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红楼同人作品《后宫宝钗传》? 第1页

  

user avatar   wan-yan-zhu-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米丫讲故事

服了,私信完我就拉黑,那我最后回复一遍。

第一、我不是。

第二、我没有暴露你个人信息,我也没进你的群,我真没那么闲…你是审计这件事你自己在知乎上说过,你是海外华人这件事你自己在公众号上说过,你不认吗?你应该问你自己为什么暴露而不是说我暴露什么!关于人身攻击,更是无从谈起,我说你什么了我人身攻击你?我说你是审计叫人社攻击还是我说你海外华人是人身攻击?是谁给的你勇气让你在这讨论书还不算,还开始对别人的礼貌和教养问题头头是道了?

第三、你可以有你自己对于宝钗的看法,但也不要别人一说宝钗什么好就给安一个钗粉的名头,我不喜欢粉或者迷妹这种词。文学也好历史也好,讲究一个实事求是,你的诸多观点包括宝钗的家世、她的滴翠亭事件等等我觉得非常senseless,是因为我是研究过分析过的,我就觉得非常扯。你爱拉黑谁就拉黑谁,但大可不必做出一副和你不一样就不理智不正确的样子。

最后、既然是来找别人对峙的,麻烦就别说完就跑,显得自己的人品和礼貌也不是那么说得过去哦


另外说一句,你有时间在这装理ke中真不如多学学历史多读读书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水平,学历不够强装理客中也不能挽救你啥也不知道还硬充客观公正的形象……(这不是人身攻击,这是一个真心的建议…)


user avatar   qiu-shui-sheng-y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我是不喜欢看红楼同人的,这么多年我看过的红楼同人不超过十本,但由于一点特殊的起因,我还是去看了下这篇文,原因如下:

我之前跟这个答主对宝钗的看法有一些不同,但我一直觉得这些异见是可以求同存异的,直到我看到了这个答主的这段发言。我发现我还是存不了异,但我没有立刻到评论区反驳,因为我觉得还是要看看这个所谓的比原著更可爱的宝钗是什么样子,如果是事实,那我虽然对这种言论感到不怎么舒服,那也无话可说,如果不是事实,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驳才更有说服力。

于是我去看了那本《后宫宝钗传》,然后我受到了一万点暴击。我的成就是看完了前六章,以下也只吐槽前六章。

第一章:薛家宝钗

大朱太宗年间,三月初二,晴,黄道吉日,诸事皆宜。
……
江南金陵富商洪家的嫡幼子洪天佑,揭竿而起,自立为帝,国号大朱。
贾、史、王、薛四家曾祖慧眼识珠,约好一起投了太祖皇帝。
这太祖皇帝果然不负众望,一举攻入紫禁城,前明末代皇帝崇祯,景山上吊自尽。

这一段背景介绍,可以算是非常符合红楼的半古半今半有半无设定了,感觉大荒山无稽崖都忽然有具体地址了呢。不过我很迷惑的是都有崇祯了为什么还要架空清朝,架空就架空吧为什么要改个汉人政权,是我们清朝站的不够高了吗。而且既然决定架空了汉人政权为什么不把崇祯一起架空虚指了,写个红楼同人都要把我们祯祯拿出来鞭尸吗。

祯祯实惨。

而薛家第一代家主仰慕当年的陶朱公范蠡,从太祖皇帝的正五品紫薇舍人,也就是贴身秘书的位子上退了下来,领了皇商之职,回到祖居金陵。

我不知道作者是怎么设定这个架空世界的官制的,但清朝紫薇舍人是个七品小官,五品是唐朝的设定,所以姑且认为这个品阶取的是唐朝的。然而,唐朝的官制非常复杂,有个唐代文官系列专门讲这个问题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我简单说两个地方,第一,唐代有一些特殊的官职,权力和品阶不匹配,紫薇舍人正好就是这一类,并且紫薇舍人即使在整个唐朝也经历了地位的演变,它的权责一度被翰林院取代。第二,唐朝的一二品官都是虚衔。

所以我不明白作者强调这个正五品是想干什么,如果是想表现薛公官职不高,那明显跟原著相违背了,如果是想说这个紫薇舍人取唐朝的设定,是个高官,那前面我已经说了,唐朝一二品是虚衔,紫薇舍人的五品已经是高官了,何况有一段时间是“诸官莫比”的地位,你把一个在特殊时代下的高级官职写在一个架空的朝代里,还表明了品阶,却又不描述时代背景,这是什么个操作。

看看原著是怎么写的:

丰年好大雪,[隐“薛”字。]珍珠如土金如铁。[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原著没写紫薇舍人品阶,但读者一看它跟公侯并列,自然知道这是个含金量很高的官职。加上品阶,反而画蛇添足了。

还有就是我看到作者说宝钗曾祖从紫薇舍人那里退下来,又看了看原著护官符的描述,只能沉默。

历代薛家家主虽不是官,到底是户部挂名的皇商。相当于国企领导,与一般民间商人不可同日而语。

这是《后宫宝钗传》,国企领导这种现代化的用词后面还有而且不少,不过毕竟是现代人写同人,不宜要求太高。但薛家家主不是官这个描写又不符合原著了。或许作者可以了解一下皇商的定义,如果不想了解,看看原著也行。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世宦名家之女,皆亲送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之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但还有一句话,你也要知道,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你看我一应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贵闲妆?然而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着,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


瞧他写宝钗,真是又曾经严父慈母之明训,又是世府千金,自己又天性从礼合节,前三人之长并归于一身,前三人向有捏作之态,故惟宝钗一人作坦然自若,亦不见逾规越矩也。

这三段我每次写薛家都要引用,真是麻了。

仕宦名家+大官富贵之家+世府千金

然后作者说薛家家主不是官()

行吧。

他娶的便是金陵四大家族中王家的嫡幼女薛太太,夫妻和美,举案齐眉。
薛大老爷虽有两个姨娘却无庶出子女,统共就薛蟠和薛宝钗两个嫡出孩儿。薛蟠为长,表字文龙,比宝钗大了四岁。
薛大老爷只有一个嫡亲弟弟薛二老爷,虽只是民商,不及长房皇商豪阔,名下倒也有十数间铺子,家财万贯,从不差钱。
薛家两位老爷一母同胞,感情极好,因此父母去世后分产不分家,仍然一处住着。
巧得很,薛二老爷夫妻也只有嫡出的一儿一女。

是什么蒙蔽了我的双眼,是嫡庶。我甚至有种原著一整本书讲嫡庶都没有这一段讲的多的错觉。

最令我迷惑是作者对宝琴爹的设定。知乎上一直在黑宝钗是商户女,没想到在作者笔下宝琴才是商户女,商户女跟翰林之子联姻,令人叹服。

第二章:薛家霸王

薛大老爷每年祭祖的时候,都会向薛家列祖列宗抱怨:“自古男尊女卑,男儿需要顶门立户,女儿只需相夫教子。为何不把宝钗生为儿子,蟠儿生作女儿。糟蹋了宝钗的资质,平添了蟠儿的压力。”
薛宝钗七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安慰父亲:“爹爹,若哥哥是女儿,只怕嫁不出去了,所以还是我做女儿的好。”
薛大老爷还是唉声叹气:“傻丫头,你哥哥若是女儿,只要嫁妆备得丰厚,并不愁嫁。若你是个男子,入仕必为重臣,经商必为巨贾,治学必为大儒。可惜生了个女儿身,只能嫁人,将来也不知道哪个有造化的得了去。”
薛宝钗却笑着同父亲撒娇:“爹爹可不能重女轻男,太过偏心。哥哥虽然淘气,可对爹妈真心孝敬,对我这个妹妹爱护有加。自家人自该护着自家人,哪有同自家人计较的道理!”
薛蟠在一旁感动得眼泪鼻涕齐飞:“妹妹,好妹妹!”

这一段是作者虚构的薛家日常。可能觉得这种剧情很好玩吧,但我感觉这一段剧情庸俗无比。

薛父跟林如海不一样,林如海没有儿子才疼女儿,薛父则是酷爱宝钗,让她读书识字之后才发现她的聪明。

宝钗道法自然,从来不觉得可惜自己是女儿如何如何,薛姨妈也说你被你哥哥气坏了叫我靠哪一个,这是把她当做一个能当事的人的态度。薛父居然可惜宝钗是个女儿,是个玩笑也罢了,祭告列祖的时候居然当成一个正经烦恼来抱怨。

薛姨妈见他一哭,自家撑不住,也就哭了一场,一面又劝他:“我的儿,你别委屈了,你等我处分他。你要有个好歹,我指望那一个来!”

薛姨妈不通文墨,她对宝钗的态度是你有个好歹我指望谁?这是什么态度呢,前文有一个类似的。

再看看王夫人,“儿”一声“肉”一声:“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这会子你倘或有个好歹,丢下我,叫我靠那一个?”

薛姨妈和薛父的见识不能比,她能说出这种话,我不知道在那些原著没有写的薛家剧情里,薛家父母闺房里讲私密话时,薛父会不会跟妻子说我们女儿也能指望,但原著里有的情节就是薛姨妈把女儿看做儿子一样的指望,而且没有一处剧情表现出她对宝钗是女儿身的可惜。薛姨妈尚且如此,薛父只会更甚,毕竟原著盖章了酷爱女儿的是薛父而不是薛姨妈。

薛宝钗听了只是淡淡地笑,“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才是好。只是如今多的是读了书倒更坏的人,就比如哥哥嘴里的贾雨村。其实不是书误了人,而是人误了书。读书不明理,不如不读书,否则当了官,岂不是祸国殃民!如哥哥这般做做买卖或者如农夫般耕种放牧,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不怕流氓人太傻,就怕流氓有文化!”

前面复制原文不说了,最后面这句我瞳孔地震,还不如让宝钗说路线不对读书越多越反动呢。

看到这里我忽然悟了,作者可能觉得宝钗说几句粗话,内心多一点吐槽就是可爱了,原著里宝钗的高级幽默变成了世俗粗话。

第三章:伴读海选

薛王氏虽然知道家里生意在儿子手里远不如丈夫在时那般兴旺,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又盼着薛蟠年纪大了就学好了,并不似女儿这般焦虑,还在薛宝钗耳边唠叨:“宝丫头,你这小小年纪,如何这般清心寡欲,便是女子要以贞静素俭为本,你这也太过了些。咱们家虽不比你姨妈家高门大户,到底也不是一般人家,说出去不像啊!”

真没必要反复强调薛家不行,全省第四都不行了,其他家庭岂不是很尴尬。而且原文中宝钗两次说过薛家跟贾家一样。除了前面那句大官富贵之家,还有一句。

说不得当日的话。姨娘深知我们家的,难道我们家当日也是这等冷落不成。

这句话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贾家跟薛家一样也不行了,宝钗觉得该俭省,但贾家人没看出来,我觉得以薛姨妈的素质,她也看不出来自己家快不行了。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薛姨妈居然拿门第自矜,这种西宫娘娘烙大饼的感觉挥之不去。

薛姨妈道:“姨娘不知道,宝丫头古怪着呢,[“古怪”二字,正是宝卿身分。]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

从来不爱,不是曾经爱后来忽然不爱了,作者回答问题经常爱引用一段划重点,我真是好奇作者对这段原文是怎么划重点的。

后面宝钗跟岫烟说所以能省我都省了,那是因为岫烟没有,她要给岫烟一个台阶,意思是有没有有什么要紧,你不带也没事。真实情况还是要看她母亲对她的评价。

而且拿门第自矜这段重了贾母了。

使不得。虽然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

贾母这种虚荣是宝钗瞧不上的,她笑着说何曾饶了这园子,贾母很热心的要给她收拾屋子,说她老实,宝钗从头到尾一句话也没理她,如果薛姨妈也这样,宝钗不会像对贾母这么客气了。她可能会直接说出来,详见她指出黛玉错误的那一段。

薛王氏知道儿子将女儿具名上报参加选秀还过了海选,愣了半晌,方问道:“蟠儿,这样大的事体,你如何不同我与你妹子商量商量?”
薛蟠笑道:“这样天大的好事,还用得着商量吗?妈想想,妹妹这般品貌,若是进宫,必定是飞上枝头变凤凰,你也不用操心薛家家业无以为继了!”

可能作者像营造一种宝钗被推着选伴读的感觉,然而阿呆兄真不是这种人,他得了个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大西瓜,这么长一尾新鲜活跳的鲟鱼,这么大的一个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猪都要先给妹妹吃,这种事真不会不先跟妹妹商量。

阿呆兄人设崩塌×1

第四章:争抢香菱

薛王氏收住了哭声,跟女儿确认:“宝丫头,你愿意?”
薛宝钗只是笑着吟了一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前面还有一句既来之则安之,让我梦回步步惊心,但宝钗说话风格不是这样的,尤其跟母亲,她面对担心自己的母亲,不软语安慰就算了,说一句薛姨妈大概率听不懂的话干什么。

薛王氏身边的两个大丫头叫同喜和同贵,本说要给她起个名字叫同福,被薛蟠和薛宝钗一致嫌弃:名字忒俗了。

宝钗就算了,阿呆兄一个唱哼哼韵凭什么嫌我们薛姨妈俗,他还不一定会说世人不及神仙乐呢。

阿呆兄人设崩塌×2

第五章:宁荣两府

这美人儿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双衡比目玫瑰佩,上身穿着百蝶穿花大红袄,下身穿着翡翠撒花洋绉裙。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必是王家嫡女、贾家琏二奶奶王熙凤了。

我们阿凤太惨了,宝玉见黛玉,一会儿功夫就换了两身衣裳,阿凤这都多少年了,还是这一身衣裳。

二姑娘贾迎春,年十五,是贾赦的庶女,合中身材,肌肤微丰,鹅蛋脸就如新剥出的荔枝白嫩圆润,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就是个大姐姐的样子。
三姑娘贾探春,年十二,是姨爹的庶女,长挑身材,削肩细腰,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站在那里便如一幅仕女图。

都照搬原著那么多了,腮凝新荔为什么不照搬,怕人看不懂吗。什么叫做画蛇添足啊,战术后仰。

是什么蒙蔽了我的双眼,还是嫡庶。

王夫人之前给薛王氏的家书中确曾说过,贾家的嫡幼女也就是她小姑贾敏,是贾母的掌上明珠,十八岁时嫁给了姑苏林家独子林海,字如海。
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四世列侯,到林如海无爵可袭,便从科第出身,乃是前科的探花,后升至兰台寺大夫,又点了扬州巡盐御史,与贾家做了乘龙快婿。贾敏嫁过去后只生了一女一子,女儿便是姨妈口中的林黛玉,儿子却在三岁时夭折了。

前科在红楼里是前一科,这都多少年了,不能再前科了吧。而且好好的袭过列侯业经五世改成四世列侯可还行。

贾府震怒,为什么不写我家是袭了三代国公jpg

第六章:初见宝黛

薛宝钗从表弟贾宝玉和表姐夫贾琏再想到大表哥王仁和呆霸王哥哥,不禁心里暗暗叹口气。
贾家薛家王家第四代,为何都是这般不成器!几位姐妹们倒都是好的,只可惜不是男子。至于史家,就一个三岁稚子,不知好坏,似乎也没好到哪里去。

宝钗真没那么俗,她喜欢的是寄生草,写的是临江仙,住的是大观园最清雅的蘅芜苑,想事情都是想男人们辅国治民激浊扬清,人参这种东西原该济散众人的悲天悯人,那些鸡毛蒜皮,谁家孩子不成器等等这种鸡毛蒜皮她根本不放在眼里,要不然阿凤怎么说她不干己事不张口呢,因为她根本不在乎这种事。

薛宝钗一路只是低眉敛手,规规矩矩跟着王熙凤往前走,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这是把宝钗当成黛玉了,但钗黛进贾府不一样,黛玉觉得贾家三等仆妇不凡,怕被人耻笑才有这种举止,但薛家跟贾家一样,宝钗是气定神闲,坦然自若的,这种举止也太小家子气了(没有说黛玉小家子气的意思,只是这种举止放在黛玉身上是谨慎,放在宝钗身上就是小家子气了,因为她们的家庭情况不一样。)

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瞧他写宝钗,真是又曾经严父慈母之明训,又是世府千金,自己又天性从礼合节,前三人之长并归于一身,前三人向有捏作之态,故惟宝钗一人作坦然自若,亦不见逾规越矩也。]


贾宝玉实在有副好皮囊,是薛宝钗平生所见男孩中长得最好的。一张满月脸天庭饱满,一双桃花眼天然带笑,高鼻红唇,男生女相,十分俊秀。
他身上穿着洒金团花大红箭袖,下面半露松花厚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攒到头顶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

阿凤别哭,你宝兄弟也好几年没换衣裳,不知道撑坏了没有。

薛宝钗不禁有些好奇,刚出生的孩子嘴里衔了一块玉,还没被噎死,这也太奇幻了!
只是这种人多初见的场合,有规矩的女孩儿家自然不好盯着主人家少爷脖子上的玉死瞧,也忒小家子气了。

看到这个想法,我再次意识到作者跟我对可爱的定义不一样,但我还是要说,在我看来这不叫可爱,叫撒痴,这不是宝钗的风格。

只见这林妹妹穿了件月白窄袖中衣,外套海棠红比甲,下着浅粉襦裙,眉目如画,语笑嫣然,具希世俊美,秉绝代姿容,因着先天不足体弱多病,越发娇柔婉转我见犹怜,端的是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看到这个配色,我只想喊莺儿救我,但不要紧,美女套个麻袋都是美的。

我到此终于弃文了。

其实我知道有比这糟糕百倍的红楼同人,那些一看简介就让我避席,但我对作者那句她写的宝钗比原著可爱,原著宝钗没什么好写的真的不能释然,所以无论如何也要看几章。

看完前六章,我看到的宝钗就是一个庸俗浅薄,内心戏十足且小家子气的形象,偶然的亮点都是搬运原著,如果觉得这个宝钗可爱,那我大概了解为什么作者会觉得原著那个雅量高致又风趣会玩的宝钗封建保守了,因为我们对风趣的定义就不同。

而且短短六章我看到的嫡庶用词之频繁比我看红楼全本都严重,很有知否那味了。

最后一点,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我曾经跟她有过几次还算友好的交流,我原本以为她即便跟我对宝钗的看法不同,那也是基于原文的理解有所差异,没想到是对一种品质的定义不同,非常遗憾。

以上。




  

相关话题

  为什么宝钗袭人等督促贾宝玉读书上进也是错? 
  如何解释红楼梦里贾宝玉不喜贾兰射鹿一事? 
  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王夫人和凤姐都给了钱,为什么贾母没有给? 
  为什么红楼梦里王夫人结婚前后的差别这么大?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和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反映了贵族是如何的混乱? 
  《红楼梦》里有哪些巧妙的对比? 
  假如贾环非常出色,王夫人会不会容不下他? 
  从贾宝玉以外的视角讲红楼梦故事,哪个人物较容易讲好? 
  宝钗上京待选秀女这事,怎么一点后文都没有了? 
  从《癸酉本》出来后,主流红学届为什么十年出不来探佚的文章了?十年!探佚可是红学很大的一块烙饼。? 

前一个讨论
我感觉沙鲁是龙珠里最强反派,可以无限变强,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是弗利萨和布欧呢?
下一个讨论
汉武帝是一个昏君,还是明君?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