地认定中国要对疫情负全责。
所以,特朗普顺理成章地将“中国负责论”写进了下一个任期的章程,毕竟铺垫完毕了嘛。
之后就是对“中国群体”的一种妖魔化宣传,方式大概可以有:
1.中国破坏美国安全(tiktok跟华为);
2.中国正在阴谋颠覆美国政权(拜登亲中论);
3.很多中国人都是来美国窃取情报的。
当网内网络上有不少人还在自满“哎呀,原来我们厉害到能够左右美国啦”的时候,站在普通美国人的立场上,会如何看待我们呢?
恶魔,一个似乎无处不在、无恶不作、无所不能的恶魔。
恰似从中世纪就被称之为撒旦伙伴,千百年来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的犹太人。
可想而知,这些美国人走在街头,看见实实在在的“中国人”(可能只是亚洲人)时,心中将产生怎样的恐惧。
所以,当美国高层开始一步步将“中国人”从正常秩序中剔除时,遭遇到的阻力就会非常非常小,最终有了蓬佩奥的这段发言:
也有了美国部分高校赤裸裸驱逐中国公派留学生的现象:
你瞧,这两招乍一看温情脉脉,仅仅只是“考虑限制入境”,亦或者是仅仅只针对“公派留学生”,大多数在美中国人的利益似乎没什么影响。
巧合的是,历史上希特勒也曾经这么干过:
1933年,纳粹政府颁布法律恢复了对公职人员资格的限制。该法律试图将纳粹的反对者排除在外,这些反对者包括犹太人和政治反对派。公职人员必须提供关于其父辈和祖父辈宗教信仰的文件,证明他们属于“雅利安”血统。如果不能证明,就会被开除。
很多犹太人想了想,好像也只是公职人员才受到限制,他们做生意或者当个公司职员啥的又不受影响,怕个球?
等怕了,也晚了。
当前,疫情、经济萧条、大选等多重因素,导致了中美关系短期内不可能稳定。
甚至不排除在某些意外的状况下,发生擦枪走火,毕竟光看最近湾湾跟南海的局势,明天打起来都不奇怪。
乐观主义者可以认为,只要熬过今年困难期,明年一切就要恢复正常了。
但谁又能给未来一个明确的保障呢?
只要两国紧张关系骤然升级,普通人在大国对抗面前,必然是脆弱无力的。
今天也许还能想办法买到去中国的机票,明天所有持中国护照的人就有可能失去自由。
以中国当前实力,保障大陆范围(甚至第一岛链内)国人的安全,问题不会很大。
但距离能够将航母开到珍珠港甚至洛杉矶港的那一天,估计还有很长很长时间。
只是真有这一天,也就不存在中美关系紧张了。
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需要我们做出很多努力,甚至于很多的牺牲与代价。
而目前依然在美国的每个中国人,都有可能成为“代价”。
所以,哪怕是今天刚下飞机的人,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幸运儿,都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而庆幸。
就算未来中美摩擦进一步升级,我们还是可以坐在空调房间里敲键盘,当个吃瓜群众。
当然了,那些想要继续留在美国的群体,也纯属个人自由。
毕竟1美元的炸鸡特别好吃,美国政府不管对自己做什么,“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嘛。
其他的随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