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屠呦呦团队研发的青蒿素究竟算不算中药? 第1页

  

user avatar   feng-kuang-shen-shi-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次看到这个就觉得好无聊。居然还在争论什么青蒿素是不是中药还是化药的问题。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青蒿素是化药,不是中药。

青蒿素的批准文号以H开头,这是化药的意思。

————

10多年前屠奶奶还没有得诺奖的时候。就有两个大毒枭看上了青蒿素。他们是刘招华,叶真理两人。两人都准备靠青蒿素发财。

青蒿素变成药的流程为:

1、种青蒿。

2、从青蒿里萃取出青蒿素

3、青蒿素再经过化学反应得到蒿甲醚晶体,然后最终卖给诺华(它有国外的版权)

刘招华当时想的路线是第三歩,他结晶的水平不错。整个算下来便宜很多。

叶真理是墨西哥籍的人。当时美国有转基因技术,它的是通过改良的青蒿品种,这种青蒿的青蒿素能够提高2倍以上。即他的方案是想在墨西哥种这种青蒿,然后再合成。

————

上面三步中医都无法完成的,比如从青蒿里面萃取出青蒿素,用水煎,什么炮制肯定不行,这么一弄青蒿素里面的氧氧键都断裂了。屠奶奶最开始用醇来萃取的,萃取的时候加热了,得到的药就没有效果。

所以现在争论青蒿素是不是中药,没啥意思。还是多做一些运用研究。比如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

要不就想想纯合成的路线。

说到青蒿素,最看不惯的是一个假中医,大放厥词说治疗疟疾是要王八青蒿汤。起作用的是甲鱼,也就是那王八。囧……

更搞笑的一个振振有词的说,王八还不行,要鳖血青蒿。就差点说这个王八要公的了,不能母的。

非常有鲁迅先生讽刺的那种既视感……

————

我国现在是青蒿素的最大原料生产厂家好像是在秦皇岛。

他们的路线就是叫人种改良的青蒿,然后他们自己提炼,然后再合成。

————

有人舍不得买书,喜欢白嫖,那就把《呦呦与青蒿素》的几个关键点说一下。

1、青蒿素的英文叫什么。

青蒿素的英文名称最初用的是 Qinghaosu,曾经也用过 Arteannuin,后因与植物属名 artemisia 相关而称 artemisinine,但「ine」一般为生物碱或氨基酸等含氮化合物的后缀,而青蒿素并非含氮化合物, artemisinin 为其英文名称。现在经常使用的是 Artemisinin 与 Qinghaosu。

1983年有最早的合成方法。并非中国人合成的。

2、真正病人用的青蒿素是什么?

当时用来治疗疟疾的有奎宁、氯喹、哌喹、甲氟喹、阿莫地喹、咯萘啶、青蒿素、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本芴醇等。由于耐药性的问题,原来很牛的药变得没有效果了。

青蒿素不稳定,一般不是直接给病人用的。

青蒿素通过氢化得到双氢青蒿素。双氢青蒿素再反应得到下面四种。

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以及一个蒿苯甲酸(简称)。这四种里面第一个用得多。即蒿甲醚。

——————

王八有效论的中医理论的典故我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

当年毛主席在苏区被解除了苏维埃主席一职,接着患上了疟疾。病了很久。然后吃了群众送来的甲鱼汤。过了一阵子病好了。然后以此为依据,认为,王八汤能治疗疟疾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不去管他,就这种说法就及其好笑。

吃甲鱼,或者吃鳖为什么能治疗疟疾呢?它的理论基础是下面的。

都说吃啥能补啥,吃了王八慢慢爬;

疟疾发作轻轻摆,缓解症状全靠它!

——————

屠呦呦从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受到了启发。书中记载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在这个评论有个人瞎掰,说屠奶奶得到的启发是要萃取,什么要榨汁……这个听着就好笑。

屠奶奶亲自说了,葛洪的那句话给屠奶奶的启示是不能高温,不能加热。

这个从屠奶奶的实践过程就可以看到

屠奶奶最早就是用乙醇醇去萃取的,然后找到一些小白鼠,让这些小白鼠打摆子,然后把用醇萃取出来的青蒿素给这些小白鼠打针,发现没有效果。

于是她怀疑温度高了,破坏了里面的有效成分。

到后来就用醇萃取,没有加热,继续重复上面的实验,发现没有提升效果。

接着就换过一种溶剂,乙醚,这一下子发现马上萃取出来的药直接打进去,100%有效果。

那么给的提示就是温度不能高。而不是看到了绞取汁 就知道要榨汁。屠奶奶是得诺奖的,水平不会那么低。第一步就想到了用有机溶剂去溶解,提取。

到后来,基本不用乙醚,都用丙酮了。

不过丙酮由于刘招华瞎搞,丙酮成了易制毒。会严查的。还有盐酸也是易制毒化学品。

上面硫酸也是易制毒


为什么说一些讨论非常低级。

上面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自从屠奶奶经过试验证明青蒿素对治疗疟疾有效以来。在83年在国内化学工作者的精诚合作与帮助之下得到了青蒿素的单晶,由单晶测量出了青蒿素的结构。

至此,工作的重点成了青蒿素衍生物的有效性的竞争。

换言之,如果国外工作者,先行一步验证了某种青蒿素的衍生物假定叫蒿乙酸钠更有效。诺奖未必就会花落屠奶奶头上。

很幸运,正是由于屠奶奶的基础性研究,以及我国化学工作者的努力,以及我国持续的运用。最终我们得到了青蒿琥酯,并把这种东西成盐。这个玩意的效果是杠杠的。

在2000年的时候,已经有不用植物做原料,纯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备出蒿甲醚等。

这个时候青蒿属这种植物可以说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因为从成本来说,青蒿素在青蒿里的含量很低,加上人工种植成本的话。经济上它是不划算的,竞争不过纯化学合成的方法。

刚好在这个时候,由于转基因技术的成熟,使得新的青蒿品种里面的青蒿素的含量成倍的提高。而且这种品种特别好种植,不需要怎么打点。

这样使得从植物中提取青蒿素再进行合成的路线又称了主流。因为转基因的技术的运用使得总成本又大大的降低了。

这个时候可以呼叫一下反转基因的崔永元了。以及反转人士了。


在青蒿素整个衍生物体系中,从植物提取青蒿素的这个最简单的,也是最基础的步骤中总共用过3种溶剂,乙醇、乙醚、丙酮。而其中工作量最大,最耗时的是屠奶奶用乙醇加热溶解青蒿植物的再过柱子的过程。这一步太烦了,学化学的想到这步,想死的心都会有。

屠奶奶比普通的人过柱子还更烦,体力活多很多。因为她是在一个未知的领域,不知道青蒿里面有什么。现在是知道里面有一种叫青蒿素的有效成份。但是屠奶奶那会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知道。


过柱子就是利用溶液在填充物里面流动的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效果。

大家想想,青蒿溶解到乙醇里面得有多少种物质呀。 青蒿是植物,最少有叶绿素吧,有碳水化合物吧。如果都没有颜色的,是不是不好分离。总之过柱子超级烦,尤其是没有资料的情况下。

上面链接是讲过柱子。也是学化学的一个基本功。这个部分,中学的化学好像没有讲。

而屠奶奶辛辛苦苦用乙醇加热的方法整出来一点点提取物(有很多种)。然后分别给小老鼠用。发现所有的提取物都没有效果。

如果跟屠奶奶等做的其它研究一样,这步也就停了。不会进一步研究下去了。

但是屠奶奶想到了会不会加热导致某种有效成份破坏了。然后通过翻阅所有有关含有青蒿的古籍,恰好发现葛洪这个道士的书里有记载。

屠奶奶决定再不加热的情况下再萃取一次。

可以说,这次再试试是核心的一步,这个也正是科学研究中玄学的体现。

有时候真的要死马当活马医,万一就成了呢?但是这种试试是科学的直觉,而不是算命的哲学,不是那种以形补形的直觉。屠奶奶的直觉是来自,里面的有效成份可能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的这个现象上。

学过化学的都知道,双氧水放久了会变成水,是因为过氧键不稳定,如果稍微加热双氧水它很快就变没有了。恰好屠奶奶的研究对象有过氧键。

如果没有屠奶奶的再试一次的决定,青蒿素也许就跟世界擦肩而过。

当然也许其它的组错过了对应的研究。因为没有继续试一试。所以中医的爱好者,可以从王八里面按照这个思路找到有效的药。未必是治疗疟疾,它可能可以治疗别的。


下次再更。

——————




  

相关话题

  辉瑞称其新冠口服药使高危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直降 89%,前景如何?对疫情走势可能造成哪些影响? 
  白色药片中的白色物质是什么? 
  如何看待瑞典海关阻止中药连花清瘟胶囊进入,声称“中药对新冠疫情无效”? 
  中医(中国传统医学)真的像丁香医生明里暗里形容的那么不科学、低效吗(相比现代医学)? 
  本科是生物,如果读个自考本科药学并取得学位证的话,去日本留学大学院会看我的自考学历吗? 
  没有了中医中药会怎样? 
  如何看待瑞德西韦在中国的两项临床试验相继停止,因为招募不到足够病人?会造成什么影响? 
  如何看待钟南山院士们发表的连花清瘟的临床数据?似乎提高了百分之十的治愈率,这有什么临床意义吗? 
  为什么西方的医药公司开发一款新药成本那么高,但中国药企轻轻松松就能开发出中成药? 
  如何看待新浪微博号 @远离中医药 对中药的质疑和见解? 

前一个讨论
我批评孩子钢琴作业没练好,孩子怼回来一句「有本事你来呀」,我来不了,咋回她?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保姆误将 19 万婚戒当垃圾扔掉?假设找不回来该如何承担法律责任?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